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干预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MDT营养管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干预10天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率、早期康复指标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8.37%(9/49)高于研究组(P=0.008);10天营养支持后,研究组前清蛋白(PA)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PA及清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IgA、IgM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待机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拔出胃管时间及拔出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T协作团队实施的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短期营养支持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0年1—2022年6月期间,选择院内收治的66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对照组、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组采用短期营养支持配合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营养状态[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评估肺功能变化[用力肺活量(FVC)、呼吸气流变化率(PFF)、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营养状态指标Hb、Alb、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结论:采用短期营养支持配合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提升肺功能水平,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指标,以及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恢复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Alb、PA、TP等营养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IgA、IgM、IgG等免疫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IgA、IgM、IgG等免疫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肠道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护理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节化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63例重症颅脑损伤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232,对照组n=231,对照组为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细节化护理,研究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评估组间误吸、腹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干预后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中采用细节化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王婷  ;杨静娟 《现代养生》2014,(24):279-281
目的:总结对心脏病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营养饮食护理的体会,提出能较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对策。方法:以我院住院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心脏病手术患者为护理观察对象。将其按随机抽签法均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饮食护理,研究组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饮食护理方案。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血清白蛋白(ALB)检测等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营养改善状况,同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营养不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的ALB水平下降,研究组则有显著上升(P<0.05)。结论:心脏术给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营养损耗,根据身体情况给予对应的营养饮食护理,可迅速改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分析40例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有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并与40例未并发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的CAPD治疗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炎症指标以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会显著影响患者的营养水平,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住院风险并影响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诊治的早产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风险预警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比较2组患儿干预1、3个月时体质量、身长、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量表(NBNA)评分、小儿智能发育量表[智能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及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比较2组患儿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3个月时,研究组患儿体质量及身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时,研究组患儿NBNA、小儿智能发育量表中MDI及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时,研究组患儿PA、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联合营养干预能促进早产儿智能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环管理配合层级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心境状态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04例GDM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环管理配合层级管理,统计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护行为量表(DSCS)评分、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及SDS分值低于对照组,两组GSES评分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遵医用药、规律锻炼、饮食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的17.31%,工作满意度94.23%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取循环管理及层级管理对GDM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调节其心境状态,改善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提升自护行为,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营养强化综合干预方案对胃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和不良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住院化疗的胃癌患者1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6~8个周期常规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强化干预联合集束化干预。首次化疗前和第6次化疗后测量两组体质量、血清白蛋白含量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营养指数;同时评价两组不良症状和机体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化疗前后体质量下降率为(10.98±2.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0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照组患者营养指数明显低于首次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数与首次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研究组患者疲乏无力、疼痛评分均较首次化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疲乏无力、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机体功能水平明显高于首次化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营养强化联合集束化干预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缓解不良症状,提升机体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营养状态对胃癌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400例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铁蛋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铁蛋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5%(5/200)低于对照组的7.0%(1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1,P=0.032);研究组患者发生胃瘫1例,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腔出血、肠梗阻和胃瘫均有发生;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8.41+4.56)d相比对照组(22.58+5.48)d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4,P=0.026)。结论胃癌大部分切除患者营养指标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具有较强相关性,通过进行肠内营养积极补充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作业程序(SOP)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8例行ESD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围术期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SOP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生命质量(EORTC QLQ-C30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EORTC QLQ-C30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的EORTC 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结论基于SOP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早期胃癌ESD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生命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间120例我院收治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研究组60例予以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比较手术相关指标、尿动力学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量表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性功能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丢失量小于对照组,腺体切除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VR、IP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Qmax、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发生率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研究组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8.33%)(P<0.05)。结论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可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及性功能,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何芳  李银 《现代医院》2023,(8):1281-1283+1286
目的 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72名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把住培医师分为研究组36名与对照组36名,对照组采取双导师制度教学,研究组在双导师制度教学的基础上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6个月后比较两组技能操作、理论成绩、Mini-CEX评分、临床差错事件发生率和住培医师的培训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技能操作、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Mini-CEX评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沟通技巧、临床判断、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整体表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诊断错误、医嘱错误、职业伤害、医患矛盾等临床差错事件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5.00%,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的培训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3.3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能提高住培医师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延伸营养护理干预方案在宫颈癌急性放射性肠炎(AR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AR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延伸营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放疗期间的ARE转归情况、干预前后的营养情况、患者出院时与出院半年后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期间ARE转归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干预前,2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及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NRS2002及PG-SG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RS2002及PG-S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健康宣教联合多学科干预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行子宫肌瘤腹腔镜术治疗的20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104例患者。常规组实施传统管理,研究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多学科干预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 d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术后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3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心理状态改善效果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74.04%,研究组满意度为95.19%,相比常规组,研究组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75,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联合多学科干预后的联合管理效果显著,通过干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疼痛程度进一步减轻,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同时患者对于该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也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标准化综合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不良情绪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62例慢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以及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自制遵医行为评估量表中按时用药、按时作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4个维度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血清前白蛋白(PAB)及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血清PAB及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管理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信封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放疗治疗的肿瘤患者80例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饮食指导,40例观察组患者行个体化营养管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管理应用于肿瘤放疗患者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专业化护理在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别对我科2015年11月—2016年12月间接诊的82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例:研究与对照两组均41例.研究组行专业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比较放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89.73±6.25)分vs.(78.45±5.97)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疗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85.3778.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积极引入专业化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提高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评分(33.29±6.47)分、SAS评分(33.31±6.54)分和PSQI评分(6.49±1.58)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 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心理状态,维持良好睡眠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9年3月—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负面情绪评分、营养状况评分、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RS2002和MQS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V1、FVC、FEV1/FVC及6MW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GR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5,P<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对促进老年COPD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