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宫颈癌常规放疗联合腔内三维放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体外放疗联合CT影像为基础近距离放疗的宫颈癌患者DVH参数和治疗结果间关系。方法 2008—2011年间18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常规放疗加CT为基础的近距离三维放疗。观察两种放疗相加的高危CTV的D90和直肠、膀胱的D2 cm3 、D1 cm3 ,采用EQD2进行剂量叠加。同时随访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A点剂量为(93.0±5.5) Gy,高危CTV D90为(73.6±11.9) Gy。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无复发病例。8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直肠晚期反应,其直肠D2 cm3 、D1 cm3 均高于无反应者[(87.4±3.8) Gy∶(75.8±7.4) Gy,P=0.004;(96.4±6.6) Gy∶(80.5±7.1) Gy,P=0.001]。结论 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高危CTV D90剂量比文献报道略低,直肠D2 cm3 建议<75 Gy。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基于预测可行性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肝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自动计划方法,并评价其性能。方法 回顾性随机选取10例放疗肝癌病例。采用Pinnacle Auto-Planning设计VMAT自动计划,通过PlanIQ剂量预测得到可行性DVH曲线,并根据其显示的可行性目标区间设置自动计划的初始优化目标。评价计划靶体积、正常肝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以及机器跳数,并与临床手工计划行配对t检验。结果 自动计划和手工计划的计划靶体积D2%、D98%、Dmean和均匀度指数相近[(58.55±2.81) Gy∶(57.98±4.17) Gy、(47.15±1.58) Gy∶(47.82±1.38) Gy、(53.14±0.95) Gy∶(53.44±1.67) Gy和1.15±0.05∶1.14±0.07,P均>0.05],手工计划的计划靶体积适形指数略高于自动计划(0.77±0.08∶0.69±0.06,P<0.05)。自动计划的肝V30Gy、V20Gy、V10Gy、V5Gy和V<5Gy显著优于手工计划[(26.68±11.13)%∶(28.00±10.95)%、(29.96±11.50)%∶(31.89±11.51)%、(34.88±11.51)%∶(38.66±11.67)%、(45.38±12.40)%∶(50.74±13.56)%和(628.52±191.80) cm3∶(563.15±188.39) cm3,P均<0.05],自动计划的小肠、十二指肠、心脏Dmean以及全肺V10Gy低于手工计划[(1.83±2.17) Gy∶(2.37±2.81) Gy、(9.15±9.36) Gy:(11.18±10.49) Gy、(5.44±3.10) Gy∶(6.25±3.26) Gy以及(12.70±7.08)%∶(14.47±8.11)%,P均<0.05]。两种计划的机器跳数相近[(710.67±163.72) MU∶(707.53±155.89) MU,P>0.05]。结论 基于预测可行性DVH的肝癌VMAT自动计划方法能提高计划质量,更好保护正常肝,对小肠、十二指肠、全肺和心脏的保护也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的原发肿瘤体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2-2017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患者428例,可生存分析4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化疗4个周期,PTV分界值63Gy,GTV分界值150cm3结果 Cox模型预后分析发现女性、治疗后KPS评分、单器官转移、N0-N1期、腺癌、放疗≥63Gy、4~6个周期化疗、近期有效、治疗后进展服用靶向药物、GTV体积<150cm3是良好预后因素(P均<0.05)。根据不同化放疗方案分层分析发现GTV体积≥150cm3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Gy生存优于放疗剂量<63Gy (P<0.05)。结论 Ⅳ期NSCLC患者GTV体积≥150cm3,行4~6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 Gy和GTV体积<150cm3 ,行1~3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Gy也许延长Ⅳ期NSCLC患者总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宫颈复发癌患者的新方法,分析其剂量学优势。方法 16例接受过手术和术后辅助性体外放疗的宫颈复发癌患者接受了CT引导下金属针植入的组织间插植治疗。给予高危临床靶区(HR-CTV)6 Gy 6次剂量。评价本次近距离治疗肿瘤靶区HR-CTV D90;之前的体外照射和本次近距离治疗累加的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D2 cm3值。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为(52.5±3.3)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累加D2 cm3分别为(85.6±5.8)、(71.6±6.4)、(69.6±5.9) Gy。