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花生四烯酸甘油酯(2-AG)水平升高对孤独症模型鼠海马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病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丙戊酸钠(VPA)诱导的孤独症模型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ON组)、VPA组、VPA+1 mg/kg JZL184组(VPA+1RJ组)、VPA+3 mg/kg JZL184组(VPA+3RJ组)、VPA+10 mg/kg JZL184组(VPA+10RJ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海马组织中2-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NOS、IL-1β和抗炎因子Arg-1、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水平和组织含量。 结果 LC-MS/MS结果显示:VPA组海马组织中2-AG水平显著低于CON组(P<0.05);VPA+10RJ组2-AG水平显著高于VPA组(P<0.05)。RT-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VPA组中iNOS表达增加(P<0.05)。与VPA组相比,VPA+1RJ组中IL-1β、Arg-1、IL-10、IL-13表达增加,iNOS表达降低(P<0.05);VPA+3RJ组中TNF-α和iNOS表达降低(P<0.05);VPA+10RJ组中iNOS表达降低,IL-10表达增加(P<0.05)。ELISA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VPA组中iNOS表达上调,Arg-1、IL-10表达降低(P<0.05)。与VPA组相比,VPA+1RJ组中IL-4表达上调;VPA+3RJ组中iNOS表达降低,IL-10表达上调;VPA+10RJ组中iNOS表达降低,Arg-1、IL-10表达上调(P<0.05)。 结论 2-AG水平的升高可缓解孤独症模型鼠海马组织中存在的异常神经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氧干预对丙戊酸钠(VPA)孤独症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高压氧治疗孤独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Wistar大鼠怀孕第12.5天腹腔注射VPA的方法建立孤独症动物模型,采用Y型电迷宫测试评价高压氧干预对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结果】 高压氧治疗孤独症模型组治疗后Y型电迷宫测试的尝试次数少于治疗前尝试次数(31.54±0.88 vs 30.69±0.63,t=5.500,P=0.001),再现次数多于治疗前再现次数(2.85±0.69 vs 3.38±0.65,t=2.214,P=0.047);常压高氧治疗孤独症模型组治疗后的尝试次数少于治疗前尝试次数(31.54±0.97 vs 31.15±0.99,t=2.739,P=0.018),再现次数多于治疗前再现次数(2.69±0.48 vs 3.00±0.58,t=2.309,P=0.040)。 【结论】 VPA孤独症动物模型建立成功,高压氧干预治疗可提高孤独症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给予实验大鼠叶酸干预和治疗,探讨叶酸补充剂对孤独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孕12. 5 d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 600 mg/kg,制造其子代孤独症模型,出生后对孤独症模型组仔鼠进行高、中、低剂量叶酸治疗,观察和测量子代大鼠生长发育、认知行为及神经病理学变化,比较叶酸的孕期干预和后期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及重复测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孤独症大鼠较正常大鼠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和认知学习能力落后表现,而围孕期叶酸补充组和高剂量叶酸治疗组大鼠在生长发育水平和认知学习能力方面较孤独症大鼠具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孕期叶酸补充和高剂量叶酸治疗对预防孤独症的发生,改善其生长发育、认知行为及神经病理方面具有很好的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唾液酸(Sialic acid,SA)干预对诱导的孤独症模型鼠生长发育及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孕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VPA、VPA+SA高(SAH)、中(SAM)、低(SAL)剂量共5组.各组孕鼠单只单笼饲养,干预时间为孕12.5d至子代鼠出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 Ⅱ)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孕12.5 d Sprague-Dawley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建立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出生后1、7、14 d和28 d两组大鼠脑部CaMK Ⅱ、ERK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出生后1 d、7 d模型组神经元数量较少,出生14 d后剧增,出生后28 d仍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出生后1~14 d两组CaMKⅡ、ERK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出生28 d后表达趋于稳定(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日龄大鼠CaMK Ⅱ、ERK表达水平均增高(P<0.001);CaMK Ⅱ、ERK于出生后1 d、7 d表达显著升高(P<0.001),出生后14 d表达量最多(P<0.001),出生28 d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模型大鼠大脑皮层CaMK Ⅱ、ERK的表达增加,尤其是在出生后早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孤独症动物模型,观察核转录因子κB和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在VPA孤独症模型鼠海马CA1区的表达,探讨孤独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完善其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Schneider方法制作VPA孤独症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孤独症模型鼠海马CA1区核转录因子κB和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孤独症模型组海马CA1区核转录因子κB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4.67±1.56 vs 3.00±1.54,t=2.639,P=0.015);海马CA1区小清蛋白表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5.33±0.99 vs 2.83±1.27,t=5.378,P=0.000)。