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辨治青少期情志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代医家对小儿"肝常有余"理论的认识,试从小儿"肝常有余"特性论述青少期情志异常证治机制。认为青少期情志异常与肝关系密切,"肝常有余"是青少期情志异常的病理基础之一,其治则为肝郁气滞型宜疏肝调肝,肝郁化火型宜清肝柔肝,肝阳上亢型宜抑肝平肝。  相似文献   

2.
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肝脾相关"理论可运用于小儿治未病,小儿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等疾病的诊治,亦可运用此理论。在治未病中,未病先防需健脾疏肝,病后调养应健脾调肝;小儿脾胃疾病除了运脾开胃,还应疏肝清肝、调畅气机;小儿肝胆病除了疏肝利胆,还应健脾化湿;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需抑木扶土、肝脾同治。正确理解"肝脾相关"理论并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注重肝脾同治,对提高儿科诊治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梅国强教授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分析疳积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梅国强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是疳积的基本病因,脾胃运化受阻是其基本病机;另强调辨清虚实,重视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特性,气有余便是火,易致肝郁化火乘脾,愈加伤及脾胃;临证时,梅国强教授运用“轻可去实”法治疗小儿疳积,善用轻清之品,以祛浊气、运脾气,攻补兼施,见解独到;另重点将小儿“脾不足”与“肝有余”有机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整理历代医家治疗情志疾病多从肝论治的理论论述,深入分析青少期"肝常有余"的脏腑特性,认为"肝常有余"是青少期情志异常的重要生理病理基础,青少期情志异常与肝关系最为密切;怒、兼夹忧悲等"阴性"情志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气机紊乱、气血失调为其核心病机。在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而致情志异常的基础上,易出现发热生风的临床症状;情志疾病发病首先侵犯本脏,进而累及他脏。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肝常有余"的源流与沿革,阐述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属性,并分析小儿对病邪的反应及病理变化的倾向性,探讨"肝常有余"在儿科疾病如肺系疾病、脾胃疾病、惊风、夜啼、多发性抽动症诊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导师运脾调肝法治疗儿童慢性腹痛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导师临诊,从辨病、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分析导师运脾调肝法治疗儿童慢性腹痛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导师认为,治疗儿童慢性腹痛须病、证结合。本病基本病机不离中焦虚弱、气机失调,临床以脾虚气滞证多见,病位责之脾胃与肝,临证注重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补固本,主张治须"肝脾同治"。以"运脾调肝"为治则,经验方由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专病专方,根据兼夹证灵活参变,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所附小儿慢性腹痛医案1则,以运脾调肝理气止痛为主,辅以消食和胃,调治1月,患儿腹痛症状得除。[结论]运脾调肝法为治疗儿童慢性腹痛有效治法,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裴瑞霞教授从肝论治亚临床甲减的辨治思想和选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裴瑞霞教授门诊,收集裴教授治疗亚临床甲减的典型医案,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等方面论述裴教授从肝论治亚临床甲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思路,并附典型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裴教授常以肝为着眼点辨证论治亚临床甲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亚临床甲减的发生多受情志因素影响,其病机与肝郁密切相关,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瘀互结为本病病理基础,并将其分为肝郁气结、痰气阻滞证,肝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郁血瘀、痰瘀互结证,肝郁日久、气阴亏虚证等4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常常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所举验案一为肝郁脾虚型,治疗当以疏肝解郁、健脾和中为基本原则,方选逍遥散加减;验案二为气阴两虚型,治疗当以益气养阴为基本原则,方选小柴胡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后均获得显著疗效。[结论]裴瑞霞教授从肝论治亚临床甲减,紧扣病机,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体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陈霞波教授运用"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辨治绝经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收集整理陈霞波教授的医案,总结陈教授运用"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阐释绝经综合征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一例以佐证。[结果]陈教授认为绝经综合征发病以肝为主导,治疗以调肝为要,创疏肝、清肝、滋肝、养肝四法,并注重乙癸同补、心肝同治、气血并调。而"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的核心内容强调了肝对于女子生理病理的重要性,提倡女科病从肝论治,这与绝经综合征病机特点和治疗方法如出一辙。所举验案辨为肝郁肾虚、阴阳失和之证,其肝郁之象显著,予丹栀逍遥散化裁疏肝解郁、协调阴阳治疗后,诸患皆和,可为证验。[结论]"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对于绝经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后学借鉴。  相似文献   

9.
总结陈志雄教授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经验。陈志雄教授从肝脾之生理出发,认为ITP病机以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为本,风邪、火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止血及预防出血为主要目标。治疗儿童ITP,需首辨急缓,急性期用药以祛风凉血止血为法,不可补益过早;慢性期用药以益气养阴为法,兼以祛邪化瘀;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特点,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以“平肝健脾,养血止血”为法,顾护小儿脾胃,以达“脾健肝畅”。临证中,灵活应用自拟经验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巴戟天、肿节风、仙鹤草、茜草、玉米须组成),分期、随症加减,在治疗儿童ITP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0.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理论,从一个侧而概括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早在《丹溪心法·小儿九十四》中就有“乳下小儿……肝只是有余”的说法。此后,万全在《家传育婴秘诀·卷之一》中更明确地指出了“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并作了详尽的论述。对儿科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临床应用中的粗浅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叶进教授从肝辨证论治女童性早熟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经验。[方法]以性早熟女童首诊三大主症(乳房发育、阴道分泌物及月经来潮)为切入点,从藏象及经络学说两方面探讨肝与女童性早熟发病的关系,介绍叶进教授从肝辨治性早熟的方法和用药经验,并附典型医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叶教授认为女童性早熟发病与肝关系尤为密切。肝肾阴虚是性早熟的基本病机,多兼肝气郁滞或肝郁化火等证。在滋阴降火的治疗基础上,叶教授灵活运用柔肝、疏肝、清肝之法,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其选药和配伍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重视顾护正气。案例具体展示了女童乳房早发育的肝脏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叶进教授从肝论治女童性早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运脾和胃调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方法]从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用运脾和胃调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生理上"脾常不足",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脾胃疾病多由饮食喂养不当、先天不足或久病重病损伤等所致,脾失健运、脾气困惫、脾湿胃燥、脾升胃降、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是其主要病机,若脾胃受损,可衍生多种相关疾病。在临床中将此治疗大法归纳为运脾和胃调肝,并可进一步细分为运脾、健脾、补脾、疏肝、柔肝、泻肝、和胃、清胃、降逆等诸多治法,可应用于小儿厌食症、再发性腹痛、泄泻、便秘等疾病的治疗中,并获得验证。[结论]运脾和胃调肝法是治疗小儿时期脾胃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慢性咽炎以自觉喉中有痰,频繁清嗓,伴咽干、咽痒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的“虚火喉痹”。近年来,小儿慢性咽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可注重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从肺肝论治小儿慢性咽炎,并收获良好临床疗效,方以银翘散加减。  相似文献   