每次近距离治疗金属针的平均使用量为(6.1±1.5)。实际1年OS、LC分别为81%、69%。结论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宫颈复发癌具有很好的DVH参数和较小的并发症,或许临床是可行的,但其远期临床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 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以及膀胱、结肠、直肠、小肠受量进行计算,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IC/ISBT比ICBT放疗A点剂量显著提升(P<0.05);并且IC/ISBT的D90%、D100%也均明显高于ICBT (P<0.05)。外照射后残存肿瘤直径≥3cm时,IC/ISBT比ICBT可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提升(P<0.05)。IC/ISBT与ICBT的膀胱、直肠、结肠、小肠D2cm3、D0.1cm3相近(P>0.05)。疗后1、3、6个月的近期疗效IC/ISBT与ICBT相近(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残存肿瘤直径≥3cm)后装近距离治疗中IC/ISBT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及降低近期疗效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靶区、A点剂量,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CT与MRI图像引导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剂量学的差异,为优化影像引导方式及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 13例,均行外照射+MRI引导三维适形腔内+插植近距离治疗。每次后装均实施MRI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靶区勾画、腔内+插植和模拟去除插植针单纯腔内治疗计划设计。对两组扫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MRI比CT的高危CTV的宽度、体积小[(38.0±9.4) mm∶(45.1±8.7) mm (P=0.000)、(34.2±15.3) cm3∶42.9±20.4 cm3(P=0.002)],中危CTV的宽度、厚度、体积也小[(58.8±9.4) mm∶(65.4±10.3) mm (P=0.000)、(34.8±6.3) mm∶(37.5±6.3) mm (P=0.001)、(90.9±28.5) cm3∶(109.0±36.4) cm3(P=0.000)]。MRI较CT的高危、中危CTV的 D90%均增高[87.6 Gy∶85.8 Gy (P=0.013)、67.7 Gy∶66.3 Gy (P=0.005)],而膀胱、直肠 D2 cm3均降低[73.1 Gy∶75.5 Gy (P=0.011)、61.0 Gy∶65.7 Gy (P=0.000)]。结论 CT比MRI定位过度评估靶区宽度;应用MRI定位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有明显优势;腔内+插植可弥补CT引导造成的靶区剂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模拟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行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疗,探索质子调强放疗(IMP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5例患者的胸部定位CT图像均分别勾画左心室的心尖部、心前壁、间隔壁、下壁、外侧壁心肌全层共25个大体靶体积(GTV)。GTV三维外扩5 mm为ITV,ITV外扩3 mm为PTV。每个靶区均分别设计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与IMPT计划。处方剂量为单次25 Gy (RBE)。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参数。结果 中位ITV体积45.40cm3(26.72~67.59 cm3),所有计划均达到足够的靶区覆盖(ITV V95%Rx≥99%)。相比VMAT计划,IMPT组全心、心包及靶区外心脏组织Dmean分别降低44.52%、44.91%、60.16%,左前降支D0.03 cm3降低17.58%(P<0.05)。按病灶部位分析后发现,IMPT仍可降低绝大多数危及器官剂量,但当病灶位于前壁及心尖时左前降支D0.03 cm3两者相近,病灶位于前壁或下壁时左回旋支D0.03 cm3也相近(P>0.05)。结论 模拟VT患者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疗时,VMAT与IMPT计划均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而IMPT可降低正常心脏组织受量,具有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炎或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的潜在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射波刀、螺旋断层治疗(Tomo)、Edge加速器、Trilogy加速器和伽马刀5种设备在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剂量学上的优劣。方法 回顾分析10例射波刀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由5家单位5种设备按照统一计划设计要求进行计划设计。完成后的计划统一导入MIM软件平台提取评估参数。