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分离株MSP1 基因的全序列,并进行多态性分析。方法:来自海南省保亭县2 例恶性疟患者的血样(分别滴在滤纸上)直接制备基因组DNA 后,用MSP1 基因特异的5 对寡核苷酸引物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用ABIPRISMTM末端标记循环测序试剂盒进行直接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了2 个恶性疟原虫中国分离株MSP1 基因的全序列,与已知的MSP1 等位基因型进行序列比较,证实其属于MAD20 型。推导其氨基酸序列除了第2 区、第4 区和第8 区以外,其余序列完全一致。其中HN2 的第4 区含K1 型序列。结论:两株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的MSP1 基因属于MAD20 型,与MAD20 等位基因比较,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些小差异。本文首次提供了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分离株MSP1 基因多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分离株MSP1 基因的全序列,并进行多态性分析。方法:来自海南省保亭县2 例恶性疟患者的血样(分别滴在滤纸上)直接制备基因组DNA 后,用MSP1 基因特异的5 对寡核苷酸引物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用ABIPRISMTM末端标记循环测序试剂盒进行直接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了2 个恶性疟原虫中国分离株MSP1 基因的全序列,与已知的MSP1 等位基因型进行序列比较,证实其属于MAD20 型。推导其氨基酸序列除了第2 区、第4 区和第8 区以外,其余序列完全一致。其中HN2 的第4 区含K1 型序列。结论:两株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的MSP1 基因属于MAD20 型,与MAD20 等位基因比较,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些小差异。本文首次提供了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分离株MSP1 基因多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云南和海南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72-76位点基因型,并分析该位置不同基因型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从我国恶性疟流行区云南和海南省采集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和测序。采用WHO制定的体外微量法测定同批血样中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结果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单元型在氯喹敏感株均为CVMNK。其中海南的氯喹抗性株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为单一的CVIET单元型,云南氯喹抗性株中除一株为CVIKT,另1株为SVMNT外,均为CVIET单元型。结论我国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的氨基酸基因型为CVMNK。抗性株主要为CVIET型,Pfcrt基因第72-76位编码氨基酸基因型可作为氯喹抗性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云南与海南两省不同疟区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谷氨酸富有蛋白 (GLURP)基因的部分序列及了解其分型。[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GLURP基因R2区片段 ,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T载体 ,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不同长度的阳性克隆核苷酸序列 ,并应用DNAStar软件对云南与海南两省分离株GLURP基因及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首次发现云南与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至少存有 7个大小不同的GLURP等位基因型虫株 ,其基因片段变化范围为 6 0 0~ 15 0 0bp。不同分离株的GLURP基因R2区具高度保守性 ,其由编码 19~ 2 0个氨基酸的碱基的基本重复单位构成 ,该基因具有长度的多态性 ,表现在碱基基本重复单位的数目不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不同分离株之间或同一地区不同株之间GLURP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无明显的地理差异。 [结论 ]不同分离株GLURP基因结构的高度保守性及碱基重复片段数目的多态性 ,对研究疫苗候选抗原和建立疟原虫基因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的MSP2基因进行分型和多态性分析. 方法采用套式PCR法特异扩增MSP2基因的中间可变区(第3区),对41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并对部分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测序. 结果 41份血样中有39份共扩增得到55个目的基因片段,以3D7型为主(28份血样,36个基因片段),两种等位基因家族混合感染的情况极少见.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的MSP2中间重复序列区变异程度大. 结论海南省恶性疟原虫的MSP2以3D7等位基因家族为主,且存在显著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恶性疟 原虫海南株的MSP2基因进行分型和多态性分析。方法 采用套式PCR法特异扩增MSP2基因的中间可变区(第3区),对41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并对部分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41份血样中有39份共扩增得意到55个目的基因片段,以3D7型为主(28份血样,36个基因片段),两种等位基因家族混合感染的情况极少见,充阢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的MSP2中间重复序列区变异程度大。结论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的MSP2以3D7等位基因家族为主,且存在显著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国云南、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apical membrane antigen 1,AMA-1)(Ⅲ)多态性.方法 收集海南、云南感染恶性疟原虫患者的血液187份,提取血样基因组DNA.