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巩固和扩大安徽省疟疾防治成果,收集并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各县的疟防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和疟疾流行情况,把疟疾流行区分为江淮丘陵高疟区、沿江圩区中疟区、淮北平原低疟区和皖南山区低疟区。1990~1997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4、1.1、0.65和0.38。详细分析了各流行区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疟疾媒介种类、居民生产、生活习惯、防疟的组织结构等对疟疾流行的影响。对各种不同流行区应采取的具体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强调对江淮丘陵高疟区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包括加强查治传染源、监测防治蚊媒、完善疟疾疫情报告和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1992~1995年在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海南省高疟山区和平镇,开展健康教育、社区参与干预疟疾流行措施研究。当地居民的防疟知识掌握率、防疟态度正确率和防疟行为良好率分别从教育前的31.36%、41.95%和47.03%提高到教育后的90.98%、93.08%和91.08%。激发了居民自我保护意识,促使疟疾教育、防治社区化。疟疾年带虫发病率和血片阳性率分别从1991年的60.8‰和23.4%下降到1995年的17.9‰和7.0%;恶性疟与间日疟之比也从1∶1.45下降至1∶8.23;均达历史低水平。表明此干预措施,效果确实,经济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1986年新疆伊犁地区疟疾流行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1986年伊犁地区疟疾流行动态调查结果。血检发热病人15 711人,疟原虫阳性着60人,年带虫发病率为0.06‰。流行季节未居民原虫率为0.44%,IFAT血清阳性率为16.84%。疟疾带虫发病率1986年与1959年相比下降99%。结果表明,伊犁地区50年代稳定性高疟区到80年代已成为非稳定性低疟区。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社区参与干预疟疾流行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92~1995年在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海南省高疟山区和平镇,开展健康教育,社区参与干预疟疾流行措施研究,当地居民的防疟知识掌握率,防疟态度正确率和防疟行为良好率分别为从教育前的31.36%,41.95%和47.03%提高到教育后的90.98%,93.08%和91.08%,激发了居民自我保护意识,促使疟疾教育,防治社共化,疟疾年带虫发病率和血片阳性率分别从1991年的60.8‰和23.4%下降  相似文献   

5.
普洱市疟疾防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普洱市疟疾流行程度和疟防资源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回顾性调查乡、村卫生单位疟疾病例管理,问卷收集居民家庭财产、个人一般情况、疟防常识知晓、疟防态度、行为习惯等资料,数据用SPSS13.0分析处理。结果普洱市10县/区2002-2006年疟疾发病在波动中有下降,居民带虫率0.6‰,疟疾疫情3d内报告率21.6%、非边境县达88.6%,疟病病例1d治疗率19.5%、非边境县为31.8%,边境县居民、少数民族、男性具有疟防常识知晓优势,但前两者知晓疟防常识、持正确态度与行为间呈反向增长。结论医疗机构管理疟疾病例的规范性、居民疟防常识知晓率和疟防态度及行为正确率在边境与非边境县存在明显差异,普洱市应注重对成功疟防经验的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黔桂疟疾联防区20年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桂疟疾联防区24个县,是两省的防陲山区,也是两省最严重的恶性疟的间日疟混合混行的疟疾高发区。经过联防20年的同步防治,疟疾发病率从1975年的11.94‰降至1995年的1.87‰,年带虫发商率也降至1.47‰,已无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疾病例,经考核有8个县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原间日疟流行区徐州市两个监测点居民和15岁以下儿童用IFA试验进行17年疟疾抗体调查的结果。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与人群疟疾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70,P<0.01),流动人口疟疾抗体阳性率和当地居民疟疾抗体阳性率有显著的差异(U=11.87,P<0.01)。自1986年基本消灭疟疾后,每年流行季节末期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03% ̄4.26%,儿童抗体阳性率为0 ̄3.5%。显示疟疾传播已得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的积极防治,如皋市疟疾发病率已由 1973年的 1870/万降至1988年的 0.97/万。 1989~1998年,除继续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外,注重了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巩固了疟防成果,收到较好的效果。1方法与结果1.1休根对象及服药情况每年初调查外出疟区的回归人员作为休根服药对象。凡上一年外出安徽、海南、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和江苏高疟区,逗留一个月以上者均应登记。农村中尤应注意由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婚嫁进入本市人员一并列入服药对象。用“乙胺嘧啶、伯喹”4日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武进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进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91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7.49%,经数十年综合防治,1987年疟疾发病率降至0.066‰,1992年基本消灭疟疾,当年发病率为0.009‰,之后进入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十堰市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从1951~1971年共发生了3次暴发流行。第3次发生于1969年,1971年形成发病高峰,发病率为725.87,经过20多年积极防治,1994年发病率降为0.06,经省卫生厅组织疟疾专家抽查复核,确认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了掌握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于同年开展了疟疾监测工作[1]。但是5年来疟疾疫情始终波动在0.06~0.11之间,现将1994~1998年全市疟疾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疫情波动原因。资料来源凡以镜检疟原虫阳性…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连续四年溴氰菊酯泡蚊帐防制媒介和控制疟疾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1993年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高发区采用2.5%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治按蚊,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措施,使嗜人按蚊疟区疟疾平均发率从1990年的0.38%降至1993年的0.1%。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0年的2.78%降为1993年的0.76%。结果显示此为疟区用这种抗疟4措施具有较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1986年开始,在江汉平原有代表性的江陵县境内25万人口范围地区,研究控制间日疟的对策,经过实施以根治传染源和消除病灶点为主的综合性措施,该范围内的发病率由1986年的11.56‰下降到1991年的0.28‰,为江汉平原广大流行区控制疟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思南县原系以间日疟为主的流行区,经过40年3个防治阶段,于1990年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发病率降至0.3以下。为了解本县疟疾情况及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我们开展连续7年的“四热病人”血检、流动人口(流行强度、流向)和疟疾发病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4.
