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传染性极强。疫情已形成全球大流行趋势,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了解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传播途径和在不同环境的存活时间,对有效防护2019-nCoV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019-nCoV在不同环境的存活时间和传播特点进行了综述,为耳鼻咽喉科诊区的防护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专科医院眼科急诊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2020年1月24日起从人员管理(包括医务人员和患者)、科室硬件环境、眼科器械消毒、病毒管理上报制度等方面着手,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途径进行严格把控。结果共接诊1 936例眼科急诊患者(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完成急诊工作的同时,所有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无因工作原因导致2019-nCoV感染。结论思想重视、措施到位、严格把控,能够有效防范眼科医护人员感染2019-nCoV。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19-12爆发以来,传播速度极快,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在传播途径的研究中,SARS-CoV-2是否通过眼表组织进行传播的问题也引起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其通过眼表组织感染的临床确诊病例和实验室证据。最新研究认为SARS-CoV-2与SARS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同一种属,并且其与SARS-CoV进入细胞的途径是一样的。本文通过回顾SARS-CoV的研究,探讨SARS-CoV-2眼途径传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2019年岁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国武汉快速传播并引起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尚未确认的线索认为结膜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通道之一,因此关于COVID-19感染方式以及SARS-CoV-2是否通过眼表组织进行传播的问题也成为新的关注点。由于目前尚缺乏SARS-CoV-2在眼部感染的临床观察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证据,因此对引起流行性疾病的病毒引起眼部病变的部分文献进行回溯和分析则更有助于我们在COVID-19疫情防控过程中对眼部及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器械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晶  冯俊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9):1653-1657

当前因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我国传播乃至全球爆发,快速蔓延至世界各国,严重威胁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由于特效药物的缺失,积极预防仍是目前抵御COVID-19的有效方法。临床观察发现COVID-19患者可并发结膜炎,动物实验也证实结膜是SARS-CoV-2传播的途径之一。但已有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SARS-CoV-2感染与结膜炎发生的关系也未阐明。所以本文结合目前最新的研究和报道,通过各项分析研究结果,进一步阐述SARS-CoV-2感染与结膜及结膜炎的关系,探讨结膜作为SARS-CoV-2传播途径之一对于该病防护的意义,为该病与眼表关系的研究和临床判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由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因其极高的传染致病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同时也给目前的医疗模式带来全新挑战。已有众多文献资料显示SARS-CoV-2感染不仅可以造成肺脏、肾脏、肠道等全身损害,而且也能累及眼组织,从较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如角膜、结膜、巩膜炎症,到相对少见的旁中心急性中层黄斑病变和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对以眼部症状为首发或伴随症状的SARS-CoV-2感染患者而言,眼科医生如何甄别眼部表现与SARS-CoV-2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无疑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将结合近年相关文献,探讨由SARS-CoV-2感染和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所引起的相关眼部病变,涵盖了眼表、葡萄膜、视网膜和黄斑以及颅神经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眼病诊疗过程中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存在着新型冠状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本文简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点与鉴别,从眼科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眼科门诊防控管理、眼科病房防控管理以及眼科器械清洁消毒等方面提出建议及意见,希望对眼科医务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初开始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力强、致病率高、影响范围广,全国各地相继迅速启动紧急防控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全民防疫为主,眼科疾病诊疗部分受限。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眼科急症,可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甚至眼球摘除。眼外伤的急诊救治效果与患者的视力预后密切相关,需伤后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如何能够安全完成眼外伤急诊的手术处理值得探讨。本文根据2020年1月24日天津市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防控响应以来,我科多例急诊眼外伤的处理流程,就疫情防控期间的眼外伤手术防控管理作一述评,以期为眼科同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安全处理急诊眼外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鼓室内注射操作,减少和防止药物从鼻部及口咽部溢出,避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交叉感染风险,并尽可能降低鼓室内注射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耳内镜下(426例,共1278次)与普通额镜下(712例,共1928次)鼓针注射的患者资料,比较2组注射操作中耳痛、眩晕、穿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鼻部和口咽部药物溢出率的不同;分析耳内镜下长5号针鼓室内注射的2796例(共8948次,其中疫情期间注射223例,312次)及鼓针鼓室内注射的426例(共1278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不同注射针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耳内镜组总不良反应率、鼻部和口咽部药物溢出率低于额镜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内镜下注射时,将鼓针更换为长5号针头后,患者眩晕发生率降低,疼痛减轻,鼓膜出血减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内镜下采用长5号针头行鼓室内注射可以减少操作的不良反应,降低鼻部和口咽部的药物溢出率,最大限度地避免2019-nCoV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王丽媛  孙河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7):1290-129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将“磷酸氯喹”列为试用药物,各医疗机构中氯喹、羟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也有所增加。氯喹、羟氯喹存在一定的视网膜毒性,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且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目前还不清楚其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发生视网膜毒性的风险程度。因此在应用氯喹、羟氯喹治疗COVID-19时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并对风险较高的患者采用必要的眼科筛查以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本文就氯喹、羟氯喹产生视网膜毒性的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筛查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更安全地应用氯喹、羟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Rui Zhu  Zi-Yan Yu  Lin Han 《国际眼科》2022,15(11):1857-1863