主要参数包括计划靶区的Dmi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和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和胃肠Dmax及体积剂量等。结果 Trilogy获得最优CI和nCI (P<0.001);伽马刀HI最差(P<0.001);GI射波刀最优,伽马刀次之,Tomo和Edge相对最弱(P<0.001);Edge加速器和Trilogy加速器获得最大PTV Dmin值,射波刀和Tomo组获得较小PTV Dmin值(P<0.001);伽马刀组获得了最大的PTV Dmax、Dmean(P<0.001)。危及器官方面,射波刀组获得最低的空回肠Dmax及D5cm3(P<0.001)、胃Dmax(P=0.003)、十二指肠Dmax(P=0.001)、D5cm3(P<0.001)及D10cm3(P=0.005)、脊髓Dmax及D0.35cm3(P<0.001);伽马刀组空回肠Dmax最大;Edge加速器组十二指肠D5cm3最高(P<0.001);Tomo组脊髓Dmax及D0.35cm3最高(P<0.001)。结论 5种放疗设备均能很好地完成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射波刀和伽马刀拥有更优的剂量跌落梯度,Trilogy加速器和Edge加速器拥有更优的靶区适形性,射波刀胃肠道剂量保护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应用体部大分割放疗技术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间本院收治的行体部大分割放疗的45例肝转移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中位年龄58岁(25~83岁),中位KPS=80。原发肿瘤部位以结直肠癌(14例)、乳腺癌(9例)和肺癌(6例)为主。观察并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中位生存期26.0个月(95%CI为21.4~30.6)。45例患者中21例发生肝外转移,共治疗52个肝转移病灶,行1个病灶放疗者34例。剂量分割为45 Gy分3次、60 Gy分10~15次。中位GTV和PTV分别为 10.1 cm3(0.3~175.2 cm3)和29.8 cm3(5.0~209.6 cm3)。17例患者的肝脏CT图像与MRI图像融合,43例患者采用IMRT技术。中位PTV剂量为60 Gy (40~60 Gy),BED为90 Gy (60~132 Gy)。放疗后1年肿瘤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4%、27%和91%。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病死于肝转移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体部大分割放疗对肝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IMRT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体积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3年单治疗组连续收治初治鼻咽癌患者258例,统计脑干单位体积剂量,分析IMRT出现放射性脑干损伤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脑干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模型分析。结果 2例T3期、3例T4期患者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脑干放射性损伤的3、5年发生率分别为1.6%、2.4%。损伤潜伏期为9~58个月(中位数19个月)。全组患者、T3期、T4期患者脑干D1%中位数分别为54.24、54.31、61.29 Gy,5例损伤患者均>60 Gy;脑干Dmax中位数分别为59.22、59.45、66.37 Gy,5例损伤患者均>63 Gy。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与其D1%、Dmax、D0.1 cm3、D0.5 cm3、D1.0 cm3显著相关(P=0.01、0.01、0.01、0.01、0.01)。当脑干D1%≤60 Gy、Dmax≤63 Gy、D0.1 cm3≤60 Gy、D0.5 cm3≤58 Gy和D1.0 cm3≤56 Gy时,发生放射性损伤概率可能较低(P=0.00、0.00、0.00、0.00、0.00)。结论 鼻咽癌IMRT后出现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率较低。严格控制脑干受量,对降低放射性脑干损伤发生、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CT与MRI定位图像的靶区和剂量的差异,探讨MRI定位在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前在仰卧位下行CT及MRI定位扫描,分别对CT与MRI图像上的瘤床进行术腔可视化评分(CVS),勾画瘤床(TB)、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并基于C...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隐匿性穿孔CT图像,评价三维计划和二维计划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9—2020年间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单纯腔内(宫腔管+穹隆管)三维近距离治疗宫颈癌817人次,其中发生隐匿性子宫穿孔16人次。