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与非老年乳腺癌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心电图改变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确诊为乳腺癌Ⅱ~Ⅲ期的152例患者,其中年龄≤60岁者80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者72例(老年组)。所有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心电图均为正常,对其进行6个周期化疗,观察每周期化疗后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 6个化疗周期结束后,(1)所有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为59.2%(90/152);(2)老年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4%vs.43.8%,P0.05)。结论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化疗对其心脏均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老年人使用化疗药物后比非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电图异常,故应在化疗过程中对60岁以上人群常规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心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在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20~77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病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初始诱导化疗一线方案中使用蒽环类药物,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化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至少1年以上,统计发生心脏毒性的病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疾病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60岁比例高于对照组(67.5%vs.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随访期间均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出现心电图异常22例(55.0%),ST-T段改变10例(25.0%)和T波异常8例(20.0%),窦性心动过速3例(7.5%),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2.5%);对照组未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共出现心电图异常4例(10.0%),ST-T段改变2例(5.0%)、T波异常1例(2.5%)和窦性心动过速1例(2.5%)。病例组心电图改变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心电图异常改变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应密切监测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高能聚束微波热化疗对肿瘤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47例患者分别采用AB模式或BA模式。AB模式:第1周期采用高能聚束微波热疗+化疗,第2周期予单纯化疗;BA模式:第1周期采用单纯化疗,第2周期予高能聚束微波热疗+化疗。治疗中予心电监护和每周期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评估热化疗周期和单纯化疗周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心电监护发现热化疗周期患者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周期患者(P〈0.05),其他心电异常的发生率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化疗周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化疗周期明显增高为机体对体温增高的生理反应;胸部高能聚束微波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对化疗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proBNP)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蒽环类化疗药物化疗中的早期监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该院肿瘤内科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50例,在各个化疗期用12导联心电图监测患者心电图的改变,超声心动图监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采血测量NT-proBNP的变化。结果心电图异常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ST段下降、QT间期延长,化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有渐下降趋势。LVEF的值随化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化疗结束后的值与化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最早出现异常,化疗前与化疗第一疗程结束后比较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BNP可作为老年女性乳腺癌化疗过程的早期监测的敏感指标,在化疗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癌药多柔比星(ADM)对心脏的毒性反应。方法对1088例接受多柔比星化疗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1088例患者用多柔比星化疗前心电图均正常,化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ST段压低、T波低平、T波倒置、肢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352例(异常率32.3%)。结论多柔比星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心电图作为一种监测化疗药物对心肌毒性的方法,经济、实用、简便,重复性好,可在临床用于监测药物的心脏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化疗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电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作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EC)方案化疗4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化疗后的QT间期(QTc)均较化疗前显著延长,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比较,研究组化疗后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每5min窦性心搏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窦性R-R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均较对照组和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化疗前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化疗后的LF/HF比值较化疗前和对照组升高,且化疗前两组指标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阿霉素用于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不仅会导致患者心室复极化延迟,而且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体表心电图的改变。方法记录20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3天、1周、1个月同步标准15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男104例,女96例。观察心脏节律及R波振幅、ST-T变化。结果接受化疗后3天心电图异常发生率(80.0%)明显高于接受化疗后1周(65.5%)和接受化疗后1个月(49.0%)(P0.05)。接受化疗3天后,≥60岁组(n=90)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ST段下移发生率明显高于20岁组(n=25)和20~59岁组(n=85)(P0.05)。含蒽环类化疗方案心电图R波低电压、T波低平和ST段下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89.0%vs 74.7%,P0.05)。结论化疗所致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着化疗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种化疗方案均可能存在心脏毒性作用,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脑部由于受到各种外力造成的不同部位的颅脑损伤 ,除了在脑部X片、CT、脑电地形图上表现外 ,对于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及心电图有何改变 ,我们进行了专题观测分析 ,结果表明 :颅脑损伤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心电图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1 资料与方法本组 96例中男 68例 ,女 2 8例 ,年龄4~ 65 (平均 3 3 )岁。采用日本ECG - 65 11型心电图仪记录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均在就诊后 48h之内描记。2 结果正常心电图 5 9例 ,异常心电图 3 7例 ,异常心电图占 3 8.5 4% ,心电图主要改变有 :窦性心动过缓 11例 ,窦性心动过速 6例 ,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9.
