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腺苷蛋氨酸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肝、降酶、退黄、抗病毒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15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时间(PT)的改变,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纳差、腹胀的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x2=4.898,11.430,均P<0.05),治疗组TBIL、ALT、AST、ALP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6.621,12.018,9.083,6.940,均P<0.05),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535,P<0.05).结论 腺苷蛋氨酸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患者肝功能,加快黄疸减退,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光荣  蔡啸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43-2243,2245
目的 探讨5'-核苷酸酶(5'-NT)评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功能的作用.方法 检测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乙肝大三阳[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阳性]患者50例(大三阳组)和小三阳(指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患者20例(小三阳组)血清中5'-N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进行t检验.结果 大三阳组患者血清5'-NT、ALT、AST、TBIL、GGT水平较对照组、小三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患者ALT、AST、GGT水乎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NT、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NT对乙肝患者的肝功能评价具有特异性,与其他肝功能指标协同测定可作为乙肝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联合替比夫定治疗难治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难治性乙型肝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难治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60例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使用替比夫定,共持续24周;观察组患者使用DC-CIK回输治疗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HBeAg定量以及HBV-DNA定量,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和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和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和HBeAg定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和HBeAg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87.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和替比夫定较单独使用替比夫定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显著降低患者的乙肝病毒数量,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门冬氨钾镁在小儿重度黄疸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小儿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门冬氨钾镁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改善,临床体征好转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TBIL、ALT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乏力、腹胀、肝区叩痛等临床症状的复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门冬氨钾镁治疗小儿重度黄疸型肝炎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90例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硫氨酸维B1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甲硫氨酸维B1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稀释后静脉滴注,均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症状恢复情况及肝功能.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纳差、乏力、肝区不适、腹胀、尿黄等临床症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硫氨酸维B1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利于肝细胞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能促进黄疸消退和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辅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在一般保肝治疗(护肝片口服、复合维生素静脉滴注等)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胺治疗;对照组37例在一般保肝治疗基础上(同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改善情况和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2、4、6、8周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2、4、6、8周后TBIL和ALT水平亦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2组治疗结束时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胺能较好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拉米呋定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三年收治的88例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拉米呋定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BIL、ALT、ALB、HBeAg转阴率、HBV-DNA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Child-pugh等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者患者TBIL、ALT、ALB、Child-pugh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年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拉米呋定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可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黄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残留黄疸的效果。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残留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消黄养肝汤+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47.01±3.26)g/L高于对照组的(35.32±2.4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黄养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残留黄疸,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作用突出,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前期及肝硬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方法 PBC患者29例,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为肝硬化前期(A组,18例)和肝硬化期(B组,1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降酶、保肝及退黄等治疗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前, A组ALB、GGT、TBIL、DBIL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治疗后AST、ALT、ALB、ALP、GGT、TBIL、DBIL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GGT、TBIL、DBIL的检测可对PBS分期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从而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王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396-3397
目的探讨采用外科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县中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止血、抗炎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中药利胆排石汤,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96.00%;对照组治愈31例,显效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82.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在术后3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科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胆结石具有安全、方便、临床疗效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方冬梅  陈俊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13-1614,16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经典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候及神经体征评分、神经传导速率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为76.74%(3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候及神经体征评分[(2.9±1.7)、(2.5±1.5)分]均低于对照组[(5.4±2.5)、(3.9±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提升神经传导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淋排石汤加减,10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B超和腹部X射线片检查泌尿系结石的变化.结果 治疗20 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74/76),对照组为84.2%(64/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肯定,且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重症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使用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术患者及仅内科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活动度(PT%)等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精神、食欲、乏力、腹胀等一般情况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组无论在症状、肝功能好转还是康复时间方面较对照组都有明显的优势,在第2、4周ALT、AST、TBIL都有明显下降(P〈0.05、P〈0.05、P〈0.01),CHE、PT%、TC明显升高(P〈0.01、P〈0.01、P〈0.05),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能明显改善重症肝炎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患者血清中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其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4例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的HBV DNA、ALT、AST、ALB、TBIL、CHE、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善程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ALT、AST、TBIL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较之复方甘草酸苷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苦参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和民 《中国药房》2010,(3):265-267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3)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8周;治疗组(n=55)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疗程8周。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TBIL、ALT、AST、ALP、GGT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酶、退黄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赵源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375-3377
目的观察Bell麻痹最佳组织疗法和措施,探索急性Bell麻痹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和后遗症的关系。方法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1(50例)和对照组2(5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加中药饮片面瘫祛风复正汤(牵正散加减)内服结合西医疗法。对照组1采取纯中医疗法(针刺、面瘫祛风复正汤),对照组2采取纯西医疗法。10 d为1个疗程,三组均治疗至少3个疗程和至少观察3个月。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等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个疗程和第2、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三组均可降低HB分级,提高F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FDIP和FDIS评分优于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2%(46/50),优于对照组1的76%(38/50)和对照组2的72%(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4%(2/50),低于对照组1的20%和对照组2的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24.65±9.95)d,少于对照组1的(33.46±11.35)d、对照组2的(35.76±12.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Bell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组和单纯西医组,且后遗症发生率低于2个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