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近况--感染性疾病(4)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晓红  肖杰生 《新医学》2004,35(11):708-710
1引言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艾滋病等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者易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未经特效治疗者几乎全部死亡,治疗有效率为75%~90%,但20%~25%的初步治愈者可复发.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必须能不同程度地透过血脑屏障,以往可供选择的药物很少,近年来这方面药物的研究开发带动了治疗的进展,现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的近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对新型隐球菌所致肺部感染和脑膜炎的病原学鉴定、临床表现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例不典型新型隐球菌肺炎和2例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反应及转归。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发现1例不典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免疫力正常,肺部感染仅表现为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但是在妊娠期和剖宫产后占位有增大趋势。2例脑膜炎患者均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中1例脑膜炎患者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症状。质谱是鉴定新型隐球菌的快速手段。结论新型隐球菌肺炎易于与感染、肿瘤、结核相混淆,容易误诊,应加以鉴别;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中枢症状有时不典型,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胶凝集试验在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可疑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进行颅脑CT和脑脊液墨汁染色,并均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患儿隐球菌抗原,根据是否有隐球菌性脑膜炎将患儿分成两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A组)及无隐球菌性脑膜炎组(B组),分析两组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组有14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B组有1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8.9%。结论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住院的7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81.9%),脑膜刺激征为主(84.7%),全部合并有概率性感染(100%),免疫功能低表现为CD4+<50 cell/μL(83.3%)。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37.5%),反复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依据。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玉欢  李玲  黄如训  鹿寒冰  王艺东  李阳 《新医学》2002,33(10):589-591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原学或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为主,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53例,其中超过2.94kPa (30cmH2O)42。尸体解剖发现脑膜渗出,增厚及肉芽肿病变,以脑室脉络丛为甚。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升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带厚荚膜的酵母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干燥环境中可以生存达1a之久。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它能够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大脑和肺部,引起皮肤黏膜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新型隐球菌进入肺部是感染的第一步,隐球菌可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内而致病。新型隐球菌所致的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如有发病,主要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单纯的肺隐球菌病少见,隐球菌眼部感染的有关报道更少。我科2005年1月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眼部感染致眼球摘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隐球菌脑膜炎为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病情较严重,治疗困难且疗程较长,预后差。免疫功能抑制者(如糖尿病、器官移植术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是隐球菌脑膜炎易感人群,但无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抑制的人群也可发生隐球菌脑膜炎~[1-2]。隐球菌脑膜炎治愈率为65%~75%,但每年全球因隐球菌脑膜炎死亡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约18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崇雨田 《新医学》2003,34(6):343-345
1引言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加之许多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较容易造成误诊误治;隐脑常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在国外,新型隐球菌感染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患者正逐年增多,隐脑已不再是罕见疾病,临床医师应熟悉及掌握隐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诊断与治疗体会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乳胶凝集试验诊断价值.方法 对脑脊液标本进行乳胶凝集试验,查找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抗原.结果 25例可疑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颅脑CT和脑脊液墨汁染色共发现16例阳性诊断,乳胶凝集试验检到其中14例阳性诊断,诊断敏感性为87.5%;在9例阴性诊断中,乳胶凝集试验法有1例假阳性诊断,特异性为88.9%.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为主。有基础性疾病者30例(占56.6%)。发病前有鸽子、禽类接触史者30例。脑脊液压力升高51例,其中49例超过200 mmH_2O。30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53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27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17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该病的误诊和误治。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以损伤免疫系统为主要特征,患者极易获得机会性感染,而新型隐球菌、马尔尼菲蓝状菌等深部真菌的机会性感染是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型隐球菌最常引起的感染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其发病隐匿、病死率高。患者主要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头痛,伴发热、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脑膜炎的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0年8月—2006年2月收治的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11例:CD4<50/mm39例,CD450~100/mm32例;平均26.18/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heoformans)所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该病为隐球菌感染的主要类型 ,发病率占真菌性脑膜炎首位。在肝硬化基础上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为少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 ,喷射样呕吐 ,尿潴留 ,口腔粘膜改变及肝功能不全。本院于 1999年 4月 12日收治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5 4岁 ,患乙型肝炎 10年 ,肝硬化 6年 ,曾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结果: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最常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初次脑脊液镜检确诊仅7例,需反复腰穿取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确诊11例。未经抗真菌治疗4例均死亡,抗真菌治疗14例、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4例。其中二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4例、治愈3例、好转1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易误漏诊,反复行脑脊液涂片以及同时行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率。二性霉素B鞘内及静脉同时给药联合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刚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1):822-822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 ,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 ,亦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 ,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最为多见 ,也最为严重[1]。新型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 (AIDS)病人的一种机会性感染 ,已成为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作者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在中国援中非共和国医疗队友谊医院内科工作期间 ,确诊AIDS125例 ,其中合并隐脑者26例 ,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合并隐脑的26例 ,占AIDS总病例的20.8 %。患者均为当地的黑…  相似文献   

16.
杜彭  巩路 《临床荟萃》2015,30(1):86-88
目的:分析1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和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临床及脑脊液生化检查特异性不高,误诊率高。结论反复行脑脊液检查以查找病原菌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般认为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可侵及肺、骨、皮肤,最多见的当属脑膜炎,现将我们所见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性肺炎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2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颅高压的护理、特殊药物的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21例患者中17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后出院,3例患者病情恶化或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做好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要求的同时加强管理患者的糖尿病,是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和诊断、误诊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以中青年多见.46%患者既往患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肺部真菌病、肾病综合征等疾患.误诊率达52.9%,主要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以二性霉素B(AMB)联用氟康唑(FLU)为主.[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关键.AMB联合FLU为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致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亦可侵犯骨髓、皮肤、黏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最为多见,也最为严重[1]。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