结论 孤独症的发病可能与海马CA1区核转录因子κB和小清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家长压力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缓解育儿压力及提升干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首次诊断为ASD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诊断的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和正常儿童家长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组家长育儿压力的差异。采用家长育儿压力简表(PSI-SF)对家长压力值进行评定,一般育儿信息问卷调查相关育儿压力因素,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评估ASD儿童发育商。结果 多数入组的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存在智力及社会适应发育落后的几率高于运动发育。ASD组儿童家长在压力总分、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及正常儿童家长(总分:100.67±15.08 vs 93.19±13.85 vs 82.61±17.68,F=43.85,P<0.05)。孤独症家长在育儿愁苦分量表压力值高于正常儿童家长(33.34±7.07 vs 29.77±7.47,P<0.05),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的差异不显著。增加父亲带养时间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拥有更高的文化程度能帮助缓解家长育儿压力。结论 1)多数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其家长承受着更高的育儿压力。2)增加父亲带养时间、引导父亲更多参与家庭干预,政府、社会对ASD儿童及家长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教育支持,将对缓解患儿家长育儿压力以及提升干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在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之间关系密切,而食物过敏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也存在联系。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食物过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甘油酯(2-AG)水平改变对VPA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VPA诱导ASD模型鼠为研究对象,将实验鼠分为CON组、VPA组、JZL184急性干预组:VPA+40 mg/kg JZL184组(VPA+40AJ)、JZL184慢性干预组:VPA+1 mg/kg JZL184组(VPA+1RJ)、VPA+3 mg/kg JZL184组(VPA+3RJ)和VPA+10 mg/kg JZL184组(VPA+10RJ)。检测各组大鼠的孤独症样行为,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内源性大麻素(eCB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CB系统相关受体及代谢酶表达水平。结果 VPA组2-AG、AEA水平显著低于CON组(P<0.05),JZL184干预后,VPA+3RJ组和VPA+10RJ组2-A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VPA组埋珠数量、自梳时间及自发活动明显增多,同时社交能力指数和社交偏好指数降低(P<0.05);JZL184干预后,VPA+40AJ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叶酸相关代谢物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关系,为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市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ASD儿童70例作为病例组,1∶1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浆叶酸相关代谢物质水平,并与ASD儿童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ASD组血浆胱硫醚(Z=2.59)、总谷胱甘肽(tGSH)(t=5.29)、同型半胱氨酸(t=2.23)、半胱氨酸(t=11.37)、蛋氨酸(t=3.1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腺苷(Z=1.20)、胱氨酸(t=1.75)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血浆tGSH与社交反应量表(SRS)中的社交沟通得分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 ASD儿童体内叶酸相关代谢物质表达异常,与ASD临床表型特征评分存在相关性,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基本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障碍特点。方法 采用计算机系统对32例ASD儿童和32例ADHD儿童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 以反应时长、正确率为分析指标,三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进行匹配。结果 1)ASD组和ADHD组相比,两组对高兴、愤怒情绪的注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16,P>0.05);ASD组对悲伤、惊讶、恐惧的注视时间均短于对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79 、2.96,P<0.05)。ASD组和ADHD 组对各表情的平均注视时间均短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D组对高兴、愤怒识别正确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0.067,P>0.05 );ASD组的悲伤、惊讶、恐惧的识别率低于正常组(χ2=0.428、8.532、5.455 ,P<0.05);ADHD组仅对恐惧的识别率低于正常组(χ2=5.406,P<0.05);ADHD对其他几种情绪的识别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SD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障碍不仅仅源于视觉注意减少;ASD患儿的情绪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对悲伤、惊讶、恐惧的情绪的识别中,对高兴、愤怒的识别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和80例正常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经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各个危险因素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过期产(OR=20.396,P0.01),人工喂养(OR=7.567,P0.01),新生儿黄疸(OR=7.234,P0.01),宫内或新生儿缺氧(OR=6.411,P0.05),孕期接触不良因素(OR=3.354,P0.01),塑料玩具(OR=3.115,P0.01),母亲性格内向(OR=2.086,P0.05),而常规的家庭教育为保护因素(OR=0.093,P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孕期和出生高危因素存在一定关系,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不同强度水平下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和识别特征。