A novel coronavirus, name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or 2019-nCOV), causing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as rapidly spread to most countries and regions worldwide since it broke out at the end of 2019. Epidemic of the virus produces a tremendous pressure on the global health systems. With progressive insight into SARS-CoV-2, the role of eye tissue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spread of COVID-19. Whether SARS-CoV-2 can enter the human body through eyes and cause infection? The fact that unprotected exposure of the eyes to 2019-nCoV might have allowed the virus to infect the body implies that 2019-nCOV can invade eye tissue and set foot in organism. Facing the severe challenge of preventing spread of the COVID-19, combined with the high-risk environment of ophthalmology, it is crucial to investigate ocular tropism of coronaviru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coronavirus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eye from aspects of probable mechanisms, clinical cases, detection of coronavirus; and puts forward precautions for ophthalmologists and nurses. Consequently, this review reveals our understanding of ocular tropism of coronavirus and contributes to determining risk of ocular transmission, raising awareness of necessary eye protection among medical workers and reducing further prevalence of SARS-CoV-2.  相似文献   

12.
自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爆发以来,冠状病毒病原体研究和宿主生物鉴定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任务。2019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染性和致病能力更强,迅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目前已有临床报道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可出现以结膜炎为主的眼部感染症状,并提出将眼部核酸检测等作为病毒早期鉴定的辅助手段。本文综述冠状病毒的眼部感染及其检测相关进展,以期为冠状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和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爆发以来已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全球大流行状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多种变异株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SARS-CoV-2可能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和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的介导感染组织细胞从而引发不同疾病。呼吸道、心血管、胃肠道系统的临床疾病较为常见; 也有大部分患者以眼部症状为主诉就诊。相较于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眼部相关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文章通过对SARS-CoV-2相关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病例进行综述,旨在增强临床医师对SARS-CoV-2相关眼病的重视,避免延误病情,造成视力的不可逆损失,并为眼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对全球构成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SARS-CoV-2和SARS-CoV均属于人冠状病毒(HCoVs)β属,两者的基因组相似性高达79.6%,且均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感染宿主细胞。目前已有研究表明,SARS-CoV-2感染与结膜炎具有一定相关性,SARS-CoV-2是否能经眼感染或传播的问题也备受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其通过眼部组织感染的临床确诊病例和实验室证据。本文就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眼部表现及结膜囊病毒感染率作一综述,并对SARS-CoV-2经眼途径传播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ocular involvement in the 2019-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us (2019-nCoV) and vital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field of ophthalmolog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武汉眼科医务人员确诊COVID-19的眼部症状情况。设计 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2020年2月26日至3月20日武汉确诊COVID-19的28例眼科医务人员为病例组,根据1:3~4的比例随机抽取病例组所在医院未感染的96例眼科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方法 使用“问卷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指标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眼部症状。结果 病例组26例(92.9%)及对照组96例(100%)完成问卷调查。病例组平均年龄(41.9±11.7)岁,分布在武汉10所综合性及眼科专科医院,确诊时间为2020年1月16日至2月29日;对照组平均年龄(35.1±5.5)岁。感染组中女性19例(67.9%);医生14例(50%),护士12例(42.9%),技师2例(7.1%);感染时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者19例(67.9%),从事抗疫一线工作者9例(32.1%)。病例组重症8例(28.6%)(包括死亡3例,危重症1例),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15例(53.6%)。病例组中25.7%的人认为工作环境通风条件较差。病例组11例(42.3%)有眼部症状,显著高于对照组(15.6%)(P=0.003)。其中,眼痒10例(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01),流泪4例(36.4%)显著高于对照组(13.3%)(P=0.02);病例组异物感7例(63.6%),眼红2例(18.2%),视物模糊2例(18.2%)。4例行结膜囊核酸检测的患者中1例阳性。轻症20例中9例(45%)有眼部症状,重症6例中2例(33.3%)有眼部症状。结论 武汉眼科医务人员COVID-19患者中约40%存在眼部症状。尽管结膜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量少,但证实结膜囊中确实存在新冠病毒。(眼科, 2020, 29: 332-3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