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面部肌肉肌电图(EMG)在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切除手术中的监测变化,对手术操作提前预警,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1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应用双侧BAEP和同侧EMG连续实时监护,根据监测结果对可造成脑干和受累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的操作进行提前预警,观察手术操作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桥小脑角区肿瘤术中脑干及其周围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V波波幅降低,V波峰潜伏期(PL)、I—V及Ⅲ~V波峰间期(IPL)明显延长。术中自发EMG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突发的、多相的高幅电位改变。结论BAEP的V波PL延长和波幅下降以及I-V、Ⅲ-V波峰间期延长是桥小脑角区肿瘤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避免术中脑干功能障碍;通过EMG的监测,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及走行,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降低手术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桥小脑角肿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桥小脑角是后颅窝中桥脑与小脑之间形成的腔隙,此处肿瘤有一定的生长空间。肿瘤起病隐袭,早期引起的症状较轻微,当患者症状明显来就诊时肿瘤体积已很大,对邻近的颅神经、脑干与小脑产生压迫,引起角膜反射减弱、面肌瘫痪、面部感觉消失、软鄂无力、小脑功能障碍以及罕见的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减退。术后早期可出现较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尤以后颅窝血肿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最为危险。手术死亡原因多为术后应激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并发感染所致,所以对术后的护理及监护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2006年共收治桥小脑角肿瘤5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8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益群  赵华  蒋和娣  蒋涛  吴金燕 《广西医学》2005,27(7):1099-1100
听神经瘤为颅内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12%,占小脑桥脑角肿瘤的75%-95%。肿瘤形成后缓慢增大,压迫耳蜗神经、面神经、三又神经、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产生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由于肿瘤深在的解剖位置及周围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肿瘤切除术后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仔细的观察,采取了有效地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Zhang J  Yang C  Gu HH  Li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81-1484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下小脑桥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在部分肌松条件下多组颅神经监护的效率.方法 70例择期行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中只进行面神经监护(FN组,n=35),另一组则除了面神经外,尚监护三叉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舌下神经(MN组,n=35).两组均根据监护结果调整手术操作,患者颅神经监护期间均采用TOF肌松临测,连续输注维库溴铵维持TOF值为3.术前和术后第8天评价所监护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在TOF=3的部分肌松条件下均能得到清晰可辨的肌电图波形.FN组和MN组术后面神经功能恶化(从H-B Ⅰ~Ⅱ级至Ⅲ~Ⅳ级)的均增加4例,另外FN组新增1例舌咽神经损伤,而MN组新增1例舌下神经损伤.结论 全麻下在部分肌松条件下进行术中多组颅神经监护是可行的,但在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中多组神经联合面神经监护似乎并不增加术后短期颅神经的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5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轻度面瘫15例,听力下降5例。结论熟练的手术技术及合适的手术入路是保证桥小脑角区肿瘤全切除的重要因素。术中保证清晰的解剖结构及层次,减少周围神经及小脑的牵拉,对预防脑干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进行脑干功能监测的意义.方法28例桥小脑角肿瘤(肿瘤直径≥3em)患者,均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双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自由肌电监测.术后观察脑干及颅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23例(82%),部分切除5例(18%),脑干功能损伤1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89%).结论CPA肿瘤手术中自由肌电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双侧上肢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及时为术者提供脑干功能状态,尽量避免颅神经损伤,通过对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的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侧脑干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至2009年7月间诊治的1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颅神经功能改善9例,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后组颅神经损伤者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桥小脑角脑膜瘤可选择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注意对血管、神经和脑干的保护,提高切除肿瘤的技巧,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后颅窝常见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对96例行手术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47例,小脑半球区19例,小脑蚓部12例,第四脑室8例,脑干3例,斜坡区2例,颈静脉孔区2例,天幕区2例,窦汇区1例.病理分类:听神经瘤35例;脑膜瘤7例;星形细胞肿瘤21例;髓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转移瘤3例;胆脂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黑色素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半球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及旁正中入路;小脑蚓部肿瘤及第四脑室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入路.77例达显微镜下全切,全切率80.2%;17例次全切除,占17.7%;2例仅行活检(脑干肿瘤).未全切的病例及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均进行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加辅助化疗.47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者24例(51%),其中18例(75%)为一过性;后组颅神经损伤者19例,其中14例(74%)为一过性.脑脊液漏5例(6%),经保守治疗4例治愈,1例须行手术修补;术后瘤腔出血行血肿清除术者5例(6%);颅内感染者2例(3%),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6个月至5年,桥小脑角区肿瘤3例复发,均为听神经瘤;31例恶性肿瘤中有8例复发,其中星形细胞肿瘤6例,髓母细胞瘤2例.