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输注瑞芬太尼在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病人各40例,均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1、2、3、4 ng/mL,5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为2.5 μg/mL,10 min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在各时点记录血压、心率、Grant气管插管评分、SpO2、BIS值及诱导期间使用的辅助药物及不良反应.结果高血压组相对于同浓度非高血压组阿托品的使用例数增多,各浓度的瑞芬太尼引起血压的变化及BI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插管条件评分,瑞芬太尼2、3、4 ng/m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优于1 ng/mL组.相对于插管前即刻,插管后与切皮时刻,各组血压均有上升,3、4 ng/mL组血压与心率上升幅度较小.结论使用TCI方法输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高血压病人进行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3 ng/mL与2.5 μg/mL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输注瑞芬太尼在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病人各40例,均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1、2、3、4ng/mL,5min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为2.5μg/mL,10min后给予维库溴铵0.1mg/kg,2mln后进行气管插管。在各时点记录血压、心率、Grant气管插管评分、SpO2、BIS值及诱导期间使用的辅助药物及不良反应。结果高血压组相对于同浓度非高血压组阿托品的使用例数增多,各浓度的瑞芬太尼引起血压的变化及BI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插管条件评分,瑞芬太尼2、3、4ng/m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优于1ng/mL组。相对于插管前即刻,插管后与切皮时刻,各组血压均有上升,3、4ng/mL组血压与心率上升幅度较小。结论使用TCI方法输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高血压病人进行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3ng/mL与2.5μg/mL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恒定的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行全身麻醉维持期间,应用不同浓度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观察病人切皮前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变化,探讨疼痛剌激对BIS值的影响程度。方法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入室开放静脉通路,记录患者诱导前血压(Bp)、心率(HR)、BIS值。应用TCI(静脉靶控输注)输注丙泊酚,维持患者血浆靶浓度3.5μg/mL,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行麻醉诱导。置入喉罩,确定喉罩位置适合后,建立机械通气,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在维持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不变,5组病人分别以2.0 ng/mL、4.0 ng/mL、6.0 ng/mL、8.0 ng/mL和10.0 ng/mL靶控浓度输注瑞芬太尼。记录手术开始切皮前以及切皮后1 min患者的Bp、HR、BIS值的变化。结果瑞芬太尼血药浓度为2.0 ng/mL、4.0 ng/mL、6.0 ng/mL的患者,切皮后的BIS值较切皮前明显升高,其变化值分别为24.0±5.7、22.4±5.9、17.6±3.7,与切皮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药浓度为8.0 ng/mL、10.0 ng/mL组,切皮前后BIS值的变化较小,分别为4.1±5.5、4.0±4.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以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当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μg/mL时,采用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切皮前后病人的BIS值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然而,这两种药物组合实施TCI麻醉期间,能够维持切皮前后BIS值介于40~60之间的各自最佳TCI用药方案仍有等于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贺菲  申黎光  郑涛 《华夏医学》2009,22(3):402-404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1、3、5ng/ml(R1、R3、R5),异丙酚血浆浓度为3μg/ml,与瑞芬太尼同时输注,患者意识消失后气管插管,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插管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R1组插管后SBP、SDP、MAP、HR均高于插管前,而R3和R5组插管后SBP、SDP、MAP虽有所上升,但较诱导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3 ng/ml与3/μg/ml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幼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在麻醉中药物之间的配伍选择.方法 择期全麻下进行腭裂修复术患儿20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10例.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2 ng/mL,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A组为4μg/mL,B组为5 μg/mL.同时泵入3 min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3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以此浓度不变维持麻醉状态.记录麻醉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结果 与诱导即刻比较,A组和B组在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都呈降低趋势,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与基础值比较,A组在插管后1 min、2 min心率下降更显著,P<0.05;B组在插管后3 min心率下降呈极显著差异,P<0.01.与手术开始即刻比较,B组在手术开始后10 min之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下降显著,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应用于幼儿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2 ng/mL时,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为4 μg/mL或者5μg/mL,都可以为幼儿腭裂修复术提供良好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TCI),探索出合适的临床麻醉方式.方法 为选择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T组和R组.T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插管,术中以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3μg/kg)和瑞芬太尼(靶控浓度在2.6-7ng/ml).