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凝治疗自20世纪30年代晚期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存在栓塞风险的患者,在预防栓塞发生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出血性风险的并发症,其中颅内出血可以导致76%的患者死亡或是致残[1]。美国2002年的统计发现脑出血后6个月只有20%的患者可以达到功能独立[2]。再次出血、血栓栓塞是脑出血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如何处理好出血和栓塞的矛盾至关重要。出血和栓塞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也是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会增加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的风险,但目前常用的房颤CHA_2DS_2-VASc抗凝评分和HAS-BLED出血评分尚未将恶性肿瘤作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预测因素。合并恶性肿瘤的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时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就合并恶性肿瘤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及脑栓塞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换瓣术后房颤心源性脑栓塞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本院收治1例RHD二尖瓣换瓣术后房颤心源性脑栓塞继发2次H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 RHD二尖瓣换瓣术后房颤长期抗凝但不达标时易出现心源性脑栓塞并发HT,积极给予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抢救成功。结论 1 RHD二尖瓣换瓣术后房颤患者应重视抗凝药的监测和合理应用;2发生脑栓塞后HT时,应及时补充凝血因子;3严格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抗凝出血危险评估,适时重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具有抗血栓治疗指征的颅内出血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 然而出血后是否启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治疗的时机仍存在争议, 缺乏相关指南的推荐意见, 此类疾病的治疗决策对临床医师构成了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 重点分析了不同病因的颅内出血后启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血栓栓塞及出血复发的风险, 同时呈现目前临床实践中启动抗血栓治疗的时间及方案, 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昊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3,8(9):773-776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吲哚布芬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治疗及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现就吲哚布芬对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二级预防作用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价值,对移植血管或介入术后冠状动脉通畅性的维持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01—2014-07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脱水、营养脑神经、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并配合相应的辅助康复训练,研究组4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余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肢水肿消退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下肢症状性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起效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后幸存者面临着出血复发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双重风险, 因此脑出血后血管性事件的预防常常存在治疗矛盾。目前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了脑出血的复发, 而忽略了对缺血性事件的预防。如何权衡出血与缺血复发的风险、是否使用抗栓和他汀类药物以及何时启动治疗, 是脑出血后二级预防的棘手问题。文中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系统梳理脑出血后继发缺血性事件诊治中的关键问题, 旨在促进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对这一重要领域进行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3例口服华法林后发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华法林导致脑出血的经验和教训,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3例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患者中,2例因颅内血肿继续扩大而死亡;1例颅内血肿完全吸收后,继发脑栓塞,头颅CT平扫示右侧枕叶新发梗死灶,住院期间予以重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调整INR至2~3,病情好转。结论 1严格掌握华法林治疗的适应证,定期监测INR;2对于脑栓塞风险较大的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患者,评估脑出血风险后尽早重新启动抗凝治疗;3早期纠正INR,可减少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9.
宋田 《中国卒中杂志》2006,1(2):130-132
本文目的在于为预防卒中提供综合及时的循证医学建议,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循证医学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介入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抗凝治疗、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出了一系列特定情况下防止卒中复发的建议,如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女性卒中特别是妊娠妇女及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及脑出血后如何使用抗凝药物等。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患者具有很高的血栓栓塞的风险。近几年,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特别是预防卒中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主要体现在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及介入治疗等方面。本文将对心房颤动抗栓治疗进展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 emorrhage,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血肿增长速度(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UHG)与急性原发性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血肿扩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连续收集发病6 h内就诊的ICH患者。患者完成基线及(24±2)h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记录临床信息及结局信息。UHG定义为基线血肿体积除以发病至头CT扫描时间。血 肿扩大定义为发病24 h血肿体积较基线血肿体积增加>33%或者>6 ml。90 d及1年预后不良定义为改 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UHG与血肿扩大及ICH临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148例发病6h内到院的ICH患者。所有ICH患者的UHG为5.3(2.3,12.9)ml/h。UHG在 完成头CT较早(P <0.001)、血肿扩大(P =0.019)、90 d预后不良(P <0.001)及1年预后不良(P <0.001) 的患者中数值较大。UHG>4.7 ml/h是1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17.5,95%可信区间 为1.44~21.23(P =0.025)。其预测1年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65.1%,阳性预测率为 68.4%,阴性预测率为58%。  相似文献   

13.
