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承受身心双重痛苦,住院更扰乱了原有生活秩序,因此,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主要包括:①恐惧。②急于求成心理和渴望了解病情。③期望值过高。④希望被了解和尊重。⑤担心医疗费用过高。⑥疑虑。⑦此外,有的患者还会有愤怒、悲哀、抑郁、患者角色适应困难等心理反应。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工作中,我体会到做好心理护理应做到:①心理护理要及早进行。②治疗过程中病情好转要及时告知患者,这样让患者看到希望,不但增加治愈疾病的信心,还能让患者增加遵医行为。③心理护理要针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④说理开导。⑤给患者使用特殊仪器时注意的问题。⑥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并表示关心。⑦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⑧帮助患者适应角色。此外,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还可以应用暗示、认知疗法等其他治疗方法,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一般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前提。现代医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心理护理。因为一个医院仅有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医疗护理技术,并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为此,我们要充分满足病人的需要,护士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与患者的心理沟通的艺术技巧,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病人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引导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适应整体护理模式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 ,掌握其心理活动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 ,从而影响、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使患者康复 ,现将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做法1 1创造良好的心理护理环境 :患者入院后生活在群体中 ,个人要求与共同要求互相渗透 ,病友之间通过看、听、议、猜等方式希望多了解自己的病情。护士要将患者安排在安静、舒适的环境 ,主动介绍医院情况 ,减少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对情绪忧虑、疑心重的患者要避免目睹危重患者及抢救场面 ,耐心劝解 ,科学讲解有关疾病知…  相似文献   

4.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是把护士还给患者,把时间还给护士,就是明确护士责任,让护士从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医疗相配合的护理服务,让护理工作纯粹、实在.优质护理的工作模式的特点,让护士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更具有连续性、实效性,患者得到最直接、最持久的心理护理.由于护士分管患者相对固定,护士对患者的责任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增多,护士对患者的心理变化、需求了解更多,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更有力.现将我科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开展临床心理护理工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逐步确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强调了对于人应该注重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把握,以尊重、关心、爱护病人为出发点,运用心理护理技术帮助患者增强适应社会与医院环境的能力,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认真执行医嘱,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这既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应尽的深层次责任[1].……  相似文献   

6.
住院传染患者的心理需要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不仅需熟练掌握护理技术,而且要懂得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科学。由于患者的社会背景不同,社会角色不同,其需要也不同。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但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更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传染患者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愿望、患者患者的意向、患者的兴趣等。针对患者的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7.
浅谈结核病医院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的心理变化较大。作为结核病医院的门诊护士,在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结核病人的这些心理特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结核病医院门诊护理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现状,分析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方法对50家综合性医院的500名护理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各级各家医院急诊科均开展了心理护理,38.09%的护士对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现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急诊护士人员不足,年轻人员占比例较大(69.15%),相对经验不足,缺乏心理护理知识。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加强培训,增加急诊护理人员比例,调整人员结构,弹性排班,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增加责任感和同情心等是提高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其必要条件首先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评估。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采取恰当的防御机制,向患者提供情绪支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否则,护士无法介入患者的内心世界,难以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与健康的恢复,是心理护理范畴。心理护理是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主要内容。要做好心理护理,护士除应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探索未婚先孕引产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通过责任护士掌握161例未婚先孕引产患者心理问题,在尊重理解患者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住院的整过程。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心理护理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医疗护理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临床护理观念的不断转化,心理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不仅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同时还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规律。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总结心理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在护理管理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以期能够让护理人员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进而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门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剖析人的心理、社会、生态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内在的关联,无一不影响着人的健康。当患者处于陌生、恐怖、抑郁、痛苦、焦虑之时。护士的一个音调、用词、表情都会引出不同的反响。因此,门诊护士的言语、行为、心理状态及服务质量对促进病人的心身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业已逐渐成为心理学、行为科学及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达到满意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就要求将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平衡,以敏锐的知感及观察力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护士与患者在短暂的交往中,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1门诊就诊特点 门诊是反映医院工作的窗口,是迎接病人的第一双手。常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男女老幼。病情有轻有重,患者的心理渴望不一。有急于想把病情查清楚,也有希望不要任何毛病,还有希望得到与病情有关的护理。不同的愿望现在有不同的表情、情绪、行为,这样就要求门诊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还应通过心理护理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诊治。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医学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强调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把对患者的关爱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尤其是对妇产科患者实施护理人文关怀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实施心理护理,则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庆华 《蚌埠医药》1993,11(4):29-29
语言本身是一门科学。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要注意对病人疾病的护理,还要注意心理护理。护理语言则是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进行护患交往的基本方式。良好的护理语言,有助于解决病员及家属对医院的陌生感;有助于医院精神明建设;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心理护理效果。因此,护理语言的技巧关系到心理护理的胜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认知及行为现状,为制定护士心理护理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2-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现状调查表》对泰安市某三甲医院所有临床在岗护士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全院860名在岗护士,共收回700份问卷,回收率为81.39%。700名护士中,99.43%的护士认为对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重要,95.00%的护士能够应用心理学知识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但仅有52.71%的护士能够了解实施心理护理基本流程,55.57%的护士认为掌握的心理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心理护理的常见技能如正念、催眠等均掌握较差。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士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认识、心理学相关知识或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对心理护理基本流程的了解程度有差异。结论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缺乏心理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心理护理能力不足。医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对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士普及心理护理教育,开展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培训,以提高护士的心理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儿科护士,除了通过娴熟精湛的技术完成护理任务外,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儿科心理知识,并运用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临床上结合患儿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实施护理。1影响患儿心理护理的因素1.1护理人员缺编,达不到病床与护士之比的1∶0.4。1.2医疗设备与医院条件有限,先进的医疗器械短缺,检查项目开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的不断发展,为适应时代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护士既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护理技能,更要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护士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如何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出现心理问题,是护理管理者要面对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在个案护理及功能制护理中都得以应用。而新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又将心理护理进一步升华。在整体护理中,将人视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整体护理对护患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在为病人主动参与配合护理活动;要求护士深入地接触病人,主动自觉地发现病人的问题,从而提供确切可行的护理与服务,这就要求护士很好地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