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及与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测定62例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血PTH、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结果:氮质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钙、血磷正常(P0.05),血PTH升高(P0.001)。尿毒症组与氮质血症组比较,血钙降低(P0.05),血磷升高(P0.05),血PTH更高(P0.02)。血PTH与血钙呈负相关、与血磷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血钙、血磷是血PTH升高的主要因素,同时血PTH又作为一种尿毒素导致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Ⅳ型胶原 (typeⅣcollagen ,Ⅳ -C)和α1 -微球蛋白 (α1 -microglobulin ,α1 -MG)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7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血肌酐 (Cr)水平分为氮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 ,用放免分析法对全部患者血清Ⅳ -C和α1 -MG进行检测。结果 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血清Ⅳ -C和α1 -MG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相差均有显著性 (P<0 .0 5) ,尿毒症组血清α1 MG水平明显高于氮质血症组 (P <0 .0 1 ) ,尿毒症组与氮质血症组血清Ⅳ -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血Ⅳ -C和α1 -MG测定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层粘连蛋白 (LN)和α1-微球蛋白 (α1-MG)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7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血肌酐 (Cr)水平分为氮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 ,用放免分析法对全部患者血清LN和α1-MG进行检测。结果 :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LN和α1-MG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 ,尿毒症组血清α1-MG水平明显高于氮质血症组 (P <0 .0 1) ,尿毒症组与氮质血症组血清LN水平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中LN和α1-MG水平测定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层粘连蛋白(LN)和α1-微球蛋白(α1-MG)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屠 以血肌酐(Cr)水平分为拟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用放免分析法对全部患者血清LN和α1-MG进行检测,结果:氮 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LN和α1-MG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尿毒症组血清α1-MG水平明显高于氮质血症组(P<0.01),尿毒症组与氮质血症组血清LN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血中LN和α1-MG水平[测定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α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5-(OH)2D3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随访42例3~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1,25-(OH)2D30.25~0.5μg/d口服一年,观察治疗前后PTH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计算左室心肌质量(LVM)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前后PTH水平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1,25-(0H)2D3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室肥厚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的一种严重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整和全身各系统症状。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治疗 9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95例 ,男性 5 8例 ,妇性 37例 ,年龄 1 2~64岁。全部病例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1 ] ,氮质血症期 65例 ,血尿素氮≥ 9mmol/L( 2 5mg/dl)、血肌酐≥ 1 78μmol/L( 2mg/dl) ,尿毒症期30例 ,血尿素氮≥ 2 0mmol/L( 5 5mg/dl)、血肌酐≥ 445 μmol/L( 5mg/dl) ,其中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和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7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血肌酐(Cr)水平分为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组,用放免分析法对全部患者血清Ⅳ-C和α1-MG进行检测。结果 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血清Ⅳ-C和α1-MG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相关均有显著性(P<0.05),尿毒症组血清α1-MG水平明显高于氮质血症组(P<0.01),尿毒症线与氮质血症组血清Ⅳ-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Ⅳ-C和α1-MG测定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药在肾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及肾功能衰竭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定氮质血症 期(Scr186-442umol/L)患者28例,肾功能衰竭期(Scr451-707 umol/L)患者22例,随机设置中药组(治疗组)23例 及西医组(对照组)27例进行比较。结果 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血Bun、Cr下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中药(尿毒症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Bun、Cr,保护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5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GRF)患者的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与贫血的关系。结果表明:血肌酐(Bcr)、血尿素氮(BUN)均与血红蛋白(Hb)值呈负相关,其中以 Bcr 与 Hb 负相关的相关系数较大;CRF 各期的 Hb 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在 CRF 代偿期,贫血患者占50%,氮质血症期73%贫血,尿毒症期100%贫血,且多为重度贫血。提示:肾功能越差,贫血越明显,以 Bcr 反映肾功能比 BUN 可靠;CRF 各期患者均可出现贫血,以尿毒症期最多,最严重;贫血程度在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尿毒症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联合应用大黄煎剂灌肠和肾必需氨基酸静脉滴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效果。5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患者,分为灌肠组和联合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和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大黄煎剂灌肠确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及血磷(P<0.05、0.001);联合应用肾必需氨基酸,可在保持大黄灌肠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血肌酐(P<0.05),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肾病在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与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3组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ystc,并加以比较。