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度哮喘未控制与良好控制患儿肺通气功能、呼气一氧化氮及身高的变化,为临床指导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符合中度哮喘儿童,分为2组,未控制组(50例,间断使用IC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良好控制组(50例,规律使用IC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同时选取50例非哮喘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未控制组与良好控制组进行FEV1、PEF和FeNO检测,同时对三组患儿进行身高检测。结果 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未控制组FEV1、PEF缓解程度明显低于良好控制组(P<0.05),而且未控制组FeNO下降不明显,且高于良好控制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良好控制组患儿身高与对照组儿童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未控制组患儿身高明显落后于对照组儿童身高(P<0.05)。结论 不规律用药导致哮喘控制不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及通气功能障碍,同时也是影响儿童身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7(IL-27)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84例儿童和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56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7水平和FeNO水平,记录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和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IL-17、IL-27和FeNO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ROC工作曲线评估FeNO联合IL-17、IL-27检测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儿IL-17、IL-27、FeNO、FEV1、FEV1/FVC、PEF和RV/TLC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241、92.074、94.296、16.325、174.263、31.174、115.207,P<0.001)。哮喘患儿IL-17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690、-0.576、-0.613),与RV/TLC呈正相关(r=0.581)。IL-27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786、-0.818、-0.549),与RV/TLC呈正相关(r=0.513)。FeNO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r=-0.667、-0.662、-0.637),与RV/TLC呈正相关(r=0.543)。IL-17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76.2%,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614~0.725);IL-27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3.2%,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10~0.805);FeNO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5.3%,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23~0.840);联合检测诊断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81.4%,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02~0.941),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IL-27、FeNO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相关,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微小RNA-155(miR-155)、趋化性细胞因子8(CXCL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CVA患者86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Pearson法分析miR-155、CXCL8水平与EOS、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中miR-155、CXCL8水平对CV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OS、FeNO、miR-155、CXCL8水平均升高(t=11.606、27.562、19.721、10.754, P<0.05),FEV1、PEF、FEV1/FVC水平均降低(t=17.471、10.975、33.605, 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miR-155、CXCL8与EOS、FeNO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FEV1、PEF、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miR-155、CXCL8水平预测C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CI:0.675~0.967)、0.851(95%CI:0.741~0.961);联合检测预测CVA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914~0.975)。结论 CVA患儿血清中miR-155、CXCL8水平均升高,对CVA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能作为诊断CVA的潜在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学龄期肥胖儿童的肺通气功能特征及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探究维生素D对肥胖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纳入104例6~12岁肥胖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血清25-(OH)D检测及肺功能检查,比较维生素D缺乏、不足、适宜肥胖儿童的肺通气功能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25-(OH)D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度肥胖组儿童各项肺功能参数均高于重度肥胖组,且FEF50%、MM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8、2.164,P<0.05)。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适宜组儿童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88、4.758、3.142、5.186、3.478、3.220,P<0.05)。肺功能参数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与血清25-(OH)D水平呈线性正相关(B=0.341、0.315、0.371、0.745、0.665、0.715、0.613,P<0.05);FEV1/FVC、FEV1/FVC%与血清25-(OH)D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学龄期肥胖儿童的部分肺功能参数呈线性正相关,可能是肥胖儿童肺功能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健康管理对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高危哮喘儿童病情控制及肺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93例高危哮喘儿童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加全程健康管理和定期随访;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未贯穿健康管理,嘱定期随访。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病情控制及各项肺功能指标较之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高危哮喘儿童的家庭单元的防控意识,进行系统、持续的健康管理,定期随访和监测,能明显减少患儿病情发作,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早期肺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160例原发性AOP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治疗后早期肺功能指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和β-内啡肽(β-EP),比较两组治疗前、校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正压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治疗24、48、72 h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RR)、吸呼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流速(PEF)、25%/50%/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GFBP-3显著高于对照组,β-E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25% VS. 43.75%,P<0.05);校正月龄6、12个月,观察组的Gesel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辅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AOP能够保护患儿肺功能及神经功能,促进其智能发育,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3~10岁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发病1周内)患儿60例为观察组,行常规肺功能检测,随访至恢复期(发病后第3周),再次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 60 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各项肺功能通气指标(FVC、FEV1、FEV1/FVC、PEF、MEF75、 MEF50、 MEF25、MMEF)较对照组均下降(t=-6.719、-6.835、-1.754、-6.171、-6.926、-5.661、-6.889、-6.874, P<0.05) ;恢复期各项指标均较急性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FVC、FEV1、FEV/FVC、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F75、 MEF50、 MEF25、MMEF仍明显降低(t=-2.306、-1.995、-3.305、-2.557,P<0.05)。结论 MPP患儿的肺功能在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在恢复期大气道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小气道各项指标虽较急性期恢复,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故在临床上需动态监测MPP患儿肺功能的变化,对治疗的评估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对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趋化素样因子-1(CKLF-1)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6周内、12周内日间症状及夜间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6、20.732、53.137、48.590、12.514,P<0.001)。两组患儿治疗前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7、0.020、0.251、1.299、1.301、0.272、0.151、0.208、0.100、0.294,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干扰素-γ(IFN-γ)、T淋巴细胞亚群、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高于对照组,趋化素样因子-1(CKL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水平低于对照组(t=3.940、7.707、7.740、3.909、5.289、17.220、3.885、6.932、5.028、19.941、17.665,P<0.01)。