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的LC、长期OS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2004—2013年间本院接受同期放化疗的37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60 Gy组99例、60 Gy组155例、>60 Gy组11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剂量<60 Gy组,60 Gy组和>60 Gy组3、5、7、10年样本量分别为97、96、56、38例,146、141、72、17例和118、115、56、20例,其LC率分别为55.3%、51.4%、48.9%、48.9%,65.1%、60.1%、55.1%、55.1%和49.4%、45.1%、37.7%、37.7%(8年)(P=0.020);OS率分别为35.4%、26.1%、22.0%、22.0%,49.0%、41.3%、32.1%、28.9%和31.1%、25.2%、14.5%、12.9%(8年)(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44 cm3、Ⅰ—Ⅱ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40、0.035),而OS率则优于其他两组(P=0.001、0.003,P=0.045、0.006);而对于肿瘤体积>44 cm3、Ⅲ期患者60 Gy组LC率优于>60 Gy组(P=0.011、0.015),OS率优于其他两组(P=0.045、0.006,P=0.033、0.002)。>60 Gy组RE、RP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07、0.0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剂量及非手术T分期、N分期是预后影响因素(P=0.004、0.008、0.037)。结论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剂量以60 Gy为优,接受>60 Gy放疗剂量患者不良反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提高了局控率和生存率,但急性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本研究探索哪些食管癌患者会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中受益.方法:对84例局部区域性食管癌进行单纯放疗,前2/3程行常规分割,每次DT1.8~2 Gy,每周5次,前后野同中心照射DT40~41.4 Gy/20~23次,4~4.6周,完成后行食管摄片评估.无效者(郑州标准3+4级)32例(无效组),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1.5 Gy/次,2次/d,间隔6 h,每周5 d,总剂量DT65.4~67 Gy/38~39次,5.8~6.2周.有效者52例(1+2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常规分割放疗(有效CF组),一组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有效LCAF组),每组各26例.有效CF组总剂量DT60~64 Gy/30~34次,6~6.8周.有效LCAF组照射方法及剂量同无效组.结果:无效组1、2和3年局控率分别为65.6%、53.1%和37.5%;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31.2%、25.0%;有效CF组和LCAF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4.6%、73.1%、69.2%和88.5%、76.9%、69.2%,有效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1%、42.3%、34.6%和76.9%、46.2%、38.5%,有效两组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无效组Ⅰ+Ⅱ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50%,有效CF组为19.2%,有效LCAF组为53.8%,有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效组Ⅲ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2.5%,有效CF组为3.85%,有效LCAF组为11.5%,有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放疗40 Gy时食管摄片评估疗效较好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并没有进一步提高疗效.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中获益的患者可能是疗效较差的病例.最后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更长的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再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安全性、疗效及影响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3DCRT再程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应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未完成放疗,40例患者顺利完成放疗,3DCRT总有效率为80.0% (32/4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 (19/40)、20.0% (8/40).再程放疗中出现2+3级的放射性消化道反应19例(47.5%)、放射性肺炎14例(35.0%)、造血系统毒性反应6例(15.0%)、心脏毒性4例(10.0%),全组均未出现4度以上放射性损伤及治疗相关性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8.432,P=0.015)、放疗间隔时间(x2=7.006,P=0.008)、放疗剂量(x2=18.718,P=0.000)、大体肿瘤体积(GTV) (x2=10.121,P=0.006)、辅助化疗(x2=5.014,P=0.025)、肿瘤长度(x2=7.391,P=0.025)、野内复发(x2 =9.933,P=0.002)、肿瘤控制情况(x2=14.665,P=0.001)与预后密切相关;病变部位有影响总生存的趋势(x2=5.493,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2=4.759,P=0.029)、放疗间隔时间(x2 =4.139,P=0.041)、GTV (x2=4.799,P=0.024)、肿瘤控制情况(x2=4.501,P=0.030)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3DCRT再程放疗虽然毒性反应大,但其可提高近期疗效.年龄、放疗间隔时间、GTV、肿瘤控制情况是再程放疗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放化疗食管癌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提供最佳结合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2年收治的232例接受根治性放疗联合化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放疗采用3DRT技术,化疗方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Kaplan-Meier法计算LC率和OS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1、3、5年者分别为232、84、35例。