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及其防疟效果的成本效益。通过对以往资料的分析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比较,试验区嗜人按蚊密度下降85%~90%;浸帐后试验区疟疾发病率可减少64.7%~89.0%。按人均处理面积核算成本,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法(浸泡蚊帐10.19m2/人)的费用为0.244元/人;DDT室内滞留喷洒(30.97m2/人)的费用为0.708元/人;溴氰菊酯室内滞留喷洒(30.97m2/人)的费用为1.024元/人。三者成本比率为1∶2.9∶4.2。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疟疾媒介,可控制疟疾传播和减少疟疾发病率;并且使用方法简易,群众易掌握;成本比滞留喷洒低,对人畜安全,对蚊帐无腐蚀损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海南省1990~1992年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替代DDT室内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中防制媒介的主要措施的防疟结果。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4个市县,发病率、居民带虫率、发热病人原虫率分别下降了53.61%、85.95%和46.11%;在以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10个市县,上述指标分别下降了51.05%、39.14%和60.92%。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密度分别下降了95.46%和74.46%。证明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防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1986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县,应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灭蚊,受药量9.6mg/m~2,喷后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成蚊密度和叮入率均下降90%以上;经产蚊比率分别下降48.4和51.3%;侵入实验小屋密度分别下降76和78.3%:死亡率分别为93.1~100和87.1~100%。疟疾发病率下降94.4%,学龄儿童原虫率下降77.5%。用该药喷洒蚊帐灭蚊,经济,对控制疟疾流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嗜人按蚊不同发育期溴氰菊酯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选用室内选育的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以浸渍法测试幼虫溴氰菊酯敏感性,以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试成蚊溴氰菊酯敏感性。结果幼虫期,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由低至高依次均为Ⅳ、Ⅲ、Ⅱ龄幼虫;成蚊期,两种品系的敏感性均以早期成蚊最低,中期成蚊次之,晚期成蚊最高。结论嗜人按蚊两品系不同生长期溴氰菊酯敏感性消长相似,敏感性水平随幼虫的发育而上升,随成蚊蚊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1986年在海南山区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病灶点,用溴氰菊酯浸泡居民蚊帐作为主要的防疟措施,每年一次剂量为20~25mg/m~2,连续实施三年。居民疟疾发病率由处理前1985年的1.17%,降至处理后1989年的0.42%;居民带疟原虫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同样相应下降,分别由处理前的0.40%和18.1%,降至处理后的0.18%和5.6%,防疟效果较著。灶点的传播强度和感染频率虽已明显减低,但对大劣按蚊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以及经产蚊比率,均未见有明显影响。与DDT室内滞留喷洒(2g/m~2)每年~次或两次对照比较,防疟效果无显著差别。浸帐一次对大劣按蚊的生物残效达300d以上,方法较为简便,成本费用较低,群众较易接受,可以替代常规的DDT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防治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嗜人按蚊不同发育期溴氰菊酯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选用室内选育的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以浸渍法测试幼虫溴氰菊酯敏感性,以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试成蚊溴氰菊酯敏感性。结果幼虫期,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由低至高依次均为Ⅳ、Ⅲ、Ⅱ龄幼虫;成蚊期,两种品系的敏感性均以早期成蚊最低,中期成蚊次之,晚期成蚊最高。结论嗜人按蚊两品系不同生长期溴氰菊酯敏感性消长相似,敏感性水平随幼虫的发育而上升,随成蚊蚊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调查发现福建省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南平和三明地区及闽中永泰等15县(市、区)61个乡(镇)259个村。南平和三明两地区14县(市、区)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DDT室内滞留喷洒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的主要措施,灭蚊后95.34%的分布点经复查均未再捕获嗜人按蚊,其中复查2次以上的分布点占58.4%,最多复查次数达12次,显示嗜人按蚊在闽西北地区已基本  相似文献   

11.
12.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发生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研究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在实验条件下,以嗜人按(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幼虫为试虫,用溴氰菊酯乙醇液选育,至子35代后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继续选育至子40代。结果 嗜人按蚊经溴氰菊酯选育至子27代时,LC50由0.0047mg/L上升至0.2822mg/L,抗性系数高达60,其后逐代下降,至子40代时,LC50为0.0165mg/L,抗性系数降至3.5;从子35代起分别用LC50逐代、LC50隔代、LC90逐代选育方法继续选育至子40代,抗性系数分别为敏感品系的9.96、18.85倍。结论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呈缓慢上升-稳定-趋于下降的态势;LC50隔代、LC90逐代选育方法可延缓抗性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3.
