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防治,预防和降低白血病的髓外复发机会,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长期生存。方法1999~2003年上海市新华医院对277例儿童ALL的诱导治疗期4~5次鞘内三联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巩固期后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24h静脉连续滴注,进入维持后,每3个月1次,总共8~9次,以后改为鞘内注射3个月1次,直至化疗结束,对于超高危ALL患儿(白细胞计数>100×109/L、Ph1染色体阳性)采用头颅照射加鞘内注射。结果277例ALL患儿发生CNSL9例,发生率为3.2%,9例CNSL中4例骨髓复发,5例存活,中位生存时间22.2个月。结论CNSL的防治方法,明显降低了CNSL的发生率,使ALL患儿生存机会提高。发生CNSL的不利因素有高白细胞血症、T细胞性ALL、Ph1阳性染色体改变等。  相似文献   

2.
<正>自上世纪70年代,由于采用了联合化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研究发现,约65%的ALL患儿在缓解期出现髓外白血病复发,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随后开始采用CNS白血病(CNSL)预防治疗,包括头颅放疗(CRT)、鞘内注射甲氨蝶呤(IT-MTX)或三联药物鞘内注射治疗(TIT)及可透过血脑屏障的中剂量甲氨蝶呤(IDMTX,0.5~1 g/m2)或大剂量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防治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一部分。诊断时高白细胞计数、T细胞型及分子遗传学为t(4;11)和Ph 是CNS复发的危险因素,脑脊液不同检查结果的预后价值有待明确。头颅放疗已不用于标危ALL患儿,头颅放疗的预防剂量已减为12Gy,鞘内及全身化疗对CNSL的治疗有重要作用。部分小儿CNS复发经挽救治疗可以长期存活,早期CNS复发的患儿应在第2次CR期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具有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按照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940例初诊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ALL的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0例ALL患儿中,男570例,女370例,中位年龄5(1~15)岁,中位随访时间65(3~123)个月。完全缓解(CR)率为96.7%,预期10年总体生存(OS)率为(76.5±1.5)%,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2.6±3.0)%。患儿经治疗达CR后,总复发率为21.9%,其中ETV6-RUNX1阳性患儿复发率最低,且易于晚期复发;MLL重排阳性患儿复发率最高,且易于早期复发。ETV6-RUNX1阳性患儿的预期10年OS率明显高于伴有TCF3-PBX1阳性、BCR-ABL阳性、MLL重排及无分子生物学特征患儿(P < 0.05)。ETV6-RUNX1阳性患儿的预期10年EFS率明显高于伴有BCR-ABL阳性和MLL重排患儿(P < 0.05)。结论 分子生物学特征是影响ALL患儿长期预后的指标,MLL重排、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是预后的不良指标,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长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鞘内注射氨甲喋呤(MTX)广泛用于白血病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但同时也可引起少数毒性反应,我科对1974年至1996年间住院的白血病患儿219例进行鞘内注射MTX1096人次所发生的毒性反应做了细致的观察,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住院患儿219例,其中男126例,占57.5%,女93例,占42.5%;年龄3个月-1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1例,占50.7%;急性髓性白血病(AML)99例,占45.2%;淋巴肉瘤白血病9例,占4.1%。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而确诊,CNSL预防均采用单纯药物鞘注MTX每次10-12mg/m…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ALL-2005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髓外白血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睾丸白血病(TL)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5月共218例ALL患儿,采用ALL-2005方案进行治疗,总结其临床及治疗情况。结果 218例ALL患儿中,5例初诊时伴CNSL,1例于诱导治疗期间发生CNSL,4例于维持治疗期间发生CNSL;1例初诊时伴TL发生,4例维持治疗期间发生TL。经治疗,2例CNSL患儿骨髓复发,其余8例均缓解至今;TL患儿1例骨髓复发,1例放弃治疗,3例缓解至今。结论 ALL-2005方案疗效良好,有利于提高患儿长期生存质量。[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12-414]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头颅磁共振(MRI)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化疗前后颅脑损伤的变化。方法 对2014 年3 月至2015 年6 月期间62 例ALL 患儿化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 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化疗前头颅MRI 提示,33 例(53%)颅骨骨髓浸润,其中WBC<20×109/L 者(16 例,42%)明显少于WBC ≥ 20×109/L 者(17 例,71%),P<0.05;高危组颅骨骨髓浸润发生率(71%)明显高于非高危组(44%),P<0.05。脑萎缩4 例(7%),感觉传导束异常信号2 例(3%)。28 例患儿化疗3 月后复查,新出现脑萎缩3 例(11%),1 例脑萎缩加重;11 例颅骨骨髓浸润消失。结论 ALL 患儿化疗前头颅MRI 提示有颅骨骨髓浸润、脑萎缩和感觉传导束异常信号等,以颅骨骨髓浸润为主,治疗后部分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尽管化学治疗迅速发展,但许多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使中枢神经系统(CNS)成为白血病细胞的第一庇护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复发的最重要原因。我们对1986~1996年收治的363例ALL患儿随访观察2年,结果表明:鞘注MTX、Ara-C、Dx加静滴HD-MTX可明显降低CNSL的发生率,对提高ALL患儿的持续完全缓解率(CCR)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化疗后发生FN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分析菌株的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纳入ALL患儿312例,FN1 548例次,共送检1 700例次血培养,血培养阳性率7.5%(127/1 700),血流感染发生率8.2%(127/1 548),病死率9.4%(12/127)。