基于Oncentra Brachy Therapy计划系统,单次处方剂量6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术前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同期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5年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DFS)结果,并分析该新辅助模式下的诱导/巩固化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07—2013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术前3DCRT或VMAT同期联合化疗(主要为Xelox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形变配准在螺旋断层(HT)调强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放疗中评估膀胱直肠受量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宫颈癌患者回顾分析, 比较直肠和膀胱D2cm3及高危临床靶区(HR-CTV) D90%的二维参数相加的均匀剂量法(EUD)和高剂量重叠法(OHD)的受量, 以及应用MIM Maestro?软件的刚性图像配准(RIR)和形变图像配准(DIR)受量。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平均一致性距离(MDA)评估配准精度。结果 EUD、OHD、RIR、DIR的膀胱和直肠D_(2cm)^(3)分别为(80.11±3.59)、(82.23±3.46)、(80.99±6.01)、(81.19±3.11) Gy (EQD2Gy)(P=0.516)和(72.90±3.58)、(73.83±4.28)、(72.45±6.05)、(71.98±2.89) Gy (EQD2Gy)(P=0.625), HR-CTV的D90%分别为(85.51±2.91)、(87.65±3.46)、(81.53±3.63)、(85.81±3.30) Gy (EQD2Gy)(P<0.001)。RIR和DIR的膀胱、直肠、HR-CTV的DSC均值分别为0.69、0.65、0.63和0.85、0.81、0.78(P<0.001), DIR的MDA均值分别为2.88、2.48、2.66 mm。结论 4种方法膀胱、直肠D2cm3相近, DIR匹配优于RIR (DSC>0.8)。DIR在HT和后装剂量叠加中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LncRNA ANRIL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体外体内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qPCR检测ANRIL表达。将阴性对照siRNA、ANRIL siRNA、miR-NC mimic、miR-195 mimic、miR-NC inhibitor、miR-195 inhibitor转染至HCT116细胞中分别记为阴性对照、沉默ANRIL、过表达miR-NC、过表达miR-195、抑制miR-NC、抑制miR-195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HCT116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StarBase预测ANRIL下游miRNAs,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ANRIL对照射后移植瘤生长影响。结果 沉默ANRIL组细胞存活分数较阴性对照组降低(P<0.05),其放射增敏比为1.52。沉默ANRIL+4Gy组细胞凋亡率较阴性对照+4Gy组增加[(27.86±2.78)%︰(12.06±1.46)%,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在13、16、19、22、25天时阴性对照组肿瘤体积比沉默ANRIL组降低[(234±66)、(273±63)、(296±72)、(321±85)、(403±94) mm3与(357±79)、(485±124)、(617±143)、(764±174)、(985±221) mm3,P<0.05]。miR-195是ANRIL靶基因,抑制miR-195可逆转沉默ANRIL对HCT116细胞放射增敏和凋亡促进作用及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结论 LncRNA ANRIL通过调控miR-195表达来调节HCT116细胞放射敏感性,可能为临床结直肠癌放疗提供一个新的增敏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的相关性, 评估直肠实测剂量的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 在完成全盆腔外照射后行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依据ICRU38号报告推荐的直肠监测方法, 通过在体监测得到直肠实测剂量、参考点剂量(DICRU)及D2.0 cm3, 在计划系统中得到计划剂量。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它们的差异, 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直肠实测剂量大于计划剂量(3.48∶3.25, P=0.000)、小于DICRU (3.48∶3.71, P=0.000)和D2.0 cm3(3.48∶3.87, P=0.002)。直肠实测剂量与计划剂量存在线性关系, 二者偏差百分数为-20%~40%, 偏差平均数为8.16%, 其中63%宫颈癌患者偏差<±10%, 最大偏差达60%。实测剂量与DICRU相关性强(r=0.722)、与D2.0 cm3相关性弱(r=0.284)。结论 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存在一定偏差, 但与计划剂量呈线性相关。实测剂量及计划剂量均会低估直肠剂量参考点剂量。直肠在体监测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