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ICL)更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 年4 月至2016 年3 月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因ICL V4c在眼内的拱高低于100 μm而接受PPC-ICL更换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7 例(10 眼)。术后随访6 个月,观察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拱高、角膜内皮细胞数量(ECD)、瞳孔直径及眼压(IOP)等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术前和术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L植入术前、ICL更换术前及术后6个月UCVA(LogMAR)分别为1.52±0.29、0.02±0.08、0.00±0.0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8,P < 0.001)。ICL更换术后6 个月UCVA、BCVA均较ICL植入术前UCVA、BCVA显著提高(P < 0.05),与ICL更换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眼ICL更换术后6 个月UCVA等于或超过ICL植入术前BCVA。ICL更换术后6 个月拱高(410±175)μm,较ICL更换术前[(74±25)μm]明显增加(t=5.93,P < 0.001)。ICL植入术前、ICL更换术前及术后6个月ECD、瞳孔直径、IOP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一术眼出现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随访期间亦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PPC-ICL植入术后拱高过低进行ICL更换手术是有效的,但远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患者植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isian ICL V4)术后眼前节解剖结构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入选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93例(175眼),平均年龄(30.52 ±7.00)岁(18~48岁),其中119眼接受ICL植入术,46眼接受Toric-ICL植入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前房容积(ACV)、前房深度(ACD)、房角角度(ACA)(3:00 ~9:00位方向)变化、ICL光学区后表面到晶状体前囊膜中央距离(拱高)、角膜-晶状体间距、虹膜-晶状体间距、人工晶状体等效球镜(pIOL SE)等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术前、术后1周ACV分别为(200.29±31.76) mm3及(116.49±21.88) mm3,ACV减少(t=48.456,P=0.000).术前、术后ACD由(3.17 ±0.23) mm减少到(2.89±0.33) mm(t=12.237,P=0.000),术前、术后房角由(36.40 ±4.90)°减少到(23.44 ±5.07)°(t=31.131,P=0.000);术后ACV和术后ACD与术后ACA呈现正相关(分别为r=0.637,P=0.000;r=0.393,P=0.000).术后的角膜-晶状体间距较术前增加(0.40 ±0.31) mm(t=-16.935,P=0.000),其与拱高呈正相关(r=0.446,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拱高与角膜-晶状体间距比值、手术前后的瞳孔变化率是独立的手术前后角膜-晶状体间距变化的影响因素(分别是P =0.001和P=0.048).结论 ICL植入术后,虹膜平面抬升,使前房容积变小和房角变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矫正中低度近视的短期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12月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植入V4c ICL晶状体的低度近视患者490例(707眼),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拱高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计算手术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以及稳定性。术前、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至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0.076±0.079)LogMAR,手术有效性指数为1.26±0.21,最佳矫正视力(-0.079±0.080)LogMAR,安全指数为 1.13±0.18。术后屈光度在±0.5 D以内的占比94.9%,可预测性为99.1%;等效球镜度在术后1个月为(-0.063±0.135)D,术后6个月为(-0.071±0.126)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078±258)个/mm2,术后6个月为(2 953±206)个/mm2,损失率为(1.05±0.39)%。术后1个月拱高为(498±143)μm,术后6个月为(474±177)μm。ICL更换比例为1.4%。术后未出现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ICL 植入术(中央孔型,V4c ICL)矫正中低度近视具备良好的效果,手术安全、可靠,且预测性高,患者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需再次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等二次 手术的原因,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术后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 郑州爱尔眼科医院行ICL(V4c)植入术后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的屈光不正患者73例(74 眼),其中需调位47眼、更换26眼、取出1眼,术后定期复查,观察记录裸眼视力(UCVA)、拱高和角 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指标。以单纯ICL植入术眼68眼作为对照组,ICL植入后行调位术眼47眼 为调位组,ICL植入后行更换术眼26眼为更换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因拱高过高与拱高过低行 二次手术处理患者的拱高变化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 的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单纯球镜矫正型和复 曲面型ICL植入术后的更换率。结果:ICL植入术后进行ICL调位、更换或取出的原因有拱高异常、 复曲面型ICL旋转和ICL位置异常。因拱高异常行ICL调位或更换59眼,拱高过高者通过调位或更 换小一号尺寸的ICL后均获得理想拱高,而拱高过低的病例相对复杂,且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 更换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01)。复曲面型ICL植入 术后发生轴向旋转且视觉质量欠佳14眼,其中12眼行调位后取得稳定、良好的效果,2眼调位后顽 固性旋转,通过更换手术方式才解决。术后1个月,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的UCVA、有效性指数、 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球镜矫正型ICL植入术后更换率小于复曲 面型ICL(分别为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5)。1眼ICL植入术后出现ICL位 置异常、瞳孔区拱高上下差异大,行ICL取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 后效果理想。