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子宫肌瘤剥除前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对照组子宫肌瘤剥除前行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U,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肌瘤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但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组肌瘤复发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肌瘤复发率(8.88%),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子宫肌瘤剥除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出血量,降低肌瘤复发率,且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许茹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83-1784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8例,分为LM组55例和TVM组53例。LM组行经LM治疗,TVM组行TV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肌瘤数目及最大直径、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均有优缺点和局限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方式、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10~8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50~160min,平均72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它具有创伤小、手术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挖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对69例有症状且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时,所有有症状者术后症状均改善;残存〈1.5cm的肌壁间肌瘤,患者肌瘤体积缩小54.9%,而且无再生肌瘤出现,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肌瘤挖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易凤梅  杨春燕 《中国医药》2012,7(2):213-2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官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A组)68例,常规腹腔镜手术(B组)59例.结果 A组单发肌瘤30例(44.1%),多发38例(55.9%);B组单发24例(40.7%),多发35例(59.3%).A组肌瘤直径(5.1±1.6)cm,大于5 cm者35例;B组肌瘤直径(5.2±1.7)cm,大于5 cm者32例.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61.2±12.4)min较B组(84.1±14.4)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出血量(57.3±21.4)ml,B组(112.6±65.7)ml;术后发病率A组2例(2.9%),B组9例(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5.8±2.2)d,较B组(7.9±3.6)d短.2组均无输尿管及大血管损伤.2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未进行特殊处理,B组有1例肌瘤较大者因术中出血较多难以继续而中转开腹.术后随访2 ~48个月,平均22.6个月.2组术后月经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复发率A组2.9% (2/68),B组18.6% (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因肌瘤复发2年内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158例经病理证实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出血量、盆腔疼痛和压迫症状,记录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盆腔疼痛、压迫症状、住院时间、痊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21、0.97、1.06,χ^2=0.98、1.21、1.32,均P>0.05)。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组术后出血量评分、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分别为(5.8±0.5)分、(9.8±1.8)d,均优于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组的(4.9±0.4)分、(25.9±5.1)d(t=3.76、5.98,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相差不大,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但动脉栓塞手术对患者机体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观察62例(A组)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62例(B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后3天出血量、盆腔疼痛和压迫症状,记录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及随访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保留子宫,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A组盆腔疼痛、压迫症状、住院时间、痊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月经量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显著优于B组。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相差不大,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但动脉栓塞手术对患者机体影响更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平均(76.7±22.8)min,术中出血(106.7±22.8)ml,病理诊断均为平滑肌瘤,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6d。术前月经过多及月经紊乱者8例,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B超检查子宫正常大小,肌层无异常回声。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的可行性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2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阔韧带肌瘤剔除术,1例中转开腹止血,无一例输尿管损伤。手术时间(142.5±61.6)minutes;术中出血(245.3±312.0)ml,4例失血量≥500 ml,其中1例1 300ml。24例患者均在术后5~7 d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其手术的关键在于辨清瘤体与输尿管、子宫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途径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小宁 《河北医药》2010,32(15):2054-2055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5年来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70例,随机分为经腹组、经阴道组、腹腔镜组,每组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经阴道组、腹腔镜组与经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阴道组、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经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安全可靠,而术式的选择必须遵从其适应证,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余婷婷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49-325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78例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瘸剜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所需平均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 ±15.1)min、(50.5±27.5) ml、(19.5 ±5.1)h和(4.6 ±0.5)d,与对照组的(61.5±12.7)min、(100.9±35.7)ml、(37.6 ±4.9)h和(7.7±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9、10.35、8.06、7.11,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相比,能明显减少子宫肌瘤患者的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36例(A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36例(B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9,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1,P>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B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678、8.956,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5,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其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指导康复期活动及饮食等综合护理。结果 8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20.76±42.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0.05±85.35)ml,术中无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8)d。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祝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85-186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LM组(腹腔镜手术组)64例和TAM组(开腹手术组)6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LM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5±25)min,术中失血量为(150.8±180.5)ml,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为(17.8±4.1)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4±0.8)d,术后病率为7.81%;TAM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30)min,术中失血量为(245.1±281.1)ml,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为(40.2±12.5)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6±0.8)d,术后病率为41.27%,与TAM组比较:术中失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效果好,能取代大部分开腹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5.
钱丹  朱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68-169,17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2年后两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不仅损伤小、恢复快,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月经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中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余42例行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置留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对照组为31.0%(1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出血量少、恢复快,且护理较为简单,可有效节省护理时间,简化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尹航 《中国当代医药》2011,(33):168-16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特点、适应证、手术技巧、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方法:对本院2010年1~12月住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子宫肌瘤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多少、输血人数与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有关。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及复发率低。结论:正确的掌握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适应证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并保留子宫,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来曲唑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3年曲阳仁济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62例)与来曲唑组(73例)。米非司酮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来曲唑组患者予以来曲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肌瘤体积、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量增多、痛经、贫血、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米非司酮组患者月经量增多、贫血发生率低于来曲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小于来曲唑组(P ﹤0.05);米非司酮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来曲唑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激素(E2)及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米非司酮组患者血清 LH、E2、P 水平低于来曲唑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FS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