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后筛房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最后筛房的解剖发育情况及其解剖毗邻关系对临床开展蝶鞍区域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50具成人头颅进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重点观测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测得其矢状径位于5.76~21.48mm之间。其中,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23侧(23%)。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的不同形成蝶上筛房的有28侧(28%)。形成蝶旁筛房的有5侧(5%),形成Onodi窦的有24侧(24%)。结论: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扫描在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及临床手术中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可形成蝶上筛房、蝶旁筛房或Onodi窦对临床开展蝶鞍区域手术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高分辨多排螺旋CT研究鼻中隔和中鼻甲解剖变异,并评价它们对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0例行鼻腔和副鼻窦高分辨多排螺旋CT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岁。所有受试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机行高分辨容积扫描,层面从硬腭至额窦上缘,准直0.75~1mm,横断、冠状和矢状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1mm。分别观察和统计鼻中隔和中鼻甲解剖变异的类型和发生率,并评价其与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的关系。结果:60例中,共发现鼻中隔变异45例(75%),其中鼻隔偏曲45例(单向偏曲31例,双向偏曲14例);犁骨一软骨结合部畸形5例(肥大2例,脱位3例);鼻隔刺16例。中鼻甲变异共43例(71.7%),其中反曲15例;气化9例;双侧不对称20例(46.5%)。不对称中鼻甲中,增大一侧多见于鼻隔偏移方向的对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钩突移位和筛漏斗或鼻道狭窄。结论:鼻腔和中鼻甲不对称与鼻中隔偏曲关系密切,后者是导致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中的关键部位一中鼻道和筛漏斗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常规鼻唇冠状切面加特殊切面在胎儿唇腭裂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688例,孕24 ~ 30周胎儿唇腭部采用常规鼻唇冠状切面加特殊切面(经唇部冠状面、经双眼标准横断面、经鼻腔标准横断面、经上牙槽突标准横断面、经舌标准横断面、经下牙槽突标准横断面和经鼻正中矢状面)行产前超声筛查,并与出生儿颜面部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鼻唇冠状切面加特殊切面超声扫查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1688例胎儿共查出59例阳性患者,阳性率0.50%(59/11688),单纯唇裂13例,占阳性病例的22.03% (13/59),唇裂合并腭裂的46例,占阳性病例的77.97%(46/59),左侧唇腭裂38例,占64.4% (38/59),右侧唇腭裂10例,占16.9%(10/59),正中唇裂2例占3.39%(2/59),双侧唇腭裂9例,占12.25%(9/59).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通过观察鼻唇部冠状切面加特殊切面(上牙槽突标准横断面、下牙槽突标准横断面、鼻腔横断面、双眼标准横断面、舌标准横断面、胎儿头颅矢状面)及配合一定手法,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软件分析102例患者冠状窦的放射解剖学参数,为置管及导管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2例拟行阵发性房颤消融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软件Advantage Workstation 4.3(GE Medical System)多个切面分析,三维重建冠状窦和心脏外形,测量主动脉直径、胸椎高度、冠状窦开口段的方向、直径、末段直径,冠状窦开口高度距心脏下缘的距离,分析冠状窦直径、开口高度与身高、体质量、胸椎位置关系、心脏外形的相关性。结果:冠状窦开口向上(与轴面成角27.4°±10.2°)指向右前方(与矢状面成角31.1°±11.4°),冠状窦开口直径最小12.4 mm×4.3 mm,最大37.3 mm×21 mm,其末段直径(8.9±2.7) mm。冠状窦开口高度,以胸骨角平面向下记录,平均值为4.8±0.7个椎体高度,窦口距离心脏下缘水平线上平均(27.8±8.5) mm(1.2个椎体高)。冠状窦开口与心脏外形成角相关性较佳,横位心冠状窦口显著下移。结论:冠状窦开口向上且指向右前方,开口段直径变异巨大。冠状窦开口高度与胸椎绝对位置相关性差,而与心脏是否横位相关,一般位于心脏下缘水平线上约1.2个椎体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在诊断腰椎真性滑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64 层MSCT 腰椎容积扫描患者93 例,分析其常规椎间盘横断面重建图像和矢状面重建图像。结果腰椎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检出腰椎真性滑脱93 例,其中Ⅰ°滑脱74 例,Ⅱ°滑脱19 例;横断面图像检出腰椎真性滑脱58 例。结论MSCT 容积扫描矢状面重建图像对腰椎真性滑脱有良好的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活检病理证实的23例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容积增强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宫颈癌多平面图像。结果矢状面图像可以全面显示宫颈肿块生长趋势;轴位图像、冠状面图像可以显示宫颈旁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任意旋转位图像可以显示宫颈肿块最大截面,与周围脏器组织之间关系,淋巴结侵犯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全面显示宫颈肿块生长及侵犯特征,对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多排螺旋CT多层面重组(MPR)技术评价额窦引流通道(FSDP),为前组鼻副窦病变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提供实用的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10月在华西医院行鼻部检查50例患者的CT图像资料,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6~62岁,平均37岁。所有病例均行薄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扫描平面从硬腭至额窦上缘,准直0.75~1mm。