方法 选取15名高功能ASD儿童和15名生理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考察ASD儿童对不同强度面孔表情识别特点和表情强度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 1)ASD儿童的面孔识别认知水平低于正常组,其对积极情绪的识别成绩优于消极情绪;2)中水平表情强度的情绪识别快于低、高水平表情强度的情绪,但高水平表情强度的情绪识别正确率优于低、中水平表情强度的情绪。结论 1)ASD儿童存在面部表情认知上的缺陷;2)表情强度影响ASD儿童的面孔识别,表情强度越大,其表现的越清楚,表情的编码更为有效,也更容易被ASD儿童识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幼儿的气质特点进行研究,为其发现、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和正常幼儿气质常模的对比,对1~3岁ASD幼儿的气质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SD幼儿气质以E型、I-E型为主,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该研究发现ASD幼儿除节律性外,其余8个维度与正常幼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个气质维度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及反应阈分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D幼儿气质维度与正常幼儿存在明显差异,有助于早期发现AS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外周血LncRNA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ASD早期预警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1-9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招募ASD患儿和正常对照儿童各40例,采集其外周血RNA样本,应用LncRNA Array v2.0芯片分析ASD患儿和正常对照儿童全基因组LncRNA表达的差异,应用qRT-PCR对神经发育相关的LncRNAs和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LncRNA Array v2.0芯片结果显示, ASD患儿外周血样本有3 655个LncRNAs存在表达差异,其中2 238个表达上调,1 417个表达降低。采用qRT-PCR对神经发育相关的13个LncRNA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SD组有10个LncRNAs表达上调,其中4个与HOX基因相关;3个LncRNAs表达降低,其中1个与HOX基因相关;与表达谱芯片结果一致。ASD组外周血HOX基因编码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ASD患儿外周血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的LncRNAs存在差异性表达,HOX基因相关的LncRNAs有可能成为ASD早期筛查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孤独谱系障碍(ASD)是复杂的基因相关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目前以行为训练为主,虚拟现实是一种新型的用于训练ASD的技术,本文就虚拟现实在ASD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躯体感觉障碍是指躯体感觉系统对来自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刺激感知和处理过程出现异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社交、沟通、适应等技能发展和预后.查阅文献,关于躯体感觉障碍的研究非常多,但ASD与躯体感觉障碍之间的产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由此,本文将综述躯体感觉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一步分析已知的A...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除核心症状外,食物选择性问题在ASD儿童中也普遍存在,但临床工作者对此关注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地了解ASD儿童的食物选择性,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就ASD儿童食物选择性问题的现状、相关因素、影响以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家庭干预模式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证据。方法 选取襄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家庭训练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儿予以上午医院规范训练,在家不训练;观察组患儿则上午在医院训练,其他时间由家长在家随时随地训练,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SD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ASD行为量表评分(ABC)进行比较,同时评定两组儿童的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TEC和ABC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0.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ATEC和AB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9.51,P<0.05),也低于治疗前(t=7.02、10.97,P<0.05);另外,两组患儿间伤心、高兴、生气、害怕等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8.16、8.34、4.31,P<0.05)。结论 医院结合家庭进行ASD综合干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在其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