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选取有关慕课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两两组配并统计其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共现次数,构造共词矩阵,进而转化为相关矩阵、相异矩阵,对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探讨我国慕课在教学改革、开放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资源建设、图书馆服务创新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及慕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慕课"是现代教育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时代产物。相比传统教育模式,"慕课"自然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全球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开放的学习平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等。在中国,"慕课"即将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是否能在"慕课"这样一个新的教育模式下寻找到改革的契机值得探讨,作为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教师应如何提升自己以更好地进行双语教学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慕课成为新的学习方式并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介绍药物分析慕课的制作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分析慕课发展现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帮助高校教师更好地应用慕课,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学者发表的医药领域慕课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CBM、万方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1月6日。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慕课研究,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S-2)软件对关键词、省份、作者及作者单位进行提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NetDraw和gCLUTO分别绘制网络关系图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慕课及相关研究388篇,研究数量在年代、期刊、作者、作者单位、省份分布方面不平衡,主要作者分为4个主要的合作团体,作者单位有11个主要的研究团队,作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合作有待加强,研究主题主要有5个。结论:近年来,慕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研究数量逐年增加,参与作者和作者单位众多,但高产作者和作者单位不多,且作者和作者单位的合作仍需进一步增强。研究主题仍有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32所高校发布的慕课建设通知中有关支持资金、保障措施、工作量认定、课程应用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和提炼,总结高校慕课建设现状与规律,并从管理层面提出促进慕课建设的3条建议:(1)以微课评比为带动,做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和校本部录播技术支撑保障工作;(2)尊重教师劳动付出,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奖励、学时认定和学分互认等管理办法,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学生选修动力;(3)加入慕课联盟,引入优质慕课,倒逼校本慕课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6.
构建基于慕课的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资源库,包括基础、专业和拓展模块,通过现场和慕课网站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结果表明该慕课资源库建设有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良好,应加以改进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迅速发展,慕课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基于师生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团队提出了融合慕课理念的教学改革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层级化、教学内容视频化、教学活动个性化、学业评价全程化、学习社区制度化5个方面。教学实践发现课程改革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医学电子学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出其多因素条件互相组合的内在机理,明确不同因素组合对于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充分必要性,最终提炼出影响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最佳因素条件组合,为提高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洋葱素质模型,提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生态系统图,利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前我国医学人文类慕课的建设现状,促进医学人文慕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为课程设计规划提供信息参考。采用数理统计法、思维导图分析法对疫情期间17个在线课程平台上的42门医学人文慕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医学人文慕课规模和数量有待扩增;②慕课建设存在地域不均衡性,华东地区建设最多;③慕课师资以团队授课为主,高级职称教师为团队主力,且部分教师团队为多学科背景;④课程内容中人文知识和能力相关教学内容丰富,但需适当增加医学人文精神认知相关内容。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医学人文慕课建设注重系统性和规范性,配备多学科专业背景师资团队,注意做好课程设计和规划,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反馈与评价,以发现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课题组前期研究构建的基于直播平台的医学慕课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学习体验情况。方法 从该教学设计模式的准备阶段、教学活动阶段及教学评价阶段3个维度改编了调查问卷。选取了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368名应用过基于直播平台的医学慕课教学设计模式在线教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年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学习者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学习体验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74.2%(273/368)的学习者认为基于直播平台的医学慕课教学设计模式效果较好,对自己有帮助;60.6%(223/368)的学习者有较高的满意度,教学效果反馈良好;在慕课知识内容掌握方面,试验组期末英语成绩(429.03±35.86)分优于对照组(401.87±25.8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直播平台的医学慕课教学设计模式具有可适用性,有助于提升线上学习体验,解决了慕课学习中交互不足的问题,可为我国医学院校教学模式的应用创新提供实践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生物学作为一门具有前沿交叉特点的领头学科,本科生教学工作在我国开展了近30年.首都医科大学作为较早设置此课程的高校,在不断摸索教学经验的过程中进步.科学研究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快速更迭的现代教学过程中,慕课的出现和推广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慕课的基本特征是授与学的权利关系转变,实现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口腔医学研究生学习现状、教师授课现状,进而研究基于慕课(MOOC)的课程教学对口腔医学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利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生75名,教师45名,发放问卷完成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2.0%的学生倾向于在线课堂授课方式,34.7%的学生更青睐以移动App作为MOOC学习代理元件。37.8%的教师更青睐以移动App作为MOOC学习代理元件。结论 教师与学生大多青睐在线课堂的学习和互动方式。MOOC能够充分满足师生实际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中国基层医疗服务长期面临着能力难以提升的困境,为此全国多地开展了县域医共体改革。目的分析有助于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的路径组合,为完善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01-01至2022-11-26,以“县域医共体”“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得662篇相关文献,最终共筛选出9篇文献、11个案例。