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阴阳跷脉腧穴在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大鼠肌张力的改善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长沙中医药大学健康SD大鼠100只,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对照组为假手术组。观察组为电针阴阳跷脉腧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肌张力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1变化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肌张力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电针阴阳跷脉腧穴可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的神经缺损情况及肌张力情况,充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诱导是否促进展神经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 方法选用健康6月龄Beagle犬24只,建立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神经损伤组、电针处理组及AM1241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分离展神经,术中不进行神经损伤处理,缝合切口皮肤,在电针刺激时进行束缚;损伤组:制作展神经损伤模型,在电针刺激时进行束缚;电针处理组:Beagle犬展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连续2周进行电针刺激;AM1241组:展神经损伤+大麻素2型受体激动剂AM1241,展神经损伤后连续2周给予溶剂3 mL/kg进行腹腔注射,在电针刺激时进行束缚。将4组实验动物干预2周,于第7天、第14天取材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展神经小胶质细胞M1特异性标记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2特异性标记蛋白精氨酸酶-1(Arginas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进一步观察免疫荧光分析Arginase表达的情况,4组之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内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术后第7天4组iNOS表达分别为1.370、1.610、0.190、0.105。4组iNOS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4,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iNOS的表达较神经损伤组均降低(Z=-2.89、-2.89,P均<0.05);术后第14天4组iNOS表达分别为1.430、1.990、0.165、0.150。4组iNOS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99,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iNOS的表达较神经损伤组均降低(Z=-2.89、-2.94,P均<0.05)。(2)术后第7天,4组IL-1β表达分别为1.255、1.575、0.180、0.160。4组IL-1β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34,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IL-1β的表达较神经损伤组均降低(Z=-2.90、-2.91,P均<0.05)。术后第14天4组IL-1β表达分别为1.245、1.485、0.255、0.185。4组IL-1β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IL-1β的表达较神经损伤组均降低(Z=-2.91、-2.93,P均<0.05)。(3)4组均检测到M2特异性标记蛋白(Arginase、BDNF)。其中术后第7天4组Arginase表达分别为0.090、0.420、1.795、1.820。4组Arginase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P<0.05),且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的Arginase表达均高于神经损伤组(Z=-2.92、-2.93,P均<0.05)。术后第14天4组Arginase表达分别为0.165、0.545、1.850、1.930。4组Arginase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2,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的Arginase表达均高于神经损伤组(Z=-2.90、-2.91,P均<0.05)。(4)术后第7天4组BDNF表达分别为0.075、0.385、1.715、1.770。4组BDNF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的BDNF表达均高于神经损伤组(Z=-2.91、-2.92,P均<0.05)。术后第14天4组BDNF表达分别为0.140、0.485、1.810、1.870。4组BDNF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P<0.05),电针处理组和AM1241组的BDNF表达均高于神经损伤组(Z=-2.93、-2.92,P均<0.05)。 结论电针能够减少Beagle犬展神经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诱导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促进损伤神经修复。同时大麻素2型受体激动剂AM1241可以发挥良好的电针协同作用,但AM1241可能不影响小胶质细胞M2型标记蛋白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推拿点按法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风后肢体痉挛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10只、模型和推拿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推拿组。推拿组点按大鼠头穴顶区、两侧夹脊穴及患侧曲池、阳陵泉各1次,治疗7 d,其余2组不予处理。记录治疗前后Zealonga及改良Ashworth评分,网屏实验评分等行为学数据。Tunel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脑皮质中GDNF蛋白表达。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改良Ashworth评分增高,网屏实验评分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网屏实验评分降低。模型组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推拿组及假手术组。推拿组GDNF蛋白表达含量较模型组增加;推拿组的GDNF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推拿手法可通过促进GDNF的表达来调节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减少脑皮质神经元损伤,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大鼠的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4.
