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观察根除Hp是否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80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择80名健只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80例受检者中的52例Hp(+)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ITP组Hp感染率为65.0%,而健康对照组Hp感染率43.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26例Hp(+)患者经抗Hp治疗后总有效率88.5%(23/26),对照组总有效率61.5%(16/26),两组比较P〈0.05;结论ITP患者较正常人有更高Hp感染率,抗Hp治疗有助于Hp感染的ITP患者血小板恢复。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观察根除Hp是否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方法ITP组41例,对照组40例,采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免疫快检卡诊断Hp感染状况。23例Hp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同时加用抗Hp治疗后转阴17例,与ITP组中Hp阴性的18例在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进行比较。结果ITP组和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6.10%(23/41)、35.0%(14/40),ITP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23例Hp阳性的ITP患者抗Hp治疗后,转阴17例,与ITP组中Hp阴性的18例在治疗4~8周后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p根除后血小板数恢复明显。结论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对于Hp感染阳性患者给予根除Hp感染治疗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对于ITP患者可常规行Hp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发生率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抗HP治疗ITP的疗效,100例HP阳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根除H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n=35)、单用糖皮质激素组(n=35)和单纯抗HP组(n=30),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ITP组HP感染率为70%,而对照组HP感染率为56%,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给予根除H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1例HP得到根除,其中23例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8例较治疗前升高,血小板均数为(165±225)×10^9/L,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89%,1年内复发率8%。糖皮质激素组中有2例HP自然转阴,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其余33例HP仍然阳性的患者中23例血小板水平未恢复正常,10例恢复正常,血小板均数为(78±26)×10^9/L,总有效率68%,1年内复发率37%。单纯抗HP组中25例肿得到根除,其中9例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9例较治疗前升高,血小板均数为(135±174)×10^9/L,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60%,1年内总复发率为33%。结论:ITP患者有高HP感染率,根除HP是合并HP感染的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6月68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其中25例合并Hp感染。对25例患者给予根除H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数目。结果25例患者中有16例(64%)血小板数目有所提高,由(12.1±10.3)×10^9/L升至(68.4±36.5)×10^9/L(P〈0.05)。结论根除Hp是合并Hp感染的难治性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晔  邓兰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60-236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UBT),对86例冠心病和71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Hp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Hp感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冠心病组Hp强阳性的比例亦高于对照组。【结论】Hp感染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认为Hp感染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由于其感染的可治愈性,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金标渗滤法(DIGFA)检测血清中的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 三组患者的Hp阳性率分别为44.2%(23/52)、59.1%(25/44)、19.5%(8/41)。IT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胛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x^2=6.30,P〈0.05)。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炎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x^2=13.83,P〈0.05)。邢组与胃炎组比较邢组Hp阳性率略低(x^2=2.11,P〉0.05),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TP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Hp感染可能是部分ITP患者的发病原因。因此作者认为对于ITP患者应常规检测Hp,阳性患者应及时给予根除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任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05-1806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厦IDA伴HP感染的治疗。【方法】将42例IDA并HP阳性的病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根除HP加铁荆治疗与单用铁剂治疗,观测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结果】IDA并HP阳性患者接受根除HP加铁刺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单用铁剂治疗(P〈0.05)。【结论】HP感染与IDA可能有一定相关性,根除HP感染有助于IDA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浆白蛋白含量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s月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100例患者,均予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根据患者Hp检测结果分为Hp(+)组与Hp(-)组,对Hp(+)组予抗Hp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血浆白蛋白含量,以及no(+)组根除Hp前后血浆白蛋白含量变化。结果Hp(-)组50例,其血浆白蛋白含量为(37.62±4.93)g/L;Hp(+)组50例,血浆白蛋白含量(45.67±3.21)g/L,根除Hp后,血浆白蛋白含量为(38.74±4.13)g/L。根除治疗前,Hp(+)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治疗后,Hp(4-)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与根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导致患者血浆白蛋白含量升高,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根除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含量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分析抗Hp治疗对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经13C呼气试验检测将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4例),13例Hp阴性患者作为C组。A、B、C组均给予依巴斯汀片10毫克/次,1次/日,连续服用3个月,A组联合抗HP四联疗法,观察各组疗效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Hp阳性率87.25%显著高于健康者HP阳性率30.39%(x2=68.0810,P〈0.05);经治疗后,A、C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41/45)、84.62%(12/13)显著高于B组的43.18%(19/44)(x2=23.2653、9.7624,P〈0.05);治疗后A组13C呼气检测值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Hp感染情况明显好转(P〈0.05),B组治疗前后HP感染无显著变化;A组总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总复发率低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畀(P〉0.05);治疗前A、B组IgE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发病可能与Hp感染相关,Hp阳性患者联合抗Hp四联疗法有利于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0.