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51.1%(65/127),革兰阴性菌47.2%(60/127),真菌1.5%(2/127)。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较,ANC<0.1×109·L-1的患儿占比(P=0.041)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更高(P=0.002)。2012~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较2007~2011年增加(χ2=4.712,P=0.030)。ALL的危险程度分层IR/HR(OR=2.560,P=0.045)和ANC<0.1×109·L-1(OR=0.754,P=0.025)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患儿发生FN时血流感染病原菌阳性率较高(8.2%),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在严重粒细胞缺乏时以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合并感染性休克是F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60~80年代,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案中包含较多传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治疗方法,如鞘内注射(IT)、化疗、头颅放疗及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等。放射治疗有许多伴随问题,如第二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化疗后发生FN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分析菌株的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纳入ALL患儿312例,FN1 548例次,共送检1 700例次血培养,血培养阳性率7.5%(127/1 700),血流感染发生率8.2%(127/1 548),病死率9.4%(12/127)。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51.1%(65/127),革兰阴性菌47.2%(60/127),真菌1.5%(2/127)。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比较,ANC<0.1×109·L-1的患儿占比(P=0.041)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更高(P=0.002)。2012~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较2007~2011年增加(χ2=4.712,P=0.030)。ALL的危险程度分层IR/HR(OR=2.560,P=0.045)和ANC<0.1×109·L-1(OR=0.754,P=0.025)是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L患儿发生FN时血流感染病原菌阳性率较高(8.2%),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在严重粒细胞缺乏时以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合并感染性休克是FN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防治方法包括化疗药物鞘内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等,但某些情况下限制了传统CNSL疗法的使用,如CNSL反复复发,上述疗法无效;针对CNSL的化疗/放疗剂量已达"极限",不能继续应用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NSL复发等。近年来学者们针对上述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并取得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液和脑脊液 (CS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急性白血病 31例患儿治疗前、完全缓解 (CR)时、连续CR期血液和CSF中TNF α水平。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1例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10例治疗前血液TNF α分别为(2 4 .35± 4 .84 ) pmol/L、(2 8.6 5± 5 .12 )pmol/L ,明显高于 13例正常对照 (11.2 8± 1.6 9) pmol/L(t=3.12 ,3.2 7 P均 <0 .0 1) ,获CR后降至正常 ,并在连续CR期稳定在正常水平 ,但复发时血TNF α又明显升高。ALL和AML治疗前CSF中TNF α分别为 (12 .35± 1.74 ) pmol/L和 (14 .5 6± 1.92 ) pmol/L ,明显高于 7例正常对照[(7.5 4± 0 .96 ) pmol/L](t=2 .97,3.13 P均 <0 .0 1)。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CSF中TNF α明显高于未并CNSL者 [(2 6 .4 7± 7.14 )pmol/L ,(13.15± 0 .92 ) pmol/L ,t=3.2 4 P均 <0 .0 1],并与CSF中白细胞数增高程度呈正相关 (r=0 .94 2 P <0 .0 5 ) ,经鞘内注射治疗后TNF α渐恢复正常 ,但较白细胞恢复慢。结论 血液和CSF中TNF α水平可反映白血病患儿的肿瘤负荷及CNS受累程度 ,是指导治疗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时代TKI联合化疗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分子学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7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初诊Ph^+ALL患儿,选取自诱导化疗初期开始连续应用TKI联合化疗,后期未续贯移植治疗的30例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生存预后。结果30例患儿中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8岁(2~16岁);完全缓解(CR)率为100.0%,其中1个疗程CR率为96.7%(29/30例);30例患儿治疗前BCR/ABL mRNA均值为73.2%(0.12%~160.60%),BCR/ABL mRNA水平随化疗疗程的增多而显著下降,并于化疗6个月达平台期(Z=-1.922,P>0.05);30例患儿中复发9例,中位复发时间7个月(3.7~58.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5)、诱导化疗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P<0.01)和化疗3个月时MRD水平(P<0.01)对复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例患儿的总体中位随访时间为42.6个月(6.4~96.5个月),3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8.6±7.8)%和(72.4±8.