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癌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但是,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呈多样性,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胰腺癌25例,其中误诊1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例患女性3例,男性7例,男女比例为2.3:1,年龄45~80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依照症状、体征、B超、CT、实验检查及手术后病理,最后确诊为胰腺癌。其中胰头癌6例,胰体尾癌2例,胰尾癌2例。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本病起病隐袭 ,症状缺乏特异性 ,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又因胰腺在解剖上与胆管、胆囊和胃等脏器毗邻 ,胰腺癌易与这些器官的疾病混淆。本文对我院1982~ 2 0 0 1年诊断的 12 4例胰腺癌进行回顾性总结 ,并对其中误诊为其他疾病的 2 8例进行分析 ,以探讨早期诊断胰腺癌的对策。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 7例 ,女 5 7例 ;年龄 32~ 84岁 ,平均 6 2 9岁。癌肿位于胰头 93例 ,胰体 2 5例 ,胰尾 3例 ,弥漫性 3例。从出现首发症状到诊断时间 :最长 390天 (13个月 ) ,最短 5天 …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由于多种原因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预后极差。作者总结了自 1993~ 1999年间经剖腹探查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 95例 ,其中施行切除者 2 5例(2 6.3 % )。现结合有关文献 ,就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问题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5例 ,男 5 7例 ,女 3 8例 ,男∶女 =1.5∶1,年龄 2 7~ 72岁 ,平均 5 7.5岁 ,40~ 60岁者 5 8例 (61.1% ) ,合并糖尿病者 8例 (8.4% )。1.2 肿瘤部位和分期 胰头癌 70例 (73 .7% ) ,胰体尾癌 17例(17.9% ) …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将经内镜逆行胰管造影(ERP)与数字减影技术结合,以获取胰腺实质造影像。对47例同时行ERP及实质造影相比较。造影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结果胰腺正常35例,慢性胰腺炎7例,胰腺癌5例。胰实质显示率65.9%,2例并发轻度急性为。分析了正常及异常胰实质像的造影表现,认为正在ERP时获取胰实质的数字减影像是安全可行的。减影图像能清晰显示胰实质病变,对慢性胰炎及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优于常规ER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的发病率占全身各种癌肿的1~4%,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多不能早期发现,自1970年Engelhart利用B型超声技术诊断胰腺癌以来,对本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对25例确诊胰腺癌患者与349例正常人的肝、胆、胰超声显像的对照分析.探讨胰腺癌的B型超声显像特点.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早期难以诊断 ,确诊时多为晚期。癌症患者 50 %~ 70 %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其中 30 %的患者又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 。我们应用腹腔镜经胸腔行内脏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 12例晚期胰腺癌病人的疼痛 ,疗效确切 ,手术操作简便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 12例 ,女 5例 ,男 7例 ,年龄 4 2~ 72岁 ,平均 58岁。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探查及病检证实为晚期胰腺癌 ,其中全胰癌 4例 ,胰头癌 3例 ,胰体尾癌5例 ,伴肝转移 3例。根据WHO推选的线段分级法作为癌痛判断标准[1,2 ] ,即将疼痛用一线段表示 ,该线段分为 10段。 0为无痛 ,>0~ 3为…  相似文献   

7.
赖利  李俊英 《现代护理》2002,8(4):283-284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上升趋势 ,男性较多 ,男女之比为 1.7~ 2 .0∶1,患者年龄超过 4 0岁者占 80 % [1] 。胰腺癌发展快、愈后差 ,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 ,待诊断明确时往往已属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 ,故手术切除率和 5年生存率低。我科于 1998~ 2 0 0 1年使用健择 (吉西他滨 ,GEM )化疗治疗胰腺癌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经B超、CT、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病人。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9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年龄4 9.1岁。胰头癌 13例 ,胰体尾癌 17例。 30例共用健择 90疗程 ,平均疗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将经内镜逆行胰管造影(ERP)与数字减影技术结合,以获取胰腺实质造影像。对47例同时行ERP及实质造影相比较。造影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结果胰腺正常35例,慢性胰腺炎7例,胰腺癌5例。胰实质显示率65.9%,2例并发轻度急性胰腺炎。分析了正常及异常胰实质像的造影表现,认为在ERP时获取胰实质的数字减影像是安全可行的。减影图像能清晰显示胰实质病变,对慢性胰腺炎及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优于常规ERP。此法可选择性用于临床疑有胰腺病变者  相似文献   

9.
556例胰腺癌外科治疗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收治的556例胰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情况,探讨如何逐步提高胰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2月间普外科收治的胰腺恶性肿瘤556例,其中胰头癌.403例,胰体尾部癌153例,将本组病例分成1990年1月~1995年12月及1996年1月~2000年12月两个阶段来对比分析。结果:行手术治疗367例,胰头癌与胰体尾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4.6%与14.4%,总手术切除率为14.6%。根治性手术死亡率分别为5%与4.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与22.7%。根治性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胰瘘、胆瘘、出血、腹腔积液、感染、吻合口梗阻等。90年代后期,胰头癌组在手术切除率有了提高。同时根治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也降低。胰体尾部癌组,手术切除率虽无提高,但根治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均较前阶段明显降低。结论: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生存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建立一支专业手术组医师梯队。  相似文献   