喻迪标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410-14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失败的再治疗方法。【方法】70例HP感染根除失败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以雷贝拉唑、莫西沙星和克拉霉素组成方案,分为7d疗程组(A组,n=35)和14d疗程组(B组,n=35)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根除率为74.29%(26/35),B组为94.29%(3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1,P〈0.05)。A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5/35),25.71%(9/35),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6,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莫西沙星和克拉霉素组成方案作为HP感染根除失败的再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且用药14d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周皮炎的临床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周皮炎的临床关系并指导治疗。方法对152例口周皮炎患者进行Hp检测,合并Hp感染者分为两组治疗,观察Hp根治对口周皮炎的影响。结果口周皮炎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86.18%(131/152),同时进行抗Hp治疗者其显效率达89.39%,对照组仅为52.31%,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可能是口周皮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合并Hp阳性者同时给予抗Hp治疗能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三联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9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呋喃唑酮100mg:阿莫西林1000mg和奥美拉唑20mg;对照组:48例,口服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和奥美拉唑20mg;两组均为每天2次,抗生素疗程1周。8d后继续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连服3周。患者在停药后4周行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和Hp根除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根据意向治疗分析(1TT)和按治疗方案分析(PP),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是85.4%VS87.5%和89.1%VS89.4%,两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是87.5%VS 91.7%and91.3%VS93.6%,两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7%和6.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高,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邹雯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727-1729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5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在前7 d应用兰索拉唑3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每日早晚两次口服,在接下来的7 d中,应用兰索拉唑30 mg、左氧氟沙星500 mg、替硝唑500 mg,每日早晚两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餐后序贯疗法与非餐后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优效性。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餐后序贯组):埃索美拉唑40 mg+阿莫西林胶囊1.0 g(饭后立即口服)+克拉霉素胶囊0.5 g(饭后2 h口服),每日2次,疗程10 d。对照组(非餐后序贯组):埃索美拉唑40 mg+阿莫西林胶囊1.0 g(饭后立即口服),每日2次,克拉霉素胶囊0.5 g(饭后立即口服),每日2次,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意向分析(ITT)根除率分别为89.4%和77.0%(P〈0.05),方案分析(PP)根除率分别为96.1%和82.0%(P〈0.05)。结论:餐后序贯疗法根除Hp的疗效好于非餐后序贯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并通过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其致病机理.[方法]对11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检查确诊为ACS的患者及52例因其他疾病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排除冠心病(CHD)的患者,以^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作为现症Hp感染诊断指标,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三种炎症因子及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 IgG).[结果]ACS患者现症HP感染率(45.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19.2%)、三种炎症因子水平ACS组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P〈0.01),现症HP感染者中有76.5%合并慢性Hp感染,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高敏C反应蛋白及Hp现症感染和慢性感染同时并存与ACS相关性最强.[结论]急性炎症反应可能是ACS发病的促发因素之一,而现症Hp感染可能通过激发急性炎症反应参与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免疫刺激剂联合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免疫刺激剂(匹多莫德口服液)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缓解率(73.3%)显著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1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21.7%)显著低于对照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刺激剂联合三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率、Hp复发率,减少抗生素不良反应,可直接用于根除Hp的一线首次治疗。  相似文献   

17.
王曦  张欣  陈金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04-405,40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于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Hp-IgG表达情况和Cyc表达水平,并检测血脂,分析Hp感染与血清Cyc、血脂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Hp-IgG阳性率(77.08%)、血清总胆固醇(TC)(5.36±0.68)mmol/L、三酰甘油(TG)(1.95±0.4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6±0.68)mmol/L及Cyc(1.37±0.37)mg/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50%,(4.12±0.45)mmol/L,(1.15±0.39)mmol/L,(2.21±0.64)mmol/L,(0.85±0.16)mg/L](P<0.05),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2±0.29)mmol/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26)mmol/L(P<0.05)。Hp感染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TC(5.79±0.94)mmol/L、TG(2.09±0.62)mmol/L、LDL-C(3.46±0.72)mmol/L及Cyc(1.67±0.56)mg/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4.85±0.69)mmol/L,(1.53±0.34)mmol/L,(2.84±0.81)mmol/L,(1.09±0.24)mg/L](P<0.05),而HDL-C(0.88±0.19)mmol/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1.12±0.28)mmol/L(P<0.05)。结论 Hp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对血清Cyc表达水平及血脂代谢的影响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演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餐后序贯疗法与非序贯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优效性。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餐后序贯组):埃索美拉唑40mg+阿莫西林胶囊1.0g(饭后立即口服)+克拉霉素胶囊0.5g(饭后2h服用),每日2次,疗程10d;对照组(非餐后序贯组):埃索美拉唑40mg+阿莫西林胶囊1.0g(饭后立即服用)+克拉霉素胶囊0.5g(饭后立即服用),每日2次,疗程10d。收集非餐后序贯组治疗失败的病例,间歇30d后,再次给予餐后序贯疗法。结果:对比两组意向分析(ITT)的根除率分别为88.8%和77.1%(P〈0.05),餐后序贯组和非餐后序贯组方案分析(PP)根除率分别为95.4%和82.1%(P〈0.05),非餐后序贯组治疗失败病例再次给予餐后序贯疗法的Hp总根除率为56.0%。结论:餐后序贯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好于非餐后序贯疗法。  相似文献   

19.
十天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0d序贯疗法根除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并与标准三联疗法作比较。【方法】将本院20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0例。A组:疗程10d,前5d埃索美拉唑(2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后5d埃索美拉唑(20m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mg,每天2次)+替硝唑(500mg,每天2次);B组:埃索关拉唑(2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mg,每天2次),疗程7d;C组:治疗方案与B组相同,疗程10d;D组:治疗方案与B组相同,疗程14d。所有患者治疗结束4周后进行胃镜和Hp复查,并评估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结果】A、B、C、D四组Hp根除率按意向治疗分析(ITT-)分别为92.0%、72.0%、76.0%、88.0%,按完成治疗分析(PP)分别为95.8%、73.7%、79.2%、95.2%,四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8%、16.3%、16.7%、19.6%。【结论】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明显优于7d及10d标准三联疗法,在费用一效益分析及病人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14d标准三联疗法,而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