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脱敏治疗哮喘对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的针对哮喘病因的特异性疗法,但其对哮喘主要炎症细胞嗜酸粒细胞(EC)及T淋巴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尚无报道。我们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为指标,观察脱...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防治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哮喘药物的治疗进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药物治疗有了新的进展,现将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很多进展,对哮喘的临床治疗亦积累了丰富经验。哮喘防治观念有很大变化,哮喘防治药物亦不断更新[1,2]。 过去一度认为哮喘的特点为发作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因此主要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B2受体激动制、黄嘌呤类药物等,亦即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作缓解症状治疗。此类药物有很好的对症治疗作用,但疾病仍难免反复发作。目前认为哮喘的特点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此基础上形成气道高反应性。即无论哮喘急性发作或慢性无症状期,…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老年阶段是哮喘发病的另一个高峰,近年来,老年人口呈明显递增趋势,老年人哮喘的有效防治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老年人哮喘与青年人哮喘在临床特点及细胞免疫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哮喘相关炎症细胞的老龄化改变可能参与了老年哮喘的发病,现就哮喘相关炎症细胞及其老龄化改变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老年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气道上皮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85-348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在环境激发因子的作用下,气道上皮细胞是首先受累的细胞,气道上皮损伤与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等密切相关,气道上皮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2].气道上皮细胞已成为哮喘发病机制及治疗靶标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气道上皮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种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Thl/Th2免疫反应失衡是哮喘主要的发病机制,而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哮喘的显著临床特征。Th17细胞通过活化和募集中性粒细胞,促进气道炎症发生发展,尤其与中重度哮喘密切相关。Th17细胞为中重度哮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深入研究Th17细胞分化调控机制,有望为治疗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带来新的愿景。  相似文献   

8.
哮喘是由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在内的各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以气流受限的可逆性为特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急诊常见疾病之一,目前的治疗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等药物,但有少数患者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后仍不能缓解哮喘发作.在临床上使用一些非常规药物治疗难治性哮喘发作有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反应、气道壁水肿、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慢性疾病[1-4]。尽管目前对于哮喘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以及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因哮喘而导致的病死率并没有明显下降[5]。如何更好地治疗哮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应用常规疗法,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6-7],  相似文献   

10.
孙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5):537-54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可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其发病机理涉及多种细胞、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发作性气道阻塞为其特征,表现为突然的、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说明炎症是哮喘的本质,气道阻塞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多年来我们习惯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来衡量气道阻塞及其程度,而实际上气道阻力(Raw)才是反映气道阻塞存在与否及其程度最直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哮喘(allergicasthma,AA)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疾病,以间歇性可逆气道阻塞、气道反应性增高和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气道炎症构成了气道上皮损伤、气道阻塞与气道重建等,其中最为主要的炎性细胞为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患者的主要炎性细胞为中性粒细胞,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与哮喘极其相似,难以区分。本研究拟通过测定诱导痰中IL鄄4、IL鄄5和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协助诊断过敏性哮喘和慢支。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门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皮肤试验至少…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及炎性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为目前治疗哮喘最常用的药物,雾化吸入可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迅速起效而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商品名:舒利迭,葛兰素史克公司)治疗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上升趋势。它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和气道高反应性(BHR)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哮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近来随着研究深入,认为哮喘病理生理过程中表现出Th1/Th2细胞亚群漂移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的观点已越来越被众多学者所接受。虽然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而各种药物的治疗作用环节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张秋娣  刘皓  张素娟  周调 《临床荟萃》2011,26(19):1687-168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哮喘的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可逆性的气流受限,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自"卫生假说"提出并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哮喘的相关性以及肠道菌群影响哮喘发病的相关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肠道菌群影响哮喘发病的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主要包括:肠道菌群通过影响机体免疫耐受、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和组织特异性归巢,通过其代谢...  相似文献   

17.
哮喘[1]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特异性免疫治疗(SIT)作为目前唯一针对哮喘病因的治疗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视,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已经被证实对减轻哮喘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效果。本文通过对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儿童变应性哮喘前后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探讨SIT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裴广忠  杨声坤  邓保明 《临床荟萃》2010,25(14):1269-1270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管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全球约有1.6亿患者,我国的患病率为1%~4%。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为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患。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气道炎症、免疫与变态反应、气道高反应性、神经调控、遗传因素及骨髓参与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等与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可通过多个方面对哮喘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仅从MA对哮喘的免疫调节作用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2003~2005年,我院采用德国BICOM2000型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