党慧  钟镝  李国忠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1):1217-1222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患者数量约占卒中患者的15%,是治愈率最低 的卒中亚型。ICH患者可出现早期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多预示临床不良预后。本文从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特点方面汇总预测早期HE发生及预后的最新进展, 以期为预防HE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各亚型及总 负荷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发病24 h内住院的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3~5 d、10~14 d头颅CT检查结果及头颅MRI检查结 果,计算不同时间段血肿及水肿体积,评估腔隙(lacune,LA)、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MH)、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 的严重程度并计算总CSVD评分,分析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与CSVD各亚型及总负荷的关系。 结果 最终共纳入85例脑出血患者,其中脑叶出血33例(38.82%),深部出血52例(61.18%)。校正 年龄、平均动脉压、入院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后,在血肿体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CMB数目与 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正相关,WMH的Fazekas评分与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负相关;校正年龄、平均动 脉压、入院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血肿体积后,在水肿体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ePVS与不同 时期水肿体积均呈负相关。CSVD总负荷与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不相关,与入院24 h内水肿体积不相 关,与3~5 d、10~14 d水肿体积负相关。 结论 CMB数目越多,WMH的Fazekas评分越低,血肿体积越大。ePVS的存在可能是脑出血后水肿程 度较轻的标志;CSVD总负荷可以预测3~14 d脑水肿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研究表明,脑出血产生的继发性脑损伤机 制主要涉及凝血酶诱导、红细胞裂解、毒性反应、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的损 伤机制,应运而生了多种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但是否能成功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脑 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潜在机制和新兴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M1及M2型的转化,为促炎型M1型小胶质细胞向抗
炎修复型M2型小胶质细胞的转化,减轻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每组按术后时间点不同随机
分为1 d、3 d、7 d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通过立体定位仪用微量注射器向尾状核注射Ⅳ型胶
原酶0.5 U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对应时间点参照改良Garcia
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灌注取脑,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肿瘤
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2型小胶质细胞
标志物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 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小胶质细胞M1型(Iba1+CD80)、M2型
(Iba1+CD206),评价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
结果 脑出血组1 d、3 d、7 d各时间点Garci a评分均较假手术组低,TNF-α、IL-6、BDNF及I GF-1的蛋白
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增多(均P<0.01)。脑出血后1 d时M1型高于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38.33±1.53
vs 23.00±3.00,P =0.01);3 d时M1型同样高于M2型(66.33±3.06 vs 57.33±2.52,P =0.02);7 d时M1
型低于M2型(33.67±1.15 vs 52.33±0.58,P<0.01)。
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1~3 d)以M1型小胶质细胞为主,脑出血亚急性期(7 d)以M2型小胶质细胞
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以授课为基础传统教学方法 (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倩  胡荣  郑江  冯华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0):890-895
近年脑出血的干细胞治疗策略因其良好的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者 的兴趣。临床前研究表明移植诸如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均 可获得不错的疗效,并揭示了脑出血后干细胞移植治疗起效的可能机制有细胞替代、神经营养与保 护、促血管生成、免疫炎症反应调节等。尽管临床研究也表明干细胞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但影响干 细胞移植治疗的几大关键因素尚未确定,例如移植的细胞类型、细胞数量、移植时间、最佳给药途径、 最佳受众人群以及如何追踪细胞等。本文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就以上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 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体检人群中新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及特征。方法连续性纳入2006年6月-2007年10月开滦社区的体检者,基线期完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每24个月对所有受检者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截至2015年12月31日,记录所有受检者随访期间新发卒中事件类型及时间。将脑出血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新发脑出血的预测因子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受检者94 993例,随访期间发生卒中事件者3568例(3.8%),其中脑出血事件者746例(0.8%)。在脑出血患者中,男性、高龄、低收入、低学历、高BMI、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心房颤动病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高收缩压(HR1.026,95%CI 1.018~1.035,P0.0001)、高舒张压(HR 1.040,95%CI 1.026~1.055,P0.0001)与高血糖(HR 1.127,95%CI 1.046~1.215,P=0.0017)是新发脑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高龄、低收入、低学历、高BMI、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可增加脑出血风险,其中高血压和高血糖水平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