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引导肝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肝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对不明原因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意义。方法:2009年6月以来收住的肝细胞性黄疸29例,平均住院1周以上,经常规方法未能明确诊断,实施超声引导肝穿活检术,使用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16/18G穿刺针。结果:29例穿刺肝活检均获得组织标本,作出病理诊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安全性较高,对不明原因的肝细胞性黄疸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方式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优缺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 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的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的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的病例行2次或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一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37例患者再行"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的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的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一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3.
B超引导下经皮细针吸取肝脏肿瘤活检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 1.我院超声科于1999年5月~2000年3月,对56例肝肿瘤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和6例胃肠道癌肿手术后肝转移),在B超导向对肝肿瘤瘤体内进行酒精注射前后,细针活检的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肝癌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复发或经肝动脉栓塞术后肝内出现新的结节;或因肿瘤多发而无法手术者;或因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缺乏手术指征;或因小肝癌患者要求非手术者,以及胃肠道癌肿手术后出现肝内转移性肿块者。 2.B超定位及穿刺活检方法:采用仪器为日本生产ALOKa—650超声仪,带3.5 MHz普通探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活检对HBV携带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HBV携带者,在B超引导下行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34例患者中,仅2例(1.49%)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G0S0);在105例HBV DNA≥10^5copies/ml(或HBeAg阴性者HBV DNA≥10^4copies/ml)的HBV携带者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者80例(76.19%),即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在100例HBeAg(+)与34例HBeAg(-)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08);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感染者,HBV DNA载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557),HBV DNA≥10^7copies/ml与HBV DNA〈10^7copies/ml感染者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P=0.001)。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者,应及时进行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成本的传统肝活检术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1 424例患者应用Menghini快速负压法肝活检术的取材效果、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Menghini快速负压法肝活检术1次进针就能取得合格肝组织标本率为98.81%,仅有14例需行第2次进针方取得合格的肝组织,总的穿刺取材合格率为99.79%,并发症发生率2.46%,主要并发症为疼痛症状,无内出血、气胸、腹膜炎、误穿其他脏器、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Menghini快速负压法肝活检术的安全性良好,费用低,在当今仍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和影像学的相关性,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47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并进行肝活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47例,病理检查证实28例,临床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59.60%,1例外科手术切除前肝活检未查见癌细胞的患者,术后证实为胎儿型肝母细胞瘤,有2例做肝活检2次,有2例做肝活检3次而查见癌细胞。结论肝活检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客观误差,需多次多部位多方向取材,并结合血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以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对肝病可疑者可经下列四种方法作穿刺活检:经皮穿刺活检法、腹腔镜或剖腹直视下穿刺活检,超声或CT监视下活俭以及经颈静脉肝脏活检。经皮肝活检简单、快速而安全。虽有多达5.9%的病例发生轻微并发症,但严重并发症并不多见,其死亡率约0.01%。对凝血机制紊乱或大量腹水的晚期肝病患者禁忌作经皮肝穿刺活检,此时,常可考虑经颈静脉或其他方法行肝活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ALT正常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与患者年龄、HBV DNA载量、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0岁的肝组织病变以轻度为主,≥30岁且40岁者以中度病变为主,≥40岁者以重度病变为主(P0.05);当HBV DNA载量5×105拷贝/ml时,以重度改变为主(P0.05);ALT水平为0~20 U/L时肝组织以轻度病理改变为主,20~30 U/L以中度病理改变为主,30~40 U/L以重度病理改变为主(P0.05)。结论对ALT持续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应结合其年龄、HBV DNA载量及ALT水平综合评估,40岁以上、HBV DNA载量5×105拷贝/ml、ALT水平在30~40 U/L的患者,应行肝组织活检以明确疾病有无进展,即使不做肝组织活检,也应予以合理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患者两点肝穿刺活检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肝穿刺活检术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上,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但肝穿刺获取的组织很小,有无取样误差?有多大的取样误差?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对68例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做了两个部位的肝活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1992~1994年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和乙型肝炎的我院传染科住院患者,无选择地对68例患者进行了肝活检,其中男性65例,女性3例,年龄16~47岁。  二、方法  采用1秒钟快速负压抽吸法穿刺,肝穿刺时分别在两个穿刺点向不同方向吸取肝组织,两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21例慢性肝炎患者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穿活检组织中的HBV DNA,并与其中的16例新鲜肝组织HBV DNA检出率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穿刺活检组织HBV DNA检出率为71.43%(15/21),新鲜肝穿组织中HBV DNA检出率为87.50%(14/16),两者比较P>0.05。本文结果表明:(PCR)技术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穿刺活捡组织中的HBV DNA,具有材料来源广,易于保存等优点,适用于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常伴有凝血机制障碍,经皮肝穿有一定危险性。为此,作者对117例需作肝活检但伴凝血机制障碍者(凝血时间比对照者延长3秒或更长、血小板计数<80×10~9/L)作前瞻随机试验,比较经颈静脉及经皮肝活检的安全性及效果。17例因各种原因被剔除,余100例中44例接受经颈静脉肝活检,56例接受堵塞经皮肝活检,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程度相仿。经颈静脉肝活检:常规静脉注射安定和局部麻醉后,先将10F导管插入右侧颈内静脉(偶可在左侧)。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30例肝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特点,以总结经验。结果23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11例出现一过性腹痛,1例出现腹腔内少量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出血停止。我们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结论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是各种肝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做好护理工作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痛苦,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3.
肝结核病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现就我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的 2 2例肝结核病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诊断依据(1)肝穿刺活检 ;(2 )腹腔镜检查 ;(3)剖腹探查取肝组织活检 ;(4 )腹部 X线下肝区钙化灶有重要价值。2 .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 ,男 8例 ,女 14例 ;年龄 2 2~ 72岁 ,平均 38岁。症状 :发热 2 1例 ,食欲减退 2 2例 ,消瘦 16例 ,腹胀 16例 ,腹痛10例 ,恶心 7例 ,盗汗 6例 ,呕吐 2例 ,便秘 1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1例。肝大 15例 ,右肋缘下 2 cm者 10例 ,4 cm者 3例 ,6 cm者 1例 ,10 cm者 1例。肝表面可触及结节者 6例 ,脾大 3…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经颈静脉肝穿活检(TJLB)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LF)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并与已建立的临床标准比较其价值。 病例与方法:对61例(2~81岁)FLF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人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颈静脉行肝穿刺活检,按有无纤维化、胆  相似文献   

