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g/ kg单剂及 0 .4 g/ (kg· d)× 5天静脉免疫球蛋白 (IVIG)两种剂量治疗儿童川崎病(KD)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等方面无差异的 KD患儿 35例和 30例 ,分别给予IVIG2 g/ kg单剂静滴和 IVIG0 .4 g/ (kg· d)× 5天静滴 ,其它治疗相同。观察急性期症状缓解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结果  KD发病 10天内单剂给予 IVIG2 g/ kg组在退热、粘膜充血消退、手足肿胀消退及皮疹消退时间方面比 IVIG0 .4 g/ (kg· d)× 5天组优越 (P<0 .0 1)。两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2 g/ kg IVIG单剂静滴加用大中剂量阿司匹林应当成为 KD首选的初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王颂  王评  张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24-12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临床表现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及效果。方法将71例KD患儿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只予大量IVIG,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大剂量IVIG静点加用阿司匹林口服。结果 71例患儿均使用抗生素及丙球1g/kg,连用3~5d,治疗组40例加用阿司匹林,30~50mg/(kg d),分3次口服,热退后72h改为3~5mg/(kg d)维持治疗3个月,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持续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结论 71例KD其中冠状动脉扩张8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其中冠状动脉瘤1例,早期大剂量应用IVIG及阿司匹林对防治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前后炎性指标、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的变化。方法针对临床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给予大剂量IVIG,2 g·kg-1,分2 d给予,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与潘生丁口服,分别观测治疗前炎性指标[体温(T)、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总数(PLT)、中性粒细胞比例(N%)]及治疗后7~10 d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的变化。结果 IVIG治疗前后WBC总数、CRP、ESR、PLT、N%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42例患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患儿23例,其中CAD者19例(IKD组11例),CAA者4例(IKD组2例),治疗后6~10 d复查超声心动图,CAD组LCA较治疗前明显回缩(P0.05),RCA内径无变化(P0.05);CAA组LCA和RCA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IVIG可以明显控制全身炎性反应,表现为体温、WBC总数、N%、CRP明显降低;(2)在KD所引起的CAD中,LCA比RCA更易受累及,治疗后短期内LCA明显回缩。  相似文献   

4.
马辉  郁文龙 《安徽医药》2011,15(8):1030-1031
目的 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35例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患儿均在监护条件下给予抗病毒、退热等处理,由外院转入17例患儿未在重症早期使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18例)采取加强治疗,包括:(1)静脉注射常规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2.5~5.0 g,分1~2 d给予;(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IVIG无反应型KD住院患儿资料,根据患儿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为CRP≥100 mg/L组和CRP<100 mg/L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热程、平均退热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虽然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可以有效的治疗川崎病(KD),但仍有10%~20%的KD患儿对初始剂量IVIG治疗无反应,使他们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风险增加.对初始剂量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方案仍有争议.其他疗法主要包括再次输注IVIG、糖皮质激素药物、TNF-α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MTX治疗、血浆置换等.本文综述初始剂量IVIG无反应性KD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 全身中 、小血管自限性炎症为特点的发热出疹性疾病。 该疾病可损伤冠状动脉 ,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 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甚至猝死 ,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和生命。目前,主要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静脉输注联合阿司匹林口服作为 KD 的初 始治疗方案 ,能使 90% 的患儿迅速退热,冠状动脉损伤 (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发生率降低至 3%-4% 。 然 而,有些 KD 患儿接受初始治疗后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 热 ,并有更高的概率出现冠状动脉瘤、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治疗困难,可考虑为难治性川崎病( refractory Kawasaki disease)。 日本难治性川崎病定义为KD患儿接受初始治疗 24 h 后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热[1] 。 韩国难治性川崎病定义为 KD 患儿接受两次 IVIG 和大剂量阿司匹 林治疗 ,联合或无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6 h 后 依然持久性或再次发热 (体温≥38 ℃或 100.4 ℉)[2] 。 目 前国内外对难治性 KD 尚无统一定义,还有“ IVIG 无反应型KD冶、“IVIG 耐药型 KD冶及“IVIG 非敏感型 KD冶等多种 表述 。 国内外难治性川崎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笔者对难 治性川崎病的治疗进行综述 。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3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1例。A组给予IVIG0.4g·kg-1·d,连用5d;B组给予IVIG2g·kg-1·d-1用ld。观察2组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B组退热时间、球结膜充血、手足硬肿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均短于A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2g·kg-1·d。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川崎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IVI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滴注,连用1~3d。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IVIG组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阻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1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KD患儿分为A组IVIG400mg/(kg.d)连用5天、B组IVIG1g/kg、C组IVIG2g/kg,对3种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KD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率A组与B组、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组IVIG1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KD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三种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加阿司匹林口服后治疗效果和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方法对210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随机分成三组:A组:2g/(kg·d)单次给药;B组:1g/(kg·d)连续2d;C组:400~600mg/(kg·d)连续4~5d。对比三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加阿司匹林口服后治疗效果和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诊心血管并发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的冠状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及二尖瓣返流的情况,比较发热退到正常的时间。结果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在静脉丙种球蛋白A组,发热时间缩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2g/(kg·d)单次给药,较其他应用方法能更有效的退热和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鹏  朱之尧  曾晓辉 《中南药学》2011,9(4):307-309