对67例儿童(≤15岁)急性血吸虫病(急血)心电图(ECG)的改变和其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急血儿童患者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Q-T间期缩短、左室高电压、室性早博、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吡喹酮治疗前后,急血儿童患者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化(SSC)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16例SSC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116例中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36例,异常发生率31%。其中ST-T改变者11例(占30%);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占16%);束支传导阻滞者5例(占14%);窦性心动过缓者4例(占11%);房室传导阻滞者3例(占8%);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各2例(各占5%);窦性心律不齐者1例(占2%)。结论SSC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常见,提示应将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及异常心电图形的分型与分布。方法随机入选206例无妊娠合并心脏病史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孕妇整个孕期常规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B组孕妇于孕早、中期及32~34w常规进行两次心电图检查;C组孕妇于孕早、中期、32~34w及36~41w常规进行三次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以及各孕期的异常心电图形变化。结果发现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比早、中期高,有统计学差异,但28~34-1w组与34~41w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孕期进行两次或三次的心电图检查,比一次更能够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异常心电图变化,并且A组与B组或C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孕28w之前分别与28w之后以及34w之后的孕妇异常心电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前者以窦性心动过速、后者则是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合并ST段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者p0.01)。结论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的发生率比早、中期高,但34w前后则无明显变化;重视妊娠晚期的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异常心电图变化,且妊娠晚期异常心电图形以窦性心动过速居多;34w之后则是以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合并ST段改变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7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分析,探讨联合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副作用.方法:176例恶性肿瘤患者依其疾病分别采用TP、EP、CAF、AC、CHOP方案化疗,每周期化疗前后分别描记心电图情况,共观察4个周期.结果:化疗后心电图改变以非特异性ST-T改变及心律失常为主,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心电图检查以及分析总结。结果心电图检查异常35例(74.5%)。心电图表现为6类,主要包括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T波高尖、低电压、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分别占比25.5%、40.4%、17.0%、8.5%、4.3%、2.1%、2.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和ST-T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心电图检查异常患者复查时,窦性心动过速表现消失19例,ST-T改变恢复正常4例,T波高尖、低电压、房室传导阻均消失,房性期前收缩未改变。结论心电图改变可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5例APE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125例APE患者中107例心电图异常(85.6%),其中最多见的为窦性心律103例(82.4%)、T波改变77例(61.6%)、窦性心动过速37例(29.6%)。结论 APE患者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较大,但不具有特异性,心电图改变对APE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培酮(维思通)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电图的影响,并与氯氮平所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作比较。方法将11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维思通组、氯氮平组,在服药前、服药后4周、服药后8周分别做心电图检查,并在两组之间做显著性检验。结果维思通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变化异常率为25.00%,服用氯氮平后心电图变化异常率为57.69%(P<0.01)。结论维思通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但其引起的心电图异常轻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学毕业生心电图异常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90例医学毕业生的心电图资料,对异常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DCG)复查,且进行初复查结果对比。结果入院招收毕业生心电图异常率为22.8%,初检异常率分别为窦性心动过缓30.3%、窦性心动过速28.2%、各种期前收缩21.3%、ST-T改变13.5%、传导异常6.7%。复查后异常23例,占初检异常人数的25.8%,初复查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毕业生入院体检的心电图异常多为生理性反应,多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相关,DCG是一种体检心电图异常者效价比较好的临床复查工具。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阿霉素化疗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阿霉素对心脏毒性作用引起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对87例恶性淋巴瘤阿霉素化疗过程中心电图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疗前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阿霉素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表阿霉素及吡喃阿霉素组(P〈0.05)。结论心电图可作为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调节药物单次治疗剂量或中止治疗方案最简便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急性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特征。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06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发作时及发作后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心律不齐等,症状缓解后心电图一般可恢复正常。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急性发作时的心电图具有多样性和可逆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12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常规12导心电图检查.结果 128例中,正常心电图42例(32.8%),异常心电图86例(67.2%).主要为窦性心律失常,其次为各类传导阻滞及不同程度ST-T改变.结论 128例中绝大部分患儿心电图有异常改变.提示明确记录到心电图改变对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化疗后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897例新疆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6例)和治疗组(461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化疗(CAF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总疗程6个月。观察2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P<0.05)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阳性发生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有显著的预防化疗所致的心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