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周围型肺鳞癌和肺腺癌的主要HRCT表现并探讨其病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认识。方法 对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周围型肺鳞癌和40例周围型肺腺癌主要HRCT征象,并探讨CT征象与病理学的联系。结果 与周围型肺腺癌比较。周围型肺鳞癌瘤体较大、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瘤体边界多数清楚、边缘易出现多浅分叶、瘤体内多有坏死;腺癌瘤体较小、以结节为主要表现、瘤体边缘多见深分叶、毛刺、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瘤体内易见小透亮影。以上征象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周围型肺鳞癌可见支气管铸形征和多边形结节;周围型肺腺癌可见磨玻璃结节。结论 不同的组织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决定了周围型肺鳞癌与肺腺癌HRCT表现的差异,结合临床资料术前鉴别两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与p53基因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应用链菌素亲生物素一过氧化酶连接法的快速免疫组化和薄层CT扫描技术.探讨67例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p53基因表达异常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肺癌瘤体≥3cm.深分叶、有棘状突起、伪足征、淋巴结转移者与p53基因异常表达相关。肺癌瘤体≥3cm、深分叶、伪足征、有淋巴转移者与术后生存率低有关。【结论】薄层CT扫描征象和周围型肺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肺腺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CT表现特点及瘤内的腺癌,鳞癌成分含量与CT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我院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肺腺鳞部,男13例,女2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检查。根据病理光镜下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所占比例分为鳞癌成分占优势组(1组)和腺癌成分占优势组(2组)两组。结果:15例中1组7例,2组8例。(1)CT表现:中央型3例,表现为肺门肿块伴肺不张:周围型12例,主要征象有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血管集束下及胸膜尾征;(2)肿瘤内腺,鳞癌成分含量与病变的影像分型,大小及分布有一定相关性,与其他CT表现无明显关系。结论:肺腺鳞癌男性好发,周围型多见;中央型肺腺鳞癌中鳞癌成分占优势,周围型肺腺鳞癌的CT表现与肺腺癌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及淋巴结增大的螺旋CT征象与肿瘤微脉管(淋巴管、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其淋巴管密度(LM-VD)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肺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某些SCT表现与LMVD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LMVD、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肺癌强化幅度、瘤体大小、淋巴结增大、棘突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淋巴结大小、周围脂肪间隙情况等CT表现与LMVD和(或)MVD有相关性。结论肺腺癌的棘突征、毛刺征、分叶征、强化幅度、瘤体大小及淋巴结增大等CT征象与肿瘤的微脉管生成有关,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5.
肺部炎性假瘤HRCT征象及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7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HRCT征象,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对3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行常规和对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分析总结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并与病理学改变进行对照研究,另随机选择同时期的周围型肺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两肺下叶,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病灶密度偏低(平扫CT值15~60HU,平均26.9±13.5HU),与周围型肺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形态以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多见,病灶内密度多不均匀,可见钙化及多发空洞,边缘呈平直状、周围见毛玻璃样改变及肺门纵隔无淋巴结肿大等征象对本病的CT诊断有意义。结论:肺炎性假瘤的部分HRCT征象能反映其病理特征,全面综合分析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李丙华  熊曾  刘进康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35-1938
【目的】探讨“扫帚征”早期诊断左上叶中央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经病理学确诊的195例肺部病变,对8例具有扫帚征征象的左上叶尖后段中央型肺癌进行胸片和CT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支纤镜、手术及病理检查对该征象的构成进行初步探讨。最后统计两位同年资影像学医生在掌握该征象前后诊断符合率的变化。【结果】195例患者中左上叶肺部病变29例,有8例患者具有该征象,病变全部位于左上叶尖后段,其中肺泡癌1例,腺癌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扫帚征主要表现为左肺门向尖后段呈扇形放射状分布的粗条索影和左肺门肿块,在疾病早期,左肺门肿块隐藏在心脏大血管的重叠影像后,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两位同年资影像学医生胸部平片与CT的诊断符合率由培训前的37.5%和87.5%提高到75%和100%。【结论】“扫帚征”是早期诊断左上叶中央型肺癌的重要征象,充分认识该征象,可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CT征象与病理组织分化及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岳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周围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肿瘤边缘(分叶征、毛刺征)及内部征象(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等特点。结果 95例患者中浸润性肺腺癌70例,其中附壁型12例、腺泡型39例、乳头型10例、实体型9例;非浸润性25例;低分化40例,中高分化55例。4种病理亚型肺腺癌患者中,以实体型直径最长,其他类型从长到短依次为乳头型、腺泡型、附壁型(P0.05);腺泡型、实体型分叶征显著高于附壁型、乳头型;腺泡型空气支气管征显著高于附壁型、乳头型及实体型(P0.05),而空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中低分化周围型肺腺癌肿瘤直径多3 cm,呈不规则形,CT扫描以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多见,中高分化周围型肺腺癌则相反,两者上述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空气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组织分化程度、病理亚型周围型肺腺癌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周围型肺腺癌病理亚型、组织分化程度的预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CT征象、病理表现与VEGF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术前进行CT平扫,其中54例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并对手术切除肿瘤标本进行PV-6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VEGF的表达。分析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病理表现、CT征象与VEGF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某些CT征像与VEGF阳性表达相关。结论VEGF表达程度是反应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某些CT征像可以评价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12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高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征象的认识。