目的探讨对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及再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院的140例IVIG无反应性的KD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IVIG追加治疗组(阿司匹林基础上加2 g.kg-1.d-1IVIG),泼尼松组(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甲泼尼龙20~30 mg.kg-1.d-1)及乌司他丁治疗组(阿司匹林基础上加乌司他丁5 000 U.kg-1),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心脏冠状动脉病变(CAD)并发率明显高于IVIG追加治疗组、泼尼松组及乌司他丁组。且恢复时间较长。IVIG追加治疗组、泼尼松组及乌司他丁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且3组患儿CAD并发率相似。结论 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较IVIG敏感性川崎病更易发生CAD和严重并发症;对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可以用IVIG追加治疗、糖皮质激素或合用乌司他丁,都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急性炎症期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48例KD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组(20例),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1 g.kg-1.d-1,连用2 d,阿司匹林(ASA)30~50 mg.kg-1.d-1;激素治疗组(28例),用甲泼尼龙5~10 mg.kg-1.d-1,连用3 d,IVIG1 g.kg-1.d-1,连用2 d,ASA 30~50 mg.kg-1.d-1。对两组炎症控制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体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PLT)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应用甲泼尼龙治疗能缩短病程,并可有效减少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永  彭茜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6):468-47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发热自限性疾病,常常累及冠状动脉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如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等损害.KD病因至今不明,其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急性期治疗目的 在于控制全身炎症以及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早期诊断并及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本文就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KD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丙球(IVIG)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RVE)的疗效。方法:将临床和实验检查确诊REV的4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400mg/kg静脉滴注1次,比较两组止泻、退热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观察RVE患儿心脏受累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止泻、退热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未见副作用。结论:IVIG可用于治疗婴幼儿RVE,能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VIG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治疗急性川崎病 (KD)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急性KD病人按病程≤ 7d和 >7d分成两组 ,进行配对统计比较表现及预后。结果 :IVIG≤ 7d组总的发热时间短 ,临床症状改善快 ,但用药后持续发热时间长于IVIG >7d组。结论 :两种IVIG用法都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指出只要有急性KD症状 ,IVIG的使用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97例诊断为ABO溶血病的新生儿,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大剂量IVIG组、低剂量IVIG组以及对照组。大剂量IVIG组每日给予IVIG 1g/kg,低剂量IVIG组每日给予IVIG 0.4g/kg,对照组未使用IVIG治疗。观察新生儿出生后1、2、3~5d入院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结果新生儿出生后1、2、3~5d入院治疗24、48h,大剂量IVIG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IVIG组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够有效减低患儿血清TBIl水平,减少黄疸以及相关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病程10天后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治疗能否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发生。方法:按是否使用IVIG治疗将本组25例KD患儿分为A、B两组,A组:IVIG 2 g/(Kg.d)一次静脉注射,B组:未使用IVIG治疗。统计两组患儿CAL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分别在病程3~4周和0.5年时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D病程10天后使用IVIG治疗可减少CAL的发生率,尤其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KD病程10天后尽管可能无发热症状,但仍需静脉注射IVI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2.0 g/ kg治疗1次;治 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基泼尼松2 mg/ (kg·d)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白细胞(WBC)计数、血沉(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PLT)计数、D-二聚体(D-dimer) 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比较两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L)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入院时和初次治疗后36 h WBC计数、ESR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治疗组WBC计数、ESR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LT、D-dimer水平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发生CAL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甲基泼尼松联合静脉滴注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KD患儿可以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急性期炎性反应指标,快速控制血管炎症,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92例KD患儿作为KD组,9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体检组;另根据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将92例KD患儿分为3组,大冠状动脉瘤组(Z≥5.0)29例,小冠状动脉瘤组(Z 2.5~5.0)28例,无扩张组(Z<2.5)35例。比较KD组与健康体检组及大冠状动脉瘤组、小冠状动脉瘤组、无扩张组间血生化指标和血清CK-MB、NT-proBNP、H-FABP水平,探讨KD患儿血清CK-MB、NT-proBNP、H-FAB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KD组血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清CK-MB、NT-proBNP、H-FABP水平均高于或快于健康体检组(P<0.01)。大、小冠状动脉瘤组和无扩张组血小板随着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Z值减小而减少;血清CK-MB、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随着超声心动图冠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