10.
内引流加区域动脉灌注健择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华 《护理研究》2003,17(18):1081-1082
我院应用胆肠内引流加区域性动脉灌注健择治疗晚期胰腺癌 10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7月 ,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晚期胰腺癌 10例 ,其中胰头癌 9例 ,全胰癌 1例。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3 4岁~ 76岁 ,平均 67.2岁。临床表现有黄疸、进行性消瘦及腰部疼痛。1.2 治疗方法 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腺癌且不能手术切除者作胆肠内引流。术中胰头癌病人经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灌注健择 ,全胰癌病人分别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和脾动脉灌注健择 ,剂量为 1.2 g~ 1.4g( 2例病人作胃十二指肠动脉…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9~1985年经内科检查24例、后经手术确诊的胰腺癌18例(胰头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1例,全胰癌4例),未手术6例。本组24例,初诊:胆囊炎、胆石症8例,乙型肝炎3例,胰头癌3例,肝硬化2例及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肠癌,胃癌,肝癌,淋巴瘤,胆囊积液,胆囊癌各1例。24例中仅3例初诊本病,误诊率达到87.5%。该病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并与其它消化道疾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诊断胰腺癌临床及影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对20例胰腺癌患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癌肿所在部位分为胰头癌组、胰体尾癌组,试论述不同部位胰腺癌的超声诊断特点。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肾、眼部、神经系统及感染等疾病报道多见。为了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们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37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院1989年至1998年共收治糖尿病768例,合并胰腺癌37例;按照WHO诊断标准,均诊断为Ⅱ型糖尿病,男 26例,女 11例,年龄 52至 70岁,平均56.7岁。其中胰头癌28例,胰体或和胰尾癌9例。37例胰腺癌均为手术后病理学证实。其中27例在发现糖尿病5年后确诊胰腺癌,5例2至4年确诊,1例在1年确诊,4例同时确诊。 实验室检查 37例胰腺癌入院首次空腹血糖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MSCT表现及与手术结果的比较。方法 80例胰腺癌患者(后经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根据重建图像结合横断位图像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识别。胰周主要血管包括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脾动脉(SA);门静脉(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将胰腺癌与血管的关系分为0~4级。评价270条胰周主要血管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别计算各分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肿瘤侵犯的胰周血管及其程度各不相同,随着MSCT分级的增高,对于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而特异性逐渐升高。对于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的MSCT影像分级是2级。结论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提高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及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不可切除性胰腺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能手术切除之胰腺癌22例的CT表现,仔细观察平扫及增强各期正常部分胰腺和胰腺癌的形态、密度的变化,对其增强特点、胰周血管、胰周脂肪、是否累及胰周器官及转移特点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征象有以下几点:胰周血管爱侵、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受侵、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消失。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诊断及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发现时大多数已为中晚期.其中至少30%的肿瘤已侵犯门静脉(PV)系统,被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作为切除禁忌[1],使得许多患者失去根治的机会.作者自2000年3月~2001年6月对5例胰头癌犯PV的患者施行了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胰周小静脉的观察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正常组 3 0例及胰腺癌 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 ,即胰腺期和肝脏期 (注射对比剂后 3 5s和 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 ,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改变。结果 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 73 %~ 90 % ,胰腺期优于肝脏期 ;胰周小静脉扩张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 41% (13 /3 2 )。结论 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 ,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72例行胰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呼吸系统、高血糖和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20.8%(15例),各级胰瘘总发生率22.2%(16例),均经治疗后康复出院。绪论术前做好心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胰瘘、血糖异常、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对胰腺癌患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胰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资料,寻找其特点。结果:40例中,胰头癌28例(28/40),占70%,胰体癌8例(8/40),占20%,胰尾部癌2例(2/40),占5%,癌肿位于胰头颈部、体尾部4例(4/40),占10%。CT平扫时呈低密度改变26例,等密度改变7例,水样密度改变6例。增强扫描病变均有不均匀强化;部分病例病变累及胰包膜及胰腺周围,致使胰周脂肪间隙消失。胰头病侧病变导致胆道低位梗阻(肝内外胆道扩张),同时伴有主胰管扩张。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受累及包埋的24例(24/40);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转移21例(21/4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胰腺癌的检查和诊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最有意义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及影像表现在诊断胰腺癌的临床意义及进展。方法:34例经病理证实胰腺癌,团注法以3~4mL/s速度注入对比剂行动态三期增强扫描,时间分别是20s、40s、65s,层厚层距3~5mm,分析其影像改变,并分析和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三期扫描的增强情况,研究其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准确性。结果:34例胰腺癌中胰头癌22例,胰体癌7例,胰尾癌2例,弥漫性分布3例。病灶大小2~11.5cm不等,肿瘤-胰腺对比在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分别为(23.25±11.31)、(63.58±26.34)、(43.15±22.53)。根据胰腺癌影像表现,34例中有30例被正确诊断,术前认为可切除1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