全组1、3、5年LC率分别为66.1%、42.2%、38.5%,中位LC时间为24.4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3.3%、37.2%、19.5%,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LC和OS因素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照射范围、≥3周期化疗(P=0.112和P=0.000、P=0.031和P=0.000、P=0.009和P=0.000、P=0.074和P=0.030、P=0.218和P=0.001)。多因素分析N分期、临床分期、≥3周期化疗是影响OS的因素(P=0.006、0.000、0.001)。结论 食管癌放化疗能使临床分期偏早者的LC和长期OS明显改善,而照射范围及≥3周期化疗数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放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综述了近几年食管癌由常规二维放疗向三维适形放疗的发展演变及两者的比较分析.方法:以食管癌、放疗和三维适形为检索关键词,采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尤其是2004~200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收集文献169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或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文献27篇,纳入分析.结果:随着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出现,国内对其研究也逐渐增多,尤其是3D-CRT与常规放疗在定位、剂量分布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比较已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诸多学者认为,常规模拟定位容易遗漏靶区,CT定位靶区勾画精确,更利于放疗计划设计及靶区剂量分布.结论:3D-CRT计划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使靶区剂量提高,分布均匀,周围正常组织如肺、脊髓受量降低,进而提高了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和生存率,并减少了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加腔内放疗食管癌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和比较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后超组)与常规分割+腔内放疗(腔内组)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对1994年5月至1999年11月间4个小样本前瞻性研究的后超组(135例)和腔内组(130例)治疗食管癌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后超组前3周常规分割照射3000cGy(分15次3周完成),后2周采用加速超分割照射3000 cGy(分20次2周完成;150 cGy/次,2次/d,2次相隔6 h,5d/周).腔内组常规分割照射5000 cGy(分25次5周完成)+腔内照射1000 cGy(分2次).结果 后超组和腔内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8%、27.9%、19.9%和53.5%、25.2%、18.4%(P>0.05).后超组和腔内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5%和57.0%(P=0.235),且RTOG分级3级食管炎比较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放疗方式食管癌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别,但后程加速超分割技术操作方便,易于在临床中实施.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期化疗的Ⅲ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食管癌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PF方案同期化疗的副反应,分析治疗失败原因和生存情况。方法111例食管鳞癌随机分成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放疗组)57例,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PF方案同期化疗组(放化疗组)54例。放疗组前2/3疗程放疗用常规分割放疗,后1/3疗程缩野加速超分割放疗,总剂量68.4 Gy(41分次,42~44d完成)。放化疗组放疗方案同单纯放疗组,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开始,顺铂25mg/(m~2·d)3 d,氟尿嘧啶600mg/ (m~2·d)3d,4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7.1个月(47.6~76.4个月)。放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4%和40%,放疗组分别为77%、39%和28%(P=0.310)。放化疗组3+4级急性毒副反应为42%,放疗组为25%(P<0.05)。放化疗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PF方案同期化疗食管癌比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但急性毒副反应明显增加,最终结论需大样本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及前程协同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C+LCAF)与常规分割(CF)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将9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3个组:CF组:放疗5次/周,2.0Gy/次,总量64Gy;LCAF组:先常规放疗40Gy 4周后改为2次/d,1.5Gy/次,间隔≥6h,总量到64Gy;C+LCAF组:在前程常规放疗40Gy 4周同时加用顺铂20mg,氟脲嘧啶500mg,2次/周,共4周后改用超分割放疗2次/d,1.5Gy/次,间隔≥6h,总量同样到64Gy.结果 CF、LCAF及C+LCAF 3个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0%、20%和80%、60%、47%及83%、67%、53%;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3%、33%、23%和77%、63%、57%及80%、73%、57%.生存率及局控率LCAF和C+LCAF组均明显高于CF组(P〈0.01),LCAF与C+LCAF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CF组比较,急性毒副反应在C+LCAF组显著增加(P〈0.05),LCAF组增加不著.晚期毒副反应3个组均无差异.结论 LCAF及C+LCAF组均能显著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但C+LCAF组增加了急性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常规放疗的疗效多年来无明显提高,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局部未控制和复发。