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患儿对其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178例癫痫患儿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检测了其服药前后血清尿酸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在平均服药(2.71±2.23)年后,丙戊酸钠组、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组、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组及多药组(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妥泰)血清尿酸水平较服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5、4.93、3.43、2.44、4.47、3.77,均P<0.05),而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组服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其中丙戊酸钠组、左乙拉西坦组、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组,多药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2.94、3.21、2.59,均P<0.05)。结论不同抗癫痫药物对血清尿酸水平影响不同,提示临床医生注意定期监测服用抗癫痫药物患儿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IQ、VIQ及PIQ评分均较对照组高,GFAP、神经特异性烯醇酶、S-100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改善其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智力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保定市儿童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P300潜伏期、智力水平、视听觉刺激的注意能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67% vs.73.33%,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7,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的反应控制商数、注意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86、2.347、3.143、2.113、4.171、2.052、3.592,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能够有效控制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对于P300潜伏期以及智力水平存在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癫痫新药单药或联合用药对癫痫患儿血液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并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8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癫痫患儿在抗癫痫新药单药或联合用药至少1年后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同期门诊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奥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儿6个月及12个月均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6个月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12个月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联合用药或单用抗癫痫新药对血液系统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会引起癫痫患儿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降低,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及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会引起癫痫患儿白细胞计数降低;其他抗癫痫新药联合用药或单用抗癫痫新药对血液系统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顾红菲  宁宪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77-2678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P3潜伏期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治疗后临床下痫样放电较卡马西平组减少,P3潜伏期缩短(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智商(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治疗组儿童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较卡马西平组提高(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认知功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小儿癫痫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认知功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可提高疗效及患儿认知功能,降低GFAP水平,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癫痫患儿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治疗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癫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骨代谢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骨代谢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钙离子和血磷离子明显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胃肠不适、头晕、血白细胞总数减少及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对骨代谢影响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拉莫三嗪(43例)、左乙拉西坦(42例)、奥卡西平(43例)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α波减少〉0.5 Hz、θ波增多、δ波增多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常规描记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三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背景活动影响最明显,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的抑制作用更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使用丙戊酸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6个月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情况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和终止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有效保护脑部神经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左乙拉西坦及托吡酯添加硫必利治疗儿童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6年1月-2019年2月门诊收治的60例Tourette综合征的患儿 (年龄8~12岁) 随机分成两组,在单独使用硫必利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添加左乙拉西坦(LEV)及托吡酯(TPM),其中49例完成治疗,LEV组24例,TPM组25例,疗程8周。分别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 (YGTSS) 和不良反应量表 (TESS) 对治疗前、治疗后第 2、4、8 周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在治疗开始后第2、4、8周末,LEV组及TPM组YGTSS评分均较服药前下降,但TPM组在上述各个时间段的YGTSS评分较LEV组下降更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5、7.787、10.521,P<0.05)。LEV组于2、4、8周末的有效率分别为50.0%、54.2%、45.8%;TPM组于2、4、8周末的有效率分别为76.0%、80.0%、80.0%。8周时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1,P<0.05)。LEV组与TP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及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05)。结论 LEV与TPM都可有效用于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短期(8周)TPM的疗效优于LEV,两种药物短期的不良反应均较少,耐受性可。  相似文献   

12.
张伟伟  李园园 《中国校医》2022,36(11):848-850+854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分别联合维生素B6治疗难治性小儿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维生素B6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左乙拉西坦+维生素B6进行治疗,比较2组总体疗效、认知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4.622,P=0.032)。治疗后,观察组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全智商(FIQ)评分分别为(95.16±8.53)分、(98.62±8.17)分、(97.02±8.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9.41±9.16)分、(92.45±8.99)分、(90.63±9.54)分(t=2.869、3.172、3.126,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S100β、GFAP水平分别为(9.07±2.85)μg/L、(0.35±0.09)μg/L、(1.95±0.5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羚羊角颗粒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羚羊角颗粒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部分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马西平组(30例)和左乙拉西坦组(32例),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16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第8,12,16周MoCA评分优于卡马西平组[(22.6±2.1)分比(20.8±2.6)分、(23.5±2.7)分比(21.3±2.8)分、(24.6±4.7)分比(21.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部分性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左乙拉西坦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卡马西平,但对情绪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220例,采用逐步加量方法口服奥卡西平,起始剂量为8~10mg· kg-1· d-1,目标剂量为20~40mg· kg-1· d-1,分2次口服;分别于服药2年、4年为时间点,随访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的疗效、保留率、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奥卡西平服药2年、4年的有效率分别为86.82%和89.42%,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2,P=0.448);服药保留率分别为86.82%和89.42%;总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8.18%,常见皮疹、嗜睡和肝功损害。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保留率高,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伴癫痫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4例HSE伴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P <0.05)。治疗后,两组的IL-1β、 IL-6、 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的IL-1β、 IL-6、 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HSE伴癫痫患儿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痉挛型脑瘫患儿用腹肌训练器并观察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并进行推广。方法 研制脑瘫患儿用腹肌训练器,包括坐垫板、底架和背部训练板3个部分。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由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40例,年龄3~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周5 d、每日1次,观察组利用腹肌训练器进行腹肌训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徒手肌力检查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徒手肌力检查结果均有一定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7、7.768、2.179、8.718,P<0.05);治疗后徒手肌力检查得分显示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454、2.886,P<0.01)。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用腹肌训练器具备操作简单、自主性强、安全有效,能够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腹肌力量,提升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