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外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诱发血管扩张的因素很多。我们对30例,因情绪、失眠、经期诱发偏头痛的女性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发现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1)、双惟动脉(双VA)、基底动脉(BA)等血管的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Vd)增高.动脉指数(P2)减低。根据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和TCD检查结果,确定为脑动脉扩张性头痛.并且根据中医理论认为“肝血不足风火上扰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60例经临床诊断血管性头痛的患者进行TCD检查,测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对血管性头痛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是TCD检测血管性头痛患者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平肝清脑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平肝清脑方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次5mg,每晚服用1次。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等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的颅内段(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MCA、ACA、PCA、VA和BA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总体疗效、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平肝清脑方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脑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应用尼莫地平片基础上加用清脑汤,对照组用尼莫地平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采用TCD测定两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cm·s)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MCA、ACA、PCA及BA的V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汤能显著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脑供血,缓解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列缺穴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其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列缺穴治疗。采用TC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CA、MCA、PCA的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ACA、MCA、PCA的Vd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CA的Vd、Vm均高于对照组(P0.05),MCA、PCA的Vm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针刺列缺穴可有效改善紧张性头痛患者的颅内血流速度,控制或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舒窍颗粒治疗紧张性头痛(TT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TTH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43例给予川芎舒窍颗粒(我院自制制剂)口服,28d后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安全性差异,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定大脑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MFV)。结果观察组头痛评分、发作次数、头痛指数等头痛程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CA、MCA、ACA等颅内动脉MF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舒窍颗粒可改善TTH患者颅内动脉MFV,控制或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与尼莫地平相当,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四物头痛根芷汤加减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用自拟四物头痛根芷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30d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82.1%,两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自拟四物头痛根芷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CD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确诊为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进行TCD检查后行MRA检查,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平均血管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CD检出率与MRA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可准确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可作为临床辅助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血康治疗血管性头痛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生理负荷加重或精神刺激导致的血管性头痛 ,临床颇为常见 ,自 1997年6月起笔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 3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为本院门诊住院患者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2 3~ 72岁平均 4 4 .5岁 ,高血压病 10例 ,脑动脉硬化 8例 ,颈椎病 6例 ,单纯性血管痉挛性头痛 12例。1.2 观察方法 :运用深圳美国合资生产 m T- 10 0 0型TCD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 ,记录其收缩期峰速。用药前后各做一次 TCD检查 ,用药期间停服其它扩…  相似文献   

10.
颅痛散对偏头痛相关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痛散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每月发作频度、头痛指数及脑多普勒(TCD)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服用天麻密环片,治疗组服用颅痛散,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上述前三个系数及TCD所示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VM在治疗1、2、3个月后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别(P<0.01 or P<0.05),且前两者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 or P<0.05),但VA、BA之VM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且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PCA之VM值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痛散对血流加快血管痉挛的偏头痛患者能明显改善其血流速度与痉挛状态,从而影响偏头痛发作时间、频度、指数及TCD某些指标,但对血流速度慢并血管扩张的偏头痛患者无明显改善上述参数的优异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4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诊断标准头重、头晕、头痛、耳鸣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头颅CT未见血管性器质性改变,TCD或DSA提示脑灌流动脉有闭塞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改变。方法:对105例脑梗塞患者进行TCD检查:分别经颞窗、枕窗常规检测两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105例患者中,TCD正常6例(5.7%),异常99例(94.3%)。主要为颅内动脉弹性改变、血流速度改变。结论:脑梗塞患者TCD检查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盐酸川芎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人群患病率差异很大(5%~40%),西方国家患病率约为10%。我们对偏头痛患者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底动脉血流速度,我们发现血流速度可分为血流速度增高、降低、正常三种血流动力学改变。我们从1998年初开始选择以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偏头痛患者作为观测对象,分别口服尼莫地平片或者注射盐酸川芎嗪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岩  徐晔 《河南中医》2023,(4):598-602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鹤壁市中医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头痛症状控制情况、脑部血流情况[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平均血流速度]、偏头痛生活质量特异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CA、MCA、PCA、VA、BA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舒脑欣滴丸对血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舒脑欣滴丸)50例、对照组(尼莫地平)50例。治疗4周后观察证候评分、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变的变化。[结果]1)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上,两组脑供血不足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失眠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脑血流改善方面,经颅多普勒结果检测治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双侧基底动脉(BA)治疗后搏动指数(P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及双侧基底动脉(BA)的搏动指数(PI)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增快两组间比较,对照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减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可明显改善血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双向调节脑血流速度,提高血管顺应性,提高脑灌注。  相似文献   

16.
李彤  于月明  姜涛 《吉林中医药》2009,29(8):667-668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和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对照组以西比灵胶囊加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中医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D检测左右大脑中动脉(MCAL、MCAR)、左大脑后动脉(PCAL)、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平均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川芎嗪注射液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因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头晕不适为主要症状者临床较为常见,临床用于脑血管扩张药物的种类繁多,其疗效如何尚缺乏直观动态对脑血管疗效观察报道,我们为探讨脑血管痉挛解痉药物的临床疗效,以经颅多普勒(TCD)为手段,选择有脑血管痉挛的病例,采用蒙药额日敦·乌日勒进行系统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符合脑血管痉挛之诊断,即脑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均高于正常指标20cm/s以上;查眼底动脉正常、血压和血脂正常的30例患者服用1个疗程药物后,再进行服药前后的详细对照,30例患者中男性11例,…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以颅多普勒 (TCD)血流改变情况为观察指标 ,观察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7例 ,其中男 18例 ,女 39例 ;年龄最大者 6 4岁 ,最小者 31岁 ,平均 4 8岁。临床均以眩晕为主诉 ,呈发作性 ,多伴颈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精力不济、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血压正常或处于临界值。本病多因颈部旋转而诱发 ;TCD检查提示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根据TCD血流速度快慢情况 ,将患者分成血流快组 39例 ,血流慢组 18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第一组 :风池 (双 ) ,C2 夹脊 ,C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偏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服用1次;观察组采用治偏痛胶囊,4粒/次,3次/d,口服.治疗期间若发生难以忍受疼痛,均可采用布洛芬片,0.1g/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程度等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血液速度;检测血浆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优于对照组(77.41%)(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93%)优于对照组(75.81%)(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程度及头痛发作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研究期间止痛药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的颅内段(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偏痛胶囊能降低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偏头痛临床症状,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5-H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确定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诊断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利用TCD检测仪对56例无症状高危因素患者及有脑缺血症状患者行TCD检查,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论TCD对MCA狭窄的检出率与DSA相比特异性为86.3%,敏感性为97.1%,说明TCD对MCA狭窄的柃出能起到很好的初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