结论 布地奈德治疗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可降低CKLF-1、TNF-α、IL-4水平,增高IFN-γ水平,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TLA-4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及外周血IFN-γ、IL-4和IgE的关系,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2月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6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TLA-4 基因的rs231725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检测病例组外周血IFN-γ、IL-4、IgE水平。结果 病例组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66.7% vs. 19.4%),CTLA-4 rs231725 GG基因型比例低于对照组(19.3% vs. 73.2%)(P<0.05);病例组CTLA-4 rs231725 A等位基因频率比例高于对照组(73.7% vs. 23.1%)(P<0.05),CTLA-4 rs231725 G等位基因频率比例低于对照组(26.3% vs. 76.9%)(P<0.05);CTLA-4 rs231725 AG基因型IFN-γ、IL-4、IgE水平均高于G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 rs231725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有无支气管哮喘伴泌尿系统损害、支气管哮喘伴消化道反应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OR=2.625,95%CI=1.273~5.138)及A等位基因频率(OR=1.987,95%CI=1.121~3.397)与支气管哮喘伴肾炎相关关系明显(P<0.05)。结论 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均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增加相关;高水平的IFN-γ、IL-4、IgE可能是CTLA-4 rs231725 AA基因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2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09年10-12月本院哮喘专科门诊110例6~14岁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按照GINA方案常规治疗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照组按照GINA方案常规治疗。通过2年随访,每6个月复查肺功能FEV1%、PEF,每12个月复查IgG4、sIgE、粉尘螨皮肤点刺检测、日、夜间哮喘症状、C-ACT评分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 1)治疗24个月实验组肺功能FEV1%、IgG4值、C-ACT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治疗24个月实验组粉尘螨皮试等级变化、sIgE、肺功能P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IgG4值在治疗12个月和治疗24个月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结论 实验组在改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日夜间哮喘症状、C-ACT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舌下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中,IgG4值呈逐年显著升高。粉尘螨滴剂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过敏性哮喘儿童的特异性免疫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呼气中一氧化氮(FeNO)监测在儿童哮喘的价值, 为更好控制和监测哮喘病情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的轻、中、重度哮喘儿童50例为实验组, 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病情。随访时记录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FeNO和肺功能。同期随机选择50例健康对照组给予检测FeNO。结果 1)实验组治疗3个月FeNO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与治疗6个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FeNO值和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呈明显下降;肺功能各参数FEV1%、FVC和PEF值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呈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治疗前、后FeNO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1)。结论 FeNO可以作为一项很好的指标来评估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途径。方法 2009年10-12月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110例6~14岁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吸入激素规范化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吸入激素规范化治疗方案。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儿童误学天数、肺功能FEV1%、FEF25%、FEF50%结果和吸入激素剂量。结果 1)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肺功能(FEV1%、FEF25%、FEF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2)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儿童误学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3)治疗后实验组吸入激素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χ2=9.072,P=0.028)。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吸入激素规范化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吸入激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睡眠状况,研究哮喘控制与睡眠紊乱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就诊的200例6~11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根据C-ACT得分将哮喘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23分,75例)、部分控制组(20~22分,46例)、未控制组(≤19分,79例),对3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比较,并将SD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ACT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的完全控制率为37.5%,部分控制率为23.0%,未控制率为39.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哮喘儿童SDSC总得分分别为34.21±3.60、38.74±2.86、40.09±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7,P<0.001)。睡眠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未控制组 49.4%、部分控制组40.0%、完全控制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4,P<0.001);哮喘儿童C-ACT得分与SDSC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 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欠佳;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的检出率较高;完全控制组哮喘儿童睡眠质量明显优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的患儿,儿科医护人员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整体治疗时应更加关注哮喘控制状况,通过良好的哮喘控制改善其睡眠状况,从而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入院并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8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在出院后给予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照组不予吸入任何糖皮质激素。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三组患儿随访前后潮气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随访后喘息反复发作的情况。结果 完成随访患儿氟替卡松组67例、布地奈德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干预后两组患儿潮气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干预前上升、FeNO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1个月咳喘反复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可在短期内有效防治毛细支气管炎感染后咳喘复发,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储雾罐吸入方式可以替代雾化吸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预后,并具有便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情况及睡眠状况,研究哮喘控制与睡眠紊乱的相关性,以期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就诊的200例6~11岁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哮喘儿童一般情况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根据C-ACT得分将哮喘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23分,75例)、部分控制组(20~22分,46例)、未控制组(≤19分,79例),对3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情况进行比较,并将SD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ACT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的完全控制率为37.5%,部分控制率为23.0%,未控制率为39.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哮喘儿童SDSC总得分分别为34.21±3.60、38.74±2.86、40.09±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7,P<0.001)。睡眠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未控制组 49.4%、部分控制组40.0%、完全控制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4,P<0.001);哮喘儿童C-ACT得分与SDSC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结论 本地区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欠佳;哮喘儿童睡眠紊乱的检出率较高;完全控制组哮喘儿童睡眠质量明显优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的患儿,儿科医护人员在对哮喘儿童进行整体治疗时应更加关注哮喘控制状况,通过良好的哮喘控制改善其睡眠状况,从而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外周血半胱胺酰白三烯(Cys LT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市立医院就诊的2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48例哮喘急性期儿童为哮喘急性发作组,52例哮喘缓解期儿童为哮喘缓解期,64例肺炎儿童为肺炎组,56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ys LTs、MCP-4及MDC血清水平。结果 Cys LTs、MCP-4、MDC血清水平哮喘急性发作组均高于缓解期、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肺炎组与哮喘缓解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哮喘儿童外周血Cys LTs、MCP-4、MDC水平间歇组、轻度组及中重度组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LTs、MDC与MCP-4;Cys LTs 与 MDC均呈正相关(r=0.865、0.812、0.893,P<0.01)。结论 Cys LTs、MCP-4及MDC参与了哮喘的多个环节,外周血Cys LTs、MCP-4及MDC对儿童哮喘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