14.
李振兰 《安徽医学》2001,22(2):40-40
化肝煎出自<景岳全书>由青皮、陈皮、栀子、丹皮、泽泻、白芍、贝母组成,凡由肝郁化火所致之月经不调不孕等症均可化裁运用,现报告临床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调肝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长期精神刺激、紧张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笔者应用调肝法治疗糖尿病 ,取得一定疗效。肝郁气结 ,化火伤津型 ,治以疏肝清肝养肝生津 ;肝郁犯胃 ,胃失和降型 ,治以疏肝和胃降逆 ,柴胡疏肝散合温胆汤加减化裁 ;肝阴不足型 ,治当疏肝养肝柔肝 ,一贯煎加减 ;脾虚肝郁型 ,治当健脾柔肝、舒肝 ,自拟方加减 ;肝肾亏虚 ,风阳内动型 ,治当滋补肝肾 ,平肝熄风 ,自拟方化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郑启仲教授运用疏肝乐食汤治疗肝脾不调型小儿厌食症经验。[方法]分析郑师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疏肝解郁,醒脾快胃"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分析经验方疏肝乐食汤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郑师认为"肝郁于脾,胃纳失司"是厌食症的主要病机之一,小儿少阳之体肝常有余,所欲不遂,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肝木克土,土失健运,胃纳失司。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疏肝解郁,醒脾快胃"治疗之法,创"疏肝乐食汤"治疗本病,切中病机,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所举食欲不振和反复厌食两则验案均符合疏肝乐食汤病机,以之加减,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郑师运用疏肝乐食汤治疗肝脾不调型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以期说明调肝通胃法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思路。[方法]通过跟随谢教授门诊抄方,对门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从患病特点、临床治法、处方用药特点几方面总结谢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以下三个特点:情志不遂而伤正、饮食不慎而伤脾胃、病程日久生痰瘀。针对以上的病机特点,谢教授确立调肝三法和通胃祛邪的治疗思路,其中调肝三法从气不升发、气机郁结、气郁化火三个角度,治以疏肝散郁、破气调肝、清肝泻火三种方法;通胃祛邪则是从消导的思路化除食积、痰瘀邪气,从补益脾胃的角度扶正固本,以此达到胃气通降,邪气不存的效果。验案中患者因饮食而发病,伴有情志不遂,结合舌脉,谢教授辨证分析为肝郁化火、脾虚湿蕴证,治疗以调肝清热、通胃扶正为法,获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谢教授运用调肝通胃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不同症状特点灵活变通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谢教授的经验从临床实践出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扩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报》2019,(12):2504-2506
肺癌的形成起于气,成于血,终于痰瘀毒,肝肺两脏在生理病理上息息相关,临证治疗肺癌应注重调理肝肺。根据发病部位:中心型肺癌多气郁毒热,木火刑金,治之以佐金平木;周围型肺癌多气虚气郁,津停痰瘀,治之以疏肝理肺。从邪气因素之气血痰瘀毒角度分析,理气为治疗肺癌的根本,理气重在理肝肺之气,肝肺气机通利,则气行、痰化、瘀散、毒解。调肝理肺法为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贯穿肺癌的治疗始终,临证时应灵活掌握具体方法,辨清病因病机,明确相应证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兼顾。  相似文献   

19.
肺癌的形成起于气,成于血,终于痰瘀毒,肝肺两脏在生理病理上息息相关,临证治疗肺癌应注重调理肝肺。根据发病部位:中心型肺癌多气郁毒热,木火刑金,治之以佐金平木;周围型肺癌多气虚气郁,津停痰瘀,治之以疏肝理肺。从邪气因素之气血痰瘀毒角度分析,理气为治疗肺癌的根本,理气重在理肝肺之气,肝肺气机通利,则气行、痰化、瘀散、毒解。调肝理肺法为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贯穿肺癌的治疗始终,临证时应灵活掌握具体方法,辨清病因病机,明确相应证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兼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运用“熄风法”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分析病案,归纳出连建伟教授运用“熄风法”治疗眩晕的主要证候,基本方药配伍,常用加减化裁等临床经验。[结果】眩晕的主要病机为风、火、痰、瘀、虚,其主要病位在肝,而治疗关键在于平肝熄风。连建伟教授善用“熄风法”治疗肝风内动引起的眩晕,其组方兼顾了眩晕的病理特点及肝的生理特性,并善于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结论】连建伟教授善于依法灵活组方,时眩晕及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有深入的研究,其“熄风法”的辨证、组方运用及加减化裁,针对肝风内动引起的眩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