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连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连属植物均可作药用,长期应用于临床;然而,近年部分黄连品种的资源破坏、难以种植等因素导致了一些物种几近濒危。黄连的药效成分多为异喹啉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TLC)等方法可对该类物质进行分析检测。不同品种黄连属植物含有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差异,《中国植物志》收载品种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短萼黄连、峨眉野连、五叶黄连和五裂黄连等根茎中主要含有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药根碱和非洲防己碱。针对植物异喹啉生物碱(plant isoquinoline alkaloids,PIAs)的药理活性强但制备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用合成生物学深入研究PIAs的合成,将有助于该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该文综述了黄连属药用生物资源、黄连属药用植物所含生物碱的种类和结构、异喹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及其分析检测的研究进展,为黄连属药用资源的保护及其生物碱类药效成分的充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玛咖在全球的潜在适宜区。方法:基于物种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共收集49条玛咖分布有效记录,综合全球气候数据库中32组生态影响因子,将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环境适应理论方法相结合,研究全球范围内玛咖的潜在气候适宜分布区。结果:MaxEnt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分布概率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南美洲;环境适应理论主要包括南美洲大部分地区,非洲东南部、西部和中部,亚洲东南部部分地区和澳大利亚东部地区。2种方法叠加后玛咖的潜在气候适宜分布区主要包括南美洲、非洲中部及东南部、亚洲南部及中南部部分地区。结论:为玛咖在全球范围内的野生资源调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游元元  王天志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40-2540
线萼黄连Coptis linearisepalaT.Z.W ang et C.K.Hsieh是20世纪80年代报道的国产黄连属新植物[1~3],分布于四川雷波、马边一带,野生,根茎带叶柄与叶片入药。商品上常将叶柄捆扎成小把,称为“草连”,在当地作黄连药用。草连发现迄今,研究主要集中在原植物形态、生药根茎部位的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黄连3种基原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刚  傅体华  范巧佳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367-1371
目的:寻找3种黄连起源及三角叶黄连生长地点(区域)狭窄的原因。方法:对3种黄连进行细胞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研究。结果与结论:3种黄连染色体基数为x=9,均属于C-type染色体,但三角叶黄连的染色体明显比其他2种黄连略大;味连Coptis chinensis和峨眉黄连C.omeinensis染色体均为二倍体(2n=2x=18),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染色体为同源三倍体(2n=3x=27)。可以解释三角叶黄连种子不育原因及其种群相对独立性和生长分布地点(区域)较狭窄;同时通过染色体等分析初步推断味连和峨眉黄连来源于共同祖先,三角叶黄连产生的途径为某一未知物种通过未减数配子与正常配子的融合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历代本草古籍的梳理,对经典名方中黄连药材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质量评价、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本草考证。经考证可知,毛茛科植物黄连在唐宋以前的主流品种有黄连Coptis chinensis、短萼黄连C.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明清以后三角叶黄连C. deltoidea,云连C. teeta 和峨眉黄连C. omeiensis亦渐受推崇。古代黄连的道地产区具有逐渐西移特点,早期多推崇东部黄连,后期则推崇西部之鸡爪连,早期的西部黄连可能来源于黄连及同属植物,而鸡爪连则为栽培品,至今未发现有野生品。历代本草古籍中黄连存在多基原混用的情况,鉴于云连、三角叶黄连当前市场资源不足,短萼黄连及峨眉黄连亦属于濒危保护植物的现状,结合历代用药主流及资源情况,建议选择黄连C. chinensis作为经典名方入药基原。黄连古代存在炒制、酒制、姜制、蜜制等炮制方法,在经典名方开发过程中应结合原方出处记载及药味炮制要求选定适宜的黄连炮制规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变叶海棠及其同域近缘种潜在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方法基于全国尺度下的气候、土壤、地形和植被类型等生态因子插值数据,结合变叶海棠、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地理分布信息,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变叶海棠、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潜在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结果变叶海棠、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呈地理替代分布,变叶海棠主要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花叶海棠主要分布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陇东海棠分布区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海拔可能是造成花叶海棠、变叶海棠和陇东海棠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性的主导生态因子。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为变叶海棠、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资源保护利用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名贵南药广佛手进行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其保种、引种和扩种选址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Global Medicinal Plants,GMPGIS),基于广佛手野生分布区、主产区及道地产区的330个分布点数据,对广佛手的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域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预测分析表明,中国为广佛手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域最大的国家,适宜区面积约占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域的89.98%,其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各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贵州省、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等。此外,巴西为广佛手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域的潜在拓展地区,其生态适宜性面积约占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域的5.87%。结论:本研究分析结果与目前广佛手生产实情相符合,可为广佛手全球区域的引种生产布局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药用真菌猪苓在中国潜在适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12个省采集到猪苓40个分布数据,结合Worldclim网站上1950—2000年生物气候数据,用最大信息熵模型模拟猪苓潜在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59,表明预测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准确性。依据模拟分布值0.5~0.8标定的猪苓分布区域,排除其潜在分布区域,再结合这些区域的地理间隔性,从宏观景观上将猪苓的地理分布格局划分为3个区块: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4省小部分地区;云南、贵州、四川3省交界地区,西藏的东南部地区;山西大部分地区,陕西大部分地区,陕西与甘肃、宁夏交界的东南部。