结论:拱高异常为ICL植入术后调位、更换或取出的最主要原因,拱高过高者行ICL调 位或更换后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且更具规律性;复曲面型ICL旋转经调位后多数病 例可获得满意结果;ICL调位术和更换术相较于单纯植入术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ICL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水平白到白(WTW)直径、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矢高(CLR)及术后3个月拱高,分析各项眼前节参数与拱高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例(58眼),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10.54±2.84)D,WTW为(11.45±0.27)mm,ACD为(3.12±0.17)mm,LT为(3.72±0.26)mm,CLR为(206.72±157.58)μm,术后3个月平均拱高为(410.31±146.11)μm。年龄与拱高无明显相关性(P=0.058)。术前ACD、WTW、LT、CLR与拱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ACD、WTW与拱高呈正相关(P=0.001, P=0.039),LT、CLR与拱高呈负相关(P=0.041,P<0.001)。结论 ICL植入术后拱高与术前ACD、WTW呈正相关,与LT、CLR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ICL植入术后拱高不合适并行ICL更换手术患者60例(67眼)为更换组,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其中拱高小于250 μm为低拱高组,拱高大于750 μm为高拱高组。选取同期ICL植入手术,并且随访期间拱高正常(250~750 μm)患者70例(70眼)作为正常拱高组。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晶状体厚度(LT)、角膜水平直径(W-W)以及眼轴长度。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的参数包括后房角、睫状突高度(T值)、睫状沟垂直径、睫状沟水平径以及前房深度(ACD)。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复查内容包括UCVA、屈光度数、BCVA、眼压、ECD以及拱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高拱高组和低拱高组在后房角、ICL尺寸、AC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拱高组与正常拱高组在ICL尺寸、后房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更换组的拱高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后房角、ICL尺寸、睫状沟水平径、T值、ACD和LT(调整R2=0.608,F=5.84,P<0.001)。低拱高组更换后仍有8眼拱高小于250 μm。高拱高组更换后拱高都在正常范围内。更换前后的手术眼在观察期间内均未发生前囊下白内障、持续性高眼压、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因素影响ICL植入术后的拱高,T值、后房角、睫状沟水平径、ACD、ICL尺寸都可能导致异常拱高。对于可能出现异常拱高的病例,可以结合后房角选择ICL尺寸,有助于获得合适的拱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武汉、长沙、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对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CL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回访。收集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眼轴长度(AL)、视觉问卷等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8例(320眼),随访时间为术后5~9(5.9±1.0)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18.25~-4.38(-10.47±3.08)D和-4.00~0.38(-0.91±0.82)D。末次随访的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分别为0.15~1.71(1.10±0.20)和0.33~2.00(0.86±0.30)。末次随访的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t=58.903、6.637,P<0.001),AL轻度增长(t=-9.136,P<0.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减少5.7% (t=10.0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拱高为24~1 300(402±185)um。视觉症状问卷显示95%患者对手术满意,夜间视力和夜间驾驶容易度评分最低。共32眼(10.0%)出现并发症或已行手术治疗,包括白内障手术(5眼,占1.7%),ICL调位(10眼,占3.1%),ICL置换(9眼,占2.8%),ICL取出(2眼,占0.6%),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眼,占0.9%),玻璃体积血(1眼,占0.3%),脉络膜新生血管(1眼,占0.3%),黄斑出血(1眼,占0.3%)。结论:术后5年以上远期随访,IC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同时也存在较少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评价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直径的可行 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 高度近视患者73例(146眼)。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各项眼前节指标,如水 平可见虹膜直径(HVID)、水平前房直径(HACD)、前房深度(ACD)等,综合这些指标应用STAAR 公司提供的ICL计算软件结果来选择ICL直径。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采用Friedman M检验、重复 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 眼远视力(UDVA)较术前提高(x2 =156.08,P<0.001)。术后各时期有效指数、安全指数均大于1。术 前和随访期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ACD、房角宽度(ACA) 术后均较术前减少(t=4.63、31.17、23.57,均P<0.001)。术后拱高为(483±231)μm,其中理想拱高眼 数占比83.6%;将理想拱高眼的指标纳入回归分析,得到公式:ICL直径(mm)=6.474+0.43×HVID(mm) +0.299×ACD(mm)(R2 =0.44,F=36.23,P<0.001)。所有患者未出现白内障及房角粘连、青光眼等 并发症。结论: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的ICL直径在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安全、有效。通过 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得的HVID、ACD值可作为ICL直径选择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视觉质量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拟行PPC-ICL V4c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2例(58眼)。术前及术后6 个月分别测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采用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QIRC)评价手术前后生活质量。采用配对t 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UCVA(LogMAR)分别为1.54 ± 0.26、-0.04 ± 0.06。术后较术前提高(t =30.94,P < 0.001)。