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董元勋  王玲 《职业与健康》2002,18(9):155-156
抗血小板治疗是对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是抗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简述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1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证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流量急剧减少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情况,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Q波型心肌梗死和非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凶恶的杀手,可能发生在血压、血脂正常者身上。当粥样硬化斑块掉落一块,或者当血黏度过高者的红血球聚集成栓子,随血运行到心脏的冠脉,就形成心肌粳死,运行到脑动脉即成为脑中风(脑卒中)。十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人们已知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病机制是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的破裂 ,由易损斑块的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并激活血凝系统 ,形成血栓。根据血栓是否自溶 ,是否完全阻塞血管而在临床上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所以 ,在临床治疗上 ,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则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最重要措施之一。1 抗凝治疗肝素是一种平均分子质量为 (1 1 90 4~ 1 4 880 )× 1 0 3 u粘多糖类物质的混合物。肝素与抗凝血酶Ⅲ作用后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Ⅸa特别是凝血…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 ,通过两种机制发挥作用。1·1 血小板是栓子中的主要组成成份 ,特别是存在于动脉血栓及微小血管的止血栓子中。在动脉血栓形成中 ,血小板粘附于受损部位 ,血小板粘附作用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 (GPⅠb -Ⅸ与vW因子 (vWF)、纤维连接蛋白 (Fn)等粘附蛋白的相互作用。粘附在内皮下的血小板始动了血小板的活化过程 :释放ADP ,5-HT ,形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重要产物血栓口恶烷A2 (TXA2 ) ,为血小板膜表面的凝血级联反应的进行提供场所 ,使凝血酶迅速形成。ADP、TXA2…  相似文献   

5.
正动脉斑块一旦破裂,产生大量"垃圾",比如脂质、包膜碎块、血管壁出血形成的微血栓等,会与血小板凝结在一起,最终形成栓子。栓子随血流前进到管腔狭窄处,会将血管完全堵塞,彻底切断血流供应,引发相应组织器官的急性缺血病变。抗血小板凝集治疗优点:能有效对抗动脉斑块的继发损害,防止在动脉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造成风险事件。缺点:对动脉斑块没有作用;不能治疗动脉斑块引起的各种损伤如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E1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物质,它具有抑制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合成、扩张血管、改善末梢循环、保护缺血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使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例,临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治疗是重建冠脉灌注最有效的方法[1],但是,对富含血栓的冠脉行介入操作必然会增加血栓脱落和远端微循环栓塞的可能性[2].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是最普通的解热镇痛药,常用于感冒、头痛、神经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现知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凝作用,有利于疏通心血管及微循环,因而临床上用于防治血管栓塞性疾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对因心肌微循环内的血小板凝集而导致的心肌梗塞,阿司匹林有预防作用。统计表明,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的中风发生率较未服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问答     
<正>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谓"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上的硬化斑块,其表面常形成溃疡、糜烂,并附有粥样物质,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足够大,就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冠脉血流减少,在劳力、应激、情绪波动等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作用下,便可能发生心绞痛。此外,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一旦斑块发生了不稳定情况,如斑块表面发生溃疡或破裂,渗出粥样物质,或斑块发生小的出血,血  相似文献   

10.
侯宏丽 《工企医刊》2014,27(4):932-93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消除斑块以损伤或撕裂血管内膜为代价,激活血小板和形成凝血酶。因此支架的置入反而由于异物刺激诱发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血小板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作用靶位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阶段,可显著减少血小板表面的功能性受体,阻断其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