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建华 《医学信息》2006,19(7):1223-1224
目的 探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均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以yasiarjia手术入路为基础,扩大手术切口)减压术。结果 36例病人,恢复良好25例(41.7%)中残。7例(19.4%)重残4例(11.1%)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25%)。结论 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伤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阐明面神经额支的定义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预防额支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6具防腐和2具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和组织切片,观测面神经额支穿出腮腺的位置点、数目以及与颞部软组织层次的关系。结果:(1)面神经颞支有(2.6±0.8)支,其中额支有(2.1±0.7)支,颞支在耳屏间切迹前(17.6±5.2)、上(7.2±2.3)mm处出腮腺上缘;(2)在颧弓表面,面神经额支与颞浅血管走行在与颞浅筋膜及骨膜结合紧密的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在颞部,颞浅血管浅出至颞浅筋膜的浅面并被其包绕,而额支始终紧贴颞浅筋膜深面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中。结论:(1)面神经额支是支配额肌的颞支之一,分布到骨性额部即颧额缝以上、冠状缝与颞上线相交点以前的区域。(2)在颧弓一颞部的皮下脂肪层与颞浅筋膜之间,或在颧弓骨膜下一颞深筋膜浅层深面解剖分离不易损伤面神经额支。  相似文献   

3.
颞筋膜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观测了30侧颞区筋膜的形态和血供.颞区筋膜主要分为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颞浅筋膜位于毛囊和皮下纤维脂肪层的深面,与前方的额肌、上方的帽状腱膜和后方的枕肌相互延续,共同组成了皮下肌腱膜系统,颞深筋膜位于颞肌表面,致密坚韧,面积约9×11cm.颞浅筋膜的血供来自颞浅动脉,颞深筋膜的血供来自颞中动脉本文对颞筋膜瓣的命名,设计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神经颞支起于颞面干,在颧弓下方从腮腺上缘穿出腮腺咬肌筋膜后分为三组分支,其中额支和眼支越过颧弓,支配同侧的额肌和眼轮匝肌、皱眉肌等。颞支自颧弓部起即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并紧贴颞浅筋膜底面,继续前行在一转折线上穿出帽状腱膜,于颞区表情肌的深面入肌。在走行过程中,面神经颞支与颧弓、与颞区的解剖标志以及与颞区组织的层次之间的关系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颞肌筋膜对几丁质室内兔颞耳内面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横断颞骨内面神经后,用几丁质管桥接形成人工室,实验组人工室外包绕带蒂颞肌筋膜瓣,对照组未包绕,动物均匀左耳为手术侧,术后3个月和5个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测试,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同期颞肌筋膜包绕组与对照组比较,再生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增高,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增粗,髓鞘增厚,结论:带蒂颞肌筋膜瓣可促进几丁质室内颞骨内面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6.
颞肌与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组进行人类颞区组织的应用解剖学研究,阐明颞区帽状腱膜、颞肌复合组织瓣动力修复晚期面瘫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15具乳胶灌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颞区标本,分层进行局部解剖观察,精确记录筋膜、肌肉组织的血管神经分布。结果:颞区组织从浅入深分为:颞浅筋膜、颞深筋膜和颞肌,帽状腱膜是颞浅筋膜的向上延伸,各层均有独立的神经血管支配,并且互相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颞肌的显微解剖显示其有三条独立的血管神经束。结论:晚期面瘫眼、鼻和口三个部位畸形的动力矫正可选用颞肌独立的三条神经血管束与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一期完成。  相似文献   

7.
带蒂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前颅窝低缺损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前颅窝低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部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性颅窝低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的要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筋膜肌瓣血供好,操作易,抗感染力强,防脑脊液漏性能确实。  相似文献   

8.
带蒂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前颅窝底缺损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前颅窝底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膜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的要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筋膜肌瓣血供好、操作易、抗感染力强、防脑脊液漏性能确实。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目的:探讨额颞区不同手术层面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以及在颧弓和人肌点的位置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后向上跨过颧弓进入颞区,位于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到达额肌时,位于额肌的深层;②面神经颞支通常有1~4支,在颧弓上缘处,分别距颧弓后端8.1±2.1mm、12.6±1.9mm、17.5±1.9mm和17.8±2.1mm,均经过颧弓全长的后1/2部分。结论:根据手术层面不同,面部深层面手术应注意对颞区面神经分支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逆流颞顶筋膜瓣移转术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颞浅动脉颞顶分支与耳后、枕动脉支,前额支与眶上、滑车上动脉支有丰富吻合或与对侧主要血管支直接交通,构筑跨血供区供血的解剖基础,设计以颞浅动脉轴型血管及其吻合支为蒂的逆流颞顶筋膜瓣,向顶枕侧或前额顶部移转覆盖骨外露缺损区加皮片移植或充填。自1996年11月开始,临床应用4例,最大筋膜瓣13cm×7cm。结果:术后筋膜瓣及植皮区完全存活,外形较为满意。癌肿病例术后三周接受放射治疗。结论:逆流供血的颞部筋膜瓣血运行可靠,是提供颞顶枕部深度组织缺损即期、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去骨瓣减压联合颞浅筋膜翻转修补及颞肌贴敷对大范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我科收治的19例大范围脑梗死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联合颞浅筋膜翻转修补及颞肌贴敷术,术后定期行头颅CT及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以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脑缺血区血管重建情况。采用mRS评分及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19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其余17例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脑梗死范围明显减少,mRS评分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颅脑DSA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长入。结论去骨瓣减压联合颞浅筋膜翻转及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改善大范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正> 作者对五种颞肌复合组织瓣修复颅底和面部缺损畸形的有关文献作复习综述:一、应用解剖:(一)颞肌:形状、长、宽、厚、起止,及主要血供颞深动脉。(二)颞区软组织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颞肌、颅骨外膜或骨膜下疏松组织。(三)颅顶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相似文献   