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OR=11.955,95%CI:1.075~132.899,P<0.05)及化疗3个月MRD水平未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OR=8.563,95%CI:1.254~58.478,P<0.05)是影响3年E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OR=14.327,95%CI:1.843~243.592,P<0.05)也是影响患儿3年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KI可显著加深儿童Ph^+ALL分子学反应的深度。TKI时代,初诊白细胞计数≥34.0×10^9/L及化疗3个月MRD水平未达到MMR是影响儿童Ph^+ALL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010年10月-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中心共收治ALL患儿487例,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复发AL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58例复发患儿中,极早期复发42例(72.4%),早期复发12例(20.7%),晚期复发4例(6.9%);单纯骨髓复发36例(62.1%),单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12例(20.7%),联合复发共10例(17.2%)。(2)临床表现:骨髓复发患儿主要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单纯CNSL复发患儿主要有严重的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失明等非典型症状;睾丸复发,出现睾丸白血病(TL),主要表现为睾丸肿胀;部分患儿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复发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较完全缓解期显著升高(P0.05)。(3)随访至2015年10月31日,复发ALL患儿总体中位存活时间为24个月,极早期复发、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ALL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32个月及41个月(P=0.006);单纯骨髓复发、单纯髓外复发及联合复发ALL患儿3年生存率分别为14.1%、78.6%及40.0%(P=0.018)。结论儿童ALL复发以极早期复发及早期复发为主,复发的主要部位为骨髓,复发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纯骨髓复发预后最差,单纯髓外复发预后较好;LDH在儿童ALL的疗效观察及疾病监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白血病是全身性疾病 ,各重要脏器均有浸润。血脑脊液屏障使多数药物未能在脑脊液 (CSF)中达到有效浓度 ,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 (CNS)常成为疾病复发的根源。 70年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发生率约 2 6%~ 3 0 %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的CNSL发生率约 5 %~ 18%。近年来采用放疗、化疗鞘注等方法使发生率降至 5 %~ 10 %。CNSL可发生在白血病的不同时期 ,约 5 0 %发生在缓解期 (CR) ,3 %发病时有CNSL者[1] 。ALL在CR 2个月内很少发生CNSL ,2个月后发病率开始上升 ,2~ 40个月为发病…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12月,对6O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吟十鞘内注射十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HDMTX+IT十FC)方法预防髓外白血病,大大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6%)。但有1例患儿在第3次采取常规剂量和方法的HDMTX+IT+FC化疗时,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毒性。一旦发生CNSL后,即使重新加强全身化疗、头颅放疗及HDMTX应用,仍出现高CNSL复发率和骨髓复发。结论:①HDMTX+IT+FC方法预防髓外白血病效果肯定,但应警惕中枢神经毒性的发生。②CNSL重在预防,一旦发生,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 45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分析了CNSL的隐匿性及二次复发 ,提出鞘内注射仍是预防和治疗CNSL的有效手段。主张在仅有脑脊液 (CSF)检查发现 1~ 2个幼稚细胞时 ,可观察 1~ 2周再做CSF检查 ,以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静滴+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监测指标。方法2003年1~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标危ALL患儿中。在行大剂量甲氨蝶呤静滴+鞘内注射化疗前及化疗后15、30、45d腰穿留取脑脊液(CSF)各1mL,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质量浓度。结果化疗后,CSF中NSE质量浓度升高,于第15天达峰值,化疗30dNSE质量浓度下降,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45d后NSE质量浓度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F中NSE是ALL患儿行大剂量甲氨蝶呤静滴+鞘内注射化疗时,神经细胞急性损伤的一个有价值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2例急性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儿的住院资料,为CNSL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2例儿童CNSL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在30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发生CNSL 22例,发生率7.3%,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MPAL)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例;在18例ALL中,B-ALL 11例,T-ALL 7例,T-ALL合并CNSL发生率(22.6%)高于B-ALL(5.6%);CNSL常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及瘫痪等;CNSL预后差,死亡率高。结论 CNSL是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危险度来预防和治疗CNSL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