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念珠菌性食管炎58例临床与内镜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经胃镜检查并证实为食管念珠菌感染者共5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36~75岁,平均51岁,病程1~15 d均经内镜诊断为念珠菌性食管炎通过对食管黏膜可疑部位采用消毒小毛刷多部位刷检后,将标本送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导致念珠茼性食管炎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治疗念珠菌性食管炎的合理诊治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25例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中患者并不存在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表明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发生在正常人群中,氟康唑对念珠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聪,高于国外研究。结论氟康唑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高等优点,为治疗念珠菌性食管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念珠菌性食管炎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措施,以便于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择其中的3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15例。对于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调查患者出现念珠菌性食管炎的高危因素,同时对于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制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导致老年念珠菌性食管炎的发病因素有很多种,对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采用制霉素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霉菌性食管炎是由于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而引起的溃疡性伪膜性食管炎[1].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的普及、激素和抗生素滥用、诊断水平的提高等因素,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明显增加.现就我们收治的8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食管炎是指食管受真菌感染所致的炎症,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原因主要为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人群免疫力低下、不良饮食习惯等。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真菌性食管炎的检出率增加。我们收集了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经内镜检查,对病灶刷片及病理确诊的32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现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剥脱性食管炎临床和内镜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0例剥脱性食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病人均经胃镜确诊,并在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讨论:食管黏膜剥脱有多种诱因,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制霉菌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可作为霉菌性食管炎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食管炎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丕成 《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2):981-982
真菌性食管炎是指食管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所致的炎症。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增多,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等医源性因素上升,使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所增加。本文对2001年1月-2008年2月内镜检查诊治的98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雪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91-3792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胃镜检查表现及特点。方法对9677例患者行胃镜检查,观察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HH).并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677例受检者经胃镜检查诊断为RE患者300例(3.1%);≤35岁者RE检出率为3.4%,36~45岁者1.7%,46~55岁者2.3%,56~65岁者3.8%,〉65岁者4.7%,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RE检出率逐渐增高趋势,但≤35岁年龄段患者检出率相对较高。RE组Hp阳性率为25.6%(77/300),非RE的正常组Hp阳性率为36.3%(3404/9377),明显高于RE组(X^2=14.2751,P〈0.05)。9677例患者中,检出HH22例,其中合并RE者19例,HH患者RE检小率(86.4%)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3.1%(X^2=478.4166,P〈0.01)。结论胃镜对于RE的诊断中以A、B级最为常见,与患者年龄有关,Hp感染并未增加RE发病率,HH是RE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胃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霉菌性食管炎的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但病因尚不清楚。我院自2004年3月~2005年3月经胃镜检查9520例患者,证实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86例,占胃镜检查患者的2.68%,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表现86例患者中,男52例(60.5%),女34例(39.5%),年龄25~82岁。主要症状:反酸、胸骨后痛22例(25.6%)、咽下疼痛及不适20例(23.3%)、异物感9例(10.5%)、吞咽困难5例(5.8%)、上腹不适5例(5.8%)、食欲不振和烧心嗳气6例(7.0%)、乏力、纳差5例(5.8%)、恶心、呕吐4例(4.7%)、不明原因的低热3例(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梅州本地人群中真菌性食管炎发病人群的病因组发特点、年龄结构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2~2015年出现的12例真菌性食管炎内镜下形态、临床症状和病理结果。结果:本组病例所占同期总胃镜2646例,其中真菌性食管炎12例病例发病率0.45%。用氟康唑配合碳酸氢钠片,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胃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有效率91.6%。结论:随着电子胃镜的普及,真菌性食管炎的发现率逐年提高,应特别重视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235例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年龄、伴发疾病之间的关系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内镜室经胃镜诊断的235例RE患者的临床和胃镜检查资料。结果RE在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检出率分别为2.2%、12.4%、32.7%、52.7%;内镜表现A级、B级的RE患者占83.0%,少年和青年组均为A级、B级,中老年组A级、B级的占68.5%;内镜为C级、D级的RE患者共40例,发生率为14.5%,其中老年组34例,占85.0%,中年组6例,占15.0%。RE伴发疾病主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出血糜烂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症等,提示RE多伴有胃十二指肠疾病。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胃镜下多表现为A和B级;内镜下C级、D级的RE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组;多伴发胃十二指肠疾病。  相似文献   

13.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2002-2008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RE共528例,占同期胃镜检查的6.8%,现将528例患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有CT和MRI检查资料的58例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外,与apoA降低可能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较高,误诊原因主要有大脑半球中央支动脉闭塞、脑干网状结构不完全损伤等,特别是对突发倦睡的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 减少误诊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对预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凤玲  韩玉山 《天津医药》2006,34(4):277-278
近年来,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笔者分析了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院36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发病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鞍山市双山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9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及暴露后处置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19例医务人员均得到规范处置,受损伤口和被污染的皮肤、黏膜均未出现感染,经过1年以上的追踪观察与监测,无感染个案发生。结论通过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后危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年龄、症状与食管破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总结198例中青年患者与104例老年患者的症状评分及胃镜下黏膜损伤程度分级.结果 老年组胃镜下严重食管炎较中青年组多,老年组为49.97%,中青年组为25.25%,但临床上烧心症状不明显.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随年龄的增加食管破损加重,但临床上烧心症状不一定明显,故应重视咽部不适等其他边缘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年龄、伴发临床症状、伴发疾病、内镜分级、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5至2010年内镜室经胃镜诊断的556例RE患者的临床和胃镜检查资料.结果 RE检出率6.9%,男女比例为2.51∶1,40 ~60岁年龄组RE占45.1%;伴发临床症状以烧心、反酸、上腹痛、饱胀为主,分别占79.3%、55.2%、66.7%和60.3%,胸骨后疼痛占24.5%,吞咽困难占19.4%.伴发上消化道疾病中浅表(萎缩)性胃炎占58.6%,其次是食管裂孔疝占17.4%,胃溃疡占16.4%,十二指肠炎(溃疡)占15.5%.内镜分级中Ⅰ级所占比例最高为75.7%.RE中H.pylori阳性占61.8%,与阴性率3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较多;以烧心、反酸等常见症状为伴随症状;伴发上消化道疾病中以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最常见;随RE程度的增加所占的比例减少;RE与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探讨两病并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86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表现除肺结核征象外,主要表现为合并中下肺片状模糊阴影;易息因素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联用多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长期卧床,体质衰弱,住院时间过长,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血液系统疾病,多脏器衰竭,机械通气等;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结论 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多为继发感染,明确诊断后,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以本院门诊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 RE 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依据临床症状、内镜诊断标准诊断后,对患者采取抑酸剂和胃促动力药物治疗。结果用药疗程结束后,治愈患者19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9.47%。2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并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内镜是诊断老年 RE 的有效方式,诊断后采取抑酸剂药物和胃促动力药物对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