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切口的脂肪液化问题,在近几年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中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产生原因,以及临床分析和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丽英 《江西医药》2014,(3):234-23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27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40min,15例妇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30-70min;4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600ml,平均260ml,术中无大出血发生。33例切口渗液少,予每日换药挤压切口至渗液流出后用桶状微波照射伤口30min,1次/d,不置引流条,结果愈合时间9-15d,平均12d;9例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在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基础上,使用二联抗生素静点(至少5d),结果8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20d,平均15.5d;1例行Ⅱ期缝合,愈合时间22d。结论对有切口脂肪液可能的高危患者,应充分做好术评估,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慎用电刀,术中应充分冲洗,局部加压包扎,放置引流条。对已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加压包扎,局部应用微波照射;对切口全层裂开者可进行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勤换药,局部应用微波照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产科出现的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发生液化的原因、治疗措施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行妇产科手术28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系统性分析。结果全部28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患者是否肥胖、使用电刀是否合理,术中是否粗暴,术中的缝合技巧有着重要关系。对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应遵循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合理处置的原则。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发病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兴义市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2例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消毒、切口换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混合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无1例用2次清创缝合手术,治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早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给予外敷大黄、芒硝能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有效治愈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总结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在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5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有效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肥胖是导致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咳嗽、糖尿病、滞产、贫血以及高频电刀的使用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永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12-2612
对妇产科26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诊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分析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108例行开腹手术发生脂肪液化患者,根据脂肪液化程度将其分为A组44例、B组42例、C组22例,分别给予三组不同的治疗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于术后10~20 d愈合,腹部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并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对可能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9年12月经腹部进行手术1240例,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12例,发生率为0.97%。其中剖宫产术1145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0例(0.87%);妇科手术95例,发生脂肪液化2例(2.1%)。笔者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凌媚 《安徽医药》2011,15(2):213-214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妇产科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36例患者中32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病人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肥胖病人脂肪含量过高、术者手术技巧、高频电刀的使用及合并症密切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水平,纠正患者全身异常情况,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妇产科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原因,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28例,有效的有34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6.9%,患者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1.3±2.5)d,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6)d。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出现的原因,予以相应的治疗,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方案及效果,研究可提升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整体效果的方案。方法研究活动当中的实验组患者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诊治的32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同期选取32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活动的对照组,分析与观察切口脂肪液化诱因的基础上,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引流治疗,同时观察其效果。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诱因涉及到使用电刀、肥胖、糖尿病、滞产、咳嗽以及贫血等。予以不同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在感染率以及愈合率方面并未表现出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切口的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建议以常规治疗+引流治疗为主要方案,对于控制脂肪液化情况的出现,加快切口整体愈合速率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天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46-2946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分析了2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腹部手术中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9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进行临床对症治疗。结果29例患者均5~7d内痊愈,效果良好。结论早发现、早预防、早对症、早应用的临床防治切口液化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现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收治的5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经科学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可能与体质肥胖,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自身愈合能力较差,术后咳嗽、剧烈运动、产妇胎膜早剥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切口脂肪液化的早期预防措施,进行早期干预,能够保证切口的快速安全愈合。  相似文献   

15.
韦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43-244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的产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患者,且其切口脂肪液化,此情况共有72例患者发生,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72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中,有46例患者为肥胖,有20例患者为滞产,有16例患者为贫血,有6例患者为糖尿病,有10例患者为咳嗽,有18例患者使用电刀。结论通过本文探讨研究,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与肥胖、滞产、贫血、糖尿病和频繁使用电刀有关系,及早进行治疗与引流充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腹部手术774例临床资料,分析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效果。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3例,发生率为5.56%。肥胖与非肥胖组以及术中使用电刀与不使用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或P〈0.01);术后切12给予和未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和术中使用电刀是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与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3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结果 妇科手术16例,剖宫产手术22例.合并症如糖尿病、贫血、咳嗽、妊娠水肿、滞产、术中失血多、术时较长、肥胖等因素都增加了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38例腹部切口脂防液化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行Ⅱ期缝合.无1例院内感染,愈合时间最短4天,最长10天.结论 尽早发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及时处理,引流彻底、每天换药、使用白糖填撒伤口、蝶形胶布拉拢等方法治疗,可明显加快伤口愈合时间,可有效治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我院诊治的6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和治疗组(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每组各30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70.0%),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增高(1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11.5±4.5).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6.0±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微波治疗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玉兰 《淮海医药》2012,30(3):230-231
目的 探讨使用超短波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9月~2011年10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扩开切口脂肪液化处,去除无生机的脂肪组织,纱条填塞引流,然后用超短波电疗机对切口处进行治疗.每日换药1次,超短波治疗1次,每次15 min,切口干燥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对照组:扩开切口脂肪液化处,去除无生机的脂肪组织,纱条填塞引流,每日换药1次,切口干燥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结果 观察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超短波能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疗程为5~18d,切口均于术后10~23d愈合;采用皮下深层切口液化腔隙内引流治疗的患者疗程为2~5d,切口均于术后8~12d愈合;切口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适当的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采用皮下深层切口液化腔隙内引流治疗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