13.
刘睿  崔群建 《医学信息》2010,23(5):1381-1382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是神经外科医生在术中遇到最为棘乎的难题之一,一旦发生,处理困难,预后极差,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我科于2004年7月到2009.12月收治44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患者,其中有35例发生了术中脑膨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颢颧部皮肤固位结构及其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意义。方法:解剖1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的颞部及颧部,用大体解剖的常规方法,逐层分离颞颧部皮肤、浅筋膜(包括脂膜与膜层)、深筋膜或骨膜,观察该处的固位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颞颧部的固位结构主要由浅筋膜膜层在上颞线、颧骨缘和表面、眼轮匝肌深面形成,主要有颞部固位结构、颧骨眶部固位结构、眼轮匝肌外侧和下部固位结构。结论:上述皮肤固位结构的观察,为临床上研究颞颧部皮肤结构老化的机理和颞部及颧部老化矫正方法的改进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Qu CG  Wu B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4):252-252
患者女,37岁。因左颞部复发性肿瘤月余,于2003年3月31日就诊。1年半前发现局部肿块,缓慢生长,临床于11个月前行第1次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肌间筋膜内,略呈梭形,长径1.5cm,边界清,局部皮肤无色素痣。病理会诊意见为恶性黑色素瘤。遂入住上级医院行扩大切除术,病理报告未见残存肿瘤,术后进行了干扰素治疗和放疗。查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系统查体无异常发现。左颞部手术瘢痕旁深部触及肿块,直径约1cm,境界清,不活动,临床诊断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手术切除送检。  相似文献   

16.
除皱术中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以颞浅动脉额支定位面神经颞支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1 0例(20侧)新鲜标本5例(10侧),解剖观察颞浅动脉额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颞支的毗邻关系.结果①56.7%的颞支及其终末分支均走行在颞浅动脉额支下方的颞浅筋膜深面.②43.3%的颞支1~2终末分支可在眶上缘水平以上与颞浅动脉额支平行或交叉走行在其深面,终止于额结节下方.③颞支在颧弓上缘与颞浅动脉起始部的距离为(0.7±0.3)cm,走行过程中逐级发出分支分布于眼轮匝肌外侧部,最后呈网状分布于额结节下方的眼轮匝肌与额肌交汇处,支配眼轮匝肌、额肌、皱眉肌.结论以颞浅动脉额支、颧弓和经过额结节的矢状线所围成的三角形可简便直观地定位颞支的分布,在除皱术中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与经典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40例,将其分为改良标准大骨瓣组(治疗组n=68例)和经典开颅组(对照组n=72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愈后。结果术后GOS评分,治疗组68例中,4-5分30例(44.1%),2-3分21例(30.9%),1分17例(25.0%),对照组72例中,4-5分20例(27.8%),2-3分23例(31.9%),1分29例(40.3%)。GOS 1分及4-5分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改良标准大骨瓣术者预后较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者。  相似文献   

18.
大转子区筋膜骨膜血管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股方肌蒂大转子筋膜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下肢标本上对大转子区筋膜和骨膜的形态特点及其血供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大转子区筋膜较厚,分浅、深两层,与臀大肌筋膜和大转子骨膜通过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筋膜和骨膜的动脉来源为多源性,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深支、臀下动脉大转子支、第1穿动脉升支、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横支。它们在大转子形成广泛的吻合。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管径为1.7±0.5mm,长3.3±0.7cm,其筋膜支和骨膜支是大转子的主要营养血管。臀下动脉大转子支管径1.4±0.5mm,长5.2±0.8cm,常与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吻合。结论:带筋膜血管的骨膜骨瓣比不带筋膜的骨膜骨瓣血供丰富。根据大转子区筋膜和骨膜的血管分布特点,可设计带筋膜血管的股方肌蒂大转子骨膜骨瓣。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颞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预防额颞区手术和翼点入路的颅内手术损伤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60侧成人头部标本,解剖观测面神经颞支的分支、行程及层次。结果:(1)面神经颞支多为2~4支,占95.00%(57侧)。(2)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上缘后向前上走行,从颧弓浅面跨过进入额颞区,后走行于浅筋膜和颞筋膜浅层之间;在腮腺上缘及颧弓上缘处面神经颞支的最后1支距耳屏尖的距离分别为(23.79±0.27)mm和(30.67±0.37)mm。结论:面神经颞支入肌前在颧弓以下一段位置较深、以上表浅。从耳屏尖向前23mm范围内无该神经通过,为手术安全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岛状筋膜瓣联合任意全厚皮片移植,覆盖额颞部钛网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钛网修补术后,因钛网外皮肤感染、缺血坏死等原因造成皮肤缺损的患者,选择颞浅筋膜行岛状筋膜瓣转移,联合任意全厚皮片移植术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术后皮瓣存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转移筋膜瓣及全厚皮片全部存活,仅1例出现颞部皮肤边缘洞穿性瘘口,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本组均未出现钛网外露、感染及皮下积液等现象,所植皮片周围瘢痕平软,创面外形丰满,富有弹性,复原效果满意。供瓣区毛发生长正常,瘢痕掩盖较好。结论选取颞浅筋膜作岛状筋膜瓣转移,联合任意全厚皮片移植,是修复额颞部钛网外露的有效方法,其损伤小,外观恢复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