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Vitalstim治疗仪与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予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郭景文 《甘肃医药》2022,(11):1001-100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徒手呼吸训练联合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对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徒手呼吸训练联合早期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训练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均提高(P<0.05),功能性吞咽困难评分(FD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VF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FDS评分低(P<0.05);干预30天后,两组的ALB水平、TSF、体质量与入院时对比,有所提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后Barthel指数均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徒手呼吸训练联合早期吞咽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及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对照组、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综合组则采用以上所有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1、2、3个疗程后对4组患者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1、2、3个疗程后,每组的VFSS评分都呈递增趋势,其中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的VFSS评分,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组与针刺组、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疗程后,各组的VFSS评分改善值均有提高,综合组的VFSS评分改善值最高,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康复训练、针刺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均有效,但3种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8例,依照康复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呼吸功能、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生命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观察组吞咽造影检查指标水平及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肺活量大于对照组,最长呼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恢复吞咽功能,改善呼吸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视频透视吞咽功能研究(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评价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VFSS评分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 FOIS)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OIS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吞食稀钡、浓钡、糊钡、包钡的VFSS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吞食稀钡、浓钡、糊钡的VFSS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本夫  张怀安  李召鹏 《吉林医学》2013,(31):6483-6485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洼田饮水测试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住院治疗15 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评级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均提高,但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9例,分为康复组43例,综合组43例,常规治疗组43例,观察3组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连续3个疗程治疗,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观察内容显著优于康复组、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应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卒中后肺炎发生率,早期促进饮食恢复,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13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假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疗效和吞咽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史建华 《中外医疗》2015,34(1):147-148,151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87-90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嵌入式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吞咽治疗仪及吞咽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吞咽康复训练、吞咽治疗仪的基础上实施嵌入式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和吞咽治疗仪,以21 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21 d进行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评价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在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MNA营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营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比于基础护理,嵌入式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吞咽治疗仪及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营养评分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齐文华  陈颖  殷淑萍 《吉林医学》2009,30(4):319-3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刘海飞  宋丰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918-1921
目的 研究标本配穴针灸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旨在为更好地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4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标本配穴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吞咽功能改善情况(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VFSS评分)与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 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59% vs. 83.78%,P<0.05);②2组治疗前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③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④2组治疗前VFSS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VFSS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FSS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⑤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5% vs. 5.41%,P>0.05)。 结论 标本配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总体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刘有山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82-1785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才藤分级、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才藤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才藤分级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才藤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吞咽半流质食物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前移距离和舌骨上移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吞咽时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时舌骨动度及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NME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肌力,有效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贵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106-107,109
目的观察廉泉穴药线埋植加舌针点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脑卒中恢复期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功能训练恢复吞咽功能,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廉泉穴埋植药线加舌针点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和饮水呛咳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照组总有效率(44.0%)(P〈0.01),提示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和饮水呛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廉泉穴药线埋植加舌针点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出现的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穴位作用、针刺作用、药物作用三结合发挥良效。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张莎莎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150-153
目的:分析补肾益髓开窍汤辅助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低频电刺激治疗仪)与观察组(联合应用补肾益髓开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吞咽功能、治疗时间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SWAL-QOL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A评分、MH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补肾益髓开窍汤辅助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快速缓解患者吞咽功能,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患者预后改善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ADL,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组治疗前后VFSS、SSA评分有明显差异(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FSS、SSA评分有明显差异(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较好。结论针刺结合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9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吞咽功能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Ⅳ、Ⅴ级病例数少于对照组,且Ⅰ级病例数17(34.69%)例明显多于对照组8(16.33%)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涛 《吉林医学》2015,(8):169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择32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患者康复信心的增强,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军华 《吉林医学》2012,33(21):468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闹组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而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困难的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