刀切法检测表明,温暖季节平均降雨量对猪苓的分布增益贡献最大,其次依次最干季度平均温度为及年平均温。该研究反映出了猪苓在中国基本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潜在分布区域,为猪苓的生境保护以及资源引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辣木在全球的潜在气候适宜区划。方法:基于全球物种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实地调研、文献收集等共收集960条有效数据,综合全球气候数据库的68组生态影响因子,通过生态位最大信息熵(MaxEnt)模型研究辣木在全球和中国的潜在气候适宜区。结果:辣木在全球的气候分布概率50%的区域有拉丁美洲、非洲中部及东部沿海区域、亚洲的东南亚地区及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在中国范围内的气候分布概率50%的区域为海南中南部,分布概率为30%~50%的区域主要有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的部分地区。结论:气候适宜性区划与《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描述的范围基本一致,可以为辣木在全球范围内的野生和栽培资源调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了湖北药用植物1个新记录属:金线兰属Anoectochilus及其对应的新记录种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7个新记录种:甘青大戟Euphorbia micractina、武陵黄耆Astragalus wulingensis、东风草Blumea megacephala、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台北艾纳香B.formosana、江苏石蒜Lycoris houdyshelii、大野芋Colocasia gigantea;1个新记录变种花叶对叶兰Neottia puberula var.maculata。其中金线兰和花叶对叶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IUCN将金线兰列为濒危(EN)级别,武陵黄耆被列为极危(CR)级别。该文对这些物种的新分布区域进行报道,拓宽了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丰富了湖北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分布格局及区域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各大植物数据库、物种名录和文献记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有记载的药用植物中的中国特有种(维管植物)的总体情况、在各省及各个区域的数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为3 150种,分属于153科的785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22属38种,裸子植物7科14属42种,被子植物134科749属3 070种;包含特有种数量前4位的是菊科(218种)、毛茛科(182种)、唇形科(151种);特有种总数前4位的是省级行政单位是四川省(1 808种)、云南省(1 533种)、贵州省(955种)和湖北省(930种);在区域尺度上,特有种最丰富的是西南地区(2 465种),其次是华中地区(1 226种)和西北地区(949种)。药用的中国植物特有种分布范围局限,其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的区域特征更加突出,是各区域发展区域生物经济的特色潜在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黄柏是中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三木药材"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根据物种和产地不同,黄柏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通过产地适宜性研究分析其潜在的适宜分布区,为正确选择物种及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球道地产区、主产区、野生分布区样点生态信息,其中川黄柏364个样点,关黄柏247个样点,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MPGIS)分析其全球适宜生长区域。结果:川黄柏和关黄柏全球适宜分布区域有明显分界,川黄柏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均有一定面积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法国、巴西、日本、意大利、新西兰等65个国家和地区。关黄柏主要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有一定的生态相似度区域,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30个国家和地区。结论:GMPGIS分析结果能为黄柏引种时选择正确的基原物种和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小花清风藤潜在适宜分布区及其优质药材产区空间分布状况。方法 结合小花清风藤分布信息及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预测小花清风藤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基于环境因子与小花清风藤中总皂苷,总黄酮,槲皮素-3-O-龙胆双糖苷,camellianoside,tsubakioside A,山柰酚-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的相关性,借助ArcGIS软件空间插值及模糊叠加功能,对小花清风藤进行品质区划。结果 小花清风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中、高适生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88%。10月,11月降水量,最暖、最干季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及海拔是影响小花清风藤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坡度、降水量、辐射强度及温度变化等对小花清风藤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具有较大影响。综合潜在适宜分布区及各成分空间插值结果,小花清风藤高品质区主要集中于贵州省西南部,以晴隆县、关岭县、镇宁县、普安县、兴仁县等地区为核心。结论 该研究为小花清风藤的人工栽培选址及药材收购等提供了一定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苗族药红禾麻潜在适宜分布区及其优质药材产区空间分布状况。方法:基于200个红禾麻分布位点及120个生态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3批黔产红禾麻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的含量,结合前期所测药材总多糖、总黄酮的含量数据,分析红禾麻主要药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并借助ArcGIS中协同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品质区划。结果:红禾麻在我国最适分布区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及湖北等地,其高、中适生区面积占总分布面积的59.48%。影响红禾麻生长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10月降水量、坡度、冷季最低温、海拔、6月太阳辐射强度及4月降水量;温度、辐射强度、降水量、土壤组分及性质等对红禾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影响较大。红禾麻药材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其高品质区主要包括贵州省雷山县、凯里市、清镇市、平坝县、惠水县、龙里县、开阳县及江口县等地。结论:红禾麻在国内分布区域广,但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及华中部分地区,贵州境内红禾麻种植基地可优选黔东南及黔中地区的部分县市。该研究对红禾麻潜在适生区及其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青叶胆及其同属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为青叶胆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青叶胆及近缘种共39份样品的红外光谱信息,对光谱数据进行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纵坐标归一化、二阶求导等预处理,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光谱数据。结果 青叶胆及其近缘种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区域为900~400、1 310~900、1 500~1 310、1 800~1 500、2 800~3 000、3 000~3 500 cm-1附近。