结论 手术切除为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良性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全切,如有残留辅以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常需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9.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结果: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14例,胆脂瘤12例,三叉神经瘤8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干胶质瘤2例,颅咽管瘤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最多见的是听神经瘤(40%)和脑膜瘤(21.5%)。结论:MRI可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不同特点,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桥小脑角肿瘤24例。结果:本组24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23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和脑干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颅窝肿瘤手术死亡的可能原因及其相关对策。方法 对该院8年内后颅窝肿瘤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病例进行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28例,占同期手术例数4.8%。死亡相关原因:脑干、后组颅神经直接损伤13例,小脑肿胀压迫7例,术后血肿2例,颅内感染2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心、肺、肾并发症3例。结论脑干、后组颅神经直接损伤是后颅窝肿瘤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减轻脑干及重要血管的损伤;严密的术中、术后监控;术后根据咳嗽反射、呼吸状况及外周血气,及时作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可明显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3 0 % ,发病年龄高峰期为 3 0~ 5 0岁。由于肿瘤位于后颅窝小脑桥脑角 ,当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时 ,除对面神经造成压迫损伤外 ,还可造成对后组颅神经、三叉神经的压迫及脑干的移位。在手术切除肿瘤时也易造成这些重要颅神经和脑干的损伤 ,故听神经瘤切除手术后的护理 ,特别是在术后 2 4小时内的病情观察尤为重要。现结合我科 4年来 5 6例听神经瘤病人的护理 ,特别是 1例术后因术野发生血肿 ,呼吸心跳停止 ,而由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而抢救获得成功的经验 ,就护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2例小脑、脑干部肿瘤行后颅凹手术,全切除19例,脑干瘤托氏手术3例。治愈15例(68.2%),好转3例(13.5%).因术后脑子水肿、窒息,继发颅内感染死亡4例(18.2%),为防止术后并发症和减少死亡静脉复合麻醉,选择适当体位、充分暴露切口,控制出血和减少副损伤,避免牵拉,压迫或损伤脑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后颅凹肿瘤集中于小脑半球和蚓部、第四脑室以及小脑桥脑角等处,手术部位邻近脑干生命中枢及其他颅神经,手术难度大,时间长[1].手术技能的提高和显微技术的开展,可以提高其手术全切率.本文就手术切除后颅凹肿瘤的有关注意事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7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无死亡,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桥小脑角脑膜溜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自70年代以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已被广泛应用于后颅窝手术中的监护[1]。但以前大量的BAEPs监护工作是在桥小脑角手术中进行的,且都应用单耳刺激、同侧记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简称mBAEPs)方法,报道的病例数较少,监护指标也较模糊[2]。我们从1995年起采用双耳刺激、双侧记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简称bBAEPs)的方法[3],对48例非桥小脑角区的后颅窝肿瘤患者进行术中监护,试图较为全面、系统地阐明这一方法在后颅窝肿瘤手术中监护的具体指标、评判方法及其优点与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男性29例,女性19例。…  相似文献   

17.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定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47例中其中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6例,胆脂瘤2例,蛛网膜囊肿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动脉瘤,胶质瘤及转移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95.7%为脑外病变,4.3%为脑内病变。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CT表现,术前定位,定性准确率为89.4%和72.3%。结论 桥小脑角区肿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CT对该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桥小脑角区巨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 73例桥小脑角区巨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定位定性诊断、手术治疗及随访心理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73例桥小脑角巨大肿瘤 (均≥ 4cm)中 ,神经鞘瘤 50例 (68.4% )、脑膜瘤 1 9例 (2 6 .1 % )、胆脂瘤 4例 (5 .6 % )。 73例均有颅神经损害、小脑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及颅内高压征。 73例中手术全切除 60例 (82 .2 % )、次全切除 1 3例 (1 7.8% )。 56例颅神经损伤中需心理治疗者 40例 (54 .8% ) ,2例死于肺部感染。平均随访 3 - 5年 ,无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将桥小脑角区巨大肿瘤的临床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 ,可作早期定位、定性诊断 ,并有助于手术设计。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减少并发症 ,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结合伽玛刀以及随访心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靳玉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602-2602
后颅窝病变常发生于桥小脑角区、颅颈交界、小脑半球和四脑室等部位。由于后颅窝颅腔狭小,手术难度大且易损伤脑干等生命中枢,术后并发症多,如不能早期发现和处理,后果常较严重。因此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力争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十分重要。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82例后颅窝病变,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熟悉小脑桥脑角区的神经显微解剖,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16例(32 侧)成人尸头标本,通过模拟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下解剖。结果:①小脑桥脑角区由三个脑池组成;②小脑桥脑角区内有面神经、蜗神经,前庭上、下神经和中间神经经过,三叉神经位于上述神经的头端,后组颅神经位于尾端,外展神经位于内侧。结论:通过乙状窦后入路解剖小脑桥脑角区的神经结构有重要意义。各神经结构的测量值对临床手术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