直至术毕;R组用七氟醚,诱导插管,以七氟醚(2.5%-3.5%)维持至术毕.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七氟醚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均能满足妇科腹腔镜的麻醉需要.从麻醉诱导时的呼吸抑制和诱导的血流动力学看,七氟醚的麻醉优干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麻醉.从术后的恶心,呕吐率看,七氟醚的麻醉高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血浆靶控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输注,不使用肌松药进行气管插管的条件及有效抑制呛咳反应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方法 81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血浆靶控输注5,10,15 ng/ml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瑞芬太尼5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μg/ml,10 min后由同一麻醉医师置人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并评分,记录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插管、套囊充气和气管内吸引是否引起呛咳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插管条件良好的各占70%,89%和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 ng/ml组套囊充气及气管内吸引更容易诱发呛咳反应.结论 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条件下,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5 ng/ml复合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3μg/ml,可以基本满足插管条件.抑制呛咳反应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至少要10 n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相同把浓度的异丙芬时,BIS值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按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四组:A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1ng/mL;B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2ng/ mL;C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3ng/mL;D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4ng/m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先泵入舒芬太尼,待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达到预设靶浓度后泵入异丙酚,记录BIS值. 结果 各组BIS值均达到40~60之间,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以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时,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对BIS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心功能Ⅱ~Ⅲ级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合适效应室靶浓度。方法全麻下心功能Ⅱ~Ⅲ级年龄62~86岁患者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入室后(基础值T1)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ml/kg,效应室靶浓度TCI(T2)3组病人瑞芬太尼从1.0ng/ml分别渐升至2.0ng/ml,3.0ng/ml和4.0ng/ml(T3)后启动异丙酚TCI,从1.0μg/ml血浆靶浓度渐升至4.0μg/ml(T4),气管插管后即刻(T5),气管插管后2min(T6)。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双频谱指数(BIS),不良反应发生率、辅助药物使用次数。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给药后气管插管时及气管插管后MAP、HR降低(P<0.05),而Ⅱ组、Ⅲ组不良反应次数较Ⅰ组多、麻醉过浅次数较Ⅰ组少(P<0.05),而BISⅠ组较高。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全麻诱导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宜为3.0ng/ml复合异丙酚TCI4.0μ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按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四组:S1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1ng/mL;S2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2ng/mL;S3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3ng/mL;S4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4ng/m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先泵入舒芬太尼,待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达到预设靶浓度后泵入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 0.1mg/kg辅助插管,记录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各组插管前即刻的MAP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S1组和S2 组插管后1min的MAP高于基础值(P<0.05),其中S1组出现了不可接受的高值(MAP>130mmHg),S3组插管后1min的MA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4组插管后1min的MAP低于基础值( P<0.05);S1组、S2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S3组和S4组( P<0.05);S1组、S2组及S3组SBP<90mmHg的发生率低于S4组( P<0.05).结论 在以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时,复合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3ng/mL诱导时能较好的控制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对80例无症状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眼底A硬化50例。病程10年以上36例(45%),5~10年者12例(15%),1~5年2例(2.5%),左心室肥大48例,病程10年以上者38例(47.5%),5~10年9例(11.25%),1~5年1例(1.25%)。缺血性ST-T改变者28例,病程10年以上20例(25%),5~10年7例(8.75%),1~5年1例(1.25%)。心律失常者18例,10年以上14例(17.5%),5~10年4例(5%)。肾脏损害10例,病程10年以上8例(10%),5~10年2例(2.5%)。脑血管意外10例,病程10年以上脑血栓6例(7.5%),脑出血2例(2.5%),5~10年脑血栓2例(2.5%)。