15.
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作者对52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中,经病理学证实,原发性肝癌23例(44.2%),其余病例亦各获得正确诊断。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刺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安全、准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肝占位性病变的确诊技术。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炎受者肾移植术前肝活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CRF)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肾移植前肝活检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96年元月至1998年6月我院24例CRF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肾移植前行经皮肝活检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结果。其中14例接受肾移植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24例患者肝活检的成功率1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需输血治疗者4例(16.7%);无一例需手术治疗或死亡。24例急诊中,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肝活检术中,组织取材后即刻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脏损伤性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超声引导下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各种肝脏疾病住院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包括61例弥漫性肝实质病变和7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于肝活检后即刻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穿刺部位的异常血流信号,如有...  相似文献   

18.
瞬时弹性测定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镭  陆伦根 《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1):788-790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致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表现,是预示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测定肝纤维化程度有助于制定处理方案。在早期,严重的肝纤维化由临床触诊感知。1883年Ehrlich等第一次作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1958年Menghini采用抽吸法代替切割组织法,称为“一秒钟穿刺”。以后广泛开展肝穿刺活检,使之成为诊断肝纤维化的重要手段和“金标准”。近年来又增加经颈静脉活检和经腹腔镜活检法。然而,肝活检也有缺点,如创伤性,不易被患者接受,操作有一些并发症,不宜频繁多次活检,肝活检穿刺标本很小,只占肝脏质量的1/5万。即使活检取材合格,病理诊断仍常不一致。不同学者对同一标本可有不同的诊断意见,只有65%的标本纤维化分期诊断正确。  相似文献   

19.
肝活检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成忠  万谟彬 《肝脏》2001,6(3):176-179
世界上首例肝组织抽取术报道于 1883年。 192 3年 ,德国人Bingel施行了首例以诊断为目的的经皮肝活检术。其后 ,此项技术被不断完善 ,尤其是在 1970年 ,Menghini发明了“1秒钟穿刺法”后 ,肝活检在肝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以及与活检过程相关的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病率 ,使其被临床广泛接受[1] 。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影像技术及药物疗法 (如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的进步和肝移植术等 ,大大促进了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此也使得作为肝病诊断重要手段的肝活检技术及指征在不断地变化 ,本文就此方面进展加以…  相似文献   

20.
上海瑞金医院传染病科自1999年以来对数十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损害患者做肝活检,其中1例经肝活检发现了早期血色病。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0岁,自10岁起发现巩膜皮肤黄染、尿黄,无消化道表现。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