术后6 个月UCVA等于或超过术前BCVA者56 眼(97%),其中术后UCVA较术前BCVA提高1 行及以上者28 眼(48%)。术后6 个月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均方根(RMS)值分别为(0.292 ± 0.093)μm、 (-0.030 ± 0.050)μm、 (0.096 ± 0.090)μm、 (0.224 ± 0.091)μm,其中术后全眼球差RMS值较术前下降(t =3.87,P =0.001),术后全眼三叶草RMS值较术前增加(t=-5.47,P < 0.001),高阶像差、彗差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 个月时3.0、6.0、12.0、18.0 cpd各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值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其中明视3.0 cpd、明视6.0 cpd和暗视6.0 cpd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47;t=-2.51,P=0.021;t=-3.27,P=0.004),余频率段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QIRC得分较术前提高(t=-2.41,P=0.039)。结论:PPC-ICL V4c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央孔型眼内镜(ICL)植入术后中央拱高的影响因素及分析导致极端拱高的可能原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2019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V4c型ICL植入术的患者138例(276眼)。方法 回顾患者术前眼部生物测量参数包括屈光度(SE)、角膜水平直径即白到白(WTW)、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Angle)、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及术中植入ICL的直径。术后1周用眼前节OCT测量患者的拱高(Vault)。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拱高值和眼部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按拱高大小分为三组,分别为低拱高组(<250 μm)、正常拱高组(250~1000 μm)和高拱高组(>1000 μm),对三组间眼部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造成极端低拱高和极端高拱高的可能影响因素。主要指标 术后拱高值。结果 术后1周平均拱高为(645±247)μm。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拱高的回归方程为:Vault(μm)=180.954×ACD(mm) +99.805×WTW(mm)-2517.5,调整r2为0.069。低拱高组、正常拱高组、高拱高组三组间的ICL直径(127.9±3.8 mm、127.3±3.6 mm、130.2±2.8 mm)和ACD(2.95±0.29 mm、3.19±0.24 mm、3.29±0.22 mm)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年龄、SE、Angle、ACV、WTW、CCT、K1、K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D和WTW是影响术后拱高的关键因素。同时,晶状体偏厚是极端拱高的可能影响因素。提示在临床上遇到非年龄性晶状体偏厚者,在ICL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更多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郑丹  蒋海翔  张可  吴胜望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0):1718-1722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01/2021-01于我院行PC-PRL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40例77眼。术后随访至少2a,评估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ACA)、晶状体厚度及术后拱高等眼前节参数,分析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

结果:PC-PRL植入术后纳入患者UCVA和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后2a平均安全指数(术后BCVA/术前BCVA)为1.36±0.32,平均有效指数(术后UCVA/术前BCVA)为1.23±0.31。术后2a拱高与术前ACD、术前ACV、术前ACA及晶状体厚度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术前ACV和晶状体厚度对术后2a拱高具有显著影响。

结论:超高度近视PC-PRL植入术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视力,术前ACV和晶状体厚度是影响术后拱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后近视患者早期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ICL V4c植入术,且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1周UCVA(logMAR)≥0的近视患者64例(64眼)为视力恢复较差组;匹配同期在我院行ICL植入术,且术后1周UCVA≥术前BCVA的近视患者160例(160眼)为视力恢复较好组。检查患者术前非接触性眼压(NCT)、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E)、白到白距离(WTW)、角膜曲率(K)、角膜前表面中央扁平子午线曲率(K1)、角膜前表面陡峭子午线曲率(K2)、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中央角膜厚度(CCT)、瞳孔直径、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测量患者术后1周的非接触性眼压(NCT)、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SE)、拱高,并记录术中植入ICL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预期晶状体残留度数和ICL直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的前房角变化,分析影响术后前房角度数(ACA)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的连续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屈光中心接受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1例(81眼),患者术前,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行Visante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 查,测量术前、术后鼻侧和颞侧ACA及术后拱高。分析术后ACA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直径、前房深度、前房容积、水平角膜曲率、术前ACA、ICL直径和术后拱高的相关性。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前段各项参数的变化,两两比较采用 Bonferroni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ACA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鼻侧ACA较术前减少45%~50%(F=268.73,P<0.001),术后的颞侧ACA 较术前减少44%~49%(F=333.40,P<0.001)。ICL植入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拱高分别为 (640±180)μm、(540±150)μm和(530±16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14,P<0.001);术后 1个月内拱高下降趋势明显,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期间拱高下降趋势明显减缓。 