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太康济民骨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0 d、30 d的临床可能性预测量表评分(wells评分)≥3分高危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印丽莉  刘志军  丁青 《中医正骨》2011,23(11):24-25,28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指标为术后第8天行DVUS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安全指标为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VT阳性5例(5/32,15.6%),对照组DVT阳性7例(7/32,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凝血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实现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见术式~([1])。静脉血栓栓塞(VET)的预防在骨科手术后至关重要,VET也是围手术期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因素~([2])。给予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药物抗凝治疗及物理预防措施是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联合药物治疗和物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totalhipreplacement)是治疗特殊髋关节创伤与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常用此法,而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的特殊性,实施身心整体康复,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改善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康复科和骨外科共同合作,对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整体康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下肢骨折、多发骨折为主,数据统计显示骨科术后DVT发生率高达32%~68%,而肺血栓发生率约10%[1]。因此准确评估DVT高危人群,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对降低DVT风险、加速术后康复意义重大[2]。西医治疗多采用卧床休息及腿部抬高、患肢冷敷、加压包扎、抗凝及溶栓等治疗,药物治疗虽能够抑制凝血酶活性,但长时间用药会增加出血风险,导致血小板减少,并且部分患者不耐受[3]。传统中医药治疗和预防DVT发生有一定优势,能够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改善下肢瘀血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调动机体抗栓机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和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修复内皮细胞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置换术(Total}lip Arthroplasty,THA)后,约40%~60%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约0.5%~2.0%的患者可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 ,因此,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形成十分重要.我们以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桃核承气汤防治术后DVT形成,并与低分子肝素钠(速碧林)抗凝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川芎嗪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150例患者分成3组,h组(50)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盐水0.3ml,B组(50)低分子肝素组,术前12小时体重〈50蚝者,0.2ml皮下注射,50~60蚝者0.3ml皮下注射,〉70蚝者0.4ml皮下注射;术后24小时至第7d,每天0.3ml皮下注射;C组(50)川芎嗪组,术后5%GS250ml+川芎嗪240mg静滴,每日一次,连续用7d。结果:所有病人术前及术后7d双下肢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0%,低分子肝素组为6%(和对照组相比P〈0.05),川芎嗪组为12%(和对照组相比P〈0.1)。在发生血栓的病人中,近端血栓与远端血栓的比率:对照组为4:1,治疗组为1.5:1。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DVT的发生,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部骨折术后最见的早期并发症,可致肢体坏死、肺栓塞、脑栓塞,带来严重后果。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早期预防为主。我科对2005年1月-2010年10月对2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有步骤的预防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3月—2005年12月36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前评估、加强健康宣教、制订活动计划、严密观察及利用药物及机械预防等综合预防措施。结果本组仅2例发生DVT,发生率5.6%,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预防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3月—2005年12月36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前评估、加强健康宣教、制订活动计划、严密观察及利用药物及机械预防等综合预防措施。结果本组仅2例发生DVT,发生率5.6%,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预防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川芎嗪结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下肢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结合组,随访3个月,根据静脉造影判断DVT的发生情况,根据出凝血情况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191例完成随访,53例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血府逐瘀汤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试验组除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外,另加血府逐瘀汤口服,用药时间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6、13dwells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下肢彩超,并记录2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3例,皮下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无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发生;试验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皮下出血1例,无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发生。2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PTT、PT与术前比较,术后6、13 d均延迟,组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D-二聚体、Fg与术前比较,术后6 d增高,与术后6 d相比,术后13 d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wells评分≥3分例数与术前比较,术后6 d增加,与术后6 d相比,术后13 d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B超确诊试验组发生1例股静脉血栓,1例皮下血肿,对照组发生2例股静脉血栓、1例腘静脉血栓,2例皮下血肿,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确定,且可减少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常见的并发症[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患者将从目前每年150万例发展到450万例[2],其中需要THA治疗的患者约占90%[3]。目前认为DVT的形成原因分别为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4]。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探讨临床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从而为相关研究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入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实施人工全髋关节术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预防干预措施)44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44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患肢周径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1在踝上10cm周径、髌下10cm周径和髌上10cm周径等三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指标水平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临床针对人工全髋关节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6.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因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导致行动障碍,使患者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下降,加上骨折后需较长时间卧床,易引起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我科自2009-2010年收治.例;颈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通过主动性的护理干预和针对病人的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7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只在术前、术后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发病原因实施如下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63%,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2.22%,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干预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翠竹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285-1286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前提下,其发生率为50%~70%[1]。由于DVT不易及时发现,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花费大,若引起肺栓塞后病死率高,因此,国内外目前达成的共识是DVT的干预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