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A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住院老年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2 w的心理干预后,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明显好转,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肺康复干预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BODE指数评分、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及脱落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5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3组,肺康复干预Ⅰ组给予康复宣教、有氧呼吸操及体能训练;肺康复干预Ⅱ组仅给予康复宣教及有氧呼吸操,对照组不给予肺康复干预,为期20周。比较康复前后3组患者BODE指数、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脱落的差异。结果:经过20周的肺康复干预,肺康复干预Ⅰ、Ⅱ组较对照组在焦虑抑郁评分、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但脱落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4例老年卧床不起患者与121例老年非卧床不起患者121例,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结果病例组焦虑总分(51.87±8.31)、抑郁总分(12.53±6.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55±10.06,7.05±4.71,P<0.01);病例组社会支持总分(38.45±8.39)、主观支持评分(19.62±4.44)和支持利用度评分(7.55±2.1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91±8.52,21.11±5.53和8.62±2.71,P<0.05或0.01),而客观支持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65±3.95及11.09±3.30,P=0.38);病例组心理健康状况与总体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提高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三级康复训练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及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三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预后指标、生存质量及不良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经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SC)、简式Fusl-Meger法(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人朋友支持、健康感觉及生活前景认识5项生存质量指标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指标得分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两指标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三级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并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综合干预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00例心脑血管患者(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0例)住院3 d内和不同方法治疗后3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测评.结果 300例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入院时抑郁发生率为65%,焦虑发生率为26%,92.9%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76.5%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焦虑抑郁状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降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奥马哈系统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脑卒中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出院半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干预组以奥马哈干预系统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常规健康教育。干预0、6个月时分别应用ADL量表、SF-36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系统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功能(PF)、身体疼痛(BP)、生命力(VT)、心理健康(MH)、总体健康(GH)等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ADL和健康状况,为开展脑卒中社区照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PO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80例老年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康复干预Ⅰ组26例及康复干预Ⅱ组29例,对照组只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及氧疗;康复干预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康复干预Ⅱ组在康复干预Ⅰ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3组患者治疗前及12 w时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BODE指数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康复干预Ⅰ组及Ⅱ组治疗后的最大运动功率(Wmax)、最大摄氧量(VO2max)、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BODE指数、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均较康复前有显著改善(P<0.01),以上指标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康复干预Ⅱ组治疗后的6-MWD、MMRC、生存质量各项评分、Pa O2、Pa CO2较康复干预Ⅰ组有较大改善(P<0.05或P<0.01)。结论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能显著提高老年重度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在多学科呼吸康复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PBL模式健康教育干预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0名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观察组老年人采取PBL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老年人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两组老年人各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老年人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社区老年人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IEES多维度支持法应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中对其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行常规康复干预的老年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行IEES多维度支持法的老年脑出血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90 d后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康复管理技能与知识、康复方案可行性、康复训练价值的认可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EES多维度支持法应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中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合一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脑血管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的三合一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脑血管病治疗的同时增加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的三合一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磁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4 w。于治疗前、治疗4 w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2组治疗前HAMD评分和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观察组HAMD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D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 scale,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干预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P<0.05),领悟社会支持系统评价3项支持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增加个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干预对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7~10月在唐山市363个社区中整群随机抽取1个社区,对该社区804名老年人进行居家不出状况调查,其中居家不出老年人10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53人。干预组按照奥马哈系统从健康教育、治疗规程、个案管理、监督四个方面进行每周1~2次,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并于干预0、6个月时应用ADL量表、生活质量简表(WHOQOL-100)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ADL得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ADL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综合评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1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n=43)和对照组(n=38),对照组使用心内科常规干预,干预组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总住院天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满意率分别97.67%、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天数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焦虑、抑郁、遵医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纳入慢性病管理的T2DM患者100例,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和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T2DM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为评估工具。随访1年后观察患者焦虑、抑郁、遵医行为、血糖的改变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显著。结论家庭干预可显著减轻老年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降低血糖水平,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inect体感游戏对脑血管病偏瘫恢复期老年患者下肢功能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偏瘫恢复期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体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自发进行常规康复锻炼。体感组在相同环境配置下自发进行体感游戏干预的日常康复锻炼。干预35 d后,进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干预35 d后,体感组较对照组的康复体育锻炼等级评分显著提高(P0.01)。两组患者经过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后ADL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体感组患者的ADL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nect体感游戏干预能使老年偏瘫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更加积极主动,能有效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档案在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干预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健康干预管理,对照组未建档未干预。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血压控制率、疾病知晓率、规律生活、定时监测、按时服药情况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均P<0.01),治疗费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1)。结论健康档案能有效指导高血压老年患者定时监测、按时服药,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科学认识高血压防治,有效防控高血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6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组)和14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及SCL-90阳性项数的均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SRS评定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客观、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门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低.因此,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应实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干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老年科门诊90例BPH患者(≥6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及CGA干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干预组首先采用CGA,在此基础上拟定综合治疗方案,指导会诊,并给予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门诊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并分别进行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以评价CGA对BPH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BPH患者的IPSS、QOLS、SDS和SAS评分均明显减少(t=11.0,5.84,7.08和9.68,均P<0.01),CGA干预组治疗后BPH患者的IPSS、QOLS、SDS和SAS评分均明显减少(t=14.0,10.4,9.16和6.1,均P<0,01).随访6个月后CGA干预组BPH患者的IPSS、QOLS、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t=4.25,5.55,3.45和2.88,P<0.01).结论 老年综合评估可以明显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老年帕金森病(PD)伴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联合核心肌群控制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PD伴抑郁障碍患者68例为干预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以及核心肌群控制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HAMD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BB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BBS评分显著提高、ADL评分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PD伴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核心肌群控制训练,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其平衡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