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监测靶点。方法 将汕头市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019年1-12月门诊收治的1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研究,记作病例组,另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变组和对照组儿童TLRs信号通路和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此外,对比病变组和对照组儿童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儿Toll样受体2(TLR2)及TLR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81,101.427,P<0.001)。病例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8.453,63.388,116.697,P<0.001),干扰素γ(INF-γ)显著低于对照组(t=70.489,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LR2、TLR4和血清IL-4、IL-10、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INF-γ水平呈负相关(P<0.001)。病变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33,57.277,50.103,P<0.001)。结论 TLRs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均可能参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及预后转归的影响,为支气管哮喘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同期选择本院体检的健康的学龄期儿童80例对照组。将病例组按照住院期间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为维生素A正常组、维生素A边缘缺乏组、维生素A缺乏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维生素A营养状况,并记录不同维生素A状况组干预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炎症介质及预后转归。结果 病例组维生素A水平[(0.73±0.3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23)μmol/L](t=5.957,P<0.05),且病例组维生素A营养状况显著差于对照组(Z=4.865,P<0.05),维生素A缺乏组治疗后的CD4+、CD4+/CD8+均低于另外两组,CD8+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缺乏组治疗后的hs-CRP、EOS、IL-6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5,P<0.05),其中以维生素A缺乏组临床疗效最差(52.17%),维生素A正常组最高(94.74%)。结论 维生素A边缘缺乏或缺乏在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较为常见,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改善及疾病的预后转归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应当加强患儿维生素A的监测,适时酌情补充维生素A制剂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及预后转归的影响,为支气管哮喘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同期选择本院体检的健康的学龄期儿童80例对照组。将病例组按照住院期间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为维生素A正常组、维生素A边缘缺乏组、维生素A缺乏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维生素A营养状况,并记录不同维生素A状况组干预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炎症介质及预后转归。结果 病例组维生素A水平[(0.73±0.32)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23)μmol/L](t=5.957,P<0.05),且病例组维生素A营养状况显著差于对照组(Z=4.865,P<0.05),维生素A缺乏组治疗后的CD4+、CD4+/CD8+均低于另外两组,CD8+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A缺乏组治疗后的hs-CRP、EOS、IL-6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5,P<0.05),其中以维生素A缺乏组临床疗效最差(52.17%),维生素A正常组最高(94.74%)。结论 维生素A边缘缺乏或缺乏在学龄前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较为常见,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改善及疾病的预后转归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应当加强患儿维生素A的监测,适时酌情补充维生素A制剂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人血浆抗菌肽LL-37、25羟维生素D3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8月选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4例同期健康儿童。两组对象均空腹采血,检测血浆LL-37、25羟维生素D3含量,同时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7±5.50) ng/ml与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3.45±0.98) 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24±9.04) ng/ml、(8.93±2.23) ng/ml(P<0.05)。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LL-37水平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r=-0.645、-0.560,P<0.05);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与血浆LL-37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且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胸腺(T)细胞免疫的关系,以期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8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53例健康儿童,分别记为研究组和正常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及细胞免疫学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研究组儿童维生素A、E与T细胞免疫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维生素A水平分化群(CD) 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组,研究组CD8+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生素E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维生素A水平与CD3+、CD4+、CD4+/CD8+指标均呈正相关(r=0.769、0.814、0.796,P<0.05),与CD8+指标呈负相关(r=-0.752,P=0.016);维生素E水平与T细胞免疫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T细胞免疫呈密切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其水平越高,T细胞免疫能力越强,而血清维生素E与T细胞免疫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MP)小儿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水平及与病情的相关性,为科学预测MP患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诊的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观察组,11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均予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SSA、HC-gp39、IgA、IgG、IgM水平。观察组患儿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治疗前血清SSA及HC-gp39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的血清SSA、HC-gp39、IgG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t=32.204,20.597,11.58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SSA、HC-gp39、Ig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7.859,13.765,35.043,P<0.05)。血清SSA、HC-gp39与IgG呈正相关(r=0.524,0.394,P<0.05),与疗效呈负相关(r=-0.613,-0.502,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SSA与HC-gp3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与IgG呈正相关,与病情严重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68例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的6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BIO-RAD 680酶标仪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采用BD公司Facs Canto2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5,P<0.01)。观察组CD3+ 和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照组(t=2.912、2.947、3.115,P<0.01);观察组CD19+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565,P<0.01)。观察组中25羟维生素D 缺乏组与正常组比较,缺乏组CD3+和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3.084、4.234、3.021,P<0.01);而缺乏组CD19+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t=3.515,P<0.01)。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的25羟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细胞免疫水平偏低,可能与25维生素D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危险因素及与维生素D(VitD)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RRTI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6岁患儿9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 101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完成结构问卷调查,收集母孕期情况、早产、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二手烟和过敏性疾病的病史资料。