ICL植入术后鼻 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r=0.426,P=0.003;r=0.377,P=0.008; r=0.525,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 ICL植入术后颞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r=0.392,P=0.006; r=0.376,P=0.008;r=0.594,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结论:ICL植入术后前房角明显减小,随访期内患者前房角开放度数基本稳定, 没有进一步变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在本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55例(110只眼),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各眼前节参数、暗视下和明视下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患者在手术后的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对象在手术后的安全指数为(1.57±0.49),有效指数为(1.37±0.51)。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的前房深度(ACD)和点方位前房角(ICA)与术前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的角膜曲率(K)和角膜厚度(CCT)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的暗视下3cpd、6cpd、12cpd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的明视下1.5cpd、3cpd、6cpd、12cpd、18cpd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赖晓娟  李志敏  谷浩 《眼科研究》2014,(12):1111-1116
背景 可植入接触镜(ICL)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主流的眼内屈光手术,但在非调节状态下及诱发最大生理性调节后ICL与自然晶状体之间是否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避免前囊白内障的发生值得研究.目的研究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术后拱高的变化,探讨生理性调节与拱高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11月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3例66眼,采用综合验光仪、眼前节OCT(Visante OCT)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测量调节与晶状体上升度(CLR)、非调节及诱发最大生理性调节状态下的拱高.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术眼手术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调节与CLR的关系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对CLR随调节的变化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时间点非调节及诱发最大生理性调节状态下的拱高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术眼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视力及屈光度的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904,P=0.000;F=1.498,P=0.000).ICL植入术后UCVA较术前BCVA提高,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稳定.高度近视患者在生理性调节刺激下CLR的变化值与调节呈正相关(R^2 =0.49,P=0.00),在1.0D的调节状态下,CLR约上升20 μm.术后3个月内不同时间点非调节状态下的拱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25,P=0.000),其中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拱高值均大于术后1d,术后3个月拱高值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诱发最大生理性调节后,48.5%的术眼拱高随调节的增大而减小,1.5%不变,50.0%随调节的增大而增大.诱发最大生理性调节后97.0%(6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低度近视患者植入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在我院接受ICL V4c植入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术后1wk,1mo,1a进行随访,观察UCVA、BCVA、SE、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1mo与术后1a UCVA无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UCVA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BCVA两两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SE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wk平均SE接近0D。术后1a手术安全指数为1.05±0.14,手术有效性为1.07±0.14。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眼压均无差异(P>0.05)。术后1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无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未见白内障、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术后满意度为100%。

结论:ICL V4c植入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术后1mo后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surgery ,ICL)后眼前节参数变化及各参数与眼内压( intraocular pressure , IOP)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2014年于苏州理想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ICL患者43例74眼,应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测量其术前、术后1、3、6 mo 前房容积( anterior chamber volume , ACV )、房角( 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 )、中央前房深度( 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拱高( vault)变化,并测量同一时期眼内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3、6mo相比,术后较术前ACV,ACA, ACD均较显著减小(P<0.01)。术后ACV,ACA,ACD在各随访观测时间点均稳定,术后vault 在1mo与6mo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t=27.66, P=0.01)。而IOP术前与术后各测量点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各时期 IOP 与ACV,ACA,ACD,拱高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CL术后眼前节参数ACV, ACA, ACD较术前均减小,术后早期即能达到稳定状态,眼内压具有同样的稳定性,且与 ACV, ACA, ACD, vault 变化无关,但仍需长期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