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索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PTGD)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病人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PTGD治疗的34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穿刺前后炎症指标、危重症评分、肝功能指标改变以及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局。结果 34例病人,轻症急性胰腺炎9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25例,穿刺成功率为100%。病人穿刺前与穿刺后1周以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15.58±7.62)×109/L比(11.06±6.45)×109/L,P=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13.76±7.34)×109/L比(9.11±6.15)×109/L,P=0.003],降钙素原[M(P25,P75),1.10(0.42,3.19)μg/L比0.39(0.17,1.12)μg/L,P<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液中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接诊的50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接诊的50例非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尿液中CHI3L1水平,采用Peason分析法分析尿液中CHI3L1与血清PCT、CRP、WBC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尿液中CHI3L1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PCT、CRP、WBC及尿液中CHI3L1水平分别为(4.61±0.64)μg/L、(50.76±5.43) mg/L、(16.82±2.59)×109/L、(194.98±33.65) pg/m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6±0.40)μg/L、(40.31±4.49) mg/L、(13.65±1.74)×109/L、(102.93±28.34) pg/mg,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1例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接受PSE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治疗HCC的同时,为提升白细胞与血小板水平,采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分析患者治疗前、PSE治疗后3个月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肝脏硬度(LSM)、胆碱酯酶(CHE)、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PSE治疗3个月后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ICG-R15显著降低[(10.95±6.08)%vs (13.34±5.19)%,t=2.39,P=0.04);LSM和CHE均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PSE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常规指标WBC [(4.81±1.82)×109/L vs(2.43±0.60)×109/L]、PLT [(120.55±62.50)×109/L vs (63.40±...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Ma KS  Wu Q  Liu QD  Bie P  Dong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5):944-946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大、脾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在全麻、超声引导下经皮、开腹术中及腹腔镜下对 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大、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RFA治疗。术前血细胞计数示 :白细胞为 ( 2 0± 0 7)× 10 9/L ,血小板 ( 2 5±10 )× 10 9/L ,红细胞 ( 3 0 8± 0 5 6 )× 10 9/L。将RFA针经皮、开腹术中及腹腔镜下在超声引导下经脾脏脏面插入脾脏中上部 ,RFA平均时间为 ( 36 4± 5 4 )s。术后进行血常规、CT复查评估 3个月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合并脾包膜下血肿及皮肤烧伤各 1例 ,6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少量左侧胸腔积液 ,2例行穿刺抽液 ,余无自觉症状。RFA后 10d左右增强CT测定脾脏体积和RFA病灶体积 ,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的比率为 2 3 3%~ 88 9% ,平均 ( 4 9 1± 2 0 3) %。术后 14d白细胞 ( 5 5±0 9)× 10 9/L ,血小板 ( 12 4± 2 1)× 10 9/L。RFA术后 33d ,白细胞 ( 5 4± 1 1)× 10 9/L ,血小板 ( 2 0 5±34)× 10 9/L ;与术前相比 ,血小板和白细胞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RFA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大、脾功能亢进症具有安全、近期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高龄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以44例高龄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LC术前接受的治疗情况不同分为研究组(PTGBD组,n=20)和对照组(保守治疗组,n=24)。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52.78±6.65)min vs(72.56±10.63)min]、术中出血量[(12.10±2.77)mL vs (18.52±2.47)mL]和术后住院时间[(5.85±0.75)d vs (8.91±1.09)d]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20.33±2.99)h vs (28.27±4.38)h]及早期下床活动时间[(28.66±3.29)h vs (39.31±4.33)h]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WBC、CRP、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 d两组WBC[(5.84±1.01)×109/L vs (6.72±0.67)×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儿童急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患儿5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静脉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变化。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9.29%比64.28%,χ2=4.9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后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46.55±12.16)mg/L比(54.39±15.62)mg/L,(12.89±5.53)mg/L比(16.17±4.86)mg/L,(3.04±2.12)mg/L比(4.32±2.28)mg/L,t=2.096、2.358、2.176,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3周后的WBC水平低于对照组[(7.21±3.51)×109/L比(9.93±2.19)×109/L、(6.05±1.67)×109/L比(7.92±1.44)×109/L,(t=3.479、4.487,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3周的ESR水平低于对照组[(18.32±6.15)mm/h比(21.86±5.78)mm/h,(t=2.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明显提高急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患儿的治愈率,并显著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MAP评分情况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APN)处理T1期肾肿瘤的手术结果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120例行RA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影像资料予以梅奥粘连评分(MAP),分为MAP低分组(81例)和高分组(39例),比较MAP低分组和高分组患者基本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MAP高分组相比MAP低分组男性占比[89.7%(35/39) vs.63.0%(51/81]、年龄[(58.1±10.5)岁vs.(51.7±11.9)岁]、体质量指数[(26.1±3.2)kg/m2 vs.(24.6±3.9)kg/m2]、高血压病史占比[53.8%(21/39) vs.32.1%(26/81)]、手术时间[(154.9±34.6)min vs.