神经炎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NDs)的共同病理特征,而小胶质细胞(MG)是具有独特发育起源的脑内常驻巨噬细胞,是神经炎症的核心驱动因素,可通过不同极化状态参与N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调节神经发生、突触塑造和维持体内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MG根据功能可分为M1促炎表型和M2抗炎表型,其中M1表型释放的炎症介质可导致神经变性和髓鞘损伤,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则需要M2表型的激活。中药在多途径、多靶点及双向调节的优势下,可调控MG的极化平衡,且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NDs中具有双重作用。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可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通路抑制MG的活化,促进M1型向M2型极化,减少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精氨酸酶-1(Arg-1)等抗炎因子的分泌,降低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样蛋白表达、减轻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缓解多发性硬化的脱髓鞘、炎性...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我国持续研究的热点话题。小胶质细胞作为大脑的驻留免疫细胞,对维持脑内稳态、挽救受损神经元等均具有巨大贡献,且其对于炎症反应的双向调节作用在脑卒中的预后中具有关键作用。针刺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但关于其治疗脑卒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最近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总结,通过脑梗死后的影响小胶质细胞可能的相关机制进行论述,试图阐述针刺对小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而简要说明针刺治疗脑卒中相关机理。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对于针刺治疗脑卒中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充分,且如何调节小胶质细胞的双向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护作用仍存在疑问,因此,关于针刺调控小胶质细胞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养髓方对慢性脊髓压迫大鼠模型受压脊髓组织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养髓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压迫脊髓的方法进行造模,给药后分别通过斜板试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与CD86、CD206蛋白及IL-18、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各时间节点的中药灌胃组、模型组斜板试验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斜板试验结果均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量神经元细胞受损,细胞肿胀坏死,给药组神经元空泡样改变减少,细胞形态及数量有一定恢复。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各给药组CD86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CD206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康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痉挛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起着关键的作用。作者通过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两方面对痉挛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额叶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防治A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海马区注射微量Aβ1-40制备动物模型,取"百会"、"太溪"、"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造模后3d、7d、14d额叶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胶质细胞表达数量呈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造模后7d表达最强,经电针治疗后,阳性细胞表达减少。结论电针治疗可减少AD模型大鼠额叶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银椴苷(Tiliroside,Tle)是一种天然产物,存在于结香花(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金英(Galphimia gracilis)、和Phlomoides spectabilis等生物体中。本文主要探讨Tl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M1/M2极化的转化作用及其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MTT检测各浓度Tle对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试剂检测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产物生成量的影响;ELISA法检测Tle对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Tle对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的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Tle(0-80 μmol·L-1)对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Tle显著降低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亚硝酸盐的含量,并对炎症因子IL-6、TNF-α蛋白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显著提高抗炎因子Arg-1和IGF-1的mRNA水平。结论 Tle能够通过促进LPS激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转化从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因此Tle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7%。该病是由黑质致密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慢性和进行性丧失引起的,病理表现以产生路易小体为主要标志,后者的主要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但是目前对该病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大量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在PD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受损和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表型。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PD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求新的治疗方式。中医药在PD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已有不少学者深入探讨其在PD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其中部分研究基于中医药对小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电针频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15 Hz组、30 Hz组、100 Hz组.各组均予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后除对照组外均予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造模5天后各组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检测脑梗死灶边缘(A区)、同侧近顶...  相似文献   

12.
13.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痉挛状态的出现明显地阻碍了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所以痉挛的研究已成为脑卒中康复的重点。偏瘫痉挛的防治贯穿于整个脑卒中病的治疗中,脑卒中病早期的预防、发病后及早治疗,减少其中枢性损害为其根本。中医针灸、中药及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但其临床报道中概念不清、评定标准不统一、没有规范的病例纳入、排出标准及缺乏对照等等缺陷,影响了其疗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不同时间段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又分为术后1 h,1 d、3 d、7 d及21 d组5个时间段亚组,每个亚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大鼠颈内动脉,不予阻塞。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选用疏密波,留针30 min,每天1次;其他2组不予针刺处理。分别于术后1 h,1 d,3 d,7 d和21 d后处死大鼠,进行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少突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用蛋白标记物A2B5,O4,CNPase分别标记前体少突胶质细胞、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用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观测各组大鼠缺血灶周围区皮层的A2B5,O4,CNPase,OX4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并能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而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模型组A2B5,CNPase,OX42的表达在术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而O4表达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干预后A2B5,O4,CNPase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OX42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增生。从而推测其可能下调了胶质细胞活化后的一系列损伤反应,更有利于发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5.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近3年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小胶质细胞在IS的病理发展、进展和结局中发挥双重作用。M1型小胶质细胞具有促炎作用,而M2型小胶质细胞则发挥抗炎作用。中药具备多靶点、多通路和双向调节的特点,其有效成分(如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可以通过调控JAK2/STAT3/Drp、NF-κB/Nrf2、JAK/STAT3、PI3K/Akt等通路,促使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极化,降低促炎介质如IL-1β、NO和TNF-α的释放,增加抗炎介质如IL-10、TGF-β和Arg-1的表达。因此,中药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神经炎症反应,缓解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为IS的防治和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有望成为治疗IS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unnstrom分级理论认为,偏瘫恢复过程中,痉挛出现在痉挛期和联带运动期,在此期间,如何诱导分离运动的产生、抑制痉挛是偏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21世纪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三大疾病之一,50%~70%存活者遗留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火针已应用到临床中许多疾病。该文结合脑卒中的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发病机理及火针治病机理研究,从文献角度就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作用与机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同时加用电针刺激,上肢取劣势侧伸肌,下肢取劣势侧屈肌。结果:治疗2个月后,电针组及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均明显降低(P〈O.01)。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致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患者运动训练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7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Bobath疗法,观察组则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治疗后,两组CSI、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Bobath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栝楼桂枝汤(GLGZ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LGZD组,另设一组假手术组,GLGZD组按GLGZD药液14.4 g/(kg·d),其余各组按蒸馏水0.1 m L/(kg·d)连续灌胃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白细胞分化抗原86/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CD86/Iba1)及精氨酸酶-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Arg1/Iba1)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4(IL-4)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D86/Iba1阳性细胞率、IL-6的蛋白表达、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Arg1/Iba1阳性细胞率、IL-4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GLGZD组CD86/Iba1阳性细胞率、IL-6的蛋白表达、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Arg1/Ib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