由于长期血压增高,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对靶器官的损害及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对在该院接受手术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本研究中二组患者在围术期靶控输注不同镇静药物,咪达唑仑组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剂,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注射完后记录患者平卧10min、注射镇静药后2min、5min、10min以及手术结束前10min、手术结束时等6个时间点的OAA/S镇静评分值,并密切观察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呼吸情况。结果丙泊酚组T1时刻镇静评分为(5.0±0.0),镇静评分值在注射药物2min到5min后都明显下降,T2时刻镇静评分为(3.6±0.2)、T3时刻镇静评分为(2.5±0.4)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T6时刻镇静评分二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二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下降,丙泊酚组患者在镇静后2min,5min时的MAP、HR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其他时间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中有5例患者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有3例(P>0.05)。结论围术期自控镇静技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效果较好,患者麻醉后对其生命体征影响比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H3-TdR掺入法,观察了mIL-5和hIL-5分别对Yl6细胞和PCD-h5R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mIL-5和hIL-5皆能刺激Y16细胞的增殖,井存在明显剂量依赖关系,但mIL-5的活性为hIL-5的60倍。两者也能引起FDC-h5R细胞剂量依赖性增殖反应,但二者活性相同。表明hIL-5和mIL-5刺激不同来源靶细胞增殖的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H3-TdR掺入法,观察了mIL-5和hIL-5分别对Yl6细胞和PCD-h5R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mIL-5和hIL-5皆能刺激Y16细胞的增殖,井存在明显剂量依赖关系,但mIL-5的活性为hIL-5的60倍。两者也能引起FDC-h5R细胞剂量依赖性增殖反应,但二者活性相同。表明hIL-5和mIL-5刺激不同来源靶细胞增殖的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GS蛋白在胃癌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10例胃癌、30例肠化生、20例不典型增生及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GS蛋白的表达水平,快速尿素酶法与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结果 GS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nt,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s,其功能具有多样性,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而影响肿瘤细胞生物进程.胃癌是国内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占各类肿瘤之首,从分子水平研究胃癌发生机制及治疗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发现很多miRNA及其作用靶点在胃癌细胞的增值、侵袭、转移、凋亡及和胃癌的治疗、预后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5a有关胃癌的上调miRNA及其作用靶点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今后胃癌中miRNA的筛选及其靶点的验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立体定向手术校正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三种方法相结合的大鼠脑立体定位术程序书。方法在一般以切片观察确定靶位之前,先后分别将经过固定的死鼠、活鼠、固定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上,暴露靶点并校正靶坐标。结果三种方法结合运用后,克服了每种方法的缺点,缩短了预实验时间,提高了大鼠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效率,结论以少量的动物,经过较少次预实验,即能打准大鼠脑靶。  相似文献   

18.
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的靶向性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目的: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中的磁靶向性。并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实验组,左肝外叶加磁场,肝动脉注射阿霉素白蛋白的磁纳米粒(相当于阿霉素0.5mg/kg),磁场应用30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左肝外叶外不加磁场,肝动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纳米粒后30min处死。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心、肾、脾、肺、小肠和胃作γ计数。肝组织作组织学切片。结果: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后,磁共肝组织的放射活性较非磁共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明显增加(P<0.0001),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为2.6。而对照组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肝外脏器的放射活性明显降低。除实验组肺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外,其它脏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肝组织和的放射活性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与靶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注入纳米粒的70%-80%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共小动脉中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共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较少。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明显降低,说明磁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无靶器官损害者51例,并靶器官损害者68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无靶器官损伤者血压流动曲线与正常人相似,基本呈“勺型者”(dipper)心脑器官损害者的nSBP,nDBP及nSBP/nSBP,nDBP/dDBP较无靶器官损害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肾脏损害者其24hSBP,24hDBP,dSB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血压昼夜节律及靶器官损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Ⅰ,Ⅱ,Ⅲ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作对比研究。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按照昼夜节律正常及昼夜节律消失/分组比较其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