结果 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Cystc浓度分别为 ( 3 .5 8± 2 .81)ug/ml、( 8.2 4± 4.0 1)ug/ml、( 10 .61± 5 .12 )ug/ml。3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1.2± 0 .5 1)ug/ml,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结论 Cystc可检测出轻度肾功能不全 ,对及早治疗以阻止或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有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测定了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结果发现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依次递增的高血粘综合征;氮质血症和尿毒症则呈低全血粘,高血浆粘综合征。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的血浆粘度均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与血肌酐、尿素氮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氮质血症、尿毒症患者的血浆粘度增高,是与其肾功能明显减损,氮质潴留有密切关系。肾病综合征的全血和血浆粘度增高与血清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这种血液粘度的增高,是血栓形成的前奏,与肾病综合征患者多并发静脉血栓形成有关。临床采取降低血液粘度和增加血流量的措施是治疗肾小球疾病和改善肾脏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么丽颖 《疑难病杂志》2011,10(5):369-370
目的观察中药辅治尿毒症心肌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尿毒症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只予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心脏指数(CI)、每搏心输出量(SV)、每分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指数(LVEF)、左室舒张末直径(LVEED)、左室收缩末直径(LVDS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观察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心脏功能指标、Hb均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尿毒症心肌病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及贫血,但对肾功能无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是指各种病因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轻至中度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实际上出现氮质血症的同时或之前已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改变。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期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前奏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川芎嗪静滴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确切疗效。方法对117例临床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川芎嗪静滴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氮质血症及尿毒症早期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胃肠道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川芎嗪静滴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确切疗效。方法:对6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每晚1次,4周为1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氮质血症和尿毒症早期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较前明显降低,胃肠道症状明显改善。对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对氮质血症及尿毒症早期疗效肯定,对终末期尿毒症病人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平均治疗观察20周后左室肥厚及血尿酸(UA)、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均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厚度.而氯沙坦组对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的改善明显优于氨氯地平组.二组比较氯沙坦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UA浓度.结论:氯沙坦可延缓和逆转心肌肥厚,改善肾功能.氯沙坦组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UA浓度,对Cr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能延缓或逆转高血压病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房腔径及左室部分结构的影响.方法:观察6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与40例正常人以及37例维持性血透血压正常者和28例血压升高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65例尿毒症透析病人心脏各房室腔径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维持性血透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肌质量(LVM)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LAD、IVST、LVPWT、LVM与血压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是维持性血透病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8例慢性肾衰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晨(治疗前)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肌酐(Cr)、尿素氮(Bun)、钙、磷和血红蛋白(Hb)等。结果:慢性肾衰患者的Hb与PTH呈负直线相关关系,与Cr、Bun、磷亦呈负直线相关关系(均P<0.01),与钙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1);而PTH与血Cr、Bun、钙、磷无直线相关关系。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与尿毒症期患者比较,前者Hb较高(P<0.01);两组间PTH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肾衰患考的高PTH血症,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患者贫血加重;尿毒症终末期患者,低钙血症并非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必要条件,高PTH血症可能是甲状旁腺自主性分泌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检测在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清CysC、尿素氮(BUN)、血肌酐(Cr)测定,同时对健康者进行相关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肾贮备能力下降期和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清中CysC异常值检出率分别为46%和75%,BUN分别为12%和46%,Cr分别为15%和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患者血清中CysC异常值检出率与BUN、Cr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CysC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较好的早期检测指标,特别是在肾储备能力下降期和氮质血症期的诊断中灵敏度、特异性较BUN、Cr高,但在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CysC检测并不比BUN、Cr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