(132.3±33.3)min]、术中出血量[50(30,100)ml vs.50(20,50)ml]以及术前白细胞[(6.3±1.5)×109/L vs.(5.7±1.6)×109/L]、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对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对本院201 1年1月至2014年12月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46例,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观察和分析患者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前2h和术后48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性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44例顺利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2例行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术后48h复查血WBC、NEUR、CRP和PCT感染性指标均较前术前2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患者待感染控制及引流充分后再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结论 对于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采取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有利于预防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和严重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豪  秦涛  卞春安 《临床外科杂志》2023,(11):1035-1039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食管异物诊治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索需要外科治疗病人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1月~2021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消化内科、急诊科、影像科以及麻醉科参与的MDT诊疗的食管异物病人10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内镜治疗组85例经静脉麻醉内镜取异物;外科手术组23例,行开放手术或开放手术加内镜治疗。比较内镜治疗组与外科治疗组就诊时间、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异物种类、内镜下表现、嵌顿位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内镜治疗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外科治疗组[(59.21±13.12)%VS(52.65±12.66)岁,P<0.05],两组就诊时间呈偏态分布,经秩和检验分析表明,外科治疗的病人就诊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物类型、食管损伤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89±3.08)×109/L和(11.69±6.9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6.16±2.96)×10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资料71例。分为脓毒血症组及严重脓毒血症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CRP值、PCT值及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CRP值分别为(45.92±12.31)、(61.31±18.82)mg/L,PCT值分别为(3.80±0.62)、(5.55±1.47)ng/m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3.79±3.20)、(19.68±3.98)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CRP、PCT及APACHEⅡ评分对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消融术中多针、多角度消融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为24例患者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行微波消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消融效果、并发症,总结消融针的进针设计思路。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黄疸、肠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MRI,1例未完全消融,23例完全消融。术后第2天血常规白细胞[(7.80±3.14)×109/L vs.(5.68±1.94)×109/L]、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23.50(18.25,41.00)U/L vs.119.00(79.13,235.18)U/L]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角楔形模型可很好地帮助确定腹腔镜超声引导下消融的中心点及范围。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行肝肿瘤消融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肿瘤病灶消融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与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发生早期胆道感染时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道梗阻患者63例。根据术后胆汁培养和症状体征分为非感染组(24例)和感染组(39例)。比较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值(NE%),分析PCT、WBC和NE%在胆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包括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性、约登指数,分析手术前后感染者的PCT、WBC和NE%变化。 结果感染组患者PCT、WBC和NE%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1.35 ± 0.15)ng/ml、(9.48 ± 1.17)× 109/L、(79.24 ± 7.83) vs.(0.16 ± 0.04)ng/ml、(8.14 ± 0.87)× 109/L、(67.93 ± 6.09)](t = 37.936、4.841、6.035,P均< 0.001)。感染组患者PCT、WBC和N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568和0.519,PCT作为检测指标的敏感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显著高于WBC和NE%。感染组患者术后3 d PCT、WBC、NE%水平显著低于术前[(2.63 ± 0.21)ng/ml、(10.27 ± 1.35)×109/L、(79.96 ± 7.23) vs. (0.86 ± 0.09)ng/ml、(8.23 ± 0.97)× 109/L、(71.11 ± 6.36)](t = 39.049、6.442、4.933,P均< 0.001)。 结论PCT对胆道梗阻患者发生早期胆道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上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膀胱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0例UTU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SII预测膀胱内复发风险的截断值,比较不同SII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无复发生存期(R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ROC曲线显示,SII对UTUC患者RFS评价的曲线下面积为0.688,最佳截断值为410.3×109。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TUC患者SII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SII<410.3×109组与SII≥410.3×109组的膀胱内复发率分别为10.5%、41.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II≥410.3×109组患者RFS显著差于SII<410.3×109组(P=0.000)。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术前肾积水、术前SII是影响UTUC患者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SII作为一种炎症指标,可用于评价UTUC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做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进行常规药物保肝利尿等治疗,52例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55例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结果 30例进行常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和血常规各项指标没有好转;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2例常规治疗+门静脉自体骨髓输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P<0.05);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5例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治疗后1和3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P<0.05);3例手术后1周内死于创面出血诱发的肝衰竭。