测定观察组非活动感染期及对照组VitD水平、IgA、IgG、 IgM、CD4+、CD8+、CD4+/CD8+水平,对VitD缺乏(<20 ng/ml)患儿,给予VitD补充3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并随访12个月,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 早产、出生低体重、母乳喂养时间、居住环境、户外活动、VitD水平、IgA水平、CD4+、CD4+/CD8+均为RRTI的危险因素,予补充Vit D 3个月后患儿IgA水平较前升高,统计1年的感染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it D水平与IgA、CD4+、CD4+/CD8+呈正相关(r=0.56、0.73、0.68,P<0.05)与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呈负相关(r=-0.64,P<0.05)。结论 早产、低体重、母乳喂养时间、居住环境、户外活动均为RRTI患儿危险因素,RRTI患儿存在VitD水平及免疫学异常,提高VitD水平可改善RRTI患儿免疫,减少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维生素D补充对胎龄≤34周早产儿出院时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为早产儿生后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出生的胎龄≤34周早产儿67例,在完全肠内喂养后开始口服维生素D,并随机分为维生素D低剂量组(n=32)和高剂量组(n=35),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比例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出生时脐带血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高剂量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t=2.872、χ2=4.189,P<0.05),但高剂量组出院时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仍为28.6%。结论 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给予补充维生素D 800 U/d可明显改善患儿出院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但对于胎龄更小、出生体重更低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60例3~6岁患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并选取160例3~6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调查儿童一般人口学资料、父母相关资料、生活环境、营养状况及微量元素含量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病例组儿童微量元素中铁、钙和锌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31、-7.98、-7.53,P均<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0.279,P=0.024),父母有过敏史(OR=1.412,P=0.004)、家庭成员吸烟(OR=1.565,P=0.001)、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 h(OR=4.963,P=0.033),年抗菌药物使用次数≥3次(OR=11.894,P<0.001)均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儿童缺乏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容易患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避免吸二手烟、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次数、增加每日户外运动时间可预防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哮喘儿童血清胱抑素C(CysC)、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吴江区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儿童95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MP感染率;将哮喘患儿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比较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率,分析MP感染与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根据MP感染情况将哮喘患儿分为MP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及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 结果 研究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t=9.942、2.880,χ2 =10.914,P<0.05),研究组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t=10.289、7.968,P<0.05);患儿CysC、IgM水平与MP感染呈正相关(r=0.170、0.183,P<0.05),IgG水平与MP感染呈负相关(r=-0.254,P<0.05);重症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轻症组(t=3.695、2.090,χ2=18.459,P<0.05),IgA、IgG水平低于轻症组(t=3.016、3.192,P<0.05),血清CysC水平、IgA、IgG、IgM水平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AUC高于单独检测(Z=2.018、2.899、2.068、3.094、2.799,P<0.05);MP感染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值小于未感染组(t=2.437、2.597、2.261,P<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血清CysC水平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现象,并且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患儿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采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个月~15岁儿童资料,选取171例RRTI儿童为RRTI组,15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E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3水平。比较RRTI组和正常对照组维生素A、D3、E水平的差异。结果 RRTI组平均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30±0.06)mg/L,维生素D3水平为(72.41±25.59)nmol/L,维生素E水平为(8.90±2.32)mg/L,均低于正常组的(0.39±0.07)mg/L、(84.84±29.96)nmol/L和(9.72±2.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D3缺乏率和不足率、维生素E的不足率在RRT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维生素A水平低(<0.3 mg/L)(OR=19.225,95%CI:9.136~40.453)和维生素D3缺乏(<50 nmol/L)(OR=2.891,95%CI:1.186~7.044)使得儿童患RRTI的风险增高。结论 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的亚临床水平缺乏可能与儿童RRTI相关,及时给予补充有助于儿童RRTI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神木市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寻找影响因素并评价危险程度,为防治该地区维生素D(V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神木市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查体儿童共687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687例健康儿童血清VD,最高值为96.9 ng/ml,最低值为2 ng/ml,平均水平为(32.59±13.14)ng/ml,其中VD缺乏120例(17.5%),VD不足169例(24.6%),VD适宜398例(57.9%),无VD过量及中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D水平与年龄、季节、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曾添加过VD、持续服用VD时间、近三月是否添加VD相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时间[在30 min与2 h之间(OR=0.43,95%CI:0.22~0.84,P=0.03)、持续服用VD时间在3月~1年之间(OR=0.12,95%CI:0.05~0.28,P<0.001)是影响VD水平的因素。结论 户外活动时间、持续服用VD时间是VD缺乏的保护性因素。VD缺乏重在预防,应加强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无锡市新生儿维生素D(VD)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新生儿VD补充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入住无锡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足月、母乳喂养、日龄≤7 d的新生儿347例,检测其血清25-(OH)D基础水平,其中血清25-(OH)D≤50 nmol/L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400 U/d或800 U/d VD口服,6周后复查。同时对其母亲一般信息及孕期补充VD情况等展开问卷调查。结果 VD缺乏、VD不足和VD充足的比例分别为91.07%、8.07%和0.86%。夏秋季出生的患儿血清25-(OH)D水平较冬春季出生的患儿高(t=-3.467,P<0.05)。6周后复查发现,总体患儿血清25-(OH)D平均值较前上升,VD缺乏者比例下降(χ2=118.235、163.196,P<0.05)。 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母亲孕期是否补充充足的钙剂、V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116,P=0.043)。结论 无锡地区足月新生儿VD普遍缺乏,建议根据母亲孕期VD补充情况,可以将早期足月新生儿VD补充剂量调整为400~800 U/d,持续6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维生素A缺乏(VA)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门诊患儿206例,检测其血清VA水平,比较不同VA水平患儿的感染性肺炎发病率,按照是否罹患感染性肺炎以及肺炎的严重程度不同,比较分组间VA水平的差异;对于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VA 1 500 U/d,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6例新生儿中,116例存在VA缺乏,51例存在边缘型VA缺乏,39例正常水平。VA水平越低,感染性肺炎发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07)。2)肺炎组患儿VA水平[(0.182±0.079) mg/L]显著低于非肺炎组[(0.236±0.09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0,P<0.001)。重度肺炎患儿血清VA[(0.125±0.041)mg/L]显著低于轻度肺炎患儿VA水平[(0.212±0.0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01)。3)VA辅助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气促、咳嗽、呛奶、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血清V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发病存在紧密联系,低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