1990~1993年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疾高发区采用2.5%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治按蚊,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措施,使嗜人按蚊疟区疟疾平均发病率从1990年的0.38%降至1993年的0.1%;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0年的2.78%降为1993年的0.76%。结果显示此类疟区用这种抗疟措施具有较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发现嗜人按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5.
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抗性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 观察不同的增效剂-增效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与溴氰菊酯混用后对嗜人按蚊敏感品系(S)和不同抗性程度的抗性品系(R1、R2、R3)的增效效果。结果 两种增效剂对嗜人按蚊敏感品系和不同抗性程度的抗性品系都有增效作用,PBO对各个品系的增效比依次为2.61、3.17、7.55和9.84;TPP的增效比依次为1.02、1、10、1.07和1.15。其中,抗性倍数较高的抗性品系嗜人按蚊的增效效果更明显;两种增效剂相比,PBO的增效效果比较明显。结论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机理可能是解毒酶活力增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多功能氧化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剂型的拟虫菊酯浸泡棉蚊帐和尼龙蚊帐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效果。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结果 棉蚊帐和尼龙蚊帐浸药后180d,拜虫杀(SC12.5%高效氟氯氰菊酯)12.5mga.i/m^2;杀飞克(EW5%氟氯氰菊酯)15mga.i/m^2;克敌(SC2.5%高效氟氯氰菊酯)12.5mga.i/m^2;,凯素灵(EC2.5%溴氰菊酯)15mga.i/m^2和奋斗呐(WP2.5%试氯氰菊酯)25mga.i/m^2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毒效仍达100%。结论 在疟疾流行季节前,用杀虫剂浸泡蚊帐1次,能够对媒介按蚊起到有效防制。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发现福建省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南平和三明地区及闽中永泰等 15县 (市、区 ) 6 1个乡 (镇 )2 5 9个村。南平和三明两地区 14县 (市、区 )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 DDT室内滞留喷洒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制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是清除嗜人按蚊的主要措施 ,灭蚊后 95 .34%的分布点经复查均未再捕获嗜人按蚊 ,其中复查 2次以上的分布点占 5 8.4% ,最多复查次数达 12次 ,显示嗜人按蚊在闽西北地区已基本被清除 ,疟疾发病数从防制前 1980年的 12 92 1例降至 1998年的 8例 ,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 1996~ 1998年 ,未再发现当地疟疾继发感染者 ,基本阻断了闽西北地区疟疾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实验室选育的嗜人按蚊抗溴氰菊酯品系进行抗性遗传特性分析。方法 采用LC-P线法研究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遗传方式。结果 正交和反交F_1代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5.19、16.66,接近1∶1。D-0.651,F_1代的LC-P线靠近抗性亲本一方。BC代在死亡率50%处与F_2代死亡率在25%—75%处未出现明显平坡,BC和F_2的实际死亡率和理论死亡率曲线的适合性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是由常染色体遗传所致的多基因遗传,抗性遗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在川西南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35个县的276个乡,222.9万人口的地区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1 489 929顶,1988年扩大为42个县385个乡385.2万人口,喷洒蚊帐2 259 286顶,占蚊帐总数的96.67%,受药量为9.6~12mg/m~2,经连续两年灭蚊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分别较灭蚊前下降97.4%和98.9%。发病人数由1986年的60 264人减少为14 572人,下降75.7%,显示较好防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方法 观察不同的增效剂—增效醚 (PBO)和磷酸三苯酯 (TPP)与溴氰菊酯混用后对嗜人按蚊敏感品系 (S)和不同抗性程度的抗性品系 (R1、R2、R3)的增效效果。 结果 两种增效剂对嗜人按蚊敏感品系和不同抗性程度的抗性品系都有增效作用 ,PBO对各个品系的增效比依次为 2 .6 1、3.17、7.5 5和 9.84 ;TPP的增效比依次为 1.0 2、1.10、1.0 7和 1.15。其中 ,抗性倍数较高的抗性品系嗜人按蚊的增效效果更明显 ;两种增效剂相比 ,PBO的增效效果比较明显。 结论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机理可能是解毒酶活力增强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多功能氧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