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减少和防止上肢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发生前臂Volkmann挛缩,探讨挛缩后手腕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7例已发生前臂Volkmann挛缩的病例,并对其原因、手术方法和急性期减压时机进行讨论。结果7例Volkmann挛缩患者中,使用桡侧腕长伸肌腱、尺侧腕肌腱转位重建屈指、屈拇功能,效果良好。骨折后肌间隙压力高和石膏外固定过紧及减压不及时可能是发病的原因。结论对于如肱骨髁上骨折等危险性较大的骨折,要密切观察;骨折复位石膏固定操作细致,术后注意事项交代清楚,一旦发生,及时急诊手术,充分减压;通过肌腱转移重建屈指功能可以较好地治疗Volkmann挛缩。  相似文献   

2.
例1 男,19岁。因左肱骨髁上骨折,经石膏固定1月后,致前臂、腕、手指功能障碍10年。诊断:左前臂Volkmann肌挛缩。在高位硬膜外加臂丛麻醉下行同侧背阔肌-肌皮瓣转位术,背阔肌面积7cm×36cm。皮瓣面积5cm×18cm。在腕部将背阔肌筋膜分为2条,分别与屈拇长肌、2~5指屈指深肌腱缝合,用皮瓣将前臂瘢痕创面覆盖。石膏固定于屈肘、屈腕、屈掌指关节位。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经6年随访,肘关节伸  相似文献   

3.
不同术式神经移位至桡神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动力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不同部位疗效的差异。方法 自1997年至2000年,采用肋间神经或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不同部位的桡神经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36例,平均随访时间42.39个月,用四格表法统计,计算肌力恢复的有效率。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56%(20/36);在恢复伸肘功能时,以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主干组和移位至肱三头肌肌支组的有效率高,分别为5/8、4/4;在恢复伸腕功能时,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发出肱三头肌肌支后的沟内段的有效率最高,为75%(9/12)。结论 移位至桡神经主干术和至肱三头肌肌支术的伸肘功能恢复佳;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沟内段术的伸腕功能恢复最好;年龄〈30岁和手术间隔时间〈12个月,有利于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训练中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11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手术88例,保守治疗28例,出现桡神经损伤4例(3.4%)。其中2例给予单纯松解术,1例端端吻合,1例保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4例桡神经损伤者3例伸腕伸指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结论肱骨干骨折围手术期均可出现桡神经损伤,及时探查,功能恢复好,提倡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程度背屈畸形后腕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测定桡骨远端骨折背屈成角畸形后腕动力肌腱的滑动距离和力臂变化,为矫正临床上骨折畸形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7只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将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与旋转电压计相连,测定肌腱活动距离 ,在桡骨远端、桡骨骨折向背侧成角10°、20°、30°、40°时,分别测定在腕屈曲45°至伸展45°、桡偏20°至尺偏25°过程中5根腕主要活动肌腱距离,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程度桡骨成角时力臂变化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桡骨骨折背屈成角显著影响腕动力肌腱的力臂,骨折畸形程度越大,力臂变化越大.背倾成角10°时即可引起力臂显著变化,背倾30°~40°时力臂变化很大.桡侧伸腕肌腱力臂显著增大,屈腕肌腱力臂显著减小. 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背屈畸形显著影响腕动力学,临床上即使10°的背屈畸形也需要予以矫正,强调对此骨折完全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6.
1973年Axer曾报告用部份背阔肌连接一条阔筋膜蒂来修复屈指功能。国内卢世壁等采用背阔肌转位与屈指肌缝合的新方法来恢复屈指功能。我科收治二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致手屈指功能完全丧失,一例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致手伸、屈指功能丧失,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肌皮瓣重建屈、伸指功能,均获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Ⅰ区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例伸肌腱止点撕脱、断裂伤患者进行止点重建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46岁,平均32岁。左手7例,右手13例;示指9例,环指8例,小指3例;撞击伤12例,割裂伤5例,压砸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35d,平均8.7d。采用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转移部分指深屈肌腱经末节指骨骨隧道到背侧伸肌腱止点上缘穿出,与伸肌腱近端编织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一例发生肌腱再次断裂,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法评定:优13例,良6例,可1例。结论采用指深屈肌腱经骨隧道重建Ⅰ区伸肌腱止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应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前臂的主要伸屈功能.方法 切取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复杂创面8例,髂胫束修复前臂屈肌腱缺损3例,伸肌腱缺损5例,同时用皮瓣轴型血管修复手部血供.结果 本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5年,前臂外形满意,皮肤质地柔软,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肢能完成主要的伸屈功能,手腕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价:优良6例,差2例.结论 带髂胫柬的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同时可Ⅰ期重建前臂主要伸或屈功能,是一种简单、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简易进展型腕手矫形器在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隆化县医院收治的86 例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3 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早期康复锻炼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阶段性传统腕手矫形器,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早期康复锻炼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阶段性简易进展型腕手矫形器, 分别于术后4、8、12 周评估两组患者腕手关节主动活动度(包含腕掌屈主动活动度、腕背屈主动活动度、屈掌指主动活动度) 及手功能Carroll 评分。结果 术后4、8、12 周, 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 两组患者腕掌屈主动活动度、腕背屈主动活动度、屈掌指主动活动度均明显增大, 手功能Carroll 评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 F =14.760、27.290、11.350、34.990, 对照组: F = 9.898、34.800、8.280、32.980, P 均< 0.001), 但术后8、12周研究组患者腕掌屈主动活动度、腕背屈主动活动度、屈掌指主动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8 周: t = 2.191、2.231、2.089, P=0.031、0.028、0.040; 12 周: t =2.383、2.564、2.985, P =0.019、0.012、0.004)、手功能Carrol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 2.241、2.015, P= 0.028、0.047)。结论 与传统腕手矫形器相比, 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在常规早期康复锻炼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阶段性简易进展型腕手矫形器, 更能有效促进腕手功能康复,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阔筋膜瓣显微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并重建患肢背伸功能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0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前臂背侧中上段复合组织缺损患者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8~54岁,平均30.8岁.机器绞伤3例,道路交通伤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cm×8cm~24cm×12cm,均伴伸肌群部分缺失.手术切取对侧股前外侧皮瓣,将皮瓣下的阔筋膜全部携带依据伤情将阔筋膜编织成束,调整好张力之后重建伸腕、伸指功能,皮瓣切取范围较缺损面积放大10%(16cm×10cm~25cm×14cm,阔筋膜切取为皮瓣同等大小),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患者术后均皮瓣存活顺利,无血管危象及感染发生,其中1例患者供区游离植皮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2.4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皮瓣外形无臃肿,受区具有保护性感觉,伸腕及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一次手术既能修复创面又能对患肢背伸功能进行重建,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外观及功能,值得在此类损伤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