冠状和平行于筛漏斗方向斜矢状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1mm。结果:斜矢状MPR上,共90侧(90.0%)FSDP由上、下两部构成。上部较宽,呈锥形68侧(75.6%),不规则形15侧(16.7%),卵圆形7侧(7.8%);下部窄细,为筛漏斗者36侧(40.0%),中鼻道者53侧(58.9%)。10侧(10.0%)不能分辨FDSP上下两部。冠状MPR上,共见钩突99侧,1侧缺如。钩突附于颅底35侧(35.4%),筛漏斗为FSDP下部;附于筛骨纸板63侧(63.6%),中鼻道为FSDP下部;附于中鼻甲1侧(1.0%),筛漏斗为FSDP下部。钩突气化3侧,其中1侧伴中鼻道变窄。筛泡增大32侧(32.0%),其中8侧(25.0%)伴有筛漏斗和半月裂变窄。双侧钩突附着部位相同者41例(82.0%),不同者8例(16.0%)。结论:多排螺旋CT能良好显示FSDP的结构和形态,为该部位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术前计划制定提供有价值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31DMSCT)在鼻骨骨折及细微解剖结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鼻骨骨折诊断正确率.方法 108例鼻外伤患者依据是否有鼻骨骨折分为未骨折组42例,骨折组66例,比较2组3D-MSCT影像表现.结果 未骨折组发现易于误诊为骨折的正常解剖结构有鼻骨缝11例、缝间骨9例、鼻骨孔 16例、鼻骨正常变异如鼻骨尖“鹰嘴样”变异6例.骨折组66例患者中,单纯骨折35例,双侧粉碎性骨折9例,复合骨折型骨折22例,其中伴上颌骨额突骨折9例,筛骨纸板骨折8例,眼眶下壁骨折2例,鼻中隔骨折3例.CT发现上颌窦积血5例,筛窦积血8例.结论 3D-MSCT可较好分辨骨折与正常解剖结构,结合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可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枢椎在螺旋CT扫描后椎弓根多平面重建(MPR)的影像表现。方法 收集行颈部薄层螺旋CT扫描显示上颈椎正常的成人18例原始数据,分别行经C2椎弓根轴的斜矢状面及垂直斜冠状面重建,与枢椎常规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显示C2椎弓根结构影像对比。结果 斜冠状面相在同一断面完整显示C2椎弓根轴的垂直断面影像呈肾形。斜矢状面相显示椎弓根长轴断面影像较矢状面完整,均呈喇叭口状。结论C2椎弓根CT影像以椎弓根轴为参照多平面重建,可更完整、客观地显示C2椎弓根解剖形态、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冠状面HRCT观察钩突附着方式及常见解剖变异,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6例副鼻窦冠状面及横断面HRCT图像,观察56例(112侧)钩突影像解剖。结果:钩突头端的附着方式有三种常见类型:筛顶型39侧,纸样板型45侧,中鼻甲型28侧;钩突解剖变异的形态观察:钩突内偏9例(5例为双侧),钩突外偏7例(4例为双侧),钩突肥厚12例(9例为双侧),钩突气化3例(1例为双侧)。结论:冠状面HRCT可以清晰显示钩突影像解剖,对前组鼻窦病变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筛动脉管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筛动脉管影像解剖学特点,为功能性鼻腔内镜手术(FESS)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例患者行薄层多层CT(MSCT)横轴位螺旋扫描,图像数据传至AW4.2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重建及三维(3D)重建,对筛动脉管的显示率、位置、走行特点、与筛顶的附着关系及上下壁骨质裂缺发生率进行测量和观察。结果筛前、筛中、筛后动脉管的显示率分别为100%、42.9%、99.5%。筛前动脉管大多走行于筛泡隔板及中鼻甲基板内或两者之间的前组筛窦气房内;筛中动脉管较多走行于上鼻甲隔板及后组筛房,分别占26.4%、27.5%;筛后动脉管均走行于中鼻甲基板后,以最后筛房最为多见,占53.5%。筛前动脉管以悬吊型为主,占58.0%;筛中动脉管以隆凸型为主,占62.6%;筛后动脉管以隆凸型及隐匿性为主,分别占49.8%、46.9%。筛动脉管上下壁骨质裂缺存在普遍,并以下壁裂缺更多见。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满意显示筛动脉管的解剖学特征,对FESS术中避免筛动脉管及其周围筛顶区域的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脑梗死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20-40岁脑梗死9例,应用MSCT行全脑容积扫描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采集和重建层厚均为1.0mm,重建间隔0.5mm,螺距:5.5。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方法显示横断、冠状、矢状三个方向的脑实质断面图像和遮盖容积重建(SVR)方法显示三维CTA图像。结果 全部病例MPR图像显示脑实质低密度病灶,其中单发7例,多发2例;9例中CTA发现7例脑动脉主干截断、狭窄、分支减少等异常改变。结论 MSCT是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模式重组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颌面骨骨折,采用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轴位图像,并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3D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等重组观察。结果:35例颌面骨骨折中,眼眶骨折7例,鼻骨3例,筛骨4例,颧骨5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10例,其中髁突骨折合并颞下颌关节脱位3例。结论:MSCT多模式重组成像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等。其中SSD显示骨折区表面状态较好,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内部细节,VR和MIP可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横轴位扫描,4D时空成像概念(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鼻窦区横轴位扫描,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行鼻窦横轴位螺旋扫描,扫描采集层厚0.6mm×64,Pitch值0.9。按照两种方法重组冠状位图像:方法A,采用Work Stream 4D技术,由原始数据(raw data)直接重组得到冠状住图像:方法B将原始数据重建成层厚lmm,层间距0.5mm薄层横轴位图像,利用随机3D软件MPR(multiple planar reformat)功能得到冠状位重组图像。将每住患者的两组不同方法的冠状住图像进行比较,主要分析图像质量的差别及工作流程的差异。结果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与常规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显示方面无差别,但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技术不需要横轴位薄层图像,减少了每次检查产生的图像数量。