设计两对引物扩增AMA-1(Ⅲ)基因,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单倍型多样性.结果 187份样品中的AMA-1(Ⅲ)基因有23种单倍型,云南株有21种,海南株7种,海南有2种单倍型未在云南株中发现,云南株单倍型多样性高于海南株.AMA-1(Ⅲ)基因有9个多态位点,云南株有3份样品451位氨基酸残基的同义突变,云南、海南这些位点每种突变出现的比例不同.结论 恶性疟原虫AMA-1(Ⅲ)基因多态性在云南、海南两省各有其特点,对此结构域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针对此区域疟疾疫苗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K76T及Pf mdr1基因N86Y和D1246Y的点突变特征及发生率,并分析上述分子标志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从我国恶性疟流行区云南和海南省采集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和Pf mdr1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以血样中的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RFLP分析,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体外微量法测定同一批血样中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结果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K76T的突变发生率分别为86.7%和64.3%;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f mdr1 N86Y突变发生率分别为46.5%和3.4%。未发现云南、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分离株存在Pf mdr1 D1246Y突变。体外微量测定法显示Pfcrt 76T突变发生率氯喹抗性株与敏感株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0,P〈0.01)。Pf mdr1 86Y突变发生率氯喹抗性株与敏感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65)。结论在云南省和海南省现场未发现恶性疟原虫Pf mdr1 D1246Y点突变,抗氯喹恶性疟原虫的Pf mdr1 N86Y突变发生率与敏感株间无显著差异。Pfcrt K76T作为分子标志在我国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分型及测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云南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M S P 1)基因分型和探讨 M S P 1 基因多态性的遗传及地理特征。方法:采用巢式 P C R法和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定法,对云南疫区恶性疟原虫群体 M S P1 基因分型,并对代表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30 例云南恶性疟患者,检出38 个基因型虫株,其中 M A D20 型是优势虫株, K1 次之, R O33 最少,并存在不同基因株混合感染现象。扩增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云南疫区的 M A D20 型、 K1 型和 R O33型均分别与国际上典型的 M S P1、 M A D 20、 K1 和 R O 33 等位基因代表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以 M S P1 为基因标记物的基因分型法,有助于掌握流行区疟原虫种群的基因特点、分布及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疟原虫株的遗传差异。方法采集不同地区疟疾患者的血样,利用巢式PCR扩增疟原虫18SsRNA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分析,以分子进化树描述18SsRNA基因序列的同源程度。结果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诊断为云南当地感染的全部疟疾患者22例及感染地为缅甸、非洲、老挝的13例疟疾患者血样进行18SsRNA基因巢式PCR扩增,8份检出恶性疟原虫目的基因片段(205bp)、35份检出间日疟原虫目标片段(120bp)。对43份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中8株恶性疟原虫的18SsRNA基因进化树显示属云南本地感染的虫株与非洲虫株分布在不同亚支,但均与鸡疟原虫(Plasmodium gallinaceum)(Accession:M61723)遗传进化关系较近;35株间日疟原虫的18SsRNA基因进化树显示所有虫株均集中在一个进化分支内,与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Accession:L07559)遗传关系较近,89%的云南本地感染虫株与南美两个虫株(Accession:X13926、U03079)同在一个进化亚支。结论恶性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18SsRNA基因序列差异性较间日疟原虫株间的差异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PfMSP1)等位基因型的分型特征。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 ,用几对PfMSP1特异引物扩增疟原虫虫株PfMSP1基因第 2区与第 3区部分片段 ,并对等位基因型代表株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39份血样中有 36份恶性疟患者共扩增出 44个PfMSP1基因片段 ,以MAD2 0型为主导型 (占 75 % ) ,K1型为次要型 ,未检出RO33型。两种不同等位基因型的混合感染率为 19 4%。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的MAD2 0型和K1型第 2区序列与MAD2 0和K1原型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虫株存在MAD2 0型和K1型两种等位基因型 ,以MAD2 0型为优势虫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套式PCR(nest-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在恶性疟原虫地理株裂殖子表面蛋白(MSP2)基因多态性研究中的分型效率及特异性。 方法 分别在海南省三亚市和云南省腾冲县等地通过静脉采血法采集疟疾患者血样98份,其中恶性疟88份,间日疟10份。另从上海地区的健康人群中抽取10份血样作为阴性对照。用nest-PCR和PCR-RFLP方法分别对疟原虫地理株进行MSP2等位基因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 结果 常规nest-PCR方法对于恶性疟原虫地理株MSP2等位基因的总检出效率为79.8%(166/208),其中,对于FC27家族等位基因的检出效率为92.7%(101/109),但对3D7家族等位基因的检出率仅为65.7%(65/99),且无法鉴定具体的等位基因。PCR-RFLP分型法检出效率比nest-PCR法提高了20.2%,且特异性好。 结论 PCR-RFLP相对于常规的nest-PCR分型法具有检出效率、分辨率和特异性皆高的优点,可以鉴定地理株中具体的等位基因类型。  相似文献   