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了放射并发症,为食管癌放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及照射剂量下食管鳞癌患者的OS状况,探讨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方法 选取2003-2014年本院接受3DRT的1387例食管鳞癌患者,分别对单纯放疗(780例)和同期放化疗(302例)不同照射剂量患者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结果 单纯放疗中照射剂量<60 Gy (91例)、60 Gy (429例)、>60 Gy组(2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9、20、23个月(P=0.000);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362),且均优于<60 Gy组(P=0.000、0.000)。同期放化疗中照射剂量<60 Gy (18例)、60 Gy (224例)和>60 Gy组(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22、34、15个月(P=0.004);<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952),60 Gy组OS优于>60 Gy组(P=0.002)。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模式食管鳞癌预后不同,但GTV与照射剂量为2种治疗模式共同的预后因素(P=0.045、0.001);单纯放疗时照射剂量为≥60 Gy为生存获益因素(P=0.000);同期放化疗时仅照射剂量为60 Gy是生存获益因素(P=0.050)。结论 单纯放疗时食管鳞癌患者照射剂量≥60 Gy为优选剂量,同期放化疗时建议照射剂量尽量控制为60 Gy。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其主要治疗方式目前仍然是手术,但因单纯手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辅助治疗能否成为食管癌术后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就食管癌术后复发模式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其主要治疗方式目前仍然是手术,但因单纯手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高,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辅助治疗能否成为食管癌术后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就食管癌术后复发模式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Zhao Jingjing Zhang Wencheng Zhang Hualei Han Weiming Wang Xin Li Chen Chen Junqiang Wang Xiaomin Zhao Yidian Qiao Xueying Zhou Zhiguo Han Chun Zhu Shuchai Shen Wenbin Wang Lan Ge Xiaolin Sun Xinchen Zhang Kaixian Hu Miaomiao Li Ling Hao Chongli Li Gaofeng Xu Yonggang Wang Yadi Lu Na Liu Miaoling Qie Shuai Xiao Zefen Pang Qingsong Wang Ping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29(11):941-94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with different doses on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identify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non-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344 ESCC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RT) alone or chemoradiotherapy from 2002 to 2016 in 10 hospital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fter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1 to 2 ratio),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low-dose group (equivalent dose in 2Gy fractions,EQD2Gy<60 Gy;n=303) and high-dose group (EQD2Gy≥60 Gy;n=606) based on the dose of radiation. Surviv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Kaplan-Meier method. Multivariate prognos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Cox′s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59.6 months. After the PSM, the 1-, 3- an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rate was 66.5%,34.7%,27.2% in the low-dose group, 72.9%,41.7% and 34.7% in the high-dose group, respectively (P=0.018). The 1-, 3-and 5-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 was 52.2%,27.2%,23.1% in the low-dose group, 58.3%,38.1% and 33.9% in the high-dose group, respectively (P=0.001). The outcome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ervical/upper esophagus location, early (stage Ⅱ) AJCC clinical stage, node negative status, tumor length ≤5 cm, receiv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receiving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EQD2Gy≥60Gy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S (all P<0.05). Multivariabl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umor location,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EQD2Gy were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 (all P<0.05). Conclusion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or IMRT with EQD2Gy≥60Gy yields favorable surviv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ESCC. 相似文献
14.
