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是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发现的按蚊有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日月潭按蚊等 31 种。经过40 年的反复查治,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54 年的296.70降至 1998 年的0.07,年带虫发病率为0.05,有73 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5~1998 年,全区仅1996年在边陲山区发现1 例残存恶性疟病例。  相似文献   

2.
广西东部地区原是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曾高达544.8/万,居民平均原虫率为21.69%。主要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1]。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稳步下降,到1992年东部地区26县、市全部达到部颁...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福建省疟疾发病率为1988年的0.59/万降至1997年的0.04/万,闽西北地区病例数占全省比例从61.08%降至11.38%,闽南沿海地区则从20.38%升至54.47%,随着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区疟疾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输入病例已占病例数的34.15%.当前疟疾流行特征提示,疟疾监测措施不可放松,重点要加强流行人口管理和主要传疟媒介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移民和移民区的疟疾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移民和当地居民的疟疾发病情况、居住房屋及防蚊情况、小学生和当地居民疟疾带虫情况,收集全县疟疾疫情和移民点周围发热患者血检资料,媒介情况和防治措施。结果 近6年全县的疟疾发病率波动在15.25/万~31.19/万之间,2002~2003年42.48%的疟疾病例为境外感染,2004年勐马地区恶性疟占17.39%,小学生和当地村民的带虫率为O;移民的住房和防蚊条件好于村民,移民疟史率为0,当地居民为21.28%;查获微小按蚊等9种按蚊,微小按蚊占总数的3.350/0。结论 移民具有良好的居住及生活环境,免受疟疾感染。鉴于当地是疟疾高发区,又受境外疟疾高度流行的影响,要继续做好移民的疟疾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 10 年来,每年省内有近千万外来流动人口,时常引起局部疟疾流行。1988~1997 年全省报告疟疾49 206例,疟疾年发病率在0.18% ~1.24% ;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95 328 例,平均每年检出9 533 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人占 53.3% ,本省居民占46.7% 。间日疟是广东当前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罕见输血感染三日疟。在 166 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9 种按蚊,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调查显示,昆虫学接种率为 0.084~0.665 ,即在该区平均居住1.5~11.9 d 就可能感染疟疾。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防治疟疾及传疟媒介可获得良好效果,也是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宾阳县疟疾曾广泛流行,1954年发病率达157.58/万。1956—1957年,共血检居民2171人,疟原虫阳性121人,平均阳性率5.57%,其中间日疟占66.12%,恶性疟占3.26%,三日疟占25.62%。1957年学生脾脏检查1057人,脾脏肿大232人,脾肿率21.95%(10.91%-33.68%);1958年全县进行疟疾调查420000人,有疟史19099人,疟史率为4.55%。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4—11月为疟疾流行李节。1954年、1957年、1964年曾发生3次疟疾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为157.58/万、48.28/万、30.52/万,其余年份在一些地区也有局部性或灶性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疟区的防治工作。方法 根据各地疟疾监测报告和传染病报告,划分为中华、嗜人及微小按蚊流行区,并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态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全省疟疾609例,发病率1.65/10万,较2000年上升20.44%,微小按蚊疟区发病率下降,嗜人及中华按蚊疟区均不同幅度上升,嗜人按蚊疟区发病率最高,达1.06/万,中华按蚊疟区升幅最大,达27.84%。结论 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防治难度高,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8.
溴氰菊酯灭蚊抗疟九年效果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成都市1987-1995年连续9年在47万余人口30个乡范围内以溴氰菊酯喷浸蚊账灭蚊抗疟的效果,采用剂量为9.6-12.8mg/m^2,共处理蚊帐近60万顶,处理率达97%以上,使嗜人按蚊密度和叮人率下降97%以上,学龄儿童疟原虫率和发热病人疟原虫阳性率降至0,疟疾发病率下降98.44%,其中14个乡疟疾病例为0,成为建国以来疟疾处于低度流行时期。  相似文献   

9.
普洱县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疟疾流行区,近19年来疟疾发病流行,属单一间日疟。本地恶性疟病例自80年代初起无疫情报告。1998年9月14日发现1例误诊为肝炎的恶性疟病例。患者,莫××,男,47岁,普洱县普义乡曼涯村布童寨人。患者久居疟区,曾在1998年8月28日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症状,同时出现皮肤粘膜有黄染,当地村医诊断为肝炎,并按肝炎治疗7天未愈,于1998年9月4日送普洱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日收治入院。入院当日,神志清楚,饮食量稍减。体检:体温38.2°C,呼吸19次/分,脉…  相似文献   

