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针刺百会治疗组与西药治疗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34.92%,对照组痊愈率17.4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百会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易接受、疗程短、无副作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对照组愈显率为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愈显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加悬灸百会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悬灸百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悬灸百会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刺加悬灸百会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1]。2003-03~2006-03,我科采用针刺结合悬灸百会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36例,并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32例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5.
耳穴贴压配合百会、风池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1995~ 1999年 ,作者采用耳穴贴压配合百会、风池穴针灸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 76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6例 ,男 32例 ,女 44例。年龄 36~ 6 9岁 ,平均 46岁。病程最短 5天 ,最长 3年 ,平均 6 8天。本组均具有发作性眩晕 ,颈部转动后加重 ,伴恶心、呕吐者 2 6例 ,伴头痛及颈部僵痛者 37例 ,伴耳鸣、听力减退者 13例。2 治疗方法2 .1 耳穴贴压 取肝、肾、内耳、颈椎、神门、枕、皮质下等穴 ,常规消毒耳廓皮肤后 ,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在耳穴上 ,用手指按压胶布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嘱患者每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针刺 C3~ C5颈夹脊穴、大杼、大椎、风池、百会 ,与对照组 30例单纯药物治疗作比较。结果 :针刺组综合疗效优于药物对照组 (u =2 .5 786 ,P =0 .0 0 99)。结论 :该疗法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收益 OR=0 .17(建议进一步加大观察例数 ) ,NNT=7。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力灸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动力灸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疗法。治疗10天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力灸结合针刺方法改善颈性眩晕主要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结合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8.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而颈椎病又是引起的眩晕的常见原因。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患者的年轻化,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严重不便。作者受名老中医李仲愚教授学术思想启发,并根据吴节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八荒及百会麦粒灸治疗颈性眩晕这一全新的治疗模式。该法临床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CV)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气血运行不畅,脑窍失养为其主要病机,多见于中老年人.2010年2月-2010年12月,笔者对40例眩晕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电针项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仝光照  高旸 《山西中医》2009,25(3):57-57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ne—Lieon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有眩晕,颈枕痛及颈神经根压压迫症状。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随同导师在门诊采用颈夹脊针刺法为主治疗55例颈性眩晕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百会穴压灸联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压灸组和悬灸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压灸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会压灸,悬灸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悬灸。观察并记录3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3组治疗前眩晕程度、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眩晕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压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灸组和悬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3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灸组优于针刺组和悬灸组(P0.05)。结论百会穴压灸联合针刺可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程度及脑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9例给予夹脊穴针刺,研究组61例联合给予头针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72.13%、有效率96.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g,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针刺大椎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除使用牵引或手术治疗外,运用针灸疗法治疗,也能取得良好效果。1997年~2001年,笔者采用针刺大椎穴治疗42例颈性眩晕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疗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96%,总有效为85.18%,对照组治愈率为52%,总有效为72%,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实按灸百会穴配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愈显率为41.7%,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经卡方检验,均P<0.05,表明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P<0.01)。结论实按灸百会穴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19.
向齐  刘麒麟  向诗余 《吉林中医药》2014,(6):633-634,639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除外5例脱落病例,实际纳入统计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2组均取百会、风池、天柱、大杼穴针刺,治疗组加用四神聪穴,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7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3.94%)优于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85.29%)。结论针刺四神聪穴可有效调节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林冰  夏进 《吉林中医药》2011,31(3):240-241
目的:观察艾灸与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门诊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半夏10g,天麻10g,茯苓10g,陈皮10g,白术15g,甘草5g,葛根10g,丹参10g,红花10g,生姜3片,大枣2枚)配合艾灸百会穴。2周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片治疗,6mg口服,1日3次,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82.9%。两组均能改善眩晕症状,二者均能较治疗前有效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但两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汤剂配合艾灸治疗眩晕能有效缓解颈性眩晕之眩晕、视物旋转等症状,与西药倍他司汀片相比疗效相当。中药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小,配合中医特色之艾灸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