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的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死因和成人残疾主要原因。数据统计显示75%的中风患者会遗留后遗症[1],其中偏瘫最为常见[2]。中医针灸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特点[3]。本研究笔者将针刺与中药中风贴联合应用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属全球高致残性疾病,在我国神经系统疾中预后差[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逐步升高,我国的卒中负担将进一步加剧。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87%[2]。目前治疗方案包括抗凝、调脂、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但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案,遗留多种后遗症,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3]。研究显示针刺被广泛用于治疗中风以及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4.
<正>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为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1],相对于肢体运动功能更容易被忽视。认知功能障碍以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的部分缺失为主要表现,中风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极大,如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症[2]。我国中风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者占50%~70%[3]。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干预、抑制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血流供应恢复后出现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损伤的病理过程[1]。目前阻断脑卒中向CIRI进展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2],寻找阻断或治疗CIRI的有效药物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3]。中医学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名,按照CIRI临床症候表现,认为其属于缺血性中风的范畴,证属本虚标实[4]。急性期以风火、痰热、血瘀等实证为主,多治以平肝潜阳、化痰息风、清热通腑和活血化瘀;恢复期、后遗症期则以气阴两伤、脾肾亏虚等虚证为主,常治以益气滋阴、补益脾肾之法[5]。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为30%-60%[1],国内报道发病率为40%-65.38%[2]。便秘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少、排便困难[3]。这主要与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有关,研究显示:脑卒中后3d便秘的发生率为75.6%[4],第1周便秘率50.88%,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便秘发生率24%)[5]。而脑卒中后便秘的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脑中风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虽然随着医药学的进步,中风致死率有所降低,但并发症没有明显变化,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便秘是中风后主要临床并发症之一,约占中风患者的30%~60%[1],与中风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活动量减少、饮食习惯改变、排便环境改变及情绪变化等因素有关。长期的便秘会导致食欲不振、焦虑、失眠、痔疮、肛裂及肠梗阻等疾病的发生,影响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发病后1~3个月[1],早期主要表现为肩、手、腕部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晚期则出现皮肤和肌肉萎缩[2]。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患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治疗包括康复、药物以及手术等,虽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会继发包括感染在内的各类并发症。脑卒中后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是肺部感染[1]。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2%[2]。脑卒中继发肺部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呼吸功能障碍,还会影响患者脑卒中康复治疗功能效果[3]。目前临床上针对肺部感染仍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处于脑卒中康复期的人群大多高龄、免疫力低下,合并糖尿病等,导致抗菌药物疗程偏长,且疗效不甚理想。这成为临床治疗难题。我们采用免疫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继发肺部感染,以期在卒中后继发肺部感染治疗上作出指导,目前已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脑卒中是50岁以上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称为中风,主要是脑血管阻塞或者脑血管突然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性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该病病因较复杂,研究显示不良生活习惯、体力活动不足、合并基础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等均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因素[1]。脑卒中患者大多数会遗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正>便秘为高血压脑出血(HIH)常见并发症,且由于便秘而用力排便也会诱发颅内压升高,导致再次脑出血[1]。临床对于脑出血后便秘多采取饮食调理、缓泻剂等措施,能改善HIH患者的便秘症状,然而远期效果有限,且停药后易复发[2]。笔者近年采取大黄汤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推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微创手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卒中后失眠(PSI)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56%~58%的卒中患者后期会有失眠症状[1]。长期失眠会加重脑卒中病情,且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数据表明,对于脑卒中预后,有失眠并发症患者的第1年脑卒中复发率及6年内病死率均高于无失眠的患者[2]。因此卒中后失眠的患者应及时诊断与治疗,对改善卒中预后有积极作用,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1]。临床上常见的排便习惯异常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2]。IBS的分类主要是根据IBS患者排便习惯的改变,数据表明,粪便性状比排便频率更能反映结肠通过时间[3-4],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分类的卒中。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居死亡原因之首。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7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碍[1]。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卒中解剖部位、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等有一定关系[2]。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大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很高。便秘是急性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1],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一60%[2]。笔者应用星蒌承气汤治疗我科62例急性脑卒中痰热腑实症患者的便秘症状,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急性脑卒中痰热腑实症患者62例,均有便秘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面红、口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起病急,进展迅速,同时致死率、致残率高。脑卒中主要发病原因是脑部血管破裂或者形成阻塞从而引起血液无法进入大脑,使得脑组织形成损伤[1],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多发病,脑卒中发生后,因大脑组织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引发不同的症状,其中最常出现的是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下降[1]。相对于下肢,上肢包含了更多精细复杂的运动功能,恢复难度更大。因此,如何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可加速康复进程[2]。  相似文献   

18.
<正>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的一类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升高,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痉挛性抽搐、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2]。肌痉挛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脑内支配运动的神经中枢受损,对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减弱,使肢体肌群协调失衡,导致肌张力增高[3]。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针灸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缓解痉挛,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常见卒中类型,是指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1]。数据统计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类型的60%~7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等特点[2],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3]。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取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扩血管等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定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风患者便秘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素琴 《光明中医》2010,25(6):1094-1095
<正>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临床有40%~65.38%的中风患者可伴有便秘的症状[1],长期卧床的中风偏瘫患者发生便秘的比例高达90%以上[2]。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干燥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