结论WorkStream4D是一种新的高效自动的数据工作流程,优化了CT成像过程的效率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人动操作的无效时间消耗,减少每次检查中所产生的数据,为多层螺旋CT(MSCT)出现后带来的庞大的数据流造成的瓶颈效应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对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 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对C 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将C 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36例小肠梗阻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 T扫描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均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液和积气;梗阻原因中肠粘连16例,肿瘤性病变5例,炎症性病变5例,腹疝5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能够准确诊断小肠梗阻,并且在确定梗阻病因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及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显示胆囊癌对邻近结构侵犯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18例(CT及MRI各9例)胆囊癌对邻近结构侵犯情况。CT及MRI均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CT扫描病例除横断断位外,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MRI病例行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结果:胆囊癌对邻近结构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如下:①横断位和矢状位显示邻近肝实质侵犯分别为81.2%、100.0%、83.3%,冠状位分别为87.5%、100.0%、88.9%;②横断位显示胃窦侵犯分别为75.0%、90.0%、83.3%,冠状位及矢状位均分别为75.0%、80.0%、77.7%;③横断位显示十二指肠侵犯分别为70.0%、75.0%、72.2%,冠状位分别为80.0%、75.0%、77.7%,矢状位分别为70.0%、75.0%、72.5%;④横断位和冠状位显示结肠肝曲侵犯均分别为25.0%、85.7%、72.2%,矢状位分别为50.0%、71.4%、66.6%;⑤横断位和冠状位显示胆管侵犯均分别为75.0%、100.0%、83.3%,矢状位分别为66.6%、100.0%、77.7%;⑥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邻近腹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准确度均为66.6%;显示网膜侵犯准确度均为50.0%。结论: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胆囊癌对邻近肝实质、胃、十二指肠、胆管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而显示对结肠肝曲、腹膜、网膜侵犯的准确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A new 3-dimensional (3D)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the diagnosis of normal and hypertensive right ventricular (RV)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f RV structure to models of normal average shape or hypertensive average shape. Right ventricular quantification in multiple views (coronal, sagittal, and transverse) was obtained by measuring tangent angle differences (TADs) between RV tracings and average shapes at 128 points around the ventricular contour in each view. The TAD measurements of all views were then combined to quantify the closest 3D fit of the ventricle to a normal or hypertensive model. RESULTS: In 24 lamb casts measured in vitro, an accurate diagnosis was obtained in 11 of 12 normotensive casts (specificity 92%) and 11 of 12 hypertensive casts (sensitivity 92%). CONCLUSION: Accurate 3D diagnosis of in vitro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RV conditions can be realized by measuring the TADs between the ventricle and average-shaped mode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检查合理方案及其价值。方法对连续540例无明确外伤史的腰腿痛患者行多层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范围从胸12至骶1。所有病例均利用容积数据重建腰椎间盘横断位、全腰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观察有无明确的椎弓峡部裂。结果540例中,5.37%(29/540)能明确显示共54处峡部裂。20例伴相应椎体滑脱。矢状位清晰、直观显示了所有裂隙的特征及伴随改变。全腰椎横断位亦显示了所有裂隙,但效果较矢状位差。冠状位、椎间盘横断位分别显示51.85%、7.41%的裂隙。结论多层螺旋CT全腰椎矢状位容积重建是显示腰椎峡部裂的最好方法,应将其列为腰腿痛患者腰椎多层螺旋CT检查的常规重建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7月间,对46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三维图像.结果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技术(vo1ume rendermg technique,VRT)令人满意地显示出三维重建图像,CT发现9例X线平片上漏诊的多骨骨折,18例表面阴影显示法(shacled surface display,SSD)和VRT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及走向.结论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能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对骨折的诊断、分类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