10.
广西20多年来防治疟疾的效果和流行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的疟疾流行以山地丘陵区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微小按蚊。用杀虫剂室内喷洒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微小按蚊,降低新感染率,从而控制流行。 目前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的发病率皆已明显下降,总的发病率降到3.4/万,三日疟已极为罕见,恶性疟流行区已大为减少,但在残存的恶性疟病原点已证明有抗氯喹恶性疟出现。 今后的抗疟措施应着重在新病例的发现和根治,部分疟疾高发区应加强室内滞留喷洒,并大力消灭抗氯喹恶性疟。  相似文献   

11.
广西1985~1989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的26个县(市)进行5年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以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达标后5年来发热病人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20%、0.041%和0.006%。在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的第5年,微小按蚊地区年带虫发病率比达标当年年带虫发病率上升1.7倍;嗜人按蚊地区(第4年)上升1.9倍;中华按蚊地区下降67.86%。显示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考核达标后5年来疟疾疫情稳定,以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为媒介的地区,疫情波动性较大,局部地区出现疟疾回升。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广西疟疾达到基本消灭的有49县,消灭的8个县。全区患疟疾2389例,发病率0.51(?),比前一年的0.38(?)(1620例)上升34.21%。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区,桂北6县,疟疾发病率5.02(?)(1042例/207.48万人口),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区,桂西南42县,发病率0.55(?),(857/1557.6万人口);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疟区31县,发病率0.24(?)(490/2053.06万人口) 发热病人血检共血检203348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7%,疟原虫阳性率0.08%(1655例),较前一年的0.06%明显升高(P<0.01)。检出间日疟1508例。恶性疟146例,比前一年的16例上升  相似文献   

13.
六安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辖6个县市、188个乡镇,人口652万。该地区为全省疟疾发病重点地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70年代初发病人数高达150万。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88年全区疟疾发病人数已降至1.2万。此后,虽然继续加大防治力度,但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区农村大批富余劳力到海南省打工,将海南抗氯奎株恶性疟带回内地。自1989年9月发现首例病人后,已连续10年对输入性恶性疟开展了综合防治和监测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1951 - 2004年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描述重庆市疟疾流行区分布,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重庆市1951—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重庆市自1951年至今,曾发生过4次大流行,分别为1954年(109.34/万)及1963年(45.80/万)、1970年(40.87/万)、1983年(19.37/万),约10年1次流行高峰。主要分布于永川、璧山、江津、长寿等郊县和沙坪坝区等近郊区,疫情波动大,难以控制。嗜人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璧山、永川、江津等区、县人房嗜人按蚊比例最高,分别为83.33%、30.69%、49.49%,疟疾流行也最严重。在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以灭蚊为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96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无1/万以上的区、县。结论经过10余年的监测,证实重庆市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近10年疟疾流行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10年来,每年省内有近千万外来流行人口,时常引起局部疟疾流行,1988~1997年全省报告疟疾49206例,疟 疾年发病率在0.18%~1.24%;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95328例,平均每年检出9533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人占53.3%,本省居民占46.7%。间日疟 是广东当前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罕见输出血感染三日疟。在166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9种按蚊,其中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16.
不同媒介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1985~1989年达到部颁基本疟疾标准的26个县(市)进行5年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以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达标后5年来发热病人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20%,0.041%和0.006%。在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的第5年,微小按蚊地区年带虫发病率比达标发年年带虫发病率上升1.7倍,嗜人按蚊地区(第4年)上升1.9倍,中华按蚊地区下降67.86%,显示以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17.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与防治效果四川富顺县卫生防疫站富顺643200刘建华,张万鹏,王燕春富顺县1982年以前是四川省的疟疾高发县之一,经大力防治,近几年已降至1/万以下,主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在人房的组成比为28·l%,密度0·107只/帐.叮人率0.0...  相似文献   

19.
1资料来源 1987~1998年锡山市各镇疟疾疫情来自锡山市防疫站资料室。2结果与分析2.1居民发病情况全市1987~1998年累计居民发生疟疾160例,发病率由1987年的0.23/万,下降到1998年的 0. 06/万,下降了 73. 91 %。 160例疟疾患者中,男性104例,女性56例,男女之比为1.86:1;其中镜检疟原虫阳性137例,临床诊断及试治有效23例;在全市33个镇中,除3个镇没有疟疾病例外,其余各镇均有不同数量的病例发生,累计病例最多的是新安镇。超过10名的共有3个镇,全年都有…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在疟疾中度地方性流行区河南省固始县进行了α-氯氰菊酯浸泡蚊帐疟疾及其媒介的社区干预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浸泡蚊帐后疟疾人年发病率下降2.0%,显著低于对照区的3.6%,其保护效能为43%;10岁以下儿童原虫率浸泡区内对照区的1/4。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室外叮人率分别下降70.3%和29.3%,停息于蚊帐内的按蚊数接近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