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如腹胀、排气、排便时间延迟等情况,影响患者康复[1-2];因此,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提高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3]。本院采用穴位贴敷对LC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湖州市中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42例。  相似文献   

2.
<正>消化道穿孔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严重等特征[1],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内脏器官,出现腹膜炎、肠麻痹等一系列腹部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目前手术为最有效治疗方案,随着微创理念及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治疗多采用腹腔镜微创修补术,该手术可快速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胃酸对胃组织的损伤,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等特点[3],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PGID),影响患者康复并增加医疗负担[4]。  相似文献   

3.
<正>胃肠功能障碍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与手术引起的创伤、麻醉药品的使用、长时间的禁食水、对腹腔内脏器的刺激、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1],导致胃肠道动力、功能紊乱及胃肠道神经、胃肠道激素分泌失衡,发生炎症反应、菌群失调而发病[2]。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无自主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障碍,若得不到及时诊治,严重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手术的疗效和患者的预后[3]。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药常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动力药、调节肠道菌群、辅助通便等对症治疗[4],在治疗的同时患者易形成依赖性,且因术后禁食水不能口服而经鼻饲给药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5]。中医药治疗该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外治方法联合应用,可达到理想效果[6]。笔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受益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尽快恢复、美观效果等优势,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受麻醉、手术创伤的影响,常出现术后肠道蠕动缓慢、肛门不能自主排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利于术后恢复[1-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治疗重心。祖国医学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属于中医“肠痹”“痞满”等范畴,因手术克伐正气,脾胃虚弱,  相似文献   

5.
<正>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可因麻醉、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产生包括出血、肠梗阻、切口疝、胃肠功能紊乱等多种并发症[1]。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作为常见并发症之一,若因治疗不当,可引起肠粘连、感染[2-3]。西医以应用促胃肠动力类药物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刺激胃肠道发挥促动力作用。但此类药物疗效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具有多变性。而中药穴位贴敷[4-5]作为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应用中药透皮吸收后直接刺激局部神经,进入经络后起到调和气血、胃肠功能,以及驱邪外出,  相似文献   

6.
目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LC)是治疗急性胆结石并胆囊炎的常用方法,具有创伤小、适应症广、疗效稳定、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术后部分患者在短期或长期存在胃肠功能紊乱[1],影响患者手术效果,不利于术后恢复[2]。中医根据整体观念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3]。笔者临床应用自拟化湿通腑汤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患者,观察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内脏器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逐渐成为临床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手术的首选方法[1]。然而,尽管腹腔镜在操作技术、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术前肠道准备、术中气腹形成、麻醉药物的使用、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心理、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等原因可引起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如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异常、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具有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皮肤瘢痕小、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及需要外科手术的其他胆囊疾病[1]。随着LC的临床普及应用,因术中操作刺激胃肠道、麻醉、手术适应症的扩大、患者自身体质、胆囊切除等原因[2],在术后易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气排便障碍,严重时会引起腹内压升高、肠麻痹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对手术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LC术后积极干预防治并发症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目前临床上西医药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常给予胃肠减压、局部热敷、促进胃肠动力等对症治疗[4],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中药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脏腑经络理论联合西医药防治LC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应用穴位贴敷辅助治疗LC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8例的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文博  冯群虎 《新中医》2021,53(5):135-139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腹腔镜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7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益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照组予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比较2组胃肠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胃管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免疫球蛋白、血清Alb及PA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腑散穴位敷贴能促进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64-1766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的胆囊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26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均行开腹切除术,其中中药对照组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观察组和中药观察组均行腹腔镜切除术,其中中药观察组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给予中药辅助治疗对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为41.46%;中药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中药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镜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少,对胆囊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除手术方式外,依据中医理论对术后患者进行中药辅助恢复治疗则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腹腔镜切除术和中药辅助治疗应得到更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方式的改变,腰椎病变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腰椎病变已成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2]。手术是腰椎病变的根治方法,可有效缓解腰椎病变所致的腰腿疼痛,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心肺等系统基础疾病[4],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疼痛、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5];因此腰椎术后予以早期、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道疾病最常用的术式,术后常存在胃肠道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胆囊切除术后1周新发腹泻发生率约25%,术后3个月发生率约为5.7%[1].研究[2-4]表明,针灸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本试验观察术后6h电针干预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石青 《国医论坛》2024,(1):33-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术后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观察5 d,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胃肠激素水平、免疫功能,以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及CD3+、CD4+、CD8+、CD4+/CD8+与护理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胃肠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缩短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等[1]。腹腔镜切除阑尾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案,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2];但术后肠蠕动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排气不畅、腹胀等临床表现,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3]。因此,尽早恢复肠功能对阑尾炎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骨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减少,而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明显提高[1]。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发生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该病常用的方法,但是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比较明显的腰背部疼痛,从而导致手术效果及患者的术后恢复受到影响[2]。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肾虚血瘀[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104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7 d的血清炎性因子、红细胞多项指数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的血清炎性因子、红细胞多项指数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过程安全,患者恢复状况良好,且并发症较少,可提高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杂性胆囊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胆囊疾病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视其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为对照组(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60例)与观察组(腹腔镜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120例)。观察两组入选者围术期一般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较少,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疾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止痛药物用量,缩短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困扰男性患者的常见泌尿系疾病之一,在临床中,前列腺增生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男性,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1]。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加等,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也在不断加重,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2]。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传统手术、微创治疗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拥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势,是外科治疗该病的金标准[3]; 但受患者自身体质、手术难度等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4-5]。近年来,很多临床医生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尝试应用中医药方法收到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效果[6-7]。因此,2019 年 4 月—2020 年 4 月笔者在对 45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给予自拟补肾利湿化瘀汤进行治疗,所获结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并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31例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并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停用抗凝血药物,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术中应用低气腹压力、超声刀解离等技术;术后24 h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术后2~3 d胃肠功能恢复后开始服用抗凝血药物。结果 3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的腹腔内出血和切口渗血;出院后1个月复查未发现再发血栓、冠状动脉支架狭窄等情况。结论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经围手术期处理和术中低气腹压力、超声刀技术的应用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THA能够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是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以及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1-2];但对THA术后康复认知尚不足,康复早期若不给予重视,可能会导致关节脱位、粘连、静脉血栓、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情况,影响手术效果[3]。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患者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