百色地区灭疟后期四起疟疾局部暴发流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百色地区灭疟后期四起疟疾局部暴发流行报告广西百色地区卫生防疫站(533000)梁名海百色地区原属高疟区,经积极防治,1985年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已降至0.97。但自1987年以来,相继在那坡、田东、隆林县发生4起局部暴发流行,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自1988年基本消灭疟疾以后,疟疾发病率一直控制在0.1/10万以下[1]。疟疾病人多为外地感染的输入性病例,且有逐年增多趋势,据1998年统计已达到92.3%,给我省的疟防工作造成很大威胁。为了解外出打工人员疟疾感染情况,探明新时期疟疾流行特点,更好地制定防治对策,巩固我省的疟防成果,于1999年初对曲阜市近两年去海南省打工的返回人员疟疾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调查内容及方法首先对1997、1998年去海南打工的民工摸底登记,然后对返回的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性别、年龄、文…  相似文献   

16.
低疟区疟疾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多年的大规模防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继续铅用现代的疟疾监测方法,即对所有的发热病人采血镜检,基创性检出率已非常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低疟区临床被诊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疟原虫阳性检出率为万分之0.6,感冒病人的阳性检出为万之分0.1,因此,在低疟区可以放弃对两类发热病人进行血检,重点血检临床诊断为疟疾的疑似疟疾的病人,以提高血检效率。采用这种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可以巩固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澜沧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0~2002年疟疾发病情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疫情报告、血检能力和疟防资源分布,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0~2002年,澜沧县的疟疾发病率为0.253‰,22个乡均有病例分布,发病率为0.06‰~0.8‰;2002年接受入户调查的21个自然村共有11例疟疾疫情报告病例,据此估算全县血检、处方和走访漏报率分别为35.30%、0和96.79%。卫生部门占有较多的卫生资源,承担50%以上的发热病人血检任务和疟疾病人治疗。当地居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水平与中小学生接近,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水平低于中小学生,村民蚊帐拥有和使用率各为26.2%和30.7%。结论澜沧县的疟疾控制对策应体现多样性,应加强乡村一级疟防资源的投入及不同人群疟防知识的宣教,3种估算疟疾漏报率对该县疟疾控制的导向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大规模防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继续沿用现行的疟疾监测方法,即对所有的发热病人采血镜检,其阳性检出率已非常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低疟区临床初诊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疟原虫阳性检出率为0.6,感冒病人的阳性检出率为0.1,因此,在低疟区可以放弃对这两类发热病人进行血检,重点血检临床诊断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的病人,以提高血检效率。采用这种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可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经费,而在中度疟区仍应继续对四类发热病人进行血检。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澜沧县疟疾流行及其防治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澜沧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0~2002年疟疾发病情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疫情报告、血检能力和疟防资源分布,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 结果 2000~2002年,澜沧县的疟疾发病率为0.253‰,22个乡均有病例分布,发病率为0.06‰~0.8‰;2002年接受入户调查的21个自然村共有11例疟疾疫情报告病例,据此估算全县血检、处方和走访漏报率分别为35.30%、0和96.79%.卫生部门占有较多的卫生资源,承担50%以上的发热病人血检任务和疟疾病人治疗.当地居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水平与中小学生接近,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水平低于中小学生,村民蚊帐拥有和使用率各为26.2%和30.7%. 结论澜沧县的疟疾控制对策应体现多样性,应加强乡村一级疟防资源的投入及不同人群疟防知识的宣教,3种估算疟疾漏报率对该县疟疾控制的导向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0.
广西容县流动人口疟疾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容县从1984年起,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1以下,输入性疟疾成为疟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了解本县输入性疟疾情况,以便为制订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1995年4月按南、中、北三方位随机抽取4个自然村和部分街道,对1994-1995年人员流动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人员流动情况及其流向。凡进入本县的发热者及从疟区来的非发热者均采血镜检, 并对血检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及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