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管理模式对截瘫患者压疮防范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3例截瘫患者采用综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用该方法对截瘫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截瘫患者实施综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后,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本组83例患者,均无压疮发生。结论:对截瘫患者实施综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能有效预防截瘫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预防截瘫患者压疮的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管理模式对预防截瘫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3例截瘫患者采用综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用该方法对截瘫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截瘫患者实施综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后,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本组83例患者,2例带入骶尾部Ⅰ期压疮患者压疮治愈,81例高危压疮患者均无压疮发生。结论:对截瘫患者实施综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能有效预防截瘫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脊柱骨折脱位截瘫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汪凌  王富芳 《吉林医学》2008,29(6):445-445
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患者在现代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事故中较常见,截瘫患者又易患压疮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5%。85%,且8%与死亡有关。为了预防截瘫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对38例截瘫患者进行了应用不同预防措施的临床对比性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截瘫患者压疮中的效果.方法 将38例截瘫患者,分为传统组20例,证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证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截瘫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截瘫患者是压疮高发人群,难以进行护理。对压疮进行预见性护理,有效避免压疮现象在截瘫人员中的发生。对53例于2013年1月至2014年五月在我骨科医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观察,进行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对压疮发生危险等级进行划分。在本组共53例患者中,仅有一例发生了压疮现象,其余52例均未发生压疮。对截瘫患者进行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地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预防了压疮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也称压力性溃疡俗称褥疮。褥疮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起处。如枕骨粗隆、耳廓、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俯卧时,还可发生于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部等处。预防褥疮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定时检查病人皮肤状况,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褥疮一旦形成后,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发展为溃疡期时,经临床反复实践后,新磺粉(黄连素、维生素C、复方新诺明研成粉状)加入普通胰岛素(降低糖耐性)制成糊状敷于创面处,效果明显;此法可以使创面迅速结痂,与外界隔绝。无需再换药,一周后自行脱痂。  相似文献   

7.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因此,加强压疮的预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压疮的预防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5例卧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分别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照组60例不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实验组卧床患者经过一系列的预防和护理后有效率达到89.23%,对照组为61.67%。结论:对于有可能发生压疮的患者来说,尽早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截瘫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龚春兰 《广西医学》2008,30(5):765-766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截瘫患者是压疮发生的危险人群,压疮一旦发生,增加患者痛苦,其治疗费用远大于预防费用[1],而且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唯一手段.为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我们及时识别压疮高危因素,预见危险性,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压疮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最主要是要做到六勘以及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1.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压疮是临床慢性病的常见并发症.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迫而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亦称为"压力性溃疡".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病,大多数是随着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护理,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崔芳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366-367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也叫褥疮,多发生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及受压部位.根据卧位不同,受压点不同,则好发部位也不同.仰卧位:肩胛、骶尾部,足跟等;侧卧位:耳部、髋部、膝关节内外部、内外踝等;俯卧位:肩部、膝部等;坐位好发于坐骨结节.压疮形成的原因外在因素:压力因素(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皮肤潮湿等.内在因素: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贫血、丧失知觉、制动、年迈、精神状况欠佳、吸烟,大小便失禁以及感染等.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发生会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影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压疮的发生将被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护理和行为的证据,也就是说可能引发护患纠纷,而预防发生也就成为压疮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最能体现护理工作综合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杨亮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416-24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伤残截瘫患者压疮预防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我科40例伤残截瘫患者在运用循证护理6个月前后压疮的发生及治愈率进行比较,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循证护理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治愈率升高。结论:利用循证护理对伤残截瘫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丹  王冬旭  丛武 《吉林医学》2012,33(7):1481-1482
目的:探讨压疮的预防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压疮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和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42例患者中,38例治愈,2例创面缩小。结论:对压疮实施的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压疮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刘金凤  薛芳  曹真 《中外医疗》2010,29(19):149-149,151
总结了运用护理程序对骨科病人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在骨科临床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综合分析,作出护理诊断,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给予护理评价,坚持立足整体,重视局部的原则,预防压疮的发生,收到了满意效果。本组420例病人无压疮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探讨压疮的护理和预防,对压疮发病率的认识,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压疮不同程度的护理,压疮的预防.防治患者的心身疾病,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压疮(Pressure Uieer,Pu)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坏死,临床上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  相似文献   

18.
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PU)简称压疮,近年来已代替了褥疮(decubitus bedsore)这一名词,因为它不仅发生于卧床患者,也发生于坐位患者,如坐轮椅者。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  相似文献   

19.
压力性溃疡(pressureulcer,PU)简称压疮,近年来已代替了褥疮(decubitusbedsore)这一名词,因为它不仅发生于卧床患者,也发生于坐位患者,如坐轮椅者。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现将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范慧  何晓梅 《中外医疗》2008,27(29):139-139
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以前一直称褥疮,但这一术语正在逐渐被压力性溃疡所替代.它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消耗了巨大的医药资源,也反映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国内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中规定,从三级医院到一级医院昏迷、截瘫病人年压疮发生数为0: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都曾介绍过不发生压疮的经验,说明压疮可以预防.国外护理认为压疮大多数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目前认为对压疮预防的重点是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环节,要求对病人发生压疮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分析.经评估对高危重点预防,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