二阶导数图谱在400~1 000 cm-1指纹区吸收峰差异明显,物种之间吸收峰的峰数、峰强、峰形差异较大。对预处理后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发现,6种獐牙菜的PCA分析优于PLS-DA分析,系统聚类分析表明青叶胆与圈纹獐牙菜、显脉獐牙菜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快速鉴别不同种类獐牙菜属植物,明确青叶胆及其近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獐牙菜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对云南、四川、贵州3省175个滇重楼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提供的1950—2000年1 km×1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基于全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我国滇重楼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影响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是8月平均降雨量、最干季平均温、等温性、10月平均降雨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和7月平均温,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7.2%。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将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气候不适宜区、次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并给出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我国滇重楼生产布局及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大别山区是茯苓道地产区,此处产的茯苓被称为"安苓"。安徽省金寨县为传统的茯苓产区,也是大别山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中药材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茯苓种植有助于推动大别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由于茯苓为腐生菌类,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需求特殊,因此种植呈现零散、不规则分布,传统的调查方法费时费力且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助力金寨县进行茯苓种植合理规划,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摸底了县域内茯苓种植的区域、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方式,获得适宜茯苓生长的海拔分布区域;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生态因子与分布区域的关系,进行金寨县茯苓潜在分布区划研究;结合茯苓种植模式等特点,以资源三号(ZY-3)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出金寨县可用于茯苓种植的裸地区域,分析人工种植茯苓主要分布于金寨县西部的原因;通过叠加适宜海拔分布区域、MaxEnt分析得到的茯苓潜在分布概率区域和遥感影像提取的裸地区域,获得了金寨县适宜种植茯苓的区域,并进行等级划分,为金寨县的茯苓种植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杨婵  陈鹏英  罗建 《中药材》2023,(7):1624-1631
目的:基于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项目对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整理,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发掘利用及传统医学和制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与文献资料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药用植物进行了种类构成、生活型组成、分布区类型等方面的分析比较。结果:该区域有药用植物141科556属1 023种(含变种);物种组成以寡种科(2~5种)最多,占总科数的37.59%;生活型以草本药用植物居多,占总种数的58.56%;在草本药用植物中,又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49.76%;入药部位最多的是全草类,其次是根及根茎类;该区域药用植物区系分布特点表现为以热带分布为主,且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民族药有109科345属508种,占该区域药用植物的总数近一半。结论: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多民族地方特色。建议针对资源丰富的民族药用植物展开专项研究,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以便充分发挥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优势。  相似文献   

19.
经行口糜是指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口唇舌粘膜出现溃疡,严重时溃疡满口连及咽喉,具有经后消失,每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自1992年以来,笔者用自拟二地警连饮治疗该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是门诊病人。年龄最大50岁,最小18岁,平均32岁;疗程最长20年,最短1年,其中1年~6年ZI例,6年以上~10年14例,10年以上者5例;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者26例,属胃热炽盛、阴律受灼者14例。2治疗方法二地岑连饮药物组成:生地209,熟地209,山英肉15g,女贞子15g,黄等IOg,黄连3.sg,知母10g,紫草209,当归IOg,白芍1…  相似文献   

20.
广东南雄走马胎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蓉  王强  钟平生  袁道煌  陈红锋 《中草药》2018,49(6):1430-1436
目的阐明珍贵药用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龄级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特征,为其保护和规模化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11个10 m×10 m的样方,采用每木调查法,对样方内所有胸径≥2 cm、树高≥2 m的立木进行检测,记录种类、胸径、树高和冠幅;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 1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3种,隶属78科153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为主;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为荷木Schimasuperb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灌木层优势种为走马胎、鼠刺Itea chinensis、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等;走马胎种群在灌草层中均有分布,种群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I龄级幼苗储备丰富,但IV龄级成苗个体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30.04,变化度(Shannon-Wienner指数)为3.79,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0.88,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71;群落各层次的Magarlef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Simpson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ner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这表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分布最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结论走马胎呈聚集分布在群落下层,为灌木和草本层的优势种,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阴,需散射光,喜酸性、疏松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