赵晶晶 章文成 张华雷 韩炜明 王鑫 李晨 陈俊强 王晓敏 赵一电 乔学英 周志国 韩春 祝淑钗 沈文斌 王澜 葛小林 孙新臣 张开贤 胡苗苗 李苓 郝崇礼 李高峰 徐勇刚 王雅棣 路娜 刘妙玲 郄帅 肖泽芬 庞青松 王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0,29(11):941-947
目的 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行根治性放疗不同放疗剂量对生存的影响,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6年中国10所医疗中心2344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经1∶2倾向性评分配比(PSM),根据放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EQD2Gy<60Gy)303例,高剂量组(EQD2Gy≥60Gy)606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9.6个月。经PSM配比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34.7%、27.2%和72.9%、41.7%、34.7%(P=0.01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27.2%、23.1%和58.3%、38.1%、33.9%(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分期早、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短、采用IMRT技术、接受同步化疗、EQD2Gy≥60Gy为总生存获益因素(均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接受同步化疗以及EQD2Gy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EQD2Gy≥60Gy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放射治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预防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的并发症,使放疗计划顺利实施。方法 在对223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60Co γ射线外照射的同时,进行自我护理知识宣教,控制食物的温度,进食的速度、量,进行餐前食管润滑,餐后食管冲洗,黏膜麻醉剂、抗生素、激素联合使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结果 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低,轻度43.9%(98/223),中度19.3%(43/223),重度8.1%(18/223),无一例因放射性食管炎或心理问题而中断治疗。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使放疗计划顺利实施,避免由于食管黏膜感染导致的食管穿孔和大出血。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肿瘤之一,穿孔是食管癌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于食管癌穿孔的治疗,不管是中国还是国际上缺乏统一的专家共识。本文应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平台系统,检索1996-2017年12月相关文献,筛选出27篇相关文献,并通过27篇文献对食管癌穿孔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可手术患者可延长生存,但同时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提高,而营养支持下同步放化疗也可明显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根治性术后预防性IMRT所致放射性胃炎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食管癌根治性术后预防性IMRT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与胸腔胃受量关系。方法 对接受根治性术的49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预防性IMRT的治疗计划及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能相关的物理学指标,组间比较行χ2检验,Logistic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共19例(39%)患者出现≥2级急性急性放射性胃炎。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相关的物理变量包括胃Dmax、胃Dmean、LSTT5—LSTT40及V10—V50;依据ROC曲线所得各物理指标分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除V5之外,余指标分界值以上组患者≥2级急性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分界值以下组患者,各物理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TT5和V40为预测≥2级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的指标(P=0.026、0.001)。结论 在制定食管癌术后患者预防性IMRT的治疗计划时应注意保护胸腔胃,DVH可以很好预测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其中胃LSTT5及V40为预测指标。但最终有待于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治疗反应。方法采用3DCRT方法治疗食管癌67例(3DCRT组,5~6Gy/次,隔日照射1次,共7~8次,总剂量40~42Gy,13~15d),与同期行常规放射治疗(CF组,2.0Gy/次,5次/周,64~68Gy,44~48d)的112例食管癌进行比较。结果CF组和3DCRT组的1、2、3、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3.6%、43.8%、33.9%、25.9%和71.6%、62.7%、49.3%、43.3%(P=0.011)。CF组和3DCRT组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49.1%、41.1%、30.4%、22.3%和62.7%、52.2%、43.3%、38.8%(P=0.027)。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高(P=0.003),血液系统及全身反应3DCRT组较CF组轻(P=0.007,0.021)。结论3DCRT能明显改善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近期放射反应及远期放射损伤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同期整合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食管鳞癌的生存获益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单中心治疗的1748例食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选择其中接受标准剂量常规分割放疗的809例患者作为常规分割组,接受SIB-IMRT的110例患者作为SIB-IMRT组。采用倾向性评分配比(PSM)评估2个组患者的生存获益情况。结果 2个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B-IMRT组患者相对更年轻(64岁∶66岁,P=0.001)、颈段及胸上段癌病例更多(53.6%∶31.0%,P=0.000)、N分期偏晚(N2:21.8%∶13.7%,P=0.027)。经PSM配对成功218例,PSM后2个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前常规分割组与SIB-IMRT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3个月和21个月(P=0.638),PSM后2个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8个月和22个月(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SIB-IMRT照射在大肿瘤组和胸中下段癌组的生存获益更明显,大肿瘤组患者行2种分割放疗模式的中位OS分别为14个月和21个月(P=0.001),胸中段和胸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9个月和17个月(P=0.000)。Cox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及放疗模式是影响预后因素,对于SIB-IMRT,在HR=0.551时生存获益。结论 应用SIB-IMRT治疗食管鳞癌具有潜在的生存获益,大肿瘤及胸中下段癌患者更倾向于从SIB-IMRT中获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