方法:12例经病理和随访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采用MSCT技术对肺癌结节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肺癌结节在0.5~3 cm之间,11例为实性结节,磨玻璃密度1例,结节内见空泡征或(和)细支气管充气征3例,8例结节边缘呈浅分叶,3例结节边缘无明显分叶。胸膜凹陷征4例。结论:多排螺旋CT是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的检查方法,为周围型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行CT检查。结果:58例患者中,腺癌36例,鳞癌1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4例,未分化癌2例,腺鳞癌3例。具分叶征53例,毛刺征52例,胸膜凹陷征45例,血管聚集征32例,小泡征15例,细支气管充气征5例,蜂窝征(磨玻璃征)4例;38例增强中32例增强幅度>30 Hu。结论:CT显示分叶征、毛刺征再加上其他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征象)的周围型小结节,应高度怀疑肺癌;或同时具有3种边缘征象以上的周围型小结节应高度怀疑肺癌。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纯磨玻璃密度肺部早期浸润性腺癌和浸润前病变的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特征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评估HRCT对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6月单中心收治的123例HRCT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密度早期周围型肺腺癌或不典型腺瘤的患者资料。分析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s,PGGN)的HRCT形态学特征、大小和密度等因素与2015版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筛选出最佳预测因素,构建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9项影像形态学特征均与病理新分类分组明显相关(P0.05)。其中,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充气、胸膜凹陷、边缘规整、形状规则、密度均匀及血管集束等8项形态学特征与病理新分类分组线性正相关(P0.01);而且最大截面面积、头脚方向长度、PGGN实际平均密度和相对平均密度等4个描述病灶大小与密度的连续计数变量与病理新分类分组显著相关(P0.05)。采取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了7项最佳预测因素:毛刺征、头脚方向长度、实际平均密度、肺瘤分界清晰性、性别、年龄及血管集束征。构建模型后,似然比检验显示总体匹配率达70.7%,其中对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的匹配率高达92.9%。结论:PGGN的HRCT影像学表现与2015版WHO肺腺癌新分类明显相关,HRCT检查可预测PGGN的病理新分类,其中最佳预测因子为毛刺征、头脚方向长度、实际平均密度、肺瘤分界清晰性、性别、年龄及血管集束征。  相似文献   

12.
肺黏液腺癌发病率较低, 在胸部CT上可分为2型:结节肿块型、肺炎型, 其中以结节肿块型较为多见。结节肿块型肺黏液腺癌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难以区分, 表现为分布在肺野周围的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 伴毛刺、分叶, 更容易出现"空泡征"。肺炎型肺黏液腺癌预后不佳, 更易发展成弥漫性病变, 呈多灶性、多叶性, 类似炎症表现, 提示沿气道-肺内播散, 典型征象包括大片状低密度、低强化的实变、"枯树枝征"等。  相似文献   

13.
刘建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979-6979
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探讨其特征性改变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60例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病灶好发肺野外带,多为圆形及类圆形。CT表现多样,边缘可见粗长毛刺及"桃尖征"、"平直征"等,可有纵隔淋巴结的重肿大。结论肺部炎性假瘤具有多种CT表现,其部分HRCT征象可反映其病理特性。全面综合分析CT表现结合感染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完整CT资料,进行CT征象分析。结果:2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CT表现:分叶征16例,毛刺征17例,胸膜凹陷征10例,血管聚集征4例,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7例,空洞1例,磨玻璃密度改变2例,肿瘤胸膜侧模糊小片影2例,13例增强扫描中,CT强化差值>20Hu。结论:当肺内出现边缘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征象时,均高度提示肺癌可能,肿瘤胸膜侧模糊小片影、磨玻璃密度影对肺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l例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高分辨CT影像。【结果】CT表现孤立型16例、多发结节型3例、肺炎型2例;15例CT图像上具有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征象、空气支气管征的患者首次检查确诊,6例表现为磨玻璃、不规则斑片和肺炎的未能在首次检查时获得诊断。【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多样,高分辨CT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6.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HRCT上的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孤立型BAC的HRCT征象,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外周改变,并与35例其他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4例BAC中,23例位于肺野外周,14例可见空泡征,15例可见磨玻璃密度影。结论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多具有一般肺癌的征象,肺野外周病变具有空泡征及周围磨玻璃影提示BAC的诊断。HRCT是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3cm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例病理证实的≤3cm周围型小肺癌的SCT、HRCT表现。结果:支气管气像、空泡征和磨玻璃样改变见于肺泡癌和腺癌,空洞只见于鳞癌。与2-3cm病灶相比,≤2cm病灶中支气管气像、空泡征和磨玻璃样改变出现率较高,而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出现率较低。结论:HRCT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显优于SCT.CT表现与病理分型和病变大小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错构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穿刺活检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4例为中央型,12例为周围型,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多数病灶边缘光滑(9例),2例边缘毛糙,病灶内密度均匀者5例,不均匀者11例,其中钙化4例,含脂肪成分7例。结论:肿瘤的形态及肿瘤密度是确诊的重要依据;瘤内钙化并不一定是其特征性表现;薄层平扫结合HRCT(高分辨率CT)及增强扫描有明显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PLC)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08例P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CT征象,并检测PLC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水平,分析PLC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以及CT征象与Ki-67和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PLC组织中,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4%(75/108)、51.85%(56/108);CT主要表现为瘤体直径≥3.0 cm、分叶征、棘状突起征、毛刺征、磨玻璃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洞征、空泡征、钙化征相对较少;腺癌的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鳞癌(P<0.05),腺癌和鳞癌的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的分化程度越低,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瘤体直径≥3.0 cm、有分叶征、棘状突起征、毛刺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PLC,Ki-67阳性表达率较高,且有磨玻璃征和空泡征的PLC,Ki-67阳性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影像学表达特点。结果:33例患者CT均可见肺内孤立性结节,瘤体边缘呈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或胸膜凹陷征等。结论:为患者进行CT扫描,通过观察增强后的密度上升幅度和CT征象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