基于文献和政策分析确定规划实施规模、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为条件变量,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门急诊人次年均增长率)为结果 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识别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结果 共有4条路径组合能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路径S1,规划实施规模*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2,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3,规划实施规模较小*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不整合*区域资源不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4,规划实施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对医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教师混合性教学质量评价表、混合学习影响因素问卷和混合式学习成效评价表对参加过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护理学专业和全科医学专业的37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混合式学习成效的成绩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是课前知识掌握程度(3.70)>混合学习效率(3.48)>混合学习质量(3.44)>考试成绩(3.33);能力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是自主学习能力(3.71)>团队协作能力(3.69)>口头表达能力(3.63)>开拓视野(3.61)>终生学习能力(3.50)>人际沟通能力(3.32)>问题解决能力(3.22)。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混合性教学质量、混合学习影响因素和混合式学习成效两两因素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模型构建基于研究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经过模型的参数检验和拟合程度检验最理性的模型是学习动机在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混合性学习影响因素在教学质量和学习动机之间、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之间均起到调节作用,拟合指数为χ2/df=2.777,RMSEA=0.088,CFI=0.97,TLI=0.97,SRMR=0.040。结论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对医学生的学习成效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可以在其他专业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慕课资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的微课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同一专业年级的2个班级,分别作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慕课资源的微课教学;通过对理论成绩、临床病例分析、综合能力评估和学生满意度4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临床病例分析成绩、病历书写成绩、医患沟通能力评分、病情分析能力评分、动手操作能力评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和课堂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 < 0.01)。结论基于慕课资源的微课教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将慕课引入到我国医学教育中可以极大推进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运用内容分析法梳理2013-201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慕课的研究文献。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对慕课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据此提出今后国内慕课的研究重点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儿科护理学》慕课的项目式学习对高职护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对188名高职二年级护生以整群抽样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试验组,采取项目式学习方法,一组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学习方法。于课程前、后分别发放《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期末的笔试、技能分数,以及《儿科护理学》慕课的完成率。结果课程开始前,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平均为(7.69±2.05)分,对照组(7.97±2.23)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课程结束后,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平均为(9.37±1.90)分,高于干预前(P <0.01),亦高于对照组的(7.99±2.16)分(P <0.01)。试验组学生的笔试、技能成绩,慕课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基于慕课的项目式学习对护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长期呈"倒三角"状态,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情况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但目前对于两者协调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如何通过组合产生作用的研究较为缺乏。目的明确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开展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中国统计年鉴》。以全国31个省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的耦合协调度为结果变量,以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财政补助收入、床位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9个变量为条件变量,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结果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61,达到(0.6,1.0]的协调发展区间;中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0,处于(0.4,0.6]的过渡调和区间;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38,处于[0,0.4]的失调衰退区间。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态分析结果显示,存在4种条件组态可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组态1: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财政补助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组态2:~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财政补助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组态3: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财政补助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组态4:~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财政补助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表示"且",~表示"非")。又可将4种条件组态归纳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驱动型、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权衡型、经济发展驱动型3种路径。结论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区差异明显,注册护士数、地区生产总值及地方财政收入是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且不同因素组合均可产生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的高度协调发展状态。因此,各地区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高协调发展实现路径,以推动基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疗资源与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西北医学教育》2015,(6):936-940
目的分析我国慕课研究的热点。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0~2015年3月的慕课文献,用书目共线分析系统(Biocmb)统计关键词频次,根据Donohue高频词低频词界分公式确定高频关键词,采用Bibexcel构建共词矩阵,导入SPSS 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844篇,关键词使用9 580次,高频关键词8个(实际选用31个),关键词"在线教育"、"在线课程"、"斯坦福"、"教学视频"、"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传统教育"聚成一类;"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聚成一类;"在线学习"、"开放课程"、"网络课程"、"图书馆"、"课程建设"、"教学设计"聚成一类;"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教学模式"、SPOC"聚成一类;"远程教育"、"启示"、"开放教育"、"大数据"、"高等教育"、"影响"、"挑战"、"高职教育"聚成一类。结论我国慕课研究已形成相关基本特征、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应用模式、双向影响五个热点,尚有不少潜力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