治疗3个月后,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与常规治疗相比,在白细胞数[(6.28±1.63)×109,(3.39±0.98)×109,(3.04±0.65)×109]、血红蛋白量[(107.16±19.25)g/L,(98.66±19.81)g/L,(92.54±17.52)g/L]、血小板数[(223.00±47.99)×109,(45.52±12.93)×109,(38.64±9.48)×109]方面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常规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没有明显疗效。常规治疗加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可以明显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但是不能缓解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加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可以解除脾功能亢进,并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但是脾切除术后创面渗血容易诱发肝衰竭,有较高手术风险。对肝功能C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先作上腹部小切口经网膜右静脉插管输注自体骨髓,待肝功能好转后,再做脾切除,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60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次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29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乌司他丁(31例)。比较两组的血肌酐、血尿素、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免疫指标等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均P<0.001),CD8+低于治疗前(P<0.001),且研究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与血尿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肌酐与血尿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TNF-α、IL-10与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二醛(MDA)低于治疗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MDA低于对照组(P<0.05),SOD、CA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尿源性脓毒血症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肾功能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术前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 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18篇,经分析结果显示有9个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及95%CI分别为:女性3.89(2.07,7.31);年龄(≥60岁)1.71(1.23,2.39);糖尿病3.15(2.10,4.72);血常规(白细胞≥10×109/L)2.86 (1.66,4.92);尿常规(白细胞≥+)2.43(1.35,4.37);尿培养(阳性)1.60(1.12,2.29);结石大小(≥2 cm)1.94(1.49,2.54);鹿角形结石3.07(1.78,5.31);肾积水(中重度)1.57(1.02,2.43)。 结论高龄(≥60岁)、女性、合并糖尿病或术前感染、结石≥2 cm、鹿角形结石、肾积水较重的患者PCNL术后更易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采取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治疗的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观察肿瘤坏死情况,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肝总动脉、脾动脉直径及肝、脾体积等指标。结果 序贯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PLT及WBC明显上升(术前:PLT 39×109/L,WBC 2.83×109/L;术后:PLT 114×109/L,WBC 6.75×109/L);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术后5分),术后肿瘤完全灭活,脾肝总动脉比值下降(术前:2.1,术后:1.2),肝体积增加(术前:742 cm3,术后:1 019 cm3),存活脾脏体积减少(术前:858 cm3,术后:188 cm3)。结论 脾动脉主干栓塞序贯肝脾微波消融可能是治疗小肝癌并脾功能亢进的优选方案,此方案在局部根治小肝癌的同时,可纠正脾功能亢进及脾动脉盗血,并改善患者肝功能;该序贯治疗还可能促进肝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术前给药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50例,A、B、C组患者术前麻醉诱导前分别予0.5×104 U/kg、1.0×104 U/kg、1.5×104 U/kg乌司他丁(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静脉泵注,D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4组患者术前(麻醉诱导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免疫功能,以及术前、术后第3天的凝血因子水平。结果:1)免疫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3天CD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4组患者术后第1天CD3+、CD4+水平及CD4+/CD8+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而术后第3天A、B、C组患者CD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妊娠相关与非妊娠相关两种发病因素所致肾皮质坏死(renal cortial necrosis, RCN)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RCN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因素分为妊娠相关RCN和非妊娠相关RCN,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结果 妊娠相关RCN 14例,非妊娠相关RCN 4例。妊娠相关RCN主要诱因是产后出血(5例)及子痫(5例),非妊娠相关RCN原因包括感染、低灌注和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相关RCN确诊时间长(40.6 d比24.5 d),急性肾损伤比例更高(100%比0),血红蛋白(78.2 g/L比142.3 g/L)和血小板(45.5×109/L比195.5×109/L)更低、乳酸脱氢酶(2046.8 IU/L比219.3 IU/L)更高。经肾活检诊断为RCN的患者中妊娠相关RCN有9例合并TMA,非妊娠相关RCN有1例合并TMA。妊娠组接受血液透析14例,血浆置换1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成人CAEBV感染者,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EB病毒相关抗体、病毒载量和细胞免疫表型。 结果48例成人CAEBV患者年龄(40.8 ± 14.4)岁,均有发热症状。严重肝功能衰竭、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和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2%(14/48)、47.9%(23/48)、12.5%(6/48)和22.9%(11/48)。患者血浆EBV DNA拷贝数中位数为2.9 × 104(5 × 102~5.8 × 106)拷贝/ml。32例患者完成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B细胞、NK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水平分别为25 × 109/L(0,19.6 × 109/L)、82.5 × 109/L(54 × 109/L,183 × 109/L),332.5 × 109/L(178.25 × 109/L,534.25 × 109/L),302 × 109/L(190 × 109/L,573.5 × 109/L),53.1%(25/48)患者出现CD4/CD8比值倒置(< 1)。CD38+CD8+ T细胞百分比中位数为93.2%(49.1%,99.7%),HLA-DR+CD8+T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71.25%(17.1%,97.5%)。 结论成人CAEBV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关系密切,B细胞、NK细胞和CD4+ T细胞水平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