13.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polymorphisms of the 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 1 and 2 (MSP1 and MSP2) and the Glutamate Rich Protein (GLURP) genes can be considered as genetic markers for the genotyping of field population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During a field study on in vivo drug resistance against chloroquine, sulphadoxine/pyrimethamine (S/P) and cotrimoxazole in West Uganda,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by fingerprick for genotyping. 59 (72.8%) of the 81 P. falciparum samples isolated at day 0 showed multiclonal infection with 2-7 clones. Among the isolates we investigated, presence of the allelic family MAD20 of MSP1 at day 0 was significantly (P = 0.0041)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esistance to antimalarials. Use of this method in a field study on in vivo drug resistance demonstrates another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genotyping as a tool fo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对我国恶性疟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近14年来我国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化,研究流动人口对该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分析2004、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恶性疟病例的年龄组成,推定近年来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分析1992-2005年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病例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流动人口在各地恶性疟疫情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分析2004、2005年各地恶性疟病例年龄分布,说明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集中在云南和海南,其他地区的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且与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动态在年度和季节两个尺度上显示密切关系,而与海南流行的关系不大。输入性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周边的一些省份,如四川、广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输人性病例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从2%上升至8%左右。结论云南与近邻省份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影响相邻省份输入性恶性疟的发病数;而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又和缅甸的恶性疟流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全国疟疾疫情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发病率较2001年上升68.2%。云南、海南、湖北、安徽、湖南、广西、贵州等13省(自治区)的疟疾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中部4省(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以及贵州等5省18县82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暴发流行。 本文根据2002年全国有疟疾发病的21省(区、市)专业单位上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汇总整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恶性疟原虫谷氨酸富有蛋白(GLURP)基因分型诊断鉴别系统。方法:设计并合成两对针对恶性疟原虫GLURP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GLURP基因R2多态区目的基因,并应用于泰国Borai疟区恶性疟患者虫株基因分型。结果:在自然感染的恶性疟原虫株群中,GLURP基因存在明显的多态性。在154份恶性疟感染血样中,共检查出290个基因株,它们属于12种DNA片段长度不同的GLURP基因型;其中以770bp片段基因型较为常见,1100bp片段基因型较少见。43%以上病人为不同恶性疟原虫基因株混合感染者。在9个月的流行季节中,12种不同基因株的频率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建立GLURP基因分型诊断鉴别系统,将有助于疟原虫虫株分类和致病性研究,对疟疾的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恶性疟原虫谷氨酸富有蛋白(GLURP)基因分型诊断鉴别系统。方法:设计并合成两对针对恶性疟原虫GLURP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GLURP基因R2多态区目的基因,并应用于泰国Borai疟区恶性疟患者虫株基因分型。结果:在自然感染的恶性疟原虫株群中,GLURP基因存在明显的多态性。在154份恶性疟感染血样中,共检查出290个基因株,它们属于12种DNA片段长度不同的GLURP基因型;其中以770bp片段基因型较为常见,1100bp片段基因型较少见。43%以上病人为不同恶性疟原虫基因株混合感染者。在9个月的流行季节中,12种不同基因株的频率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建立GLURP基因分型诊断鉴别系统,将有助于疟原虫虫株分类和致病性研究,对疟疾的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