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应用拉米夫定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更改为恩替卡韦,对照组继续使用拉米夫定,观察1 a之间肝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时转氨酶复常率分别为70.0%、90.0%、90.0%,而对照组该项指标分别为37.5%、50.0%、43.8%,治疗组在治疗24周时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8.8%及43.8%,而对照组该两项指标仅为23.1%及7.6%。结论: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失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组及单用恩替卡韦对照组,每月查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每3个月检测HBV-M、HBVDNA,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48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明显恢复,两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均有一定的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作用,联合应用时抗纤维化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膦甲酸钠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是否提高生存率.[方法]对52例血清HBeAg定量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综合治疗.[结果]膦甲酸钠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47.73%,HBeAg阴转率46.15%,临床有效率65.38%;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18.18%;HBeAg阴转率13.33%,临床有效率39.47%.[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已证实,核苷类药物对HBV DNA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延缓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纠正失代偿,提高生存率[1]。我们于2006-06/2007-06应用第三代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博路定)治疗乙型肝炎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45~65(54.3±8.7)岁。乙型肝炎病史10~20 a,肝硬化病史4~6 a。所有患者HB-sA g、HB cA b均阳性,血清HB eA b阳性10例,HB eA g阳性8例,血清HBV DNA均阳性(>1 000 Cop ies/m l)。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2]并排除伴有重度黄疸、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大量腹水、肝肾综合征及合并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者。所有患者既往均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1.2方法1.2.1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予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安、思美泰、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等护肝、利胆药物及利尿剂、人血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和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治疗,口服恩替卡韦(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6例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定期观察肝功能、HBV-DNA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12、24、48、96、144、156周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4.9%、50.7%、60.8%、93.4%、96.7%、97.5%,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减轻或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和肝功能,长期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9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B级35例,C级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48周评估疗效;对照组21例,予一般保肝、利尿治疗。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ALT、白蛋白的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及阻止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干扰素α单用和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 32例 ,给予干扰素α 1b 5MU ,肌肉注射 ,每周 3次 ,共 2 4周 ,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共 4 8周 ;干扰素组 30例 ,拉米夫定组 2 4例。观察 3组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率。结果3组病人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 ,HBeAg阴转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 ,HBeAg复发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结束时 ,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及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 (P <0 .0 5 )。随访 2 4周 ,HBV DNA复发率 ,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及联合组 ,联合组ALT的反跳率明显低于干扰素组及拉米夫定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干扰素α或拉米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联合用药抑制ALT反跳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HB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氧化苦参碱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以古拉定1.2g静脉滴注,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 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HBV复制指标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复制指标HBeAg、HBV 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是治疗CHB较为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共48周;B组(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48周后(剂量、用法同A组),每个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30μg一次,共4次;C组(一般治疗组)38例,仅作一般护肝治疗,疗程同上。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BV-M(ELISA法)、HBV DNA(斑点杂交法)检测。治疗3、6、12、16、18月进行上述指标检测及副作用观察。均随访至治疗开始后18个月。【结果】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联合组患者HBV DNA普遍转阴,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HBeAg阴转率和HBeAb阳转率明显提高。【结论】拉米夫定能显著抑制儿童慢性乙肝感染患者体内的HBV DNA,联合乙肝疫苗可诱导HBeAg/HbeAb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YMDD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拉米夫定(3T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变异对3TC疗效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58例接受3TC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HBVDNA、ALT、HBVM的变化,以及治疗后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3TC治疗HBeAg阴转率为40.38%,eAg/抗-e血清转换率为28.85%,HBVDNA阴转率为74.14%,ALT复常率为77.59%。随着疗程的延长,有65.12%病例出现反跣。检测出23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39.66%,且以YVDD型变异为主要形式。YMDD变异与3TC治疗疗程相关;治疗前HBV病毒载量与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P〉0.05);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者YMDD变异发生率可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TC治疗CHB的短期疗效好,但随着疗程的延长,会出现病毒耐药,3TC耐药与YMDD变异密切相关。YMDD变异耐药株的产生可能与肝炎复发以及肝脏损害加重相关。在3TC治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HBV基因其他位点的变异而引起耐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50例,随机分为LAM联合ADV组(A组),ETV联合ADV组(B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12、24、48周HBV DNA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周时A组与B组的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率分别为76.0%与88.0%、80.0%与92.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HBV DNA阴转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4.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ALT复常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8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病毒学突破.[结论]LAM联合ADV与ETV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ETV联合ADV能快速抑制HBV DNA及降低ALT,早期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高于LAM联合ADV. 相似文献
17.
18.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中HBcAg检测方法系RIA法。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结果】437例患者血清HBcAg阳性率为86.72%(379/437),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2%(410/437)和65.45%(286/437)。血清HBcAg/抗-HBc(-/+)分别与HBcAg/抗-HBc(+/+)和HBcAg/抗-HBc(-/-)组比较,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6/50)、66.5%(252/379)、100%(8/8),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cAg/抗-HBc(+/+)、HBcAg/抗-HBc(-/+)、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357/379)、90%(45/50)和100%(8/8)。在G1、G2,G3和G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5.4%(52/69),83.2%(119/143)、91.3%(136/149)和94.7%(357/379),G1、G2分别与G3、G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5)。在S1、S2,S3和S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6.2%、87.3%、93.6%和90.0%,S1与S2、S3、S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0.005)。【结论】结果提示,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阳性率低。随着HBcAg阳性率的增加,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加重。血清中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与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期间观察血清转换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病毒学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血清生化指标与病毒学反应。方法:试验组口服恩替卡韦,每日0·5mg;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每日10mg。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定量,以服药前数据作为基线值,服药后第4、12、24周分别作为快速病毒学反应(RVR)、初始病毒学反应(IVR)、早期病毒学反应(EVR)。结果:两组服药前HBV DNA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ETV组RVR、IVR、EVR期的HBV DNA降幅(logcp/ml)分别为2·60±0·85、3·22±1·24、3·06±1·29,显著高于同期ADV组的1·69±0·82、2·03±1·10、2·00±1·25(P<0·05);ETV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和HBV DNA下降至检测水平以下者比例分别达到82%、51%,高于ADV对照组的69%、36%;ETV原发无应答比例(18%)低于ADV组(31%)。两组ALT完全复常的比例均为64%。ETV组有2例治疗后1月ALT显著升高,而在治疗3月后ALT完全恢复正常,血清HBV DNA下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结论:ETV组抗HBV作用相对较强,但与ADV的生化学应答相近。少数恩替卡韦治疗者出现短暂ALT显著升高,似乎其病毒学早期反应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