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rtezomib, the first potent therapeutic proteasome inhibitor, has been suggested as a standard care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nd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 (MM). However, evidence bearing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 (SC) versus intravenous (IV) administration of bortezomib for MM patients is controversi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were enrolled in our meta-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ortezomib via SC vs. IV administration on MM patients. Sixteen trials with a total of2575 patients with MM (SC, n=1191; IV, n=1384) were included in our meta-analysi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arms regarding 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 complete response (CR), or 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 (VGPR). The pooled RRs for rate of adverse events (AEs), such as thrombocytopenia and 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BIPN), were 0.79 (95% CI: 0.68-0.92) and 0.63 (95% CI: 0.51-0.79),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re was much more largely decreased incidence of grade 3 and higher thrombocytopenia and BIPN in bortezomib SC administration than IV route. In general, alternative SC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stead of IV administration in use of bortezomib for patients with MM. Key words: bortezomib; multiple myeloma; meta-analysis;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 NGF)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1),且治疗组加快程度更大(P<0.01)。治疗后,两组感觉、反射、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大(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 NGF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加速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硼替佐米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0例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应用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的病人(硼替佐米组)、10例临床诊断为MM应用传统VAD方案化疗的病人(化疗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NGF水平,并以1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对硼替佐米组病人治疗前后MCV、SCV进行测定。结果硼替佐米组、化疗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血清N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硼替佐米组、化疗组治疗后血清NGF水平逐渐下降(F=58.269,P〈0.05),硼替佐米组比化疗组下降更明显(F=5.521,P〈0.05)。硼替佐米组病人血清NGF下降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727,P〈0.05),与疗效呈正相关(r=0.681,P〈0.05),与治疗前后各神经MCV、SCV变化值均无相关性(P〉0.05)。硼替佐米组病人治疗前后肌电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GF合成减少在硼替佐米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密西根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注射可以显著减少DPN患者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为主联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iabetic neuropathy symptom,DNS)、足外观、温度觉、痛觉及触觉5种简易检查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DNS,同时行足外观检查、VPT、温度觉、痛觉、半定量音叉、10g尼龙丝检查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ng velocity,NCV)测定。按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n=130),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 (n=87),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和代谢指标。计算5种联合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以及 Kappa值(κ值),与NCV检查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VPT值有显著差异,DPN组明显高于无DPN组(P<0.05)。VPT与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ng velocity,MCV)、尺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感觉性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ng velocity,SCV)、胫神经MCV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5种联合检查方法与NCV检查的秩相关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VPT联合DNS检查与NCV的相关性最好(r=0.799)。VPT联合DNS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4.4%、100%、89.9%,与NCV检查高度一致(κ值为0.780)。结论 VPT联合DNS是准确筛查和诊断DPN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芪归糖痛宁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空腹12h进行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DPN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分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实验期间予以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2周,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大鼠FPG、神经传导速度、血清SOD、MDA、NGF水平及坐骨神经AGEs、PARP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归糖痛宁颗粒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P<0.01或P<0.05),改善神经传导速度(P<0.01或P<0.05),均降低血清MDA水平(P<0.05),均降低坐骨神经AGEs、PARP mRNA的表达(P<0.01)。芪归糖痛宁颗粒高剂量组升高血清SOD水平(P<0.01),降低血清NGF水平(P<0.01)。 结论 芪归糖痛宁颗粒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与AGEs、PARP途径的相互作用,从而防治和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98-101
目的 观察谷维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2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7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谷维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踝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氧化应激水平、MCV、治疗总有效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踝肱功能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OD、TAO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CV与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踝肱功能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OD、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CV及NCV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实施谷维素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好转,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价α-硫辛酸(ALA)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有效性.方法:根据神经肌电图筛选出DPN患者共47例,对其进行TCSS检查.并给予ALA 600 mg加入2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的硼替佐米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6年4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60例,其中改良组28例采用改良的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常规组32例采用硼替佐米常规方案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48(平均23)个月后,改良组有效率为78.6%,与对照组有效率7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硼替佐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PN)、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疱疹、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等。改良组PN发生率10.7%,明显低于对照组PN发生率31.3%,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1例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观察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改良的硼替佐米联合方案不影响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患者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railty评分对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MM患者72例,均予以枸橼酸伊沙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分为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比较2组Frailty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Frailty评分对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72例MM患者均实施枸橼酸伊沙佐米治疗,总有效率为80.55%;出现不良反应70例、以乏力占比最高,发生率为72.22%,其次为淋巴细胞降低25.00%、贫血18.06%,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例。Ⅲ~Ⅳ级组Frailty评分高于Ⅰ~Ⅱ级组(P<0.05)。70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均随访12个月,其平均生存时间(22.30±2.28)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railty评分≥2分是MM患者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railty评分预测化疗相关Ⅲ~Ⅳ级不良反应AUC值为0.925(95%CI:0.816~1.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奥沙利铂化疗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  相似文献   

12.
听力学检测在听神经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听力学及神经生理学特点,并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对37例患者在采集病史和耳科检查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中潜伏期反应(MLR)、诱发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EOAEs)以及影像学(CT和/或MRI)和周围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纯音测听多为轻到中度上升型听力损失,37例患者鼓室图均呈“A”型、镫骨肌反射ABR均引不出或明显异常,但CM均正常。5例患儿未引出EOAEs,其中2例有新生儿缺血缺氧史,其余32例皆正常引出。10例患者影像学和周围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结论:对AN的诊断应依据听力学及神经生理学特点,推荐联合应用EOAEs、ABR和CM电生理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卢国良 《河北医学》2012,18(10):1389-1392
目的:观察和评价α-硫辛酸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方法:114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给予灯盏花素40mg,α-硫辛酸600mg,治疗15 d;对照组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症状和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感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α-硫辛酸和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为理想,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与评估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SYNTAX评分、评估未来心血管事件危险分层的GRACE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14 名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 SYNTAX评分及GRACE 评分等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钙化支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SYNTAX评分和 GRACE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与SYNTAX评分、GRACE评分的相 关性,二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 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预测冠心病及SYNTAX评分、GRACE评分高危组的价值。结果: Spearman 相关分 析显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SYNTAX评分(r=0.505,P<0.01)、GRACE评分(r=0.195,P<0.01)呈正相关。钙化支数与 SYNTAX 评分(r=0.533,P<0.01)呈正相关,与GRACE 评分无关(r=0.124,P>0.05)。二项logistic 回归显示男性和 SYNTAX评分是冠状动脉发生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预测冠心病(AUC= 0.756,P<0.01)和SYNTAX 评分高危组(AUC=0.781,P<0.01)的价值良好,而预测GRACE 评分高危组的价值较低 (AUC=0.698,P<0.01)。钙化支数预测冠心病(AUC=0.763,P<0.01)和SYNTAX评分高危组(AUC=0.868,P<0.01)的 价值良好,而在预测GRACE评分高危组上无统计学意义(AUC=0.601,P=0.07)。结论: 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中,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冠状动脉造 影术前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钙化支数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制订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树国  刘星 《吉林医学》2006,27(7):719-720,72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LipoPGE1,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前列地尔+弥可保组)40例,对照组(弥可保组)4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弥可保500%g肌肉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弥可保500%g肌肉注射和前列地尔10%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其对神经传导速度(SNCV、MNCV)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将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于患者脑卒中发病后7~23 d,平均(15±4)d,用以Bobath 为主的运动疗法,对康复组30例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至发病后1个月时结束,对照组27例偏瘫患者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药物治疗方案一致,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DDN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两组分别于康复前后各评定2次.结果:康复前, FMA上下肢评分、DDNF评分和BI评分除了修饰1项外(P=0.04,康复组积分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康复后,(1)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修饰项目由康复前差异有显著性变为差异无显著性(P=0.47);吃饭、床椅转移和步行活动3项,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将此3项康复前后的差值合并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的分值较对照组高;两组康复后与康复前比较除了大、小便控制和洗澡3项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以外,其余7项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康复后的分值较康复前高.(2)在合并症方面:对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康复前后两组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P=0.58,P=0.40);对肩手综合征的作用,康复组在康复前的肩手综合征人数较对照组多(P=0.11),而在康复后,对照组的肩手综合征人数较康复组多(P=0.09);对足下垂、足内翻和踝关节挛缩的作用,康复前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康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患3种合并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发病后1个月内,进行短期的(2周左右)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的一些活动,如吃饭、床椅转移和步行活动等,同时可有效地预防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2,5-已二酮(2,5-HD)诱导的大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大鼠给予2,5-HD间隔灌胃37d成功诱导模型后,肌肉注射NGF1000、2000、4000 BU/(g.d),治疗11d,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评估神经病体征损伤评分(姿态、步态和肌力变化)、后肢电生理学检查和坐骨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2,5-HD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恶化,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显著延长,动作电位幅度显著降低。2,5-HD中毒引起大鼠坐骨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轴突的肿胀变性和髓鞘壁的肿胀,NGF肌肉注射后可促进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因中毒所致大鼠坐骨神经-肌肉电潜伏期的延长、纠正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下降、逆转神经轴索变性、加速损伤神经纤维功能和形态的复原。结论NGF肌肉注射可明显改善2,5-HD诱发的大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为临床应用NGF治疗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张力蛋白1(tensin1,TN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NSCL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56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56例NSCLC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中TNS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TNS1 mRNA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NSCLC细胞A549、H1299与正常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中TN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A549、H1299细胞各分为2组,分别转染TNS1过表达质粒(pcDNA3.1/TNS1组)和相应的空载质粒(阴性对照pcDNA3.1组);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蛋白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TNS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TNS1 mRNA表达量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术后肿瘤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TNS1 mRNA高表达患者的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和累积总体生存率均高于TNS1 mRNA低表达患者(P均<0.05)。A549和H1299细胞中TN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16HBE 细胞(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TNS1组A549和H129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波形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TNS1在NSCLC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下调,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Lipo-PGE1治疗,10μg/d,共两周;对照组34例,给予维生素B110 mg/d、维生素B12500μg/d治疗,共两周,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用Lipo-PGE1治疗两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尺神经和腓神经MNCV及SNCV,治疗组前后比较有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Lipo-PGE1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应用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4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2次/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周,并补充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妥乐